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石家庄铁道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论文目 录第一章 绪论11.1研究的目的11.2 国内外研究概况11.2.1国内发展状况11.2.2国外发展状况21.3试验研究内容3第二章 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配合比42.1原材料性能分析42.1.1水泥42.1.2粉煤灰42.1.3集料52.1.4水62.2配合比组成设计62.2.1配合比的确定62.2.2水泥粉煤灰与集料之间的比例确定72.3最佳含水量与最大干密度82.4 试件的制作和养生10第三章 试验研究结果113.1 无侧限抗压强度113.1.1试验数据113.1.2数据对比113.2 间接抗拉强度(劈裂试验)113.2.1试验数据113.2.2数据对比123.3回弹模量(顶面法)123.3.1试验数据123.3.2数据对比123.4抗冻强度损失133.4.1试验数据133.4.2数据对比13第四章 试验结果及理论分析144.1 强度和刚度的分析144.2水稳性和冰冻稳定性的分析144.2.1.水稳性144.2.2冰冻稳定性154.3 收缩性的分析154.3.1干缩性154.3.2.温缩性154.4 基层与面层结合良好154.5 路用性能的分析164.5.1强度与龄期的关系164.5.2 强度及性能与配合比之间的分析17第五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205.1主要结论205.2展望20参考文献21致谢22第一章 绪论粉煤灰是火力发电厂排放的废渣,是主要的环境污染物之一,但由于它是具有火山灰反应性能的硅铝质材料,可用于水泥稳定碎石中以改善拌和物的和易性,增加后期强度,提高极限拉伸值,弥补水泥稳定碎石性能上的不足。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混合料是以水泥全部或部分代替石灰作粉煤灰的活性激发剂,并掺有一定比例的碎石而形成的路面基层材料。在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混合料中,集料颗粒间的相互摩擦、嵌挤形成了混合料的骨架,水泥粉煤灰填充于骨架空隙之内,遇水发生水化反应,生成水化硅酸钙、水化铝酸钙等胶凝物质,这些胶凝性化合物将各个大小骨料粘结成整体,从而构成了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的强度。这种混合料与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相比,具有早强、高强、能提前开放交通、在较低温度条件下施工其强度仍有较大增长的特点。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混合料在路用性能、经济性和环保方面的优势决定了其广阔的应用前景。总的来说,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的路用性能逐渐得到广泛的认可,正在通过各种途径将其性能逐步的开发1。1.1研究的目的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做路面基层材料有诸多优点,但随着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的大量使用,逐渐发现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也存在着一些严重的问题。由于半刚性基层材料本身的特点,容易产生裂缝,加上可能出现的设计和施工中各种因素的偏差影响,工程界普遍认为,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的裂缝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就应该采取各方面的措施来预防裂缝的产生,如:对原材料的控制、施工控制。基于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的诸多缺点,针对目前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的广泛应用的实际情况;通过各项室内试验,对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进行路面性能分析,获取其工程特性,即抗压强度、劈裂强度、耐久性、弹性模量。选定合格的原材料、合理的集料级配,确定混合料的最佳配合比,从而使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具有优良的路用性能。1.2 国内外研究概况1.2.1国内发展状况1.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和南京机场高速公路管理处根据足够的强度、良好的抗裂性能原则进行了南京机场高速公路二灰碎石基层的配合比设计,并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配合比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干缩、温缩特性进行了较全面的试验研究。