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 录 第一部分 应知应会大纲 3 第一章 塑料工程师应知大纲 3 一 专业知识 3 一 塑料概述 3 1 塑料定义及分类 3 2 塑料改性的定义 分类及意义 3 3 塑料改性方法和目标 4 二 高分子材料合成概述 4 1 高分子材料概述 4 2 高分子材料合成方法 4 三 汽车用高分子材料 6 1 汽车用高分子材料概述 6 2 汽车用高分子材料的发展 6 四 塑料改性知识 9 1 塑料改性常用助剂 9 2 常用塑料加工温度 9 二 安全知识 9 一 安全基本常识 9 1 安全生产概念及目的 9 2 我国现代的劳动安全卫生管理体制 10 3 安全生产方针 10 4 公司 安全生产守则 对员工劳保着装和劳动纪律的有关规定 10 5 职业危险作业的有关规定 10 6 安全常用术语 10 二 仓库安全 10 1 仓库安全 10 2 仓库安全检查时间 10 三 仓库消防安全 11 1 消防管理概述 11 2 基本灭火方法 11 3 防止火灾的基本措施 11 4 各类消防器材使用年限 11 5 消防器材的管理与使用 12 四 化学危险品的分类及其安全要求 13 1 化学危险品的分类 13 2 装卸安全要求 13 三 质量知识 14 1 质量的概念及产品质量特性范围 14 2 全面质量管理及其基本要求 14 3 PDCA 方法 14 4 公司体系知识 14 第二章 塑料改性工程师应会大纲 16 第二部分 应知应会样题 17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应知应会大纲应知应会大纲 第一章 塑料工程师应知大纲 一 专业基础知识 一 塑料概述 1 塑料定义及分类 1 1 塑料的定义 塑料为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聚合物 polymer 又可称为高分子或巨分子 macromolecules 也是一般所俗称的塑料 plastics 或树脂 resin 1 2 塑料分类 1 2 1 按使用特性分类 根据各种塑料不同的使用特性 通常将塑料分为通用塑料 工程塑料和特种塑料三种类 型 1 2 2 按理化特性分类 根据各种塑料不同的理化特性 可以把塑料分为热固性塑料和热塑料性塑料两种类型 2 塑料改性的定义 分类及意义 2 1 塑料改性的定义 改性塑料 是指在通用塑料和工程塑料的基础上 经过填充 共混 增强等方法加工 提 高了阻燃性 强度 抗冲击性 硬度 韧性等方面的性能的塑料制品 2 2 塑料改性的分类 塑料改性可分为 1 增强改性 2 增韧改性 3 填充改性 4 阻燃改性 5 耐老化改性 6 塑料加工性能改性 7 收缩率改性 8 耐热 性改性 9 电性能改性 10 机械性能改性 11 耐腐蚀改性 2 3 塑料改性的意义 通常化工合成的塑料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时 就需要对其有针对性的改性 在通用塑料和 工程塑料的基础上 经过填充 共混 增强等方法加工 提高了阻燃性 强度 抗冲击性 韧性等方面的性能的塑料制品 3 塑料改性方法和目标 3 1改进塑料的密度 3 1 1 降低塑料的密度 降低塑料的密度是指通过适当的办法 使塑料原有的相对密度下降 以适应不同应用场 合的需要 降低塑料的密度方法有发泡改性 添加轻质填料及共混轻质树脂三种 发泡降低塑料的密度 塑料制品的发泡成型是降低其密度的最有效方法 而添加轻质添料和共混轻质树脂两种 改性方法 只能小幅度地降低密度 其降幅一般只有 50 左右 最低相对密度只能达到 0 5 左右 塑料发泡制品的密度变化范围很广范 相对密度最低可达到 10 3 添加轻质填料降低塑料的密度 这种方法使密度降低幅度比较小 一般最低可下降到相对密度 0 4 0 5 左右 填料的 相对密度大都比塑料大 比塑料相对密度小的填料品种只有如下几种 1 微珠类 a 玻璃中空微球 漂珠 相对密度为 0 4 0 7 主要用于热固性树脂 b 酚醛微珠 相对密度为 0 1 2 有机填料类 a 软木粉 相对密度 0 5 表观密度 0 05 0 06 b 纤维粉屑 棉屑 相对密度 0 2 0 3 c 果壳农作物 如稻草粉 花生粉及椰壳粉等 轻质填料的加入量一般在 50 以下 以不严重影响其原有性能为原则 共混轻质树脂降低塑料的密度 这种方法的降低幅度更小 一般只适合于相对密度较大的塑料选用 如氟塑料 POM PPS HPVC PA66 PI 及热固性塑料等 可选用的轻质塑料指相对密度为 1 以下的几种树脂 如聚 4 甲基戊烯 1 EPR 乙丙共 聚物 PE 类 PP 类 EVA 等 加入量以不影响塑料的其它性能为主中 一般为 20 40 左右 3 1 2 提高塑料的密度 提高塑料的密度是使原树脂相对密度升高的一种方法 主要为添加重质填料和共混重质 树脂 添加重质填料提高塑料的密度 1 金属粉 2 