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设计的力量(犯人船的故事).docx_第1页
制度设计的力量(犯人船的故事).docx_第2页
制度设计的力量(犯人船的故事).docx_第3页
制度设计的力量(犯人船的故事).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犯人船的故事(2007-03-28 19:52:46) /s/blog_3db138ab01000944.html哈耶克说过,坏的制度会使好人做坏事,好的制度可以让坏人做好事。最近,看到梁小民教授讲述的一个英国200年前的故事颇受启发。笔者希望借机为致力于中国股市改革的各方人士提供一些灵感,帮助中国股市尽早走出困境。18世纪英国政府为了开发新占领的属地澳洲,决定将已经判刑的囚犯运往澳洲。从英国运送到澳大利亚的船运工作由私人船主承包,政府支付长途运输费用。但囚犯死亡率极高。英国政府不仅经济上损失巨大,而且在道义上受到社会强烈谴责。对此,英国政府巧妙地实施一种新制度以解决问题。政府不再按上船时运送的囚犯人数支付船主费用,而是按下船时实际到达澳洲的囚犯人数付费。据说,新制度实施后效果显著,囚犯死亡率迅速下降到1%1.5%。政府只是改变付费制度,一切就解决了。这正是制度经济学强调制度重要的原因。从我们熟悉的一般思维方式上寻找解决以上问题的思路有:一种做法是进行道德说教,让私人船主良心发现,寄希望人性改恶从善,不图私利,使他们认识到囚犯也是人,应该为囚犯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另一种办法就是政府进行干预,使用行政手段强迫私人船主改进运输方法。诸如由政府以法律形式规定最低饮食、居住和医疗标准,甚至由政府派官员上船负责监督实施这些复杂的规定。但以上两种做法都有实施难度,同时效果也许甚微。200年前,几百名死亡在海上运输线上的英国囚犯,用生命代价换来了一个新的制度。制度并不是要改变人利己的本性,而是要利用人这种无法改变的利己心去引导他做有利于社会的事。制度的设计要顺从人的本性,而不是力图改变这种本性。人的利己无所谓好坏善恶之说,关键在于用什么制度向什么方向引导。引导人的行为有三种方法:道德说教、政府干预和制度规范。这三种方法都有各自不同的作用,但也有各自的局限性。道德说教依靠对人性的改善,缺乏约束力;政府干预代价高,干预过多会有损个人自由;与其他两种方法相比,制度规范是最有效的。这正是经济学家重视制度的原因。重要的是设计出其合意结果最大、不合意结果最小的制度。而且,要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改善和完善制度。管理就是设计一个最简单从而管理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制度。我国改革20余年来取得了巨大成就,说到底是制度变迁的结果。现实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也是缺乏制度或制度不完善的结果。我们今天重温“犯人船”这样的历史故事,不是要发思古之幽情,或重温澳洲开发之艰难,而是要了解制度比人性和政府都重要。沿着这个思路,改革才能成功。绩效管理中制度的力量2010-07-30 16:06:10来源:长松咨询网作者:长松咨询点击:111/changsongzixun/guandian/jixiaoguanli585/ 这是历史上一个制度建设的著名例证。18世纪末期,英国政府决定把犯了罪的英国人统统发配到澳洲去。 一些私人船主承包从英国往澳洲大规模地运送犯人的工作。英国政府实行的办法是以上船的犯人数支付船主费用。当时那些运送犯人的船只大多是一些很破旧的货船改装的,船上设备简陋,没有什么医疗药品,更没有医生,船主为了谋取暴利,尽可能地多装人,使船上条件十分恶劣。一旦船只离开了岸,船主按人数拿到了政府的钱,对于这些人能否能远涉重洋活着到达澳洲就不管不问了。有些船主为了降低费用,甚至故意断水断食。3年以后,英国政府发现:运往澳洲的犯人在船上的死亡率达12,其中最严重的一艘船上424个犯人死了158个,死亡率高达37。