通过试验结果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石灰应采用级以上的石灰,石灰剂量不宜大于5%。(2)集料含量应控制在82%左右,并应严格控制二灰碎石中5mm以下集料含量,尤其是2mm以下集料含量2。2工程院院士沙庆林主持研究的半刚性路面结构中关于二灰稳定集料的设计方法。沙院士认为:对二灰碎石混合料设计而言,其可变因素是石灰与粉煤灰的比例和二灰结合料与集料的比例。比例的确定需要室内试验来确定。建议:石灰:粉煤灰=1:21:4之间。沙院士还建议高等级公路二灰碎石的级配范围如表1.1:表1.1 沙庆林院士推荐二灰碎石集料级配范围筛孔(mm)4031.5199.54.752.361.180.60.075通过率(%)100100819852703050183802762007研究还认为二灰碎石混合料的质量与混合料中粘结性基体的质量密切相关。这个基体由石灰加粉煤灰和集料中小于4.75mm的颗粒组成。二灰碎石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随二灰结合料的增加而减小,而最佳含水量随二灰结合料的增加而增大3。3.长安大学对半刚性基层的抗裂性进行了研究。长安大学张登良、郑南翔教授在半刚性材料抗裂性能研究一文中指出,半刚性基层的开裂是由于行车荷载与半刚性基层材料的双重作用引起,所以抗裂设计也应包括力学强度和抗收缩开裂两个方面的指标要求。由于增加颗粒含量可有效地提高半刚性材料的抗温缩、干缩性能,所以最佳配合比设计无疑是提高半刚性基层抗裂能力的主要措施之一。最佳配比选择原则是根据环境条件,调查资料,确定该地区的基层材料以何种收缩为主,作为确定配合比设计的依据,但所选取的配比应首先满足力学强度的要求。其抗裂实验结果表明,增加集料含量能较好地提高二灰类半刚性材料的抵抗低温开裂的能力,但集料含量过大,其提高抗温缩开裂能力的程度就不很显著。通常情况下,集料含量在75%左右时,具有最佳的抵抗温度收缩开裂的能力。在此报告中提出的综合考虑力学强度和收缩性能的配合比设计方法,摒弃了单一追求强度指标而忽略收缩性能的缺点,是值得肯定的4。 1.2.2国外发展状况美国联邦公路局对二灰碎石混合料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如下的二灰碎石混合料组成设计流程图:a.估计填充集料空隙的粉煤灰含量;b.在估计最佳含水量下,确定粉煤灰的含量,以使二灰结合料产生最大干密度。再使用最佳粉煤灰含量来确定二灰结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下,再次检查粉煤灰含量多3%和少3%的含水量,直到满意为止。c.在最佳含水量和最佳含灰量下,用2%、2.5%、3%、3.5%和4%的石灰剂量制二灰碎石混合料。d.在38条件下养生7d,评价强度和耐久性。1.3试验研究内容 本次试验按照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E30-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2005)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E51-2009)、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中有关规定进行。1.原材料试验,即水泥、粉煤灰、集料的技术性质,确定原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2.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的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变化规律。测定7天和28天的无侧限抗压强度。3.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的劈裂抗拉强度的变化规律。测定7天和28天的间接抗拉强度。4.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的回弹模量及抗冻性。测定28天的抗压回弹模量及抗冻强度损失。23第二章 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配合比2.1原材料性能分析2.1.1水泥水泥作为一种稳定剂,其质量对混合料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或火山灰硅酸盐水泥均可用于稳定土。强度等级宜采用32.5或42.5的水泥。但应选用初凝时间3h以上和终凝时间较长(宜在6h以上)的水泥产品。为使水泥稳定碎石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拌和、运输、摊铺、碾压以及保证其具有足够的强度,不应使用快硬水泥,早强水泥以及受潮变质的水泥。本次试验水泥采用芜湖海螺PS32.5级水泥,试验结果见表2.1。表2.1 水泥质量要求及实测指标试验项目质量要求实测值细度(%)10.07.0标准稠度用水量(mL)131初凝时间(min)180200终凝时间(min)360370安定性(雷氏法)合格合格抗压强度3d(MPa)10.019.2抗压强度28d(MPa)32.537.8抗折强度3d(MPa)2.53.8抗折强度28d(MPa)5.56.32.1.2粉煤灰粉煤灰是火力发电厂排出的一种工业废渣。