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检验工-03基本仪器分析.ppt_第1页
药物检验工-03基本仪器分析.ppt_第2页
药物检验工-03基本仪器分析.ppt_第3页
药物检验工-03基本仪器分析.ppt_第4页
药物检验工-03基本仪器分析.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药物检验工 药物检验教研室 Druginspectionworkers 药物检验的基本操作 一 称与量 称量操作的意义 药物作用与用量 量变到质变例如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苯巴比妥 镇静催眠 ADME系统指药物体内过程的吸收 absorption 分布 distribution 代谢 metabolism 排泄 excretion 度量衡单位 度 长度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微米 纳米 量 体积升 L 毫升 mL 微升 L 衡 称重千克 kg 克 g 毫克 mg 微克 g 一 天平的使用 1 天平的结构 横梁 托盘 指针 刻度盘 游码标尺 游码 平衡调节螺丝 使用方法 1 称量物体之前 首先去掉托盘下的垫圈 2 检查天平的零点 方法是 将游码拨到标尺的零位处 检查指针是否停在刻度盘的中央 如不在 可调节天平两侧的平衡调节螺丝 直至达到平衡 3 称量纸的折叠 将一片称量纸的四边和四角折起 形成盘状 目的是避免药品滑出 将折好的称量纸放在天平左盘 注意 天平的左盘放称量物 右盘放砝码 4 在右盘上放一片同样大小的称量纸 目的是尽可能减小误差 5 药品的称量 以称量12gCuO药品为例 首先用镊子夹取10g砝码放入右盘 将游码调到1g的位置以免过量 用药匙移取称量物 当接近平衡时 调节游码 使砝码的总质量达到12g 这时要轻敲手腕 使药品少量添加 直至指针保持在刻度盘的中央 6 称量完毕后 先取下称好的药品 用镊子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 将游码拨到标尺的零位处 用橡皮圈架起横梁 以免台秤摆动 磨损刀头 2 分析天平 常用的分析天平有半机械电光分析天平 全机械电光分析天平 称量方法 FLV 1 直接称量法2 固定质量称量法3 递减称量法使用方法 DOC 二 液体仪器量具的使用 1 可根据不同需要选用不同的容量 例如 需要量取8 0mL液体时 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度 应选用10mL量筒 测量误差为 0 1mL 如果选用100mL量筒量取8 0mL液体体积 则至少会有 1mL的误差 2 读取量筒的刻度值 一定要使视线与量筒内液面 半月形弯曲面 的最低点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否则会增加体积的测量误差 a 量筒 3 量筒不能做反应器用 不能装热的液体 b 滴定管 1 碱式滴定管使用前要检漏 将碱式滴定管加水至零刻度线左右 将其夹在滴定管架上 观察是否有水从滴定管下端渗出 2 检验玻璃珠是否能灵活控制 尖端大小是否合适 碱式滴定的准备 视频 3 洗涤 视频 将碱式滴定管分别用自来水 蒸馏水荡洗后 再用待盛溶液荡洗2 3次 荡洗方法如下 将贮液瓶中的待盛溶液摇匀 使瓶内壁的水珠混入溶液 直接将贮液瓶中的溶液倒入滴定管 每次洗涤用量约10毫升 右手拇指 食指 中指握住滴定管上端无刻度部位 左手握住滴定管下端无刻度部位 边转动边将滴定管放平 使溶液流遍全管 