重质矿物填料 共混重质树脂提高塑料的密度 此种方法提高幅度比较小 一般最高只能达到 50 左右 主要适于一些轻质树脂如 PE PP PS EVA PA1010 及 PPO 等 常加入的重质树脂有 PTFE FEP PPS 及 POM 等 3 2 改进塑料的透明性 3 2 1 塑料的透明性描述 衡量一种材料的透明性好坏 有许多性能指标都需要考虑 常用的指标有 透光率 雾 度 折光指数 双折射及色散等 在上述指标中 透光率和雾度二个指标主要表征材料的透 光性 而折光指数 双折射及色散三个指标主要用于表征材料的透光质量 一种好的透明性 材料 要求上述性能指标优异且均衡 1 透明性树脂 主要包括 PMMA PC PS PET PES J D 系列 CR 39 SAN 又称 AS TPX HEMA 及 BS 又称 K 树脂 等 其中 PES 为聚醚砜 J D 系列光学树脂为 PES 的共聚衍生物 SAN 为苯乙烯 丙烯腈共聚 物 TPX 为聚甲基戊烯 1 BS 为 25 丁二烯 75 苯乙烯共聚物 CR 39 为双烯丙基二甘醇碳 酸酯聚合物 HEMA 为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 2 半透明树脂 主要包括 PP 和 PA 两种 3 不透明树脂 主要包括 ABS POM PTFE 及 PF 等 3 2 2 改进塑料透明性的原理 塑料的透明性大小与其制品的结晶度大小和结晶结构有关 因此 通过控制制品的不同 形态结构 可以改善其透明性 控制结晶质量 1 晶型 2 球晶含量 3 晶体尺寸 4 晶体规整性 添加改进塑料的透明性是指在透明树脂中加入小分子物质 从而改善其透明性的方法 利用这种方法可提高透光率 折射率 降低双折射 添加成核剂 添加成核剂是增大透明树脂透光率最有效的一种方法 成核剂是一种可以促进结晶的小分子物质 它在树脂中可以起到晶核的作用 使原有的 均相成核变成异相成核 增加结晶体系内晶核的数目 使微晶的数量增多 球晶数目减少 从而使晶体尺寸变细 树脂的透明性提高 3 3 改性塑料的硬度和柔性 3 3 1 硬度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硬度是指材料抵抗其它较硬物体压入其表面的能力 硬度值的大小是表征材料软硬程度的有条件的定量反映 它不是一个单纯而确定的物理 量 硬度值的大小不仅取决于材料的本身 而且取决于测试条件和测定方法 即不同的硬度 测量方法 对同一种材料测定的硬度值不尽相同 因此 要比较材料之间的硬度大小 必须 用同一种测量方法测量的硬度值 才有可比性 常用于表示硬度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a 邵氏硬度 b 洛氏硬度 c 莫氏硬度 3 3 2 添加改进塑料的硬度 添加改进塑料的硬度是指在塑料中加入硬质添加剂的一种改性方法 常用的硬度填加剂 为刚性无机填料及纤维 添加刚性无机填料 表面处理改进塑料的硬度 塑料的表面硬度改进方法是指只改善塑料制品外表的硬度 而制品内部的硬度不变 这 是一种低成本的硬度改进方法 这种改性方法主要用于壳体 装饰材料 光学材料及日用品等 这种改性方法主要包括 涂层 镀层及表面处理三种方法 共混与复合改进塑料的硬度 3 3 3 共混改进塑料的硬度 塑料共混改进方法即在低硬度树脂中混高硬度树脂 以提高其整体硬度 常见的共混树 脂有 PS PMMA ABS 及 MF 等 需要改性的树脂主要为 PE 类 PA PTFE 及 PP 等 3 3 4 复合改进塑料的硬度 塑料复合改进硬度的方法即在低硬度塑料制品表面上复合一层高硬度树脂 此方法主要 适合于挤出制品 如板 片 膜及管材等 常用的复合树脂为 PS PMMA ABS 及 MF 等 3 4 改性塑料的柔性 3 4 1 描述 一般为改善树脂的加工性 即降低加工温度 改善加工流动性 但其加入到相关的树脂 中 还可以赋予制品以柔性 适用于增塑剂进行改进柔性的树脂有 PVC PVDC CPE SBS PA ABS PVA 及氯化聚 醚等 3 4 2 改进塑料的加工性能原理 塑料的加工过程是由塑料原料 树脂 添加剂 变成具有一定强度制品的过程 热塑性 树脂和热固性树脂其加工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不同 通过加入增塑剂和润滑剂等可以明显降 低分子间作用力 从而改善其加工性能 3 5 降低塑料的成本 3 5 1 填充改性 填充降低塑料的成本是指在树脂中加入成本低廉的填料 或称为填加剂 常用的填料主 要为天然矿物及工业废渣等 此外还有木粉及果壳粉等有机填料及废热固性塑料粉等 填料 是塑料助剂中应用最广泛 消耗量最大的一类助剂 塑料填充的目的对于热塑性塑料 主要是降低成本 对于热固性塑料是降低成本与改性 兼而有之 填充除降低成本外 不可以改善制品的某些性能 普遍可以改善的有刚性 耐热 性 无机填料 尺寸稳定性 降低成型收缩率及抗蠕变性等 