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前前 言言 武汉新港华中闽台产业新城位于 xxx 城以东迎宾大道路旁 紧邻大广高速 xx 出口 距 106 国道 5 公里 距罗霍洲港区 5 公里 规划用地面积 5000 亩 总投资额达 100 亿元 由福建商会旗下的湖北闽鑫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建设 以吸引福建 台湾等地投资 承接沿海产业转移为目标 新城规划了先进制造 业 国际物流 综合服务等三个功能区 2012 年 9 月 8 日举行开工奠基暨项目 签约仪式 拟引进企业 100 家左右 4 年内建成 届时年产值可达 200 亿元 首期项目开发建设面积为 5000 亩 建设内容为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 招商 中心 中小企业孵化器等 现已初具规模 项目建成后将极大地拉动 xxx 经济 的发展 该项目用地范围内地势低洼 大部分为鱼塘 场地回填平整需要大量土方 2014 年 6 月 13 日 xxx 水利局以团水利 2014 47 号申报在长江开采青砂 200 万 m3 用于该项目场地吹填平整 黄冈市水利局于 2014 年 6 月 19 日以冈水文 2014 62 号文向省水利厅转报了 xxx 水利局的请示 省水利厅于 2014 年 7 月 7 日以鄂水利复 2014 121 号文进行了批复 省厅批复后 xxx 政府为加快 工业园的建设 要求将原计划闽台产业新城三区二期吹填工程一并列入本次计 划进行吹填 经计算 回填一区需吹填回填方 31 4 万 m3 回填二区需吹填回填 方 134 5 万 m3 回填三区需吹填回填方 64 9 万 m3 共 230 万 m3 因此 本次 规划开采总量为 230 万 m3 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河 道管理条例 长江河道采砂管理条例 根据长江委编制的 长江中下游干流 河道采砂规划 2011 2015 年 和 湖北长江中游干流河道采砂规划实施方 案 2011 2015 受湖北闽鑫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的委托 由我院编制完成华 中闽台产业新城场地平整长江采砂吹填可行性论证报告 规划采区位于长江干流xx河段 属 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采砂规划 2011 2015 保留区 左岸为xxx城关 左岸沿江为黄冈长江干堤 江中有 较大的洲滩罗霍洲 初步拟定布置两个采砂区 号采区布置在举水河出口下 游东槽洲左汊右缘的边滩地段 号采区布置在东槽洲左汊下段右缘边滩地段 号采区顺水流方向长1200m 垂直水流方向宽350m 开采量为140万m3 号采区顺水流方向平均长900m 垂直水流方向宽300m 开采量为90万m3 根据 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采砂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编制大纲与技术要求 本报告做了以下工作 1 组织人员到现场及有关单位调查了解情况 收集相关资料 并参阅有关 单位的水下测量成果及水文泥沙河势资料 分析和预测采区的河道演变规律及 未来的演变趋势 2 根据上游径流来砂情况 进行了采区的泥沙补给分析 3 根据水下地形图及地质勘察资料 选定采砂区位置和范围 确定采砂区 平面坐标 控制开采高程 分析床砂组成 砂质 储量以及补给情况 4 收集了采区所在河段堤防等水利工程的相关资料 分析论证了采砂对防 洪工程的影响 对涉水工程的影响 5 针对采砂河段的水生态环境现状 进行了采砂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6 分析了采区对航道及通航安全的影响 7 提出论证结论以及减轻不利影响的对策措施 8 拟定采砂船采砂能力 采 运 砂船只数量及作业方式 确定采砂作业 施工期及采砂作业时间 明确现场监管 采砂作业安全管理以及河床动态监管 的措施 9 本报告除注明外 高程系列采用 85 年国家高程基准 坐标系统采用 1954 年北京坐标系 1 基本情况基本情况 1 1 项项目目背背景景 1 1 1 华中闽台产业新城概况华中闽台产业新城概况 2010 年 1 月 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 武汉新港空间发展规划 武汉新港 集疏运网络规划 武汉新港产业发展规划 等三个专项规划 将 xx 港口产业 园纳入武汉新港十二个重点港口产业园 华中闽台产业新城由湖北省福建商会核心成员企业共同组建湖北闽鑫投资 建设有限公司投资开发建设 公司成立于 2011 年 9 月份 公司注册资金 5000 万元 项目位于湖北 xxx 城东区港口产业园 是武汉新港 xx 港口产业园的一部 分 规划总用地面积约 5000 亩 投资总金额为 100 亿 华中闽台产业新城位于 xxx 城东港口产业园内 区位 交通 港口和资源优势明显 省 市 县等各 级政府也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加大建设 创造了许许多多优良的投资软硬 环境 该项目凝聚了各级领导及闽商力量 整合闽商资源 通过市场化的科学 运作 以 8 1 城市圈 武汉为圆心 包括黄石 鄂州 黄冈 孝感 咸宁 仙 桃 天门 潜江周边 8 个城市 及武汉新港为依托 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产 业规划布局的前提下 拟建设 以一类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制造业园区 国际 物流园区 及 综合服务中心 等多个功能区 集制造 交易 物流 商居等产业 