将溶液分别从滴定管上下两端放出 在下端放溶液时需将玻璃珠轻轻转动 以便洗涤均匀 4 洗涤工作完成后 小心倒入溶液至滴定管零刻度线以上 捏住玻璃珠 将溶液充满滴定管下端尖嘴部分 排除气泡 如有气泡 可用下法排除 若玻璃珠上方有气泡 可轻捏乳胶管 使气泡上升到溶液顶部 若玻璃珠下方有气泡 使滴定管略为倾斜 弯曲乳胶管 使尖嘴部分向上 使溶液从尖嘴中快速冲出 带走气泡 以上工作结束后 即可开始滴定操作 5 将盛有溶液的滴定管取下 右手手指捏住滴定管上端无刻度部位 使滴定管自然下垂 视线与液面处于同一水平线 调节液面高度 读数 记录 举例在盛有待滴定溶液的锥形瓶中滴入2 3滴酚酞指示剂 将滴定管轻轻放至锥形瓶瓶口 右手手指握住锥形瓶瓶颈 使滴定管伸入锥形瓶内约1厘米 左手食指 拇指轻轻捏住乳胶管玻璃球的右上方部位 捏挤乳胶管 使其与玻璃珠之间形成一条缝隙 滴加时 开始采用连续滴加法 滴加速度为每秒3 4滴 同时右手向同一方向旋转锥形瓶 但不可振荡 临近终点时 采用间隙滴定法 使溶液开始逐滴滴加 并观察溶液颜色变化情况 最后 应采用半滴滴加法 即 当溶液悬而不落时 用锥形瓶内壁轻碰液滴 使溶液随锥形瓶内壁滑落 再用洗瓶吹入少量蒸馏水 冲洗锥形瓶内壁 使附着的溶液全部流下 然后摇动锥形瓶 如此反复数次 直至粉红色放置半分钟后不消失为止 此时到达滴定终点 等待1 2分钟 读数并记录 酸式滴定的准备 视频 酸式滴定管使用前需检漏 检漏过程如下 1 将滴定管平放在操作台上 抽出旋塞 小心用滤纸将旋塞及塞槽擦干 在旋塞细孔的两端分别小心涂上凡士林 注意 不要使凡士林堵住塞孔 塞上旋塞 沿同一方向旋转旋塞 使旋塞部位油膜透明均匀 用乳胶圈套在旋塞末端 以防旋塞脱落 2 涂好凡士林后的酸式滴定管进行检漏 加水至零刻度线以上 观察旋塞处是否有水渗出 如不漏水 将旋塞旋转180度 再次观察是否漏水 检漏完成后 将酸式滴定管分别用自来水 蒸馏水荡洗后 再用待盛溶液荡洗2 3次 洗涤工作完成后 小心倒入溶液至滴定管零刻度线以上 打开旋塞 将溶液充满滴定管下端尖嘴部分 如有气泡 可用下法排除 若旋塞上方有气泡 可轻轻抖动滴定管 使气泡上升到溶液顶部 若旋塞下方有气泡 使滴定管倾斜约30度 迅速打开旋塞 使溶液从尖嘴中快速冲出 带走气泡 以上工作结束后 即可开始滴定操作 酸式滴定操作 用左手大拇指 食指 中指轻轻向手心内扣住旋塞 手心空握 以免碰到旋塞 轻轻转动旋塞 使溶液按所需的速度滴落 酸式滴定管的滴定过程与碱式滴定管相比 除了滴定手法上有所区别之外 其它如读数 终点控制 锥形瓶等的使用均与碱式滴定管相同 容量瓶 容量瓶的规格从1mL 5mL 10mL到100mL 250mL 1000mL 2000mL等多种 移液管 容量瓶和移液管使用 视频 容量瓶瓶塞须用橡皮筋或结实的细绳系在瓶颈上 以防止损坏或丢失 容量瓶瓶口内壁与瓶塞的质地都是磨口的 使用时 塞子塞入瓶口后 轻轻一旋 即能起到很好的密封效果 检漏和使用的方法 加自来水至标线附近 盖好瓶塞后 一手用食指按住塞子 其余手指拿住瓶颈标线以上部分 另一手用指尖托住瓶底边缘 图1 倒立两分钟 如不漏水 将瓶直立 将瓶塞旋转180 后 再倒过来试一次 在使用中 不可将扁头的玻璃磨口塞放在桌面上 以免沾污和搞错 操作时 可用一手的食指及中指 或中指及无名指 夹住瓶塞的扁头 图2 当操作结束时 随手将瓶盖盖上 也可用橡皮圈或细绳将瓶塞系在瓶颈上 细绳应稍短于瓶颈 操作时 瓶塞系在瓶颈上 尽量不要碰到瓶颈 操作结束后立即将瓶塞盖好 图1 图2 容量瓶的使用 1 配置溶液 1 称量 A 如果是固体试剂 应先在台秤上称出所需质量的试剂 并转移至烧杯中 加少量蒸馏水溶解 B 如果是液体试剂 应用量筒量出所需体积的液体先移入烧杯中 加入适量蒸馏水稀释 2 溶解 注意 