有的还可以改善绝缘性 阻 燃性 消烟性及隔音性等 常用填料 3 5 2 天然矿物类填料分类 a CaCO3类填料 b 滑石粉填料 c 硅灰石填料 d 高岭土填料 e 云母填料 f 硅藻土填料 3 5 3 共混降低塑料的成本 共混降低塑料的成本是指在高价位树脂中混入低价位树脂或废旧塑料 以达到降低成本 的目的的过程 与填充降低塑料的成本相比其成本下降幅度不十分大 但具有对其自身性能影响较小的 优点 共混价廉树脂 在所用树脂中 价位相对低的树脂主要为 PVC LDPE LLDPE HDPE PP 及 PS 七种 所谓共混价廉树脂即混入这些树脂 3 6 塑料的增强 3 6 1 塑料添加纤维增强方法 这是一种最常用且有效的增强方法 增强用纤维类材料 增强用纤维类材料是塑料用最主要的增强材料 其用量可占整个增强材料的 90 以上 增强用纤维类材料包括纤维和晶须两大类 具体品种主要有 无机类 如玻璃纤维 石棉纤 维 碳纤维 晶须 石英纤维 石墨纤维及陶瓷纤维等 有机类 如 PAN 纤维 聚乙烯纤 维 PA 纤维 PC 纤维 PVC 纤维及聚酯纤维等 金属类 如硼纤维及铝 钛 钙等金属晶须等 1 玻璃纤维 GF 2 碳纤维 3 晶须 4 硼纤维 5 其它超强无机纤维 6 有机纤维 3 6 2 塑料添加补强填料增强方法 大部分常规填料直接添加到树脂中 会引起塑料的拉伸强度下降 但有些经过表面独步 一时的或直接添加的特殊填料不但不引起拉伸强度的下降 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拉伸强 度 我们称这类填料为补强填料 补强填补的增强改性远不及增强纤维 只可用于一些强度 要求不太高的场合 3 7 塑料的增韧 3 7 1 塑料增韧的描述 塑料增韧为塑料共混弹性体材料的增韧方法 3 7 2 常用弹性体增韧材料 主要有 CPE MBS ACR EPDM EVA POE 等 3 7 3 弹性体的使用 塑料分为极性塑料和非极性塑料 如塑料和弹性体不相溶则常用的方法为改善弹性体的极性 马来酸酐即为常用的改善增韧剂的方法 3 8 改变塑料的热学性能 塑料的热学性能 影响塑料制品使用的热学性能主要为耐热温度和耐低温温度 耐热温度主要可用热变形 温度 马丁耐热温度及维卡软化点表示 而耐低温温度一般可用脆化温度表示 热变形温度 热变形温度是衡量塑料耐热性好坏的主要指标之一 也是一种最常用最重要的指标 已 为大多数国家所采用 热变形温度的定义为 将一个具有尺寸要求的矩形试样 放在跨距为 100mm 的支架上 并在两支架中点处 施加规定的负荷 1 81N mm2 和 0 45N mm2 两种 将受荷试样浸在 导热的液体介质中 以 120 摄氏度 h 的速度升温 当试样中点达到规定的相应标准变形量 时 读取相应的温度即为热变形温度 由于有两种负荷 所以在热变形温度中一般要注明为何种负荷 但因大负荷一般常用 所以不标注负荷时 即为大负荷 一般只有热变形温度十分低 比常温高不了多少时 才选 用小负荷 塑料添加改变耐热性 1 塑料的填充改变耐热性 在所有填料中 除有机填料外 大部分无机矿物填料都可明显提高塑料的耐热温度 常 用的耐热填料有 碳酸钙 滑石粉 硅灰石 云母 煅烧陶土 铝矾土及石棉等 例如 云 母的最高使用温度可达 1000 摄氏度 是最有效的耐热改性填料 2 塑料的增强改变耐热性 塑料的增强改变耐热性效果比填充还要好 这主要是因为大部分纤维的耐热温度十分高 熔 点大都超过 1500 摄氏度 常用的耐热纤维主要有 石棉纤维 玻璃纤维 碳纤维 晶须 聚酰胺纤维及丙烯酸酯纤维等 二 高分子材料合成概述 1 高分子材料概述 高分子材料 macromolecular material 以高分子化合物 为基础的材料 高分子材料 是由相对分子质量 较高的化合物构成的材料 包括橡胶 塑料 纤维 涂料 胶粘剂和 高分子基复合材料 高分子是生命存在的形式 所有的生命体都可以看作是高分子的集 合 2 高分子材料合成方法 2 2 1 聚合反应描述 由小分子合成聚合物的反应称为聚合反应 能够发生聚合反应的小分子称作单体 根据高分 子打开化学键的能量和条件不同 并非所有的小分子都能发生聚合反应 2 2 2聚合反应的分类 A 加成聚合反应 单体因加成而聚合起来的反应称作加聚反应 加聚反应的产物称作加聚物 加聚物的化学组 成与其单体相同 仅仅是电子结构有所改变 加聚物的分子量是单体分子量的整数倍 B 缩聚反应 单体因缩合而聚合起来的反应称作缩聚反应 其主产物称作缩聚物 缩聚反应往往是官能团 间的反应 除形成缩聚物外 根据官能团种类的不同 还有水 醇 氨或氯化氢等低分子副 产物产生 C 自由基聚合 在原子 分子或离子中 只要有未成对的电子存在 都叫自由基 自由基是由共价键发 生均裂反应产生的 均裂时 两个原子间的共用电子对均匀分裂 两个原子各保留一个电子 形成具有不成对电子的原子或原子团 即自由基 或游离基 自由基是一种非常活泼的物 质 通常称作活性中间体 自由基一经产生便迅速地反应 很难单独 