它是磨成一定细度的煤粉在粉煤锅炉中燃烧(11001500)后,从烟道排出并经收集的粉末,是一种火山灰材料。它通常呈灰白到黑色,是实心的或空心的球状颗粒,其矿物组成主要是铝硅玻璃体,还有少量石英(a-SiO2)和莫来石(C3A12O32 Si02)等结晶矿物以及未燃尽的炭粒。粉煤灰的玻璃含量(非晶质材料)占71%88%,是粉煤灰具有活性的主要组成部分。粉煤灰的主要成分是硅和铝,次要成分有碳和铁、钙、镁及硫的氧化物,也可能有钠、钾、钦、锰和磷的氧化物。由于粉煤灰细度以及燃烧条件的不同,粉煤灰的化学成分也有较大波动。其氧化物含量的波动范围为:SiO2: 40%65%, A1203: 15%40%, Fe203: 4%20%。据报道,粉煤灰中各种氧化物的总量常超过85%,氧化钙含量一般为2%8%,这种粉煤灰可称为硅铝粉煤灰,个别地方的粉煤灰含有10%40%的氧化钙,这种粉煤灰可称作高钙粉煤灰,含有足够数量游离石灰的高钙粉煤灰,不需要再加石灰或水泥而能自行硬化。本次试验采用马鞍山生产的二级粉煤灰。试验结果见表2.2、表2.3表2.2 粉煤灰化学成分检验结果化学成分Si02Fe203Al203Ca0Mg0烧失量含量(%)51.5130.506.873.073.536.72表2.3 粉煤灰物理性质检验结果颜色表观密度(g/cm3)堆积密度(g/cm3)0.075通过率(%)灰色2.0130.8086根据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对用做基层的粉煤灰要求如下:其中Si02 、Al203和Fe203的总含量应大于70%,粉煤灰的烧失量不应超过20%;粉煤灰的比表面积宜大于2500cm2/g(或90%通过0.3mm筛孔,70%通过0.075mm筛孔),该粉煤灰质量合格可以使用。2.1.3集料集料包括岩石天然风化而成的砾石(卵石)和砂等,以及岩石经轧制的各种尺寸的碎石和石屑等。路用中的集料可作为基层混合料、水泥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骨料。不同粒径的集料在基层混合料、水泥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混合料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此对他们的技术要求也不用。为此,基层混合料一般将集料分为3-4个不同粒级,然后通过掺配得到符合要求的集料。本次试验采用芜湖白马山生产的碎石(4.75mm-9.5mm、9.5mm-19mm)和石屑掺配比例为石屑碎石(4.75mm-9.5mm)碎石(9.5mm-19mm)=402634,经试验各项指标符合要求,结果如下:表2.4 集料筛分试验结果筛孔(mm)分计筛余(%)累计筛余(%)通过百分率(%)标准通过百分率(%)26.50010090-1001917.117.182.972-899.525.242.357.747-674.7515.858.141.929-492.3613.271.328.717-350.611.983.216.88-220.07515.498.61.40-7图2-1 集料筛分曲线图表2.5 集料试验数据堆积密度(g/cm3)表观密度(g/cm3)空隙率(%)吸水率(%)压碎值(%)针片状含量(%)含泥量(%)1.492.64446.10.1419.913.81.42.1.4水根据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要求选用饮用水。2.2配合比组成设计2.2.1配合比的确定进行配合比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合理地确定混合料的各组成成分的用量,使得组成的混合料具有良好的结构性能和强度性能,并能满足其作为结构层的一些基本的要求。因此,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我们所设计的结构层的强度、使用质量和使用寿命。就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混合料基层来讲,混合料应满足以下几个基本要求:1.混合料应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2.混合料应具有良好的耐久性,水温稳定性和冰冻稳定性。3.混合料应具有足够的抗冲刷能力。4.混合料的温缩和干缩应较小。5.混合料应易于摊铺和压实,并能达到良好的平整度。6.混合料应经济适用,达到节约的目的。2.2.2水泥粉煤灰与集料之间的比例确定水泥与粉煤灰的含量与许多因素有关,水泥和粉煤灰是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的结合料,它赋予了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的半刚性性质。水泥粉煤灰含量过多,易使材料温缩和干缩过大,致使混合料的抗裂性和耐久性降低。而水泥粉煤灰含量过少,则难以填满骨料间的空隙,使结构层的强度、板体性无法得到保证。此外,为保证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的强度和良好的收缩性,确定其集料的最佳比例范围也是很必要的。集料比例除影响混合料强度外,还影响其收缩性。集料比例过大,则施工中易产生离析现象,比例过低易产生收缩裂缝。本次试验尝试借鉴二灰碎石混合料的配合比经验来选取水泥加粉煤灰与集料之间的比例,即考虑将二灰碎石混合料中的石灰加粉煤灰替换为水泥加粉煤灰。