英国政府费了大笔资金,却没能达到大批移民的目的。英国政府想了很多办法。每一艘船上都派一名政府官员监督,再派一名医生负责犯人和医疗卫生,同时对犯人在船上的生活标准做了硬性的规定。但是,死亡率不仅没有降下来,有的船上的监督官员和医生竟然也不明不白地死了。原来一些船主为了贪图暴利,贿赂官员,如果官员不同流合污就被扔到大海里喂鱼了。政府支出了监督费用,却照常死人。政府又采取新办法,把船主都召集起来进行教育培训,教育他们要珍惜生命,要理解去澳洲去开发是为了英国的长远大计,不要把金钱看得比生命还重要但是情况依然没有好转,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一位英国议员认为是那些私人船主钻了制度的空子。而制度的缺陷在于政府给予船主报酬是以上船人数来计算的。他提出从改变制度开始:政府以到澳洲上岸的人数为准计算报酬,不论你在英国上船装多少人,到了澳洲上岸的时候再清点人数支付报酬。问题迎刃而解。船主主动请医生跟船,在船上准备药品,改善生活,尽可能地让步每一个上船的人都健康地到达澳洲。一个人就意味着一份收入。自从实行上岸计数的办法以后,船上的死亡率降到了1以下。有些运载几百人的船只经过几个月的航行竟然没有一个人死亡。长松咨询点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绩效考核的导向作用很重要,企业的绩效导向决定了员工的行为方式,如果企业认为绩效考核是惩罚员工的工具,那么员工的行为就是避免犯错,而忽视创造性,忽视创造性,就不能给企业带来战略性增长,那么企业的目标就无法达成;如果企业的绩效导向是组织目标的达成,那么员工的行为就趋于与组织目标保持一致,分解组织目标,理解上级意图,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与经理达成绩效合作伙伴,在经理的帮助下,不断改善,最终支持组织目标的达成。/script/forum/view.asp?article_id=17113791内容释义:犯人船理论:靠人性的自觉、靠说服教育、靠他人的监督都解决不了的问题,靠完善的制度却完美的解决了。无论一件事情,一个组织,还是一个国家,靠人性的自省自觉,靠说服教育,靠他人的监督都解决不了问题时,只有靠完善的制度,才会让人抛却利己的私心来遵从规则,做于己于人于国都有利的事情。故事祥解:18世纪英国探险家到达澳大利亚并宣布其为英国属地,正置大英帝国向世界各地殖民时期,当时英国普通移民主要是到美国,为了开发蛮荒的澳洲,政府决定将已经判刑的囚犯运往澳洲,这样既解决了英国监狱人满为患的问题,又给澳洲送去了丰富的劳动力。将犯人从英国运送到澳大利亚的船运工作由私人船主承包,政府支付长途运输囚犯的费用。一开始英国私人船主向澳洲运送犯人的条件和美国从非洲运送黑人差不多,船上拥挤不堪,营养与卫生条件极差,囚犯死亡率极高。据英国历史学家查理巴特森写的犯人船一书记载,1790年到1792年间,私人船主送运犯人到澳洲的26艘船共4082名犯人,死亡为498人,平均死亡率为12%。其中一艘名为海神号的船,424个犯人死了158个,死亡率高达37%。英国政府花费了大笔资金,却未达到大批移民的目的。这么高的死亡率不仅经济上损失巨大,而且在道义上引起社会上强烈的谴责。罪不致死的犯人在海上运输中实际上面对了一次死刑的审判煎熬。政府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一种做法是进行道德说教,让私人船主良心发现,改恶从善,不图私利,为罪犯创造更好的条件,亦即寄希望于人性的改善。但是,在人们为了300%的利润而敢上断头台的年代里,企图以说教来改变人性,无异于缘木求鱼。私人船主敢于乘风破浪,冒死亡的风险把罪犯送往澳洲是为了暴利。他们尽量多装人,给最坏的饮食条件,以降低成本增加利润,都是无可厚非的理性行为。而且,私人船主之间也存在竞争,大家都在拼命压底成本,谁要大发善心,恐怕也无法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去。