稳定的存在 三 汽车用高分子材料 3 1汽车用高分材料概述 汽车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近几年来已取得迅猛的发展 汽车工业的快 速发展导致了汽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 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三大问题 能源匮乏 环境污染 安全问题 汽车节能 环保 安全既是国际汽车技术的发展方向也是我国产业政策的要求 减少燃料消耗和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已成为当今汽车业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急需解决的关键 问题 实现汽车轻量化 是节省能源的最有效的途径 也是国际先进汽车制造商所追求的重 要目标 据估计 汽车重量每减轻10 就会节省6 8 的燃料 采用高分子复合材料 制造汽车相关部件 是使汽车轻量化最有效的途径 3 2汽车用高分子材料的发展 3 2 1概述 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 各种新车型 新技术的不断涌现 作为新材料前沿科技的复合材 料 必将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可以预测 在不久的将来 高性能复合材料在汽车中的应 用比例将不断提升 3 2 2车身外覆盖件的应用 保险杠 天窗 后盖 后举门 备胎仓等复合材料部件将更多的实现国产化生产 并在国内 自主开发车型中推广应用 3 2 3 内饰件与结构件的应用 采用玻纤增强的PP ABS PPE成型仪表板和使用LFT复合材料作为仪表板骨架成为不错的 选择 考虑到轻量化 也有以玻纤增强PA代替铁芯作为方向盘的趋势 3 2 4功能部件上的应用 具有隔音 降噪功能的SMC 玻纤增强PA66 PA6或PPS等复合材料将在发动机内部件 气门罩盖 隔音罩盖 油底壳 进气歧管等 中得到更大应用 用玻纤增强PP注塑制作 暖风机 空调壳体及用玻纤增强PA66制作转动板 转动臂 拔叉 齿轮等连接件将成为趋 势 四 塑料改性常用的助剂 4 1润滑剂 4 1 1 润滑剂分类 润滑剂按成分分为饱和烃类 脂肪酸类 脂肪酸皂类 金属皂类 脂肪族酰胺类等 按作用 效果可分为外润滑剂和内润滑剂 4 1 2润滑剂的作用机理 润滑剂的作用机理为与高分子有良好的相溶性的小分子渗透到大分子 塑料即为大分子 中 从而降低大分子间的作用力 从而提高制品的流动性或减小高分子熔体与加工设备之间的作 用力 此为外润滑效果 4 3 3常用的润滑剂及其使用 饱和烃类 饱和烃类按极性可分为非极性烃 如聚乙烯蜡和聚丙烯蜡 极性烃 如氯化石蜡及氧化聚乙烯等 主要 用于 PVC 无毒外润滑剂 a 液体石蜡 俗称白油 为无色透明液体 可用作 PVC 的透明性内润滑剂 用量为 0 5 份左右 b 固体石蜡 又称为天然石蜡 白色固体 可用作 PVC 的外润滑剂 用量 0 1 1 0 份 用量太大会影响 透明度 c 微晶石蜡 又称为高熔点石蜡 外观为白色或淡黄色固体 因结晶微细而称为微晶石蜡 润滑效果和 热稳定性好于其它石蜡 在 PVC 中用量较小 一般为 0 1 0 2 份 d 低分子量聚乙烯 又称聚乙烯蜡 外观为自色或淡黄色固体 透明性差 可用于 PVC 挤出和压延加工 用量一般为 0 5 份以下 e 氧化聚乙烯蜡 为聚乙烯蜡部分氧化的产物 外观为白色粉末 具有优良的内 外润滑作用 透明性 好 价格低 用量为 0 1 1 0 份 f 氯化石蜡 同 PVC 相容性好 透明性差 与其它润滑剂并用效果好 用量 0 3 以下为宜 金属皂类 既是优良的热稳定剂 又是一种润滑剂 其内 外润滑作用兼有 不同品种侧重稍有不同 常用的金属皂类用于润滑剂时加入量如 PbSt 0 2 1 0 份 LiSt 0 6 份 CaSt 0 2 1 5 份 ZnSt 0 15 BaSt 0 2 1 0 份 脂肪族酚胺 包括单脂肪酸酰胺和双脂肪酰胺两大类 单脂肪酰胺主要呈内润滑作用 具体品种有硬脂酸酸胺 芥酸 酞胺及蓖麻油酸酞胺等 双脂肪酸酞胺主要呈外润滑作用 具体品种有 N N 亚乙基双硬脂酸胺及 N N 亚乙基双蓖麻醇酸酸胺等 脂肪酸类 a 硬脂酸 是仅次于金属皂类而广泛应用的润滑剂 PVC 用量少时 可用于起内润滑作用 用量大时 起外润滑作用 硬脂酸的加入量一般低 0 5 份 b 羟基硬脂酸 与 PVC 相容性好 显示内润滑作用 但热稳定性差 脂肪酸酯类 a 硬脂酸丁脂 外观为无色或淡黄色油状液体 在 PVC 中以内润滑为主兼外润滑作用 用量 0 5 1 5 份 b 单硬脂酸甘油酯 代号 GMS 外观为白色蜡状固体 为 PVC 的优良内润滑剂 对透明性影响小 加入 量低于 1 5 份 可与硬脂酸并用 