在我国通常使用两种类型石灰粉煤灰集料混合料,一种是密实式的,即集料含量占80%85%,同时具有规定的级配,石灰加粉煤灰含量为20%12%,起填充集料空隙和粘结作用。另一种是悬浮式,即集料仅占50%60%左右,不要求集料具有一定级配,集料悬浮于石灰和粉煤灰混合料之间,该混合料类型施工方便。就抗冲刷能力和收缩性能而言,密实式混合料明显优于悬浮式混合料。依据已有研究成果,当集料含量为60%80%时,随着集料含量的增加,混合料的抗压强度也随之增加,但集料含量超过80%时,其抗压强度反而随之降低。本课题采用保持水泥用量不变增加粉煤灰用量的方案,试验将选取三种配合比进行对比分析,即:表2.6 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配合比配合比水泥用量(%)粉煤灰用量(%)集料用量(%)A142076A241581A3410862.3最佳含水量与最大干密度在规定的试筒内,对水泥粉煤灰稳定土进行击实试验,以便绘制含水量与干密度的关系曲线,从而确定其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为下一步试验做准备。本试验用的最大公称粒径为19mm,根据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E51-2009)选用乙类击实方法,其主要参数见下表:表2.7 击实试验参数类别锤的质量(kg)锤击面直径(cm)落高(cm)试筒尺寸锤击层数每层锤击次数平均单位击实功(J)容许最大公称粒径(mm)内径(cm)高(cm)容积(cm3)乙4.55.04515.212.02.1775592.68719试验数据如下列各图表:表2.8 A1配合比击实试验数据含水量(%)4.35.97.58.29.8干密度(g/cm3)2.222.282.342.342.30图2-2 A1配合比击实曲线图由图2-2可知,最佳含水量7.8%,最大干密度2.35g/cm3表2.9 A2配合比击实试验数据含水量(%)3.95.87.08.19.7干密度(g/cm3)2.262.352.382.372.30图2-3 A2配合比击实曲线图由图2-3可知,最佳含水量7.0%,最大干密度2.38g/cm3表2.10 A3配合比击实试验数据含水量(%)3.95.16.17.59.4干密度(g/cm3)2.342.402.442.422.3图2-4 A3配合比击实曲线图由图2-4可知,最佳含水量6.1%,最大干密度2.44g/cm32.4 试件的制作和养生根据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E51-2009 )规定,经过无机结合料重型击实试验得出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后,就可以进行混合料试件的制备。本试验采用静力压实法制备试件,除抗冻试验试件为150mm150mm外,其他试件均为100mm100mm,试件成型脱模后用塑料袋密封并用潮湿毛巾覆盖保湿,移放至标准养护室,养生龄期视性能测试所需而定。第三章 试验研究结果3.1 无侧限抗压强度3.1.1试验数据 三种配合比无侧限抗压强度数据如下表:表3.1 无侧限抗压强度配合比编号无侧限抗压强度(MPa)龄期7d龄期28dA12.14.6A23.45.3A34.06.33.1.2数据对比不同粉煤灰用量配合比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比较: 图3-1 无侧限抗压强度与粉煤灰用量的关系图3.2 间接抗拉强度(劈裂试验)3.2.1试验数据三种配合比间接抗拉强度数据如下表:表3.2 间接抗拉强度配合比编号间接抗拉强度(MPa)龄期7d龄期28dA10.100.22A20.130.24A30.190.363.2.2数据对比不同粉煤灰用量的配合比间接抗拉强度比较:图3-2 间接抗拉强度与粉煤灰用量的关系图3.3回弹模量(顶面法)3.3.1试验数据三种配合比间接抗拉强度数据如下表:表3.3 回弹模量配合比编号28d回弹模量(MPa)A1982A21266A314883.3.2数据对比不同粉煤灰用量的配合比回弹模量比较:图3-3 回弹模量与粉煤灰用量的关系图3.4抗冻强度损失3.4.1试验数据三种配合比抗冻强度损失数据如下表:表3.4 抗冻强度损失配合比编号28d抗冻强度损失(%)A184.2A289.7A391.43.4.2数据对比不同粉煤灰用量的配合比抗冻强度损失比较:图3-4 抗冻强度损失与粉煤灰用量的关系图第四章 试验结果及理论分析实践证明,无论是对与沥青路面还是水泥混凝土路面,影响其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基层的材料和质量。调查结果表明,新建高速公路和其它公路产生的一些早期破坏均与基层质量不好有关。因此,公路工程建设中要提高路面的修筑质量,解决好基层问题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路面结构中,基层位于面层下的结构层,主要起承重、扩散荷载应力以及改善水温状况的作用。因此,作为路面的基层材料,一般必须满足路面基层混合料主要技术要求。4.1 强度和刚度的分析基层混合料的质量对整个路面工程,特别是沥青路面的强度、使用性能和耐久性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作为路面基层,无论是水泥混凝土路面还是沥青路面基层,都必须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条件:基层必须能承受车轮荷载的反复作用,即在预计设计标准轴次反复作用下,基层不会产生过多的残余变形,更不会产生剪切破坏(无结合料的粒料基层)或疲劳弯拉破坏(用各种结合料处治的基层)。