配套完备的闽台产业新城 以吸引闽 台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产业转移 集群 规模企业入驻 最终打造成为中部地区一定规模 影响力较强 最具投资 发 展潜力的产业新城 旨在成为闽台优势产业向总部地区转移发展的战略高地 直接与福建 台湾等沿海地区的产业对接 最终打造成为中部地区规模最大 影响力最强的闽台产业新城 华中闽台产业新城所在的 xxx 地理位置优势突出 交通发达 处在中国东 西与南北两大发展轴线 长江经济带和由京广铁路与京广高速公路组成的复 合轴线交汇处 是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距武汉 50km 距武汉天河机 场仅 47km 所辖区域长江黄金水道 10 余公里 京九铁路贯通新城 连通京九 京广两条铁路大动脉的江北铁路途径新城 大广 武合高速公路和 106 318 国 道贯穿 xx 境内 具有承东启西贯通南北之地缘优势 1 1 2 华中闽台产业新城建设进程华中闽台产业新城建设进程 2011 年 11 月 17 日 xxx 县长刘应文 现为县委书记 主持召开 华中闽 台产业新城 建设筹备会议 2012 年 9 月 8 日 武汉新港 华中闽台产业新城 项目在 xx 正式启动 省政协副主席李宗柏 全国政协常委 省工商联主席赵晓勇出席奠基仪式 2012 年 9 月 24 日 2013 年 10 月 8 日县长刘应文到华中闽台产业新城建设 现场 督办项目进度 要求制定详细的项目推进计划 细化到天 实行倒逼机 制 要一边做征地 折迁工作 一边推进建设 2012 年 11 月 1 日 华中闽台产业新城指挥部召开第一次会议 华中闽台 产业新城指挥部指挥长刘应文 县委常委 宣传部长 总工会主席 华中闽台 产业新城指挥部副指挥长陆续中出席会议 指挥部成员单位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2013 年 6 月 24 日 xxx 人民政府办公室以团政办发 2013 53 号印发华中 闽台产业新城房屋征收与补偿方案的通知 2013 年 9 月黄冈市委四届七次全会将 xx 定位为建设临港经济示范区 闽 台产业园的全面推进 是 xx 加快临港经济示范区建设的一个缩影 通过一年的 努力 至 2013 年底已签约项目 6 个 合同投资额 6 4 亿元 达成框架协议 3 个 协议金额 45 亿元 2013 年 9 月 xxx 国土资源局与闽台新城相关各村办理了征地手续 分别签 订了征地协议书 征地协议书复印件如下 1 1 3 场地平整吹填的必要性场地平整吹填的必要性 华中闽台产业新城是 xxx 的重点招商引资项目 园区经济产业目标及项目 效益是通过 4 5 年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及招商引资发展 分别建设 以一类产业 为主先进制造业园区 国际物流园区 及 综合服务中心 等三个功能区 建设集制造 交易 物流 商居等产业配套完备的闽台产业新城 项目建成后 每年将实现产值 200 亿元 税收过 3 亿元 安置就业人员 1 万人以上 它的建 成将极大地拉动 xxx 乃至整个黄冈市经济的发展 xxx 委 县政府对该项目非 常重视 为了给入户企业创造好的环境和条件 县委 县政府决定对华中闽台 产业新城规划范围内地势低洼地域进行场地平整 随着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快速 发展 吹填进行场地平整成为一种趋势 由于 xxx 城关周边为平原湖区 回填 土方紧缺 且运费较高 因此相对价格低廉的江沙资源作为平整场地的首选方 案 本工程拟从长江采砂解决土源问题 华中闽台产业新城分一区 二区和三区共 3 个区进行施工建设 规划总用 地面积约 5000 亩 其中一区 1410 亩 二区 2590 亩 三区 1000 亩 一区的现状地面高程一般在 19 0m 左右 最高处约 25 5m 见图 1 2 1 计划地面回填高程 21 0m 大部分需要回填 根据实测地形图计算 本区高位 置挖方面积 420 亩 开挖量 25 9 万 m3 低洼位置回填方面积 990 亩 回填方量 57 2 万 m3 扣除挖方的利用方需吹填回填方 31 4 万 m3 回填区横断面图见图 5 1 1 回填区开挖回填方量计算见表 5 1 二区的现状地面高程一般在 18 5m 左右 最高处约 23 5m 见图 1 2 2 计划地面回填高程 21 0m 大部分需要回填 根据实测地形图计算 本区高位 置挖方面积 200 亩 开挖量 46 9 万 m3 低洼位置回填方面积 2390 亩 回填方 量 181 5 万 m3 扣除挖方的利用方需吹填回填方 134 5 万 m3 回填区横断面图 见图 5 1 2 回填区开挖回填方量计算见表 5 2 三区的现状地面高程一般在 17 0m 左右 最高处约 17 87m 见图 1 2 3 计划地面回填高程 18 6m 根据实测地形图计算 回填方量 64 9 万 m3 需吹填 回填方 64 9 万 m3 回填区横断面图见图 5 1 3 回填区开挖回填方量计算见表 5 3 吹填区面积共计 5000 亩 共需吹填回填方 230 万 m3 因此本次吹填方量 确定为 230 万 m3 为了更好的发展当地经济 创造优良的服务环境 增强区域吸引力 吸引 更多的投资商和外商到 xxx 华中闽台产业新城投资办厂 尽快将华中闽台产业 新城建设好 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效益对 xxx 经济发展来说十分重要 因此 本 次吹填项目具有重大意义 十分必要和紧迫 1 1 4 产业新城工业园区防洪排水规划产业新城工业园区防洪排水规划 xxx 近几年来发展很快 武汉新港 xx 港口产业园 金锣港产业园等新兴工 业园已进行了全面规划和正在加速建设 过去的防洪排涝系统将被破坏或防洪 排涝标准不能适应城镇和工业园区发展的需要 为此 xxx 政府 县水利局对此 非常重视 