搅拌时玻璃棒不要与烧杯碰撞 用玻璃棒缓缓搅拌 加速溶解 2 转移 用玻璃棒引流A 引流时玻璃棒伸入容量瓶内的一端紧靠容量瓶内壁B 烧杯口紧靠玻璃棒倾倒 注意离容量瓶口不能太远 3 洗涤 用蒸馏水冲洗烧杯内壁及玻璃棒2 3遍 并将洗液也转移至容量瓶中 4 定容 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 到刻度线以下1cm 2cm处 改用滴管滴加水到刻度 小心操作 切勿超过刻度 5 摇匀 1 塞好瓶塞 用食指摁住瓶塞 用另一只手托住瓶底 2 把容量瓶反复倒转 约10次 使溶液混合均匀 注意 1 容量瓶是量器 不是容器 不宜长期存放溶液 若溶液需长期使用 应将溶液转移到试剂瓶中 2 不可加热 移液管的洗涤方法 将少量欲移取溶液倒在一个洁净的烧杯中 右手拇指和中指捏住移液管管颈上方 移液管下部尖端插入溶液中 右手拿洗耳球 压出球中空气后 将球的尖端接在移液管管口 慢慢松开左手 使溶液吸入管内约1 3容积后 移去洗耳球 用右手食指迅速堵住管口 取出移液管 平握移液管 慢慢转动数次后 将移液管下部略为提高 右手食指松开后再堵上 使溶液流入管颈部位 使管颈部位得到充分洗涤 如此洗涤2 3次后 用滤纸吸去管尖端内外的水珠 移液管使用 1 将洗好的移液管插入待移取的溶液中 管尖端在液面下1 2厘米处 用以上吸取溶液的操作同样吸取溶液 直到高于刻度 移去洗耳球 右手食指迅速堵住管口 管的末端贴在盛溶液的器皿内壁上 略微放松食指 用拇指和中指轻捻管颈 使溶液平稳下降 直到溶液的弯月面与标线相切 立即用食指压紧管口 使溶液不再流出 移液管使用 2 取出移液管 用干净滤纸片擦去管末端外部的溶液 注意 不可接触下口 将移液管插入承接溶液的器皿中 承接溶液的器皿一般倾斜45度 管末端靠在器皿内壁 移液管应垂直 松开食指 让管内溶液沿器壁自然流下 待溶液完全流出后 等待10 15秒 取出移液管 3 注意事项一般移液管上未刻有 吹 字的 残留在管尖内的溶液不能用外力使之流入承接容器 因为在校正移液管时 已经考虑了末端所保留溶液的体积 移液管上刻有 吹 字的 残留在管尖内的溶液必须流入承接容器 移液管使用后 应洗净后放置 移液管不宜放在烘箱中烘烤 复习 1 计量器具定义 是指能用以满面测出被测对象量值的装置 仪器仪表 量具和用于统一量值的标准物质2 分析天平可以准确称量至0 1mg 万分之一克 习惯上称为万分之一天平如何读数 1克以上由砝码读出 小数点后第一 二位均由指数盘上读出 第三 四位由投影屏读出 3 量筒 滴定管 移液管 容量瓶使用要点 不可加热 视线与凹液面最低点保持水平 滴定管 移液管使用前用待测液润洗 无气泡 练习题 1 有关滴定管的使用 错误的是 A 使用前应洗干净 并验漏B 滴定前应保证尖嘴部分无气泡C 要求较高 要进行体积校正D 为保证标准溶液浓度不变 使用前可加热烘干 2 下面移液管的使用 正确的是 A 一般不必吹出残留液B 用蒸馏水淋洗后即可移液C 用后洗净 加热烘干再用D 只能粗略量取一定量液体体积 3 滴定分析中 一般利用指示剂颜色的突变来判断化学计量点的到达 在指示剂变色时停止滴定 这一点称为 A 化学计量点B 滴定分析C 滴定等当点D 滴定终点 4 下列容量瓶的使用 不正确的是 A 使用前检查是否漏水B 瓶塞与瓶应配套使用C 使用前在烘箱中烘干D 容量瓶不宜代替试剂瓶使用 5 计量器具是指 A 能测量物质量的仪器B 能测量物质量好坏的仪表C 评定计量仪器性能的装置D 能用以满面测出被测对象量值的装置 仪器仪表 量具和用于统一量值的标准物质 48 二 容量仪器校正 容量仪器的校正的背景 GMP认证 