脂肪醇类 a 硬脂醇 外观为白色细珠状物 起内润滑作用 透明好 在 PVC 中用量 0 2 0 5 份 此外 还可用 于 PS 中 b 季戊四醇 PVC 高温润滑剂 用量 0 2 0 5 份 二 润滑剂的选用原则 1 依不同加工方法选择 a 压延成型 目的防止粘辊 降低熔体粘度及提高流动性 润滑剂应以内润滑剂和外润滑剂配合使用 常用品种以金属皂为主 并适当配以硬脂酸 b 挤出及注塑成型 目的降低粘度 提高流动性及易于脱模 润滑剂一般以内润滑剂为主 主润滑剂一 般以酯 蜡配合使用 c 模压及层压成型 以外润滑剂为主 常用品种为蜡类润滑剂 d 糊制品的成型 润滑剂用量较少 以内润滑剂为主 并以液体润滑剂为宜 2 依不同制品选用 软制品 软制品中因含有大里增塑剂 而增塑剂大都兼其有优良的润滑性 所以润滑剂的用量较少 a 在透明膜配方中 选用金属皂类和液体复合稳定剂 配合使硬脂酸 用量小于 0 5 份 b 对于吹塑膜 为防止粘连 可选用硬脂酸单甘油酯 c 在电缆料配方中 如加入填料 可采用高熔点蜡 0 3 0 5 份为润滑剂 硬制品 润滑剂的使用量大于软制品 对润滑性能要求较高 a 透明无毒制品 如吹塑瓶及透明片材等 常用的有 OP 蜡 及 E 蜡等 加入量为 0 3 0 5 份 也可与 0 5 份硬脂酸正丁酯或 0 5 份硬脂酸配合 b 不透明制品如板材及管材等 常用金属皂 石蜡及硬脂酸并用 金属皂加入量为 1 2 份 石蜡及硬脂 酸加入壁为 0 3 0 5 份 3 共混树脂的影响 a 为改善 PVC 的冲击性能 常共混 ABS CPE 及 MBS 等树脂 但由于这些共混树脂与润滑剂相容性大 故需相应增加润滑剂使用量 b 为改善 PVC 的表面光泽 常加入氯乙烯 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也需要相应增加润滑剂用量 4 润滑剂与其它助剂的关系 a PVC 中的热稳定剂有一定的润滑作用 不同热稳定剂的润滑性大小如下 金属皂 液体复合金属皂类 铅盐 月桂酸锡 马来酸锡 硫醇有机锡 因此 对于热稳定剂润滑作用大的 在其配方中可相应减少润滑剂的用量 有机硫醇锡类热稳定剂缺乏外润滑性 配方巾需适当加入外润滑剂 而二丁基锡羧酸酯热稳定剂的外润 滑作用突出 配方中可适当减少外润滑剂的用量 b 加工助剂大都兼有外润滑功能 可相应减少润滑剂的加入量 c 配方中含有大量非润滑填料时 应相应增加内 外润滑剂的加入量 5 润滑剂的用量 在一个配方中 一般应选用内 外润滑剂并用 润滑剂的用量随加工方法不同而异 压延成型 内润滑剂 0 3 0 8 份 外润滑剂 0 2 0 8 份 挤出及注塑 内润滑剂 0 5 1 0 份 外润滑剂 0 2 0 4 份 4 2偶联剂 4 2 1偶联剂概述 在塑料配混中 改善合成树脂与无机填充剂或增强材料的界面性能的一种塑料添加剂 又称 表面改性剂 4 2 2偶联剂的功能 在塑料加工过程中可降低合成树脂熔体的粘度 改善填充剂的分散度以提高加工性能 进而 使制品获得良好的表面质量及机械 热和电性能 其用量一般为填充剂用量的0 5 2 偶 联剂一般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亲无机基团 可与无机填充剂或增强材料作用 另一部分 是亲有机基团 可与合成树脂作用 4 2 3常用偶联剂介绍 a 铬络合物偶联 剂 铬络合物偶联剂开发于50年代初期 由不饱和有机酸与三价铬离子形成的金属铬络 合物 合成及应用技术均较成熟 而且成本低 但品种比较单一 b 硅烷偶联剂 硅烷偶联剂的通式为RSiX3 式中R代表氨基 巯基 乙烯基 环氧基 氰基及甲基丙 烯酰氧基等基团 这些基团和不同的基体树脂均具有较强的反应能力 X代表能够水解的烷 氧基 如甲氧基 乙氧基等 硅烷偶联剂在国内有 KH550 KH560 KH570 KH792 DL602 DL171这几种型号 c 钛酸酯偶联剂 依据它们独特的分子结构 钛酸酯偶联剂包括四种基本类型 单烷氧基型 这类偶联 剂适用于多种树脂基复合材料体系 尤其适合于不含游离水 只含化学键合水或物理水的填 充体系 单烷氧基焦磷酸酯型 该类偶联剂适用于树脂基多种复合材料体系 特别适合于 含湿量高的填料体系 螯合型 该类偶联剂适用于树脂基多种复合材料体系 由于它们具 有非常好的水解稳定性 这类偶联剂特别适用于含水聚合物体系 配位体型 该类偶联剂 用在多种树脂基或橡胶基复合材料体系中都有良好的偶联效果 它克服了一般钛酸酯偶联剂 用在树脂基复合材料体系的缺点 d 其它偶联剂 锆类偶联剂是含铝酸锆的低分子量的无机聚合物 它不仅可以促进不同物质之间的粘合 而且可以改善复合材料体系的性能 特别是流变性能 该类偶联剂既适用于多种热固性树脂 也适用于多种热塑性树脂 此外还有镁类偶联剂和锡类偶联剂 4 3阻燃剂 4 3 1塑料的阻燃等级 塑料阻燃等级由 HB V 2 V 1 向 V 0 逐级递增 1 HB UL94 标准中最底的阻燃等级 要求对于3 到 13 毫米厚的样品 