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政治哲学生活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共45张PPT).ppt_第1页
2018年高考政治哲学生活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共45张PPT).ppt_第2页
2018年高考政治哲学生活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共45张PPT).ppt_第3页
2018年高考政治哲学生活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共45张PPT).ppt_第4页
2018年高考政治哲学生活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共45张PPT).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的唯物论 第四 五课 唯物辩证法第三单元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第六课 第四单元 哲学的一般知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一单元 哲学 第一 二课 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三课 世界的本质 世界的状态 人与世界的关系 全书基本框架图 第二单元 社会历史观 第十一课 价值观 第十二课 人生观 第十二课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正确认识社会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社会历史的主体 第四单元知识框架 实现人生价值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实现人生价值 社会历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 价值观人生观 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考纲考情 1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基本含义 人类的社会生活 考点1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P86 88 社会的物质生活社会的精神生活 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包括自然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 但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包括风俗习惯 社会心理以及政治思想 法律思想 道德 科学 艺术 宗教 哲学等社会的精神生活 下列现象属于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分别是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B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C 生产关系D 生产力E 航天精神F 自然地理环境G 文学艺术H 人口因素 社会存在 BCDFH社会意识 AEG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 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3 社会生活的本质 实践 考点1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原理表述 方法论意义 重要原理 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2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 1 凡唯物主义都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注意 历史唯物主义才是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的唯物主义即便在自然观上相当坚定的唯物主义 一旦进入社会领域 总是不可避免地陷入唯心主义2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变化是同步的 注意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3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 注意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和阻碍双重作用 判断 4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决定 5 错误的社会意识不是对社会的反映 对社会存在不起作用 6 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 就是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不断向前发展 7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主要表现为社会意识有时会脱离社会存在而单独起作用 8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就是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2015年海南政治25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问题 2014年6月 由中国 哈萨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 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历史上 丝绸之路是中西人员交往 商业贸易的重要通道 促进了亚欧大陆经济 文化 社会交流 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当代 丝绸之路的合作精神正在发扬光大 我国倡导共享机遇 共迎挑战 共创繁荣的理念 着力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我国发展与丝绸之路沿线各国之间的教育合作 经济合作 民间交往 推进相关国家经济 政治 文化等领域的互联互通 增进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 得到了相关国家人民支持 民心相通为促进区域互联互通奠定了坚实的民意基础 2 运用社会意识作用的原理 说明为什么要倡导共享机遇 共迎挑战 共创繁荣的理念 10分 2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预见社会发展方向和趋势 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 4分 我国倡导的共享机遇 共迎挑战 共创繁荣理念符合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体现了时代发展要求 3分 有利于凝聚共识 推动区域互联互通 促进合作 共同发展 3分 2015年浙江文综政治40 祠堂是崇宗祭祖联络宗亲的场所 是祠堂文化的重要载体 W村也曾有老祠堂 祠堂文化在村民教化 乡村治理中发挥过积极作用 但其中的封建宗法思想残余有时也被人用来排斥外姓 干扰选举 新农村建设以来 W村把老祠堂翻修扩建成宽敞明亮的新礼堂 开展创建 文化礼堂 和美乡风 系列活动 敬先贤 诵村训 礼仪传习 普法讲座 村民一家亲 评选孝老爱亲最美家庭等 经过多年的努力 新礼堂已成为村里的文化地标 礼堂文化温润了村民关系 促进乡村治理 去年 该村被评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省级示范村 2 结合材料 运用社会意识的有关知识 说明为什么W村要把祠堂文化转化为礼堂文化 2 W村的祠堂文化必须加以转化 因为它有局限性 尤其是其中的封建宗法思想残余是一种落后的社会意识 影响村民团结 对社会发展起消极作用 礼堂文化既继承祠堂文化的积极因素 又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是一种先进的社会意识 有助于推动新农村建设 考点2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生产力 生产关系 劳动者 生产工具 劳动对象 生产资料所有制 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关系 产品如何分配 三要素 三方面内容 1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生产活动 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决定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更替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在生产方式中 生产力是最革命 最活跃的因素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生产力的变化发展 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 对生产力发展起推动作用 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 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考点2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生产力与上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体现了两者之间的内在的 本质的 必然的联系 即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经济基础 指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 指一定社会的政治 法律制度和设施 以及该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 2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含义 考点2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下列选项中属于上层建筑的有A生产资料公有制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国家政权D社会意识形态E按劳分配制度F大机器生产G人民代表制度H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I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经济基础 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 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 生产关系 生产力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促进或阻碍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 它就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 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 它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 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 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体现了两者之间的内在的 本质的 必然的联系 即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生产力 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 决定 反作用 上层建筑 决定 反作用 考点2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考点2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总结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是任何社会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生产力 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决定 决定 反作用 反作用 