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意逆志,知人论世.doc_第1页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doc_第2页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doc_第3页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附件: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教学设计方案课题名称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姓名张丽娟工作单位廊坊十二中年级学科高二语文教材版本人教版一、教学内容分析 我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历史悠久。如果从诗经算起,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古人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成诗歌。这些诗歌已经流传了千百年。那么,我们如何穿越时空去理解那些诗歌的内容和主旨呢?大家是不是有很多的疑惑? 本单元就主要学习如何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内容和主旨,深切感受其中包含的意蕴美和情感美。 孟子提出了欣赏诗歌的两个基本方法:“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 孟子万章上:“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所谓“以意逆志”就是读者以“己意”去“逆”作品之“志”。也就是说,在解说、欣赏诗歌的时候,不能就表面意思去理解字词,应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 “知人论世”是说在欣赏、吟咏古人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探究作者的生平,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背景,特别是和要鉴赏的诗歌作品创作相关的历史事件及其对作者的影响,尽量利用现存的各种史传材料和后人评述,全面把握作者的心灵历程和内心世界。需要注意的是,诗人一生的思想不是一成不变的,写于不同时期、生活阶段的作品会呈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和旨趣。王国维说:“是故由其事以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志,则古人之诗,虽有不能解者,寡矣。”掌握了“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两种诗歌鉴赏的方法,先认真全面地了解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和人生境遇,再置身其中,仔细揣摩、体会作者的感受,辅以一定的文学、文化常识,鉴赏诗歌并非难事。二、教学目标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运用“以意逆志”的方法探究诗歌的意旨。2引导学生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探究诗歌的意旨。学习重点:1、把握关键词语及诗句的内涵,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2、联系诗歌创作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歌。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诗歌的了解很肤浅,没有欣赏鉴读诗歌所应有的知识和理论储备。但是,通过必修课程的学习,他们已经零零散散的有了一定的积累,在此时,给予他们一定的理论指导,学生乐于接受。四、 教学过程一、 学生课前预习检测1、阅读王之涣凉州词,总结本诗的主旨(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2、结合所学,总结陶渊明、杜甫、李白、辛弃疾、陆游等诗人的生平为人及作品特点。3、阅读赏析指导,找出文中作者举例了哪些意象、诗句和诗人,写在下面。并标记文本中不理解的文句。二、师生探究讨论1、 何为“以意逆志”?听老师讲课,总结“以意逆志”方法。2何为“知人论世”?怎样运用“知人论事”的鉴赏方法来鉴赏诗歌?读文本,结合老师所讲,总结。二、 课堂检测(一)赏析王维山居秋暝。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1、请同学们把这首诗歌有感情地齐读一遍。2、大家想想:这首诗歌体现的是诗人怎样的愿望?你是从哪些词句感受到这一点的?(学生讨论分析,教师及时点评。)3、历来评者认为此诗“诗中有画”,那么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图景让诗人如此向往归隐生活呢?试结合你的体验和感受描绘出诗中的画面。(二)、阅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并分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含义。附: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代 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三)欣赏李清照的两首词。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回答:1.两首词表达的情感以及作品风格有什么不同? 2.导致诗人不同情感的原因是什么?(四)、欣赏以下边塞诗,并用一两个词概括每首诗中作者表达的不同情感并思考原因何在。盛唐: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 中晚唐: 李益从军北征 天山雪后海风寒, 横笛遍吹行路难。 碛(q)里征人三十万, 一时回首月中看。 (注:碛(q)里:沙漠) 宋代: 陆游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注:书愤:抒发义愤。 书:写 楼船:战舰 瓜洲渡:地名,今在镇江对岸。 大散关:地名,在陕西宝鸡县西南,为宋金交界处。 塞上长城:作者自比。 堪:可以。 伯仲间:兄弟之间。意为相差无几。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根据预习,回答问题检查预习,导入新课指导学生阅读文本,回答问题学生阅读,勾画重点请学生从文本中找到重点教师引领学生探究讨论学生小组讨论,回答问题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化本课学习重点六、教学评价设计1、 学生对教学案的满意度很好,认为教学案重点突出,目标明确。2、 学生小组分析讨论很好,但是,有很多同学放弃讨论,专心等待其他同学答案。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提高这一部分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七、教学板书知人论世作者背景、时代背景以意逆志意象、感情、主题八、教学反思(可以从如下角度进行反思):1请简单描述这节课的教学或学习流程;2有哪些精彩的瞬间;这节课中你最满意的地方或者让您最兴奋的地方?3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达到你期望的水平了吗?你满意吗?这节课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为什么?或者让你觉得不足的地方在哪里?4课堂上有出乎你意料的事件发生吗?你是如何解决的?5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 6从学生的作业、课后谈话等途径你觉得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7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1、 上课之前,要求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