燃烧速度小于40 毫 米每分钟 小于 3 毫米厚的样 品 燃烧速度小于 70 毫米每分钟 或者在 100 毫米的标志前熄灭 2 V 2 对样品进行两次 10 秒的燃烧测试后 火焰在 60 秒内熄灭 可以有燃烧物掉下 3 V 1 对样品进行两次 10 秒的燃烧测试后 火焰在 60 秒内熄灭 不能有燃烧物掉下 4 V 0 对样品进行两次 10秒的燃烧测试后 火焰在 30秒内熄灭 不能有燃烧物掉下 4 3 2阻燃剂的分类 a 卤系阻燃剂 卤系阻燃剂在热解过程中 分解出捕获传递燃烧自由基的HX HX能稀释可燃物裂解时产生的可燃 气体 隔断可燃气体与空气的接触 b 磷系阻燃剂 磷系阻燃剂在燃烧过程中产生了磷酸酐或磷酸 促使可燃物脱水炭化 阻止或减少可燃气体产生 磷 酸酐在热解时还形成了类似玻璃状的熔融物覆盖在可燃物表面 促使其氧化生成二氧化碳 起到阻燃 作用 c 氮系阻燃剂 氮系阻燃剂中 氮的化合物和可燃物作用 促进交链成炭 降低可燃物的分解温度 产生的不燃气体 起到稀释可燃气体的作用 d 协同阻燃剂 协同阻燃剂是指 磷 卤系阻燃剂 磷 氮系阻燃剂主要是通过磷 卤 磷 氮协同效应作用达到阻 燃目的 具有磷 卤 磷 氮的双重效应 阻燃效果比较好 二 安全知识 一 安全基本常识 1 安全生产概念及目的 1 1 概念 是指在生产过程中 防止事故发生 使生产在保证劳动者安全健康和财产安全的 状态下顺利进行 1 2 目的 保障人民生命与财产的安全 保持社会稳定 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1 3 安全生产的辩证关系 安全是生产的前提 安全可以促进生产 2 我国现代的劳动安全卫生管理体制 我国现代的劳动安全卫生管理体制是政府统一领导 部门依法监管 企业全面负责 社 会监督支持 3 安全生产方针 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4 公司 安全生产守则 对员工劳保着装和劳动纪律的有关规定 进入作业场所必须按规定穿戴好防护用品 操作旋转机床时 严禁带手套 女工要把长 发放在工作帽内 不准穿脚趾及脚跟外露的凉鞋和高跟鞋 不准穿背心 短裤 裙子和赤膊 不准系领带或围巾 头巾 工作场所不准打闹 睡觉 严禁酒后进入岗位 5 职业危险作业的有关规定 登高作业 2 米以上 带电作业 禁火区动火 易燃易爆域或承压容器 管道内动火 施焊 爆破作业 有中毒或窒息危险作业等属危险作业 要在作业前办理审批手续 6 安全常用术语 三同时 新建 改建 扩建工程的劳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 同时施工 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四不放过 事故原因没有查清楚不放过 事故责任人没有受到严肃处理不放过 广大 干部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 安全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 三不伤害 我不伤害自己 我不伤害别人 我不被别人伤害 三违 违章指挥 违章操作 违反劳动纪律 三级安全教育 指厂 公司 级 车间 专业厂 级 班组级三级教育 事故发生的三个基本因素 人的不安全行为 物的不安全状态 环境的不安全因素 二 仓库安全 1 仓库安全 现代仓库的安全管理主要包括设施 设备 储存物质等的安全管理和仓库作业人员的人 身安全管理两大方面 2 仓库安全检查时间 仓库检查时间有 日常检查 定期检查 临时抽查 上级对下级 外部对内部临时确 定的检查 节假日检查 指在国庆 春节 新年 五一 等节假日到来之前进行 的检查 三 仓库消防安全 1 消防管理概述 1 1 消防工作方针 预防为主 防消结合 1 2 消防工作原则 谁主管 谁负责 1 3 消防工作内容 消防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防火与灭火两个方面 2 基本灭火方法 1 冷却灭火法 是将灭火剂直接喷洒在可燃物上 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燃点以下 从而使燃烧停止 除用冷却法直接灭火外 还可用水冷却尚未燃烧的可燃物质 防止其达到 燃点而着火 也可用水冷却受火势威胁的生产装置或容器 防止其受热变形或爆炸 2 隔离灭火法 是将燃烧物与附近可燃物隔离开 从而使燃烧停止 如将火源附近 的易燃易爆物品移到安全地点 采取措施阻拦 疏散易燃可燃液体或可燃气体扩散 拆除与 火源相毗邻的易燃建筑物 造成阻止火势蔓延的空间地带等 3 窒息灭火法 是采取适当的措施 阻止空气进入燃烧区 或用惰性气体稀释空气 中的含氧量 使燃烧物质缺乏或断绝氧气而熄灭 采用湿棉被 湿麻袋 沙土 泡沫等不燃 难燃材料覆盖燃烧物或封闭着火孔洞 桶口等 