基层要满足上述技术要求,除必需的厚度外,主要取决于基层材料本身的强度。对基层材料的强度要求,在重交通道路上要比一般道路的高。材料的强度包括两个主要方面:一方面是石料颗粒本身的硬度或强度,可用集料压碎值或磨耗值表示,我国也用岩石的抗压强度表示;另一方面是混合料整体的强度和刚度,如回弹模量、承载比、抗压强度、抗剪切强度、间接抗拉强度(劈裂强度)等。4.2水稳性和冰冻稳定性的分析4.2.1.水稳性沥青面层,特别是喷撒型的沥青表面处治和沥青贯入式面层,往往是透水的,尤其在使用初期,其透水性较大,因此,雨季表面水有可能透过沥青面层进入基层和低基层中。表面水也有可能从两侧路肩或路面与路肩的结合处以及中央分割带的路缘石与路面的结合处透入路面结构层中。如果沥青面层上产生了裂缝,表面水更会从裂缝中透入路面结构层中。在地下水位接近地表的地段,特别是在路基填土不高时,地下水可通过毛细作用进入面层结构层;在冰冻地区,由于冬季水分重分布的结果,路基上层和路面底基层都可能处于潮湿或过分潮湿状态。沥青面层虽不是完全不透水的,但却能阻碍路面结构层和土基中水的蒸发。调查实验表明,水分从沥青面层中蒸发出来要比透进去困难得多。进入路面结构层的水能使含土较多、土的塑性指数较大的基层或底基层材料的含水量增加,使强度大大降低,从而导致沥青路面过早破坏。在冰冻地区,这种水造成的危害更大。4.2.2冰冻稳定性用于冰冻地区,特别是重冰冻地区的路面基层材料还应该有足够的冰冻稳定性。在重冰冻地区,即使在干燥路段上,石灰土和水泥土,特别是剂量不足或强度达不到要求的上层石灰土和水泥土,经过冬季的冰冻作用,其强度也会明显下降。4.3 收缩性的分析对于高等级公路上的半刚性基层,还应该要求有期收缩性指标。半刚性材料的收缩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水分减少而产生的干缩的程度,二是由于温度降低而产生温度收缩的程度(温缩)。4.3.1干缩性就各种半刚性材料的干缩裂缝而言,主要是横向裂缝,大部分间距是310m;也有少数纵向裂缝,缝的顶宽约0.50.3mm。这种裂缝是最危险的。在沥青路面使用过程中,在某种条件下,裂缝会逐渐向上扩展并通过沥青面层出现在表面,或在某种条件下,基层的裂缝会促使沥青面层表面先开裂,并逐渐向下扩展与基层的裂缝相连。由这两种方式形成的沥青面层的裂缝都俗称“反射裂缝”。因此,在铺筑沥青面层前,采取措施防止半刚性基层开裂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4.3.2.温缩性半刚性基层的内部温度变化和温差会产生温度应力。在寒冷季节半刚性基层表面的温度低,基层的顶部会产生拉应力;在暖和的春季,半刚性基层底部的温度低(特别在薄沥青面层的情况下),在基层的底部可能产生温度应力。这个应力与行车荷载在基层底部产生的拉应力相结合,会促使基层地面开裂。因此,半刚性基层材料的温度收缩特性对沥青路面,特别是薄沥青面层的开裂有重要影响。4.4 基层与面层结合良好面层与基层间的良好结合,对于沥青面层的使用质量是非常重要的。与不结合的情况比较,它可以减小面层底面有行车荷载引起的拉应力和拉应变(一般情况下可减小5%以上,有是甚至可减小到1/4),还可以明显减小由温度变化引起的沥青面层内的拉应力和拉应变。基层与面层良好结合可以使薄沥青面层不产生滑动、推移等破坏。为此,基层表面应该稳定并且具有一定的粗糙度,表面还应该结构均匀,无松散颗粒。对于无机结合料处治基层,不应有局部松散不结合的情况。基层上的局部松散常是沥青面层碎裂破坏的祸根。含有石灰土或石灰粉煤灰的稳定粒料基层表面,应使粒料颗粒外露。在喷洒透层或粘层沥青前,应将表面的浮尘及粒料颗粒表面的薄层石灰粉煤灰或石灰土扫除;级配碎石基层表面不能有薄层砂土;无机结合料处治基层的表层不应有薄层找补。薄层找补往往是薄沥青面层在使用过程中产生推移破坏的根源。高等级公路上和其他等级公路上的石灰粉煤灰稳定级配集料基层和石灰土级配集料基层在竣工后,表面往往有一薄层石灰粉煤灰或石灰土覆盖。这种薄层细料通常与其下整体结合不好,即使在有透层沥青或下封层的情况下,他实际上也妨碍沥青面层与基层间的粘结。开放交通后,雨水一旦侵入,此薄层细料容易成浆,导致产生唧浆现象并使面层与基层脱开。4.5 路用性能的分析4.5.1强度与龄期的关系由试验数据可得出强度与龄期变化的关系图:图4-1 无侧限抗压强度与龄期的关系图图4-2 间接抗拉强度与龄期的关系图由前面介绍过的水泥粉煤灰强度形成原理分析可以看出,碳酸化反应和火山灰反应,均随着龄期的增长而不断进行。并由图4-1、4-2可以看出7天、28天强度有一定的差别,即随着龄期的增长,混合料的强度不断增加。故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应该重视水泥粉煤灰基层的养生龄期,以保证有足够的初始强度和后期使用强度。4.5.2 强度及性能与配合比之间的分析由试验数据可得出强度及性能与配合比变化的关系图:图4-3 无侧限抗压强度与配合比的关系图图4-4 间接抗拉强度与配合比的关系图图4-5 回弹模量与配合比的关系图图4-6 抗冻强度损失与配合比的关系图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强度形成机理是水泥与粉煤灰两者与碎石混合并加入一定量的水后,会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形成具有整体性刚度的材料,从图3-13-4中得知由于水泥粉煤灰自身化学成分等影响,后期使用性能较高的配比为4:10(水泥用量一定)。