先后委托湖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于 2013 年 12 月完成 xxx 金 锣港产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 对市政的排水给水工程作出了规划 xxx 金锣 港产业园雨水工程规划图见图 1 4 委托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于 2013 年 6 月完成 武汉新港 xx 港口产业园白鹤林片道路排水规划 本规 划主要内容有 1 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 2 保留乌家汊湖和沙河作为排水主载体 即主要的受纳水体 3 部分沙河支流填筑后规划除保留了一主港道直接与长港连接外 另规 划再疏通了一条新港道直泄黄草湖罗家沟泵站和罗家沟闸 白鹤林片排水规划图见图 1 5 华中闽台产业新城排水工程规划析图见图 1 6 委托黄冈市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院完成 湖北省 xxx 长河整治 xx 镇段近期治 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已于 2013 年 9 月 25 日经湖北省水利厅组织的评审会审 查 同时 xxx 水利局委托黄冈市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院编制 金锣港高新产业园 水系工程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排涝洪水标准为二十年一遇 24 小 时点雨量为 264mm 园区规划面积 7500 亩 二十年一遇来水总量 92 24 万 m3 设计排水流量 11 65m3 s 考虑自排和调蓄因素外 新建 6 250KW 的泵站 2 号 二级港和 4 号二级港分别备 3 台 1 2 采采区区基基本本情情况况 本次规划采区属于 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采砂规划 2011 2015 年 保 留区 位于长江干流 xx 河段左岸 xx 城关段园港以右边滩 左岸为黄冈市 xxx 沿江为黄冈长江干堤堵龙堤段 根据地勘情况以及 2014 年 6 月实测水下 地形图 本吹填项目选择两个采区 号采区布置在举水河出口下游东槽洲左汊的右缘边滩地段 顺水流方向 长 1200m 垂直水流方向宽 350m 开采量为 140 万 m3 控制点坐标为 A 3390729 6236 580734 6081 B 3390400 9925 581888 7318 C 3390064 3731 581792 8811 D 3390393 0042 580638 7574 号采区布置在东槽洲左汊下段右缘边滩地段 采区布置为顺水流方向平 均长 900m 垂直水流方向宽 300m 开采量为 90 万 m3 控制点坐标为 A 3387016 2347 585351 4504 B 3386546 1222 585181 1735 C 3386260 0797 584770 7853 D 3386506 1951 584599 2416 E 3386737 7999 584931 5274 F 3387118 4009 585069 3829 采区规划及控制范围见图 1 3 1 1 3 2 1 3 河河道道基基本本情情况况 本采区所在的 xx 河段上起泥矶 下至黄柏山 王家寨 长 28 2 公里 为鹅头三分汊河型 河段两头狭窄 中间开阔 内有叶路洲 罗霍洲 东槽洲 并列江中 河道进出口分别有泥矶和黄柏山节点控制河势 左汊过度弯曲 长 达 30km 近百年来河型变化不大 两岸岸线除局部有变化 一般比较稳定 而 汊道和洲滩呈周期性变化规律 中汊进一步弯曲萎缩 2005 年罗湖洲右缘航道 整治工程实施后 xx 河段的总体河势已基本稳定 目前右汊为主汊 左汊为支 汊 左岸大埠街处有举水入汇 其多年平均流量为 40m3 s xx 河段属罗湖洲水道 是下游浅水道之一 东槽洲将该河段分为两汊 即 罗湖洲园水道与碛矶港捷水道 近二十年 主航道走碛矶港 罗湖洲园水道严 重淤塞萎缩 不具备通航条件 但仍有一定的过水能力 由于碛矶港右岸人民 洲边滩逐年展宽 东槽洲右缘相应崩塌 致使碛矶港航道越来越弯曲 枯水期 主航道除碛矶港上口过渡段较浅外 中下游则十分狭窄 两汊汇合后的三江口 以下河段宽深 顺直 xx 河段河势图 3 1 1 4 河河床床地地质质组组成成 1 4 1 地形 地貌特征地形 地貌特征 地貌特征主要表现河道两岸为冲积平原湖区 地势平坦 湖泊众多 左江 岸为凸岸 呈淤积趋势 逐渐形成较大的滩涂 对岸右岸为罗湖洲 人民洲 中间为碛矶港主航道 河段为两头狭窄 中间开阔的河段平面外形 1 4 2 河床地质组成河床地质组成 xx 河段河道发育在扬子准地台 次一级的构造单元为张度凹陷 根据黄冈 长江干堤整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黄州堤段纵横断面图河岸组成 左岸地层为近 代疏松沉积物 多呈二元结构 上层为细颗粒物质 下层为细砂 中沙层 右 岸从泥矶至三江口间均有棕黄色阶地 形成天然矶头 河床组成 主要为细砂 和中沙 有少量的极细沙和粗沙 河床下层的砂砾石较厚 在一定的水沙条件 下易发生冲淤变化 河床质的年内变化规律为 汛期泥沙颗粒较细 枯水期则 较粗 1 4 3 采砂区地质勘探情况采砂区地质勘探情况 为了进一步摸清河床的地质结构组成 在拟开采区范围内进行了地质勘探 每个采区布置 4 孔 孔深 12 13 0m 共布置钻孔 8 个 总进尺 101 1 米 钻孔 平面布置见图 1 7 地质剖面图和钻孔柱状图见图 1 8 1 1 8 8 图 1 9 1 1 9 8 采区场地内在钻探所达深度范围内 自上而下均为 a 细砂层 灰 青灰 色 饱和 主要成分为细粒砂 含少量粉 粘粒及云母碎片 呈松散 稍密状 主要分布在采砂 区 该层控制厚度 12 