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调研报告.ppt_第1页
博物馆调研报告.ppt_第2页
博物馆调研报告.ppt_第3页
博物馆调研报告.ppt_第4页
博物馆调研报告.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博物馆调研报告 小组成员 余锦强 周童 冯浩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 这是一座全新的革命博物馆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坐落在井冈山市茨坪红军南路 占地面积1 782公顷 主体建筑为四层框架结构 一层为停车场 报告厅 二层为文物库房及办公用房 三 四层为展厅 总建筑面积20030平方米 其中展厅面积8436平方 用于宣传展示功能面积达10181平方米 超过总面积的51 设计构思1 门厅 1 五指峰 作为井冈山的标志 革命根据地的象征 借用 五指峰 的形象来传达革命博物馆伟岸雄浑的气质 坚实而又厚重 顶天立地 气势磅礴 可比悠悠之南山 可比巍巍之昆仑 设计构思2 形体 2 传统建筑特色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总体造型吸取了赣南民居即 围屋 的特色 获得了良好的自然光线和通风 取意于 围屋 的建筑材料和色彩 使博物馆很好地溶入了当地的环境氛围 从而让这座雄伟的博物馆真正成为具有井冈山特色的标志性建筑 设计构思3 走道 3 革命之路 井冈山的革命斗争 开辟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在党的领导下 我们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一路走来 从枪林弹雨的战争年代来到繁荣昌盛的今天 井冈山的革命传统 老辈革命家的奋斗精神 始终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精神动力 鼓舞我们向着光明的未来勇往直前 用赤色岩石铺成的台阶拾级而上 通向绿树苍翠的高山 通向广阔无垠的蓝天 这段路不仅记载着中国人民革命重重的历史 更指引着我们奔向美好的革命前程 设计构思4 4 革命之门 一井冈山革命是中国人民大革命的起点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我党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第一个革命军事根据地 自井冈山革命始 中国的工农武装斗争进入了面貌一新的时代 以 门 的形象来喻示革命的起点 象征井冈山革命在中国人民大革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设计理念 1 创造出体现革命精神 同时能融合井冈山风土文化 并且不乏现代魅力的并冈山新景观 2 创造一个代表二十一世纪井网山的标志性建筑 3 根据井冈山的风土 气候条件采用南北向布局 可自然采光通风 建成节能 可持续发展的博物馆 4 结合地形条件 将博物馆与纪念广场融为一体 5 创造适应时代变化 对未来发展趋势能作出灵活应变井具有高度持续性 有扩展余地的新一代博物馆 6 构成以参观者为中心 流线清晰 使用安全的功能体系 7 建设多元化博物馆 达到教育与文化休闲的目标 8 充分考虑残疾人的使用 实现无障碍设计 9 提供维修 管理方便 经济运营合理的省力型博物馆 平面 景德镇陶瓷博物馆 设计年份 建成年份 2003年 2004年建设地点 江西省景德镇市建筑面积 28000平方米机构形式 钢筋混凝土结构外装修材料 玻璃幕墙 石材幕墙 设计构思 瓷之源 的提案 景德镇市中外著名的瓷都制瓷历史悠久 文化底蕴深厚 瓷之源 表明了景德镇的独特地位和深远影响 同时也展示了陶瓷的原始三要素 泥土 水和火 是参观者感悟 水土宜陶 的道理 另外 陶瓷形象的建筑处理也使陶瓷博物馆的个性得到充分表达 轴线1 轴线一 景德镇 历史平行珠山西路延长线而贯穿东西的轴线 连接陶瓷主题公园与陶瓷博物馆 该轴线统领全局 自上而下 这里联系所有的空间是方案的主轴 西侧游人可由城市道路进入陶瓷主题公园 再往东便可进入陶瓷博物馆 轴线在这里继续延伸 由此进入各个展览空间 