在这种情况下,要把运送罪犯死亡率的下降寄希望于人的善良是毫无用处的。另一种做法是由政府进行干预,强迫私人船主富有人性地做事,也就是政府对最底饮食和医疗标准立法,并派官员到船上监督执法。但是,官员到这样的船上执法本身就是一件苦差,随时面临海难风险,不给高薪无人肯干,而且,贪婪成性又有海盗作风的船主对这些官员也是会威逼利诱。于是,与船主同流合污,成了执法官员的理性选择。因为很少有官员愿意冒着被中途杀害扔到海里还被诡称为暴病而亡的巨大风险。政府的干预在这种特殊的执法环境下彻底失效。问题似乎很难解决了。实际上,当时政府只是简单改变了付费制度:政府不再按上船时运送的囚犯人数来给船主付费。当按上船时人数付费时,船主拼命多装人好得到更多的钱,而且途中不给囚犯吃饱吃好,把省下来的食物成本变为利润,至于有多少人活着到澳洲与船主无关。但是当政府按实际到达澳洲的人数付费时,能有多少人到达澳洲才至关重要。这些囚犯是船主的财源,当然不能虐待了,正如牧羊人不会虐待自己的羊一样。这时私人船主就不会一味多装囚犯,因为要给每个人多一点生存空间,要保证他们在长时间的海上生活后仍能活下来,还要让他们吃饱吃好,当然还要配备医生,带点常用药这些抉择与措施是极其复杂的。现在这是船主的事而不是政府的事情了。据犯人船记载,1793年新制度实施后,立竿见影。第一批执行新制度的3艘移民船运送的422名犯人中,只有1人死于途中。以后这种制度普遍实施,按实际送达澳洲的人数及其健康状况支付费用,甚至奖金,船上罪犯的死亡率也下降到了1%1.5%。下面这个故事同样说明了制度安排的重要性。这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美国空军和降落伞制造商之间的真实故事。当时,降落伞的安全性能不够。在厂商的努力下,合格率逐步提升到99.9%,而军方要求降落伞的合格率必须达到100%。对此,厂商不以为然。他们认为,能够达到这个程度已接近完美,没有必要再改进。他们一再强调,任何产品也不可能达到绝对的100%合格,除非奇迹出现。不妨想想,99.9%的合格率,就意味着每一千个伞兵中,会有一个人因为产品质量问题在跳伞中送命,这显然会影响伞兵们战前的士气。后来,军方改变了检查产品质量的方法,决定从厂商前一周交货的降落伞中随机挑出一个,让厂商的负责人装备上身后,亲自从飞机上跳下。这个方法实施后,奇迹出现了,合格率立刻变成了100%。一开始厂商们还老是强调难处,为什么后来制度一改厂商们再也不讨价还价,乖乖地绞尽脑汁提高产品质量呢?主要原因在于前一种制度还没有最大限度地涉及厂商们的自身利益,以致厂商们对千分子一的不合格率没有切身感受,甚至认为这是正常的,对伞兵们每一千人必死一个的现象表现漠然。后来制度一改,让老板们自己先当一回“伞兵”,先体验一下这“千分子一”的感受,结果奇迹产生了。相信这一定是老板们“夜不能寐”、“废寝忘食”的结果。管理提醒:上述故事给我们的启示在于:人是企业管理所有要素中唯一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因素,要想最大限度地激活人力资源链条,我们在制度设计上就应充分考虑一个问题,即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并激活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何将制度的设计目标与执行者的切身利益最大限度地联系在一起。这是任何管理者在制度创新中不能回避的课题,也是企业管理者工作中必须面对,自始自终都将面对的课题。哈耶克曾经说过,一种坏的制度会使好人做坏事,而一种好的制度会使坏人也做好事。简单依靠道德说教,倡导先进或是严格立法强制干预,其作用都是极其有限的,而依托合理的制度安排,将体现出无穷的生命力。假设三个人要分一块金币,如果由第一个人切金币并且又先挑金币,尽管你对切金币的人进行反复的道德思想教育,做这样那样的指示,这样就能确保他真的做到公平公正吗?能否有这么一种制度,让切金币的人尽最大努力去主动做到公平公正呢?这就涉及一个制度设计的问题。如果我们从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