总结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及一般规律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贯穿于人类社会始终 考点2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两大基本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的原理 世界观 1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适应 促进 不适应 阻碍 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适应 促进 不适应 阻碍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方法论 1 要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 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 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方面和环节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2016课标 22 中共中央 国务院出台的 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 强调 推动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的建设和发展 最大限度增加劳动关系和谐因素 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 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从唯物史观看 之所以重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是因为 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 劳动关系矛盾是制约生产发展 社会进步的重要矛盾 劳动关系矛盾的解决决定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正确解决劳动关系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A B C D 考点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规律 C 考点定位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规律 2015年课标卷 16 党的十八大四届四中全会通过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指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全面深化改革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从唯物史观看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上层建筑改革的必然要求 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 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 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认识由自发到自觉转变的标志 我国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由不适应走向适应的标志A B C D A 1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与实现方式 考点3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实现方式 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 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 上升的 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阶级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阶级斗争 改革 特点 非对抗性 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解决 1 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 考点3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社会主义改革 P921 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2 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3 社会主义改革的作用 2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 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社会发展 基本矛盾 阶级斗争 改革 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总结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和普遍规律 1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2 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1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 注意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2 贯穿人类社会发展始终的矛盾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注意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3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来实现的 注意 在阶级社会里 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来实现的4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注意 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5 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就是改变现在的生产关系 注意 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寻觅社会的真谛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决定 反映 反作用 阻碍 促进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生产力 生产关系 决定 反作用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决定 反作用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规律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实践 通过 不断解决 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 前进的 上升的 过程是曲折的 实现途径 阶级社会 阶级斗争 社会主义社会 改革 小结 考点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改革的性质和目的 2016江苏31 某地作为全国33个农村土地改革试点地区之一 正在逐步完成从 确权到人 到 确权到户 的制度转变 从而更好地让集体土地人市流转 使农户更好地分享工业化收益 这一做法表明A 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经济基础B 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C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D 改革的目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C 考点5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P92 95 1 人民群众的概念 1 含义 2 主体部分 3 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围 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 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都属于人民群众2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1 人民群众是社会的创造者 2 人民群众是社会的创造者 3 人民群众是的决定力量3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既包括普通个人 也包括杰出人物 劳动群众 物质财富 精神财富 社会变革 3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复习重点 1 群众观点P95 群众观点重要性坚持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 权为民所用 情为民所系 利为民所谋 实现好 维护好 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 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3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复习重点 2 群众路线P95 群众路线重要性 地位 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4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意义 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 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原理 方法论 重要原理 人民群众的作用原理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宏观题略答 微观题详答 详答时 群众观点 坚持群众路线 要求我们把实现好 维护好 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关键词 句 以人为本 涉及到为民服务 人民的作用等 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 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区别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 承认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推动作用 英雄史观 人类历史是由伟大的历史人物创造的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等 社会历史仅仅是伟大的历史人物的意志支配的偶然事件的堆积 考点 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 生产活动的重要性 2016课标 22 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 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 中央电视台推出特别节目 大国工匠 讲述实现中国梦征程中劳动者的故事 讴歌中国工人的精湛技艺和一丝不苟 精益求精 追求完美和极致的 工匠精神 从唯物史观看 之所以讴歌劳动者 是因为 劳动者是创造历史的社会主体和真正英雄 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在劳动创造中的作用日益融合 劳动者的知识结构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优化 劳动者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A B C D B 考点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2016江苏32 0 015 0 04毫米 这是90后铣工张志坤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控铣项目中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