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对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进行监督检查的一种手段即称药品生产质量规范 其重点是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 而质量管理部门由质量监督科室和质量检验科室 实施政策控制和技术控制的两项任务 在对质量管理中 其中对实验室管理提出的要求是 检验用的仪器 仪表 衡器需有专人负责验收 保管 使用 维修和定期校验 建立的规程和记录 小容量仪器 玻璃仪器要经专业人员校验合格后方能使用 药品检验工考核大纲 对常用器皿 器具的清洁和校正纳入了专业相关知识的要求 一 容量仪器的校正的依据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 本规程适用于新制造和使用中的滴定管 分度吸量管 单标线吸量管 单标线容量瓶 量筒 量标等常用玻璃量器的首次检定和使用中的检验 后续检定 51 二 容量仪器校准的基本概念 1 标准温度由于玻璃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 因此在不同的温度下 玻璃量器的体积并不相同 为了消除温度的影响 必须指定一个温度 即称标准温度 国际上规定玻璃量器的标准温度为293K 20 我国也采用这一标准 2 标称容量为了生产和使用的方便 国家规定了一系列容量值标准 这一系列的容量值就称为标称容量 3 玻璃容器的级别玻璃容器按其标称容量准确度的高低分为A级和B级两种 52 4 量器的容量允差在实际生产过程中 生产出来的计量器具的容量不可能同标称容量完全一致 若两者的偏差在所规定的允许范围内 即称为量器的容量允差 又称允许偏差 容量允差是量器的重要技术指标 了解这一指标对正确选用量器十分重要 常用的三种量器的容量允差见表1 表2 表3 表1常用移液管的允差 53 表2常用容量瓶的允差 表3常用滴定管的允差 54 三 容量仪器校准的原理 测量体积的基本单位是ml或L 其规定1ml是指真空中1g纯水在摄氏3 98 时所占的容积 滴定分析仪器其标称容量一般规定都是以20 作为标准温度进行标定的 而实际分析测定工作是在室温下空气中进行的 从理论上讲真空中500g纯水在摄氏3 98 时置于500ml容量瓶中 溶液弯月面下沿线的实线应恰好与容量瓶标线重合 55 56 表4温度变化时纯水在真空中的密度以及纯水在空气中的密度 57 利用表中的校正值可将不同温度下水的质量换算成20 时水的体积 ml 计算式如下 其中 Vs是20 时水的实际体积 ml Wt是在空气中t 时水的质量 g dt是在t 时空气中用黄铜砝码称得1ml水的质量 g ml 58 课堂互动例1一支标称容积为20ml的移液管 在15 时按正确的校准方法操作 称得水的质量为20 2567g 试问用该移液管移取20ml水置于干净干燥的小烧杯中 移取水的真实体积为多少 是否合符要求 解 查表4可知 1ml水在空气中 温度为15 时 其质量为0 99793g 根据式 20 03 ml 答 移取水的真实体积为20 03ml 比移液管的标称容积多0 03ml 根据表1所知20ml的移液管 A级 的允差为 0 03ml 所以符合要求 容量仪器校准的方法 通过称量被测量器中量入或量出介质的质量 再根据在该温度下介质 纯水 在空气中的密度 计算得出在20 时量器容量的方法 称量法或绝对法 容量比较法或相对法 四 容量仪器校准的方法 用一个玻璃量器间接地校准另一个玻璃量器 称为相对校准 实际工作中 容量瓶与移液管一般是配套使用 常采用此法校正 60 四 容量仪器校准的方法 实际工作中 容量瓶与移液管一般是配套使用 如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后 