都是窒息灭火法 另外 居民油锅起火 将 锅盖盖上即可灭火 如果液化石油气器具发生火灾 在关闭阀门无效或没有条件关闭阀门断 绝气源的情况下 可用浸湿的棉被覆盖燃烧器具使火窒息 灭火以后打开门窗驱散室内气体 4 抑制灭火法 是将化学灭火剂喷入燃烧区参与燃烧反应 终止链反应而使燃烧停 止 采用这种方法可使用的灭火剂有干粉 泡沫和卤代烷灭火剂等 3 防止火灾的基本措施 1 控制可燃物 2 隔绝空气 3 清除火源 4 阻止火势 爆炸波的蔓延 4 各类消防器材使用年限 各类消防器材使用年限 消防器材从出厂日期算起 达到如下年限的必须报废 手提式化学泡沫灭火器 5 年 手提式酸碱灭火器 5 年 手提式清水灭火器 6 年 手提式干粉灭火器 贮气瓶式 8 年 手提贮压式干粉灭火器 10 年 手提式 1211 灭火器 10 年 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 12 年 推车式化学泡沫灭火器 8 年 推车式干粉灭火器 贮气瓶式 10 年 推车贮压式干粉灭火器 12 年 推车式 1211 灭火器 10 年 推车式二氧化碳灭火器 12 年 另外 应报废的灭火器或贮气瓶 必须在筒身或瓶体上打孔 并且用不干胶贴上 报废 的明显标志 内容如下 报废 二字 字体最小为 25mm 25mm 报废年 月 维修 单位名称 检验员签章 灭火器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维护检查 5 消防器材的管理与使用 5 1 消防设施器材到位后 各单位必须落实维护保管责任人 维护保管责任人要了解所配备 消防器材 设备设施的性能 构造和注意事项 熟练掌握各类消防器材 设备设施维护操作 方法 保障消防器材 设备设施整洁有效 5 2 电气设备着火 首先设法切断电源 在不明确电源是否切断的情况下 只允许用二氧化 碳 干粉或 1211 灭火器扑救 不得使用水或泡沫等导电介质的灭火器材扑救电气设备火灾 5 3 灭火器的设置要求 要求 位置明显 取用方便 不得影响安全疏散 1 设置高度 顶部离地不高于 1 5 米 底部离地应高于0 15 米 2 设置方式 挂钩式 托架式 灭火箱式 3 设置地点 不受风吹雨淋 阳光曝晒 潮湿和温度高的地方 不能受腐蚀性物 质的腐蚀 5 4 灭火器的使用 1 干粉灭火器 用料 干粉和 CO2 类型 手提式和推车式 手提式灭火器的使用 灭火时 先拔去保险销 一只手握住喷嘴 对准火苗根部 另一只手提起提 把 然后拉起拉环或压下压把即可喷射 推车式灭火器的使用 a 使用前首先要上下颠倒数次 使干粉松动 b 取出喷管 伸展软管 c 双手紧握喷管 用力压紧喷枪开关 d 拉出保险销 将手柄推至垂直位置或提起提环 e 对准火焰根部喷射推进 f 扑救地面油火时 左右摆动 由近及远 快速推进 2 1211 灭火器 手提式的使用 使用时先拔掉安全销 握紧压把即可灭火 灭火时 要保持直立 不可水平或颠倒使用 推车式的使用 a 先取下手握开关 展开胶管 拉出伸缩拉杆 b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手轮 即可打开钢瓶阀门 c 对准火源 握紧握手开关上的压把即可灭火 3 二氧化碳灭火器 手提式的使用 用右手拔去保险销 并下压压把即可灭火 手轮式的使用 先去掉铅封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手轮即可灭火 5 5 消防水带的使用 1 取出消防水带 一般为 20 米 1 展开消防水带 一个接头靠近消防栓 另一个接头尽量靠近火源 3 将靠近消防栓的接头接上消防栓 另一个接头接上喷枪 4 打开消防栓开关供水 5 紧握喷枪 对准火焰喷射推进 6 每次使用完后都要用清水清洗及晾干 四 化学危险品的分类及其安全要求 1 化学危险品的分类 爆炸品 如火药 雷汞等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易燃液体 如汽油 甲醇等 易燃固体 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烧物品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毒害品 放射性物品 腐蚀品 2 装卸安全要求 装卸人员必须按规定穿戴防护用品 o 要轻拿轻放 严禁碰撞 拖拉和混装 遇热 遇潮容易引起燃烧 爆炸的物品要采取隔热 防潮措施 要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操作 四 质量知识 1 质量的概念及产品质量特性范围 1 1 概念 质量是指 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1 2 产品质量特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性能 