5 13 0m 平均厚度 12 77m 层面标 高为 13 65 18 61m 见 I 采区剖面图及柱状图 采区场地内在钻探所达深度范围内 自上而下可划分为 b 粉质黏土与 粉土互层 b 粉土与粉砂互层 具体分述如下 b 粉质黏土与粉土互层 灰色 软塑 主要由黏粒和粉粒组成 粉粒主 要由云母片组成 主要分布在采砂 区 该层厚度 5 6 7 5m 平均厚度 6 85m 层面标高为 14 21 18 83m b 粉土与粉砂互层 灰色 松散 稍密 主要由粉粒和粉砂组成 粉土和 粉砂成层状分布 主要分布在采砂 区 该层埋深 5 6 7 5m 控制厚度 5 3 6 3m 平均控制厚度 5 65m 层面标高为 7 01 11 72m 见 采区剖面图 及柱状图 1 4 4 土工试验成果土工试验成果 在 采区 4 个钻孔中共取样 13 个 分别做了各颗粒段含量筛分试验 筛分 试验成果见表 1 1 表 1 1 土工试验 采区各颗粒段含量 统计表 地层 项目1 0 5mm0 5 0 25mm0 25 0 075mm0 075 0 005mm n2101313 max8 528 285 445 2 min7 26 954 89 2 1 212 169 717 0 0 927 418 1911 31 a 细 砂 0 470 120 67 由上表可看出该地段砂层 1 0 5mm 颗粒段平均含量 1 2 0 5 0 25mm 颗粒 段平均含量 12 1 0 25 0 075mm 颗粒段平均含量 69 7 0 075 0 005mm 颗粒 段平均含量 17 0 采区钻孔范围内地层主要为细砂 在 采区 4 个钻孔中共取样 14 个 分别做了各种物理力学指标和各颗粒段 含量筛分试验 试验成果见表 1 2 表 1 2 采区土工试验结果统计表 含水 量 重度 孔隙 比 e 液限 L 塑限 P 塑指 IP 液指 IL 0 5 0 25 mm 0 25 0 075 mm 0 075 0 005 mm 地 层 项 目 KN m3 n8888888 max35 518 40 98236 924 213 81 26 min25 418 20 81127 119 37 80 34 30 918 30 90233 822 811 00 77 3 860 070 063 071 732 350 32 b 粉质黏 土与粉 土互层 0 130 000 060 090 080 210 42 n2222222444 max38 318 31 00836 027 39 01 2910 359 442 1 min33 218 20 92330 621 68 71 265 652 330 3 35 818 30 96533 324 58 91 288 755 935 4 3 610 070 063 824 030 210 022 192 914 97 b 粉土与 粉砂互 层 根据土工试验统计结果可知该地段主要以粉土 粉质黏土 粉砂混合而成 采区地层主要为第 b 层粉质黏土与粉土互层 第 b 层粉土与粉砂互层 可 用作场地平整的回填料 表 1 3 土工试验成果汇总表 续表 1 3 土工试验成果汇总表 1 4 5 采区砂层储量采区砂层储量 勘探区面积按各钻孔边线所控制的范围计算 细砂层 粉质黏土与粉土互 层 粉土与粉砂互层在勘探区全面积分布 因此全面积参与计算 储量计算公 式 V S H 式中 V 计算储量 m3 S 计算面积 m2 H 计算平均厚度 m 储量计算结果见下表 表 1 4 勘探区 区 砂料储量统计表 a 细 砂 采砂位置孔号 计算厚 度 m 面 积 万 m2 储 量 万 m3 ZK113 ZK212 6 ZK313 I 采区 ZK412 5 25319 4 本次 I 区勘探面积为 25 万 m2 勘探深度 12 5 13 0m 在此深度范围内揭 露的地层仅为 a 细砂层 可采细砂层的储量 319 4 万 m3 表 1 5 勘探区 区 砂料储量统计表 b 粉质黏土与粉土互层 b 粉土与粉砂互层 面积储量面积储量 合计 储量采砂 位置 孔号计算厚 度 m 万 m2 万 m3 计算厚 度 m 万 m2 万 m3 万 m3 ZK57 55 5 ZK65 66 3 ZK77 25 5 采 区 ZK87 1 21 3145 9 5 3 21 3120 3266 3 本次 II 区勘探面积为 21 3 万 m2 勘探深度 11 9 13 0m 在此深度范围内 揭露的地层为 b 粉质黏土与粉土互层和 b 粉土与粉砂互层 可用作场地平整 的回填料储量 266 3 万 m3 1 5 防防洪洪及及河河道道整整治治工工程程 1 5 1 防洪标准防洪标准 按照国务院已正式批准的 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 1990 年修订 中防御标准 长江中下游洪水以防御 1954 年洪水为防洪标准 据此确定长江 中下游主要控制站水位分别为 汉口 27 64m 冻吴 29 73m 黄石港 25 57m 冻 吴 27 50m 武穴 22 50m 冻吴 24 50m 以汉口 黄石 武穴设计洪水位为控 制站水位 推求黄冈长江干堤各控制站设计洪水位 1 5 2 主要涉水工程及设施主要涉水工程及设施 拟开采区左岸为黄冈长江干堤 上起 xx 金锣港 下至武穴马口 全长 108 6km 属二级堤防 堤顶高程为 24 91 28 22m 堤顶宽度 6 8m 堤内外坡 比为 1 3 因黄冈境内举水 浠水 蕲水等支流汇入 黄冈长江干堤由不连续 的黄州 北永 茅山 赤东等四大堤段组成 保护面积 1520km2 保护耕地 75 8 万亩 人口 108 余万和工矿企业及国家重要交通设施的安全 1998 年长江流域发生大洪水后 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实施了长江中下游堤防 加固工程 黄冈长江干堤已于 2001 至 2004 年进行了全面整险加固 包括堤身 加高培厚 垂直 水平防渗工程 内 外平台加固 护岸工程 穿堤建筑物加 固等 左岸黄冈长江干堤实施的防渗护岸工程总长度 50 09km 包括垂直防渗 37 22km 水平防渗 12 89km 