用移液管移取其中一部分进行测定 此时 重要的不是知道两种容器的准确容量 而是比较两个容量所盛液体的体积比例关系 例如用25ml移液管从100ml容量瓶中取出一份溶液是否确实是该容量的1 4 这就需要对这两种量器进行相对校准 此法操作简单 在实际工作中使用也较多 但只有在这两件量器配套使用时才有意义 61 五 容量仪器校准操作时的条件 校准工作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 所以对实验室所用仪器必须有一定的要求 例如 1 天平的称量误差应小于量器允差的1 10 2 温度计的分度值应为0 1 提前1小时将水放置天平室 3 室内温度变化不超过1 室温最好控制在20 5 4 滴定管水流不宜过快 一般控制在每秒3 4滴 放完后 需停止数秒 才能读数 62 容量仪器的校准实验 实验目的 1 了解容量仪器校准的意义与操作规程 2 熟悉容量仪器校准的操作规程容量 3 掌握滴定管的绝对校准方法及移液管与容量瓶的相对校准方法和操作技术 实验仪器与试剂 仪器 电子天平 200 0 0001g 温度计 最小分度值0 1 秒表 具塞锥形瓶 50ml 酸式滴定管 25ml 腹式吸管 25ml 容量瓶 100ml 洗耳球 烧杯 洗瓶 石蜡 红丝线 剪刀 棉花签 坐标纸 滤纸 试剂 95 乙醇 供干燥仪器用 纯化水 63 滴定管绝对校准 1 检定的方法 衡量法或称量法2 检定的技术要求 1 滴定管的玻璃应清澈 透明 2 分度线和量的数值应清晰 完整 耐久 分度线应平直 相邻两分度线的中心距离应大于1mm 3 滴定管应具有下列标记 厂名和商标 标准温度 20 等待时间txxS 用法标记量出式用 Ex 标称总容量与单位xxml和准确度等级A B 64 3 检定仪器与要求 1 万分之一天平 2 温度范围0 50 分度值为0 1 的温度计 3 分度值为0 1秒的秒表 4 称量杯 测温筒 检定架 5 标定工作室的室温不宜超过20 5 且要稳定 6 检定点1 10ml 半容量和总容量二点 25ml A级 0 5ml 0 10ml 0 15ml 0 20ml 0 25ml五点 B级 0 12 5ml 0 25ml二点 50ml A级 0 10ml 0 20ml 0 30ml 0 40ml 0 50ml五点 B级 0 12 5ml 0 25ml 0 37 5ml 0 50ml四点 4 检定项目1 滴定管玻璃活塞密合性检查 当水注至最高标线时 活塞在任意关闭情况下 不涂油脂 停留20min 渗漏水量应不小于最小分度值 2 留出时间检查 在滴定管不漏水的前提下 向滴定管加水至最高标线 将活塞完全开启 并计时 使水充分地从流液口流出 直到液面降至最低标线为止的流出时间 规定 A等级 40 70S 3 停留时间规定 滴定管中的水自然流至标线约5mm处 等待30S后 在10S内调至标线 4 容量允差 实际容量与标示容量之差应符合下规定要求 66 第一节概述 滴定管校准每次从0 00ml标线开始 一段一段 直至校准到25ml刻度线 然后插入温度计测量水温 每支滴定管重复校准一次 两次测定所得同一刻度的校正值相差不应大于0 01ml 最后根据公式计算滴定管各个体积段的校准值 二次平均 滴定管校准记录格式如表所示 5 检定结果处理和检定周期 根据上述中检定项目的检定数据 判定其是否符合相应的标准等级 检定周期为三年 6 校正工作结束 记录于 仪器校验记录 中 67 移液管与容量瓶的相对校准 将一个100ml容量瓶洗净 晾干 可用几毫升无水乙醇润洗内壁后倒挂在漏斗板上 用25ml移液管准确吸取纯水4次至容量瓶中 观察弯液面下缘与标线是否相切 重复做一次 如果连续两次实验结果不相符 则应在容量瓶颈部重新做一标记 即记下弯月面下缘的位置 