这也是该建筑的一大亮点 轴线2 轴线二 景德镇 世界与轴线一垂直相交与入口大堂 该轴线自北向南连接办公区域 与陶瓷生产线 展示 制作 纪念品销售等休息娱乐区域相贯通 在这条轴线上充分演绎现代新博物馆的运营理念 即以人为本 将景德镇地区的文化资产已最佳凡事诠释出来 博物馆除了继承历史情感 更重要创造了一个新的未来 建筑特点 该建筑的一个特点是 与地形完美的结合各个展厅依靠地势由下而上分局在轴线两侧布展 既舒展 又大方得体 湖北省钟祥市博物馆 暨明代帝王文化博物馆 明代帝王文化博物馆位于湖北省钟祥市 它既是市博物馆 又是以明代嘉靖皇帝及明代帝王文化为主题的展馆 设计地段北邻世界文化遗产明显陵 西接莫愁湖 周围山丘起伏 水面开阔 绿树成荫 博物馆分为主馆和次馆 两馆之间及围绕主馆的敞廊是供游人穿越漫步的公共开放和室外展陈空间 主次馆的总体布局对应汉字 明 同时其与博物馆的功能流线相契合 80m见方的建筑群体绕以方形园墙 置于边长120m的方形水池中 设计之初 钟祥市政府决定将其最重要的文物少司马坊迁至博物馆主入口处 形成轴线关系 主轴线 设计结合自然 重点不在设计 也不在自然本身 而是两者的结合 本设计正是体现了一种与自然共存的 景观的建筑 的理念 所谓 景观 包含了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 并融入了设计者对建筑地域性的理解 对当地传统文化的尊重及对周边自然环境的应答 对应于两种景观 博物馆设置了一主一次 亦庄亦谐的轴线和动线 以主馆为主体的轴线 表达的是历史与传统主题 体现了基于精神和秩序的纪念性 以主次馆之间和环绕整个园墙的空间为主体的动线和路径 表达的是山水和自然主题 体现了基于历时性的现实体验 平面布局 博物馆分为主馆和次馆 两馆之间及围绕主馆的敞廊是供游人穿越漫步的公共开放和室外展陈空间 主次馆的总体布局对应汉字 明 同时其与博物馆的功能流线相契合 80m见方的建筑群体绕以方形园墙 置于边长120m的方形水池中 立面图 建筑寓意 古今之际 与传统的对话1 轴线递进式的空间结构总体布局上 博物馆主体采用轴线对称式的空间结构以及契合字形疏密变化的院落式布局 层层递进的轴线空间序列中 不同空间的抑扬收放是对帝王文化纪念性主题的表达 2 对传统建筑元素的借鉴为了表达帝王主题 建筑在序厅的设计中采用了具有中国传统建筑藻井意象的字形天窗 园门采用宽4m 高7m的中旋式铜门 其上部为镂空汉字 下部刻夔龙纹饰 立面元素 简洁的语汇与适宜的尺度为体现对少司马坊和历史的尊重 整个设计主要注重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 以简洁的白墙和抽象的洞口为背景 与少司马坊形成对比 其二 主馆 12m 因高于石坊 11m 故退于园墙之后 园墙高度取石坊上层檐口高度10m 入口园门取石坊下层檐口高度8 8m 以此来获得两者尺上的呼应协调 其三 博物馆与石坊之间距离上的确立 也是基于视线分析的结果 即在石坊处能将整个主立面收入正常视角范围内 与中国门堂之制下视线关系的经验相契合 内部采光 设计展现了与自然的交融 博物馆借鉴中国传统园林意象 方形园墙将主次展馆围合其中 形成由多个院落组成的 院园 空间 贯穿园中的路径及敞廊漏窗 使建筑与周边优美的环境内外渗透 也是对当地气候条件的回应 少司马坊 建筑路径空间的营造设计者通过路径设计再现传统园林的空间体验 始于莫愁湖 经少司马坊 夔龙纹铜门后 既可穿越和游走主 次馆公共开放空间以及围绕主馆的敞廊 亦可出东侧园门 沿整个建筑园墙漫步环绕 行进中 博物馆主馆入口处的前院 主次馆之间的窄院等一一呈现 形成 一园六院 的空间变化 在路径营造中 设计者既注重空间层次的递进和回转变化 又利用景窗和对景的因借来满足游人行进中的驻足静观 达到内外之间的交融 两馆之间以及围绕主馆的敞廊 闭馆之后可作为公共和半公共空间供本地市民休憩漫步 设计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 因地段毗邻世界文化遗产明显陵 建筑整体降低高度沿水平向展开 既在尺度上与环境相呼应 又隐含中国传统建筑的布局特征 主展馆和明代文物少司马坊构成空间轴线序列 简洁的白墙与精美雕刻的石坊对比并置 形成历史与当代的对话 设计兼具城市生活与艺术气质的表达 园 内开敞空间 闭馆后成为钟祥市民休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