采区所在的 xx 河段 xx 护岸工程 1 266km 桩号 232 174 233 440 黄冈长江干堤基本情况见图 1 10 两采区左岸为黄冈长江干堤堵龙堤段 堵城 大埠街 堤长 14 6km 属 级堤防 现堤顶高程 28 6 29 1m 堤顶宽 8 9m 内外边坡均为 1 3 1 5 3 其他涉水工程其他涉水工程 采区所在河段附近其他涉水工程有 1 xxx 一水厂 取水口距 1 号采区下游 1 公里 距 2 号采区上游 4 5km 2 xxx 二水厂 取水口距 1 号采区下游 2 公里 距 2 号采区上游 3 5km 3 举水河大桥 距 1 号采区上游 3km 4 正在兴建 xx 罗霍洲大桥 距 1 号采区下游 2 5 公里 距 2 号采区上 游 3 公里 1 5 4 河道整治规划河道整治规划 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治理规划报告 近期目标 2020 年 是结合三峡工 程运用后的水沙变化情况 对现有护岸段和重要节点段进行全面加固和守护 继续发挥其对河势的控制作用 保障防洪安全 避免三峡工程运用后河势出现 不利变化 全面控制分汊河段的河势 对河势变化较大的河段进行治理 适度 开发利用水土资源 基本满足沿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并为进一步实施 中下游干流河道全面治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远期目标 2030 年 是在近期河道 治理的基础上 考虑上游水利水电枢纽的建设及运用将进一步影响中下游水沙 变化的情况 对长江中下游干流河段进行全面综合治理 使长江中下游干流河 道的有利河势得到有效控制 不利河势得到全面改善 形成河势和岸线稳定 泄流畅通 航道 港域 水环境良好的河道 为沿江地区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 展服务 规划的主要任务是 1 通过整治 疏通河道 适当提高河道的泄洪能力 加强护岸 减少崩 岸对堤防安全的威胁 根据三峡工程运用后河道变化情况 对已护工程进行全 面加固 使其继续发挥对河势的控制作用 治理新增崩岸险工段 维持岸坡稳 定 保障堤防安全 2 通过全面的河势控制和分阶段的系统治理 稳定有利河势 改善不利 河势 以满足长中下游干流沿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3 改善航道和港口条件 增强 黄金水道 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与开发中 的作用 4 在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开发关系的前提下 通过河道的系统治理 科学 合理适度开发利用岸线 洲滩 和江砂资源 维系优良生态 5 结合河道治理 通过工程措施 控制枯水位下降 保障沿江供水的安 全 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治理规划报告 的实施不仅能实现长江河势稳定 改善和提高长江流域的防洪能力 同时也为河流水资源利用 水产品开发 航 运 水生生态系统与湿地生态系统等河流各种服务功能的正常发挥提供基础 进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xx 河段 2000 年 2004 年堤防按照规划进行了全面加固治理 治理后河势稳 定 促进了 xxx 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1 5 5 航道整治规划航道整治规划 近年来 党和国家领导对长江水道的建设与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 并相应 做出了重要指示 国务院第 123 次会议后 国家以 2011 年 2 号文件形式对加快 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提出了指导意见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指示精神 进一 步加强长江航道建设 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优势 适应流域经济社会发展 2009 年交通部会同国家发改委 水利部 财政部制订了 长江干线航道整体规 划纲要 初步确定武汉 安庆河段长江干线航道建设标准为 最小维护标准尺 度为 4 5 200 1000m 根据 长江干线航道发展规划 确定长江干线航道建设标准 武汉至安庆 将建成 1 级航道 通航率 90 罗湖洲水道为长江中游重点碍航浅水道之一及列入 长江干线航道发展规 划 系统治理的重点浅滩之一 2000 年 交通部将该水道列入公路水路交通 十五 重点建设项目前期工作计划之中 2004 年 9 月 该水道 初步设计 顺 利通过交通部审查 2005 年 1 月该水道整治工程正式动工兴建 2007 年 6 月完 工 2008 年 12 月通过验收 罗湖洲水道 上距武汉市 58km 水道左岸为 xxx 右岸为鄂州市 水道上 起泥矶下迄三江口 全长 12km 该水道进口河宽约 1400m 中间最大河宽达 8400m 出口河宽约 1100m 属典型的鹅头型分汊弯道 东槽洲 罗湖洲将其 分为碛矶港 园港和老港 碛矶港为一微弯汊道 12km 现处在兴盛期 为全 年通航汊道 航道条件较好 园港为一新的鹅头型分汊弯道 长 24km 现已严 重萎缩 老港为一老的鹅头型分汊弯道长 30km 现已淤废 水道内还分布有人 民洲边滩 洲头心滩和洲头窜沟 工程前航道维护尺度为 4 0 100 1000 航深 航宽 弯曲半径 下同 保证率为 98 中洪水位时按天然水深提供推荐海 轮航线 维护自然水深 6 0 7 5m 该水道的发展呈周期性的变化 航道时好时 坏 多次出现碍航局面 