2 寿命 3 可靠性 4 安全性 5 经济 性 2 全面质量管理及其基本要求 1 1 概念 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 以全员参与为基础 目的在于通过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 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1 2 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必须要满足 三全一多 的基本要求 1 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2 全员的质量管理 3 全企业的质量管理 4 多方法的质量管理 3 PDCA 方法 3 1 PDCA 循环是 计划 Plan 执行 Do 检查 Check 总结 Action 3 2 PDCA 的八个步骤 分析现状 找出存在的质量问题 并尽可能用数据加以说明 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各种影响因素 在影响质量的诸多因素中 找出主要的影响因素 针对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 制定措施 提出改进计划 并预计其效果 按照制定的计划认真执行 根据计划的要求 检查实际执行的结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根据检查的结果进行总结 把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都形成一定的标准或规定 巩 固已经取得的经验 同时防止重蹈覆辙 提出这一循环中尚未解决的问题 让其转入下一次的 PDCA 循环中去处理 4 公司体系知识 4 1 一体化 就是将原来分块运行的多个管理体系进行整合 并加以改进和完善 形成一 个较全面的管理体系 4 2 一体化 体系包含的体系 GB T 19001 2000 idt ISO9001 2000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GB T 24001 2004 idt ISO14001 2004 环境管理体系 规范及使用指南 GB T 28001 2001 idt OHSMS18001 1999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规范 第二章 塑料工程师应会大纲 塑料工程师应会大纲 1 操作技能 1 1 挤出机操作流程 参见 挤出机作业标准书 1 2 各种检测仪器的操作 1 2 1 唯卡软化点测试 1 2 2 万能材料实验机测试拉伸强度 弯曲强度 屈服应变 拉伸模量 弯曲模量 断裂 伸长率等 1 2 3 简支梁 悬臂梁冲击试验机的操作 1 2 4 塑料硬度试验机的操作 1 2 5 热变形温度试验机操作 1 2 6 马沸炉操作测试灰份 1 2 7 密度专用电子称测量密度 1 2 8 各种耐候性试验设备操作 包括抗 UV 冷凝水 低温试验箱 烘箱等 1 3 混料机操作流程 参见 挤出机作业标准书 1 4 注塑机工艺调试 1 5 ERP 系统的操作 1 6 电脑的基本操作 包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情绪调控有方法
- 颅内肿瘤手术后护理要点及并发症预防培训
- 齿轮轴零件加工工艺设计
- 晕针晕血健康宣教
- 教育活动的本质解析
- 定点零售药店服务协议书
- 三方投资协议书
- 股权投资基金合伙协议书
- 2025-2026学年安徽省黄山市高三政治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年湘教版初二历史上册月考考试试题及答案
- 街道办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学生外出安全协议书模板学生外出安全协议书
- 食品安全抽检监测技能大比武理论考试题及答案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试卷有答案
- 初中班会 10月31日世界勤俭日宣传介绍主题班会 课件
- 锅炉使用单位安全员题库
- 五年级上册体育与健康教案
- 医院培训课件:《中医拔罐类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
- FZT 73012-2017 文胸行业标准
- 新概念第二册课文和单词
- 妊娠期和产后抑郁症:诊断和治疗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