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关小学--孙丽莎-----《秋思》教学设计.doc_第1页
城关小学--孙丽莎-----《秋思》教学设计.doc_第2页
城关小学--孙丽莎-----《秋思》教学设计.doc_第3页
城关小学--孙丽莎-----《秋思》教学设计.doc_第4页
城关小学--孙丽莎-----《秋思》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秋思教学设计平乡镇城关小学 孙丽莎教材分析:家乡,在游子的心里,永远是最温馨、最难以割舍、最令人梦绕魂牵的地方。在古代诗人的笔下,秋天是最令人思乡的季节。见秋风而起乡思,古来有之。中唐诗人张籍所写的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生活中的一个小小的片段写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信短而情长,思绪绵长而心绪纷乱,此诗可见一斑。学情分析: 秋思是人教实验版第九册第六课古诗词三首的第二首。这三首诗都是抒发作者思乡之情的诗歌。通过前一首诗泊船瓜洲的学习,学生基本上已经掌握了理解诗句意思,体味诗中感情的方法,因此在进行这首诗的学习时,教学设计的思想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依自己的阅读理解诗句的意思,而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想象诗境,体味诗情之上。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会背诵、默写秋思。2、感知诗的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3、领会秋思叙事抒情的特点,体会本诗平淡、本色的语言中包含的艰辛的构思过程和复杂的情感。过程与方法1、课堂通过读写互动、说写结合来领会诗情、想象意境、品味诗句、丰富和积累语言。2、通过课后练笔中巩固知识,将课堂所学知识转化为语文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 在体会感悟作者乡情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情感。2、在品味诗歌写作特点的过程中体会诗歌的美妙,进一步培养学生喜爱古诗、热爱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1、 播放故乡的云,并出示相关歌词。(课件展示)2、 学生自由读歌词,然后指名读。3、 “风”曾勾起了许多文人墨客的思乡之情,有我们非常熟悉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同样的,这“秋风”更是抚动了唐代诗人张籍的心,让他写下了著名的诗篇秋思(板书:秋思)4、 齐读课题并理解课题2、 自由读诗,理解诗意1、 自由读诗,读准生字、多音字。2、 指名读,并评价指导3、 结合注释理解诗的内容3、 品读古诗,感悟诗情1、 体悟“见”之深意师:众所周知,秋风可触,并不可见,但秋风所带来的秋景处处可见。也许这是一个早晨,又或许这是一个黄昏,诗人伫立在瑟瑟秋风中,他看到江边的花儿都凋谢了;他还看到了学生想象交流(预设:树上的叶子变黄,从树上一片片地飘落下来;金黄的树叶铺满大地;小草被秋风吹弯了腰)师:难怪诗人会发出如此之感慨:秋风窗下起,旅雁向南飞。日日出门望,家家行客归。(课件展示)学生齐诵读。师:秋风窗下起,诗人看到了家家的行客都归来了;秋风窗下起,诗人看到在那边有一位老母亲正为自己的儿子披上暖和的衣裳;秋风窗下起,诗人还看到学生想象交流(预设:有一位老母亲正站在门口等待儿子归来;一位父亲正和孩子快乐的玩耍)师:多么温馨的场景啊!可是身在洛阳的张籍,此时只有冷冷的秋风相伴,这真是洛阳城里见秋风。(生齐诵读)引导反复诵读。风,似乎还在他的身边轻轻的呼唤:归来吧,归来吧!2、 想象“意”之万重师:诗人久居在外,有家难归啊!在那个通讯落后的年代,只能作家书以表思念,可是就在他执笔之时,却又迟迟难以下笔,这是为什么呢?那是“欲做家书意万重”。“意”乃心中之音,那此时诗人的心中之“意”是什么呢?透过资料,我们走进张籍的心。(课件出示,并播放背景音乐)师:离家十年归未得,十年见没有见过年迈的老父母,无依的妻子,可爱的孩子,此时张籍的心中满腹的愁绪,不知如何表达,这正是欲做家书意万重(学生齐诵读)师:昏暗的灯光下,纸铺开了,在那行人的阵阵催促声中,在秋风瑟瑟的落叶声中,张籍,请你们拿起笔,把想对家人说的话快快写下来。(背景音乐起)学生写“信”,然后指名学生读“信”,师评价3、 品味”开“之深情师:张籍有没有把你们刚才写的话写进诗里(没有),他写了什么?(课件出示: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引导诵读。你看到了什么?诗人在干什么?(又开封)一封写好的家书,张籍你为什么封了又拆,拆了又封呢?生回答(预设:因为怕信写得太匆忙,写得不好)一封写好的家书,封了又拆,拆了又封。一个简简单单的动作,重复又重复。把你想到的和看到的都融入到你们的朗读中去吧!学生诵读4、 诵读提炼,体会”奇崛“师:相信此时,你们对这首诗有了新认识,自由地、有感情的朗读整首诗吧!学生诵读,然后指名学生读,男生读,女生读,指导评价师:秋思不仅深深地感动了我们,他还打动了宋代大文学家王安石:张籍的秋思是看似平常,最奇崛“”平常“在哪里?”奇崛“在哪里?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又开封“的独特再次诵读整首诗师:家书寄出去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就这样结束了吗?正如孟郊的归信吟中所写:书去魂亦去,兀然一身空。一封小小的家书,又怎能承载得了张籍那浓浓的思乡情呢!再读秋思”书去魂亦去,兀然一身空。”陪伴作者的也许还只是那冷冷的秋风,那风似乎还在轻轻呼唤:归来吧,归来吧!4、 布置作业,拓展延伸1、把古诗秋思改写成生动、具体、感人的小故事。2、背诵、默写诗秋思。3、继续积累“思乡”诗词。教学反思:诗歌是讲求意境的,而古诗更有语言高度精炼概括的特点,思维跳跃,因此留给读者的想象空间非常大。基于这一特点,在教学设计中,我努力引导学生想象诗中的情境,通过设身处地想象来体味诗人的情感。如首句“洛阳城里见秋风”,“秋风”是不可见的,那么作者见到的是什么?引导想象诗外之境,从而感悟到正是萧瑟的秋景勾起了作者的思乡之情。本课的教学基本按照教学设计进行,结构比较完整,教学效果也比较满意。但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