严重影响船舶航行 尽管近期碛矶港航道条件较好 但已出现向不利方向变化的趋势 主要表现在 东槽洲的持续崩退和碛矾港的 变弯以及洲头窜沟的不断冲深 工程实施后 制止了河道不利变化趋势 稳定了有利航道条件 航道尺度 达到 2020 年规划标准 4 5m 200m 1050m 的整治目标 碛矶港航道条件明 显改善 航道较为稳定 取得良好效果 其经济效益和设计效益明显 1 对 长江中游航道的畅通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2 大大节省了枯水期航道维护费 3 对于拉动地方经济 促进地方产业的发展 具有积极的作用 4 对武 汉市的建设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工程实施后 为武汉新港区提供了长约 12km 的深水岸线 5 工程的实施 制止了江中东槽洲的崩退 为地方提供 了可供使用的江心洲土地面积约 2300 公顷 同时为长江中下游其他碍航浅水道 的治理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1 6 水水生生态态环环境境状状况况 1 6 1 水环境水环境 根据长江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 2013 年 1 月发布的 长江水资源质量公报 的水质情况 长江汉口 37 码头 黄石西塞山水质检测结果均为 类 近年来水 质无明显变化 采区所在江段距汉口 37 码头和黄石西塞山之间 表明采区水质 总体良好 根据 长江片水功能区划报告 该采区河段水功能区划属开发利用区 根 据长江水流委员会编制完成的 长江宜宾以下干流岸线利用管理规划 右岸岸 线从武钢运河出口至鄂州长港出口功能区类型为开发利用区 本次规划采砂区 所在河段均属长江武汉 黄州 鄂州保留区 水质管理目标 类 在该采区采砂 作业主要是造成河段局部范围内悬浮物和石油类指标增高 不会降低河段的水 功能区类别 另据 xx 水厂的水质监测结果 总体水质符合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类水质标准 见表 1 6 表 1 6 xx 河段左汊水质监测表 监测 站名 采样日 期 分类PH 溶解 氧 高锰酸 钾指数 氨 氮 氰化 物 砷 挥发 酚 六价 铬 汞镉 实测值7 67 61 90 45 0 004 0 0 002 0 00 2 0 00 4 0 00 001 0 00 1 xx 2013 1 0 14单项水 质类别 饮用水源地增加项目 铅铜锌总磷总氮氟化物 石 油 类 粪大 肠菌 群 个 L 硫酸 盐 氯化 物 硝酸 盐 铁猛 0 01 0 001 0 050 10 242515 0 080 06 0 01 1 6 2 水生态水生态 长江中下游干流鱼类等水生生物资源丰富 除了分布有白鳍豚 江豚 中 华鲟等珍稀保护动物外 还是沿江通江湖泊众多鱼类的繁殖场所 长江中下游水生物资源丰富 可能出现的珍稀水生动物有江豚 中华鲟等 本采砂区上游分布有长江新螺河段白暨豚国家自然保护区 本采区河段属 四 大家鱼 产卵场 xx 产卵场的江段 xx 两河口 产卵期 4 6 月份禁止开采 为 了保护水生生物 采砂期要注意对珍稀水生动物洄游的影响 总之在本采区采 砂对水环境和水生态无大的影响 2 水文水文 2 1 径径流流 泥泥沙沙 2 2 1 来水来沙及特性来水来沙及特性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受水利工程拦沙 降雨时空分布变化 水土保持 河道采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长江上游水量变化不大 但输沙量减少明显 1953 年 2010 年长江干流寸滩站悬移质输沙量多年平均为 3 97 亿 t 2011 年为 0 916 亿 t 2012 年为 2 1 亿 t 2011 年 2012 年与多年平均输沙量相比分别减 少了 77 和 47 特别是三峡工程蓄水运用后的 2003 2012 年 长江上游输 沙量减少明显 宜昌站 2012 年径流量和输沙量分别为 4649 亿立方米和 0 427 亿吨 1953 年 2010 年多年平均值分别为 4315 亿立方米和 4 34 亿吨 与多年 平均值相比 径流量减少 7 而输沙量减少达 90 三峡工程蓄水运用后 长江上游大部分来沙被拦截在库内 坝下游输沙量 大幅减小 坝下游干流主要控制站的径流量和输沙量统计见表 2 1 表 2 1 长江中下游主要水文站多年平均径流量和输沙量统计表 项目宜昌沙市汉口大通 三峡蓄水前多年平均4368394271119052 2003 2012 年平均值3978375866938376 径流量 亿 m3 变幅百分比 9 5 6 7 三峡蓄水前多年平均4 924 343 984 27 2003 2012 年平均值0 480 731 131 45 输沙量 亿 t 变幅百分比 90 83 72 66 2003 2012 年三峡水库下游各控制站径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偏少 幅度在 5 10 但输沙量减小幅度在 65 90 之间 且表现为沿程递减 长江中下游干流还接沿程两岸支流湖泊的来砂 2003 2012 年 长江中下 游主要支流控制站来水来沙量统计见表 2 2 经统计 1950 1980 年 滠水 举水 倒水 巴水 浠水 蕲水等水支流 入江水道年输砂总量为 920 万吨 占大通站年输沙总量的 2 7 表 2 2 2003 2012 年坝下游主要支流控制站年均径流量和输沙量统计表 河名沮漳河汉江倒水举水巴水浠水富水 水文站名河溶仙桃红安柳子港马家潭白莲河富水 径流量 亿 m3 12 193843 5615 5216 967 7617 86 输沙量 万 t 无2158无8 7625 2无无 河名皖河巢湖青戈江滁河水阳江 水文站名石牌站 巢湖闸 闸下 西河镇汊河镇宣城 淮河入 江水道 径流量 亿 m3 24 1538 4939 