用红丝线套上 再封蜡固定其位置或贴上透明胶带另作一标记 以后使用该容量瓶与移液管即可按校准后所标记的标线配套使用 68 注意事项 1 实验结果的好坏取决于量取或放出纯水的体积是否准确 2 被校准的移液管 容量瓶和滴定管均须用铬酸洗液洗净至内壁不挂水珠 并且干燥 3 实验所用仪器应备好后提前放至天平室 使其温度与室温尽量接近 实验用纯水也应用洁净烧杯盛好放在天平室至少放置1小时以上 插入温度计测定水温 使水温和室温相差不超过0 1 4 校准中应随时检查所用仪器物品是否干燥 并保持手 锥形瓶外壁 天平盘的干燥 5 一般50ml滴定管每隔10ml测一个校准值 25ml滴定管每隔5ml测一个校准值 3ml微量滴定管每隔0 5ml测一个校准值 6 测水温时 需将温度计插入水中后才读数 读数时温度计球部仍在水中 69 根据实验数据 作出校准曲线 三 滴定液的配制与标定 一 标准溶液及基准物质标准溶液是指已知准确浓度的溶液 它是滴定分析中进行定量计算的依据之一 能用于直接配制标准溶液的物质 称为基准物质或基准试剂 它是用来确定某一溶液准确浓度的标准物质 滴定度 是指每1mL某摩尔浓度的滴定液 标准溶液 所相当的被测药物的质量 g mL 用 T 表示 作为基准物质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1 试剂必须具有足够高的纯度 一般要求其纯度在99 9 以上 所含的杂质应不影响滴定反应的准确度 2 物质的实际组成与它的化学式完全相符 若含有结晶水 如硼砂Na2B4O7 10H2O 其结晶水的数目也应与化学式完全相符 3 试剂应该稳定 例如 不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 不易被空气氧化 加热干燥时不易分解等 4 试剂最好有较大的摩尔质量 这样可以减少称量误差 常用的基准物质有纯金属和某些纯化合物 如Cu Zn Al Fe和K2Cr2O7 Na2CO3 MgO KBrO3等 它们的含量一般在99 9 以上 甚至可达99 99 注意 有些高纯试剂和光谱纯试剂虽然纯度很高 但只能说明其中杂质含量很低 由于可能含有组成不定的水分和气体杂质 使其组成与化学式不一定准确相符 致使主要成分的含量可能达不到99 9 这时就不能用作基准物质 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的一般规定 1 配制及分析中所用的水及稀释液 在没有注明其它要求时 系指纯化水 应符合 中国药典 制药用水 项下纯化水的标准 2 工作中使用的分析天平 滴定管 容量瓶及移液管等均需较正 3 标准溶液规定为20 时 标定的浓度为准 否则应进行换算 DOC 4 在标准溶液的配制中规定用 标定 和 比较 两种方法测定时 不要略去其中任何一种 而且两种方法测得的浓度值之相对误差不得大于0 2 以标定所得数字为准 5 标定时所用基准试剂应符合要求 含量为99 95 100 05 换批号时 应做对照后再使用 基准试剂需定期的进行期间核查 6 配制标准溶液所用药品应符合化学试剂分析纯级 7 配制0 02 M 或更稀的标准溶液时 应于临用前将浓度较高的标准溶液 用煮沸并冷却水稀释 8 碘量法的反应温度在15 20 之间 二 配制标准溶液的方法1 直接配制法用分析天平准确地称取一定量的物质 溶于适量水后定量转入容量瓶中 稀释至标线 定容并摇匀 根据溶质的质量和容量瓶的体积计算该溶液的准确浓度 例如 氯化钠 葡萄糖 K2Cr2O7 KBrO3等 很多仪器分析中用到的标准物质配制的标准溶液 如三聚氰胺 苯甲酸 维生素类 这些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