1113 3616 47308 输沙量 万 t 无无无无无无 三峡蓄水后 长江上游三峡水库库区河段河道形态相对稳定 年内仍表现 为有冲有淤 但总体呈淤积态势 长江中下游河段总体河势基本稳定 局部河 段有所变化 宜昌至城陵矶河段略有冲刷 城陵矶至湖口河段则以淤积为主 由于采砂河段范围内无长期流量及泥沙观测资料 故采用距本采区河段较 近资料系列较长的汉口站的径流泥沙资料 汉口水文站位于汉江入汇口下游约 1 5km 处 距 xx 河段约 57km 为长江中游水沙控制站 汉口水文站水沙资料 基本可以反映采砂河段的水沙特性 汉口站水文泥沙特征值见表 2 3 表 2 3 汉口站水文泥沙特征值统计表 最大值最小值 项目 数值出现时间数值出现时间 多年平均统计年份 29 731954 8 1811 71961 2 1519 11952 2002 水位 m 冻结基面 27 312010 7 3013 542004 2 2618 792003 2012 761001954 8 1443801963 2 7226001952 2002 流量 m3 s 604002003 7 1472802004 2 26209612003 2012 1013019545670197271111950 2002 径流量 亿 m3 744320055341200667392003 2012 18 319647 38199412 61954 2002 输沙率 t s 5 5120051 8320063 752003 2012 4 421975 8 140 0361954 8 270 5651954 2002 含沙量 kg m3 1 372004 9 120 0242009 1 280 1712003 2012 5 9719642 3319943 981950 2002 年输沙量 亿 t 1 7420050 5820061 142003 2012 备注 冻结吴淞基面高程 2 105m 1985 国家高程基准 由表 2 3 分析本采砂河段水文泥沙特性 1 水位 1952 2002 年三峡蓄水前 汉口站多年平均水位为 19 10m 冻结基面 下 同 历年最高水位为 29 73m 1954 年 8 月 18 日 最低水位为 11 70m 1961 年 2 月 15 日 2003 2012 年三峡蓄水后 汉口站平均水位 18 79m 最高水位 27 31m 2010 年 7 月 30 日 最低水位为 13 54m 2004 年 2 月 26 日 较蓄 水前减小 2 流量 径流 1952 2002 年三峡蓄水前 汉口站多年平均流量为 22600m3 s 最大流量 为 76100m3 s 最小流量为 4830m3 s 2003 2012 年三峡蓄水后 多年平均流 量为 20961m3 s 最大流量为 60400m3 s 蓄水后多年平均流量较蓄水前有所减 小 三峡蓄水前多年平均径流全年径流 7111 亿 m3 三峡蓄水后 2003 2012 年 平均值 6739 亿 m3 三峡蓄水前后径流变化不大 全年径流主要集中在汛期 汛期 5 10 月份多年平均径流量三峡蓄水前和蓄水后分别占全年的 73 2 和 73 1 3 泥沙 由表 2 3 可见 1954 2002 年三峡蓄水前 汉口站多年平均输砂量为 3 98 亿 t 历史最大输砂量为 5 97 亿 t 1964 年 最小输砂量为 2 33 亿 t 1994 年 2003 2012 年三峡蓄水后 汉口站多年平均输砂量为 1 14 亿 t 最大输砂量为 1 74 亿 t 2005 年 最小输砂量为 0 58 亿 t 2006 年 1954 2002 年三峡蓄水前 汉口站多年平均输沙率 12 6t s 平均含沙量 0 565 kg m3 历年最大输沙率为 18 3t s 1964 年 最大含沙量 4 42 kg m3 1975 年 8 月 14 日 最小输沙率 7 38t s 1994 年 最小含沙量 0 036 kg m3 1954 年 8 月 27 日 全年输沙量主要集中在汛期 三峡蓄水前 5 10 月的输沙量占全年输沙量的 87 8 见表 2 4 三峡水库蓄水运用后 汉口站 沙量出现大幅度减小 2003 2012 年平均输沙率为 3 75t s 年均含沙量也减小 至 0 171 kg m3 三峡蓄水后汛期的输沙量占全年输沙量的 89 1 见表 2 4 较三峡蓄水前比例略有提高 径流 输沙量有如下特点 水量丰沛 年径流量大 径流年际变化大 年径流极值比为 1 8 径流年 内分配不均 主要集中于汛期 5 10 月 汉口站来水量三峡蓄水前后的变化不大 而来砂量明显减少 输沙量年 际变化大 极值比为 2 5 比径流更为突出 特别是 2003 年三峡水库蓄水后 汉口站的悬移质输沙量明显减少 2003 2012 年年均输沙量为 1 13 亿 t 比蓄水 前年均输沙量 3 98 亿 t 减少了 72 由表 2 5 可看出 历年悬移质输沙量呈不 规则的变化 汉口水文站多年月平均流量及输沙率年内分配见表 2 4 表 2 4 汉口站多年月平均流量及输沙率年内分配统计表 月份1 月23456789101112 年平 均值 统计 年份 流量 m3 s 826084301080016600249003060043200377003430027000174001080022600 径流量占 全年 3 13 146 19 211 3161412 7106 44 73 2 1954 2002 流量 m3 s 9360108001280014500236003210041100355003760024900154001080020911 径流量占 全年 3 53 74 85 3911 815 613 513 89 45 64 1 73 1 2003 2012 输沙率 t s 1 341 252 135 1910 115 834 830 125 715 46 292 4612 6 输沙量占 全年 0 90 81 43 46 810 323 420 316 710 34 11 7 87 8 1954 2002 输沙率 t s 0 6021 2761 11 193 394 8812 611 315 65 041 620 73 75 输沙量占 全年 121 925 88 121 519 325 88 62 71 2 89 1 2003 2012 汉口水文站历年来水来沙特征值见表 2 5 表 2 5 汉口水文站历年来水来沙特征值统计表 水沙特性 年份 年径流量 亿 m3 悬移质输沙量 亿 t 水沙组合 1970 年75403 95中水中沙 年份 水沙特性 年径流量 亿 m3 悬移质输沙量 亿 t 水沙组合 1971 年62424 09中水中沙 1972 年56703 74小水小沙 1973 年76963 86大水小沙 1974 年70944 62中水大沙 1975 年74534 8中水大沙 1976 年66693 65中水小沙 1977 年71004 23中水中沙 1978 年57103 93小水中沙 1979 年61704 33小水中沙 1980 年78403 98大水中沙 1981 年69104 89中水大沙 1982 年77304 32大水中沙 1983 年86604 56大水大沙 1984 年71505 01中水大沙 1985 年68504 11中水中沙 1986 年59003 25小水小沙 1987 年68504 18中水中沙 1988 年66533 5中水小沙 1989 年78633 98大水中沙 1990 年73243 87中水中沙 1991 年73814 32中水中沙 1992 年58962 94小水小沙 1993 年75013 43中水中沙 1994 年64792 33中水小沙 1995 年73473 3中水中沙 1996 年73292 91中水小沙 1997 年62723 04小水小沙 1998 年90683 64大水中沙 1999 年76272 82大水小沙 2000 年74203 36中水中沙 2001 年65532 85中水小沙 2002 年76872 39大水小沙 2003 年73801 65中水小沙 2004 年67731 36中水小沙 2005 年74431 74中水小沙 2006 年53410 58小水小沙 2007 年64501 14中水小沙 年份 水沙特性 年径流量 亿 m3 悬移质输沙量 亿 t 水沙组合 2008 年67281 01中水小沙 多年平均7019 3 38 2 2 2 三峡建库后水沙变化三峡建库后水沙变化 三峡蓄水后汉口站的径流量与输沙量对比见表 2 6 表 2 6 三峡工程蓄水前后汉口站径流量和输沙量统计表 项目汉口项目汉口 统计年 份 多年平均 三峡蓄水前 7111多年平均 三峡蓄水前 3 98 1950 2002 年 2003 年73802003 年1 65 与蓄水前多年平均相比 4 与蓄水前多年平均相比 59 2004 年67732004 年1 36 与蓄水前多年平均相比 5 与蓄水前多年平均相比 66 2005 年74432005 年1 74 与蓄水前多年平均相比 5 与蓄水前多年平均相比 57 2006 年53412006 年0 576 与蓄水前多年平均相比 25 与蓄水前多年平均相比 85 2007 年64502007 年1 14 与蓄水前多年平均相比 9 与蓄水前多年平均相比 70 2008 年67272008 年1 01 与蓄水前多年平均相比 5 与蓄水前多年平均相比 75 2009 年67282009 年0 874 与蓄水前多年平均相比 5 与蓄水前多年平均相比 78 2010 年74722010 年1 11 与蓄水前多年平均相比 5 与蓄水前多年平均相比 72 2011 年54952011 年0 686 径流量 亿 m3 与蓄水前多年平均相比 23 输沙量 亿 t 与蓄水前多年平均相比 83 2012 年75762012 年1 26 与蓄水前多年平均相比 7 与蓄水前多年平均相比 68 多年平均 三峡蓄水后 6739多年平均 三峡蓄水后 1 14 2003 2012 年 与蓄水前多年平均相比 5 与蓄水前多年平均相比 71 备注 表示增加 表示减少 从上表可以看出 三峡工程蓄水以来 汉口站年径流量有增有减且幅度不 大 与蓄水前相比没有明显的趋势性变化 而汉口站年输沙量减小明显 各年 份的减小幅度与蓄水前多年平均值相比在 57 85 之间 蓄水后多年平均值与 蓄水前多年平均值相比径流量减少 5 输沙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老年医疗护理员理论知识考核试题及答案
- 《中心对称》典型例题
- 智慧城市建设施工阶段进度措施
- 叉车理论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附答案)
- 2025年小学数学教师年度发展规划计划
- 桥梁工程高大模板监理控制措施
- 大型活动筹备进度计划和工期保证措施
- 汽车后排舒适套件设计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创业培训考试题及答案
- 智能酒柜智能酒品管理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实验室用电安全
- 全员应急教育与培训
-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课件
- 路灯灯杆项目投资计划书
- 环保项目配电室电气安装方案
- 新概念第二册单词表(完整版)
- 初三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 2024-2025学年小学信息技术(信息科技)五年级全一册义务教育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
- 【新课标】人音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朝夕 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 自然保护区管理中的生态系统恢复策略
- 试车跑道专项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