在这个比例下,水泥和粉煤灰的反应将是最充分的。水泥和粉煤灰在混合料中即充当结合料,同时又充当集料的填料,其强度随着集料含量的增加将会出现一个峰值。说明当集料的含量低于这个峰值对应的含量时,其强度随着集料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当集料的含量高于这个峰值对应的含量时,其强度随着集料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因此,可以把这个峰值对应的含量称为最佳含量。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的前期强度主要取决于集料的相互嵌挤而形成的骨架强度。当集料含量低于最佳含量时,集料的相对含量不足,细料的相对含量增大,混合料形成悬浮密实的空间结构,所以强度降低;当集料含量高于最佳含量时,由于集料的相对含量比细料的相对含量大,则混合料中的结合料太少,不足以填充集料间的空隙,混合料形成骨架空隙型结构,混合料骨架的密实性降低,同时结合料太少,粘结作用也低,所以强度低。只有当混合料中的集料含量在最佳含量附近时,集料和填料的相对用量比较适当,从而形成骨架密实型结构,这时混合料即有较高的凝聚力,又较高的骨架强度,所以强度高。试验结果分析表明,集料的最佳质量分数为86%左右。从完整的分析来说,混合料的强度还与成型压力、闷料时间、养生条件等都会对强度有一定的影响。试验的中的一些人为因素,如装料经验、试件脱模、养护时间长短等也会影响到它的强度。第五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5.1主要结论本次论文的试验数据全部为室内试验所得,全面总结本次试验的研究成果,可以得到如下结论:1.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混作为当前高等级公路主要的基层材料,具有广阔的使用前景,加之可以变废为宝减少环境污染。对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2.原材料、集料级配等对强度使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黑龙江黑河市逊克县乡村医生公开招聘19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完整版)
- 2025广东湛江市坡头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招聘编外人员1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考点梳理)
- 2025黑龙江绥化市明水县人民医院招聘中医医生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全优)
- 2025年佳木斯抚远市人民法院公开招聘聘用制人员模拟试卷有答案详解
- 2025江苏南通市兴东街道招聘综合行政执法辅助人员3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1套
- 2025年烟台莱州市卫健系统所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47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黄金题型)
- 2025年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消防救援大队政府专职消防员招聘10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2025广东河源市连平县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招聘编外人员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2025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层次人才引才13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夺冠)
- 2025河北秦皇岛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招聘3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典型题)
- 河北省普通高中转学证明表
- 成长纪念册课件
-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
- 浙江省安装工程预算定额说明及计算规则
- 围墙新建及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技术标)
- 房屋建筑学民用建筑构造概论
- 政策议程多源流模型分析
- GB/T 22315-2008金属材料弹性模量和泊松比试验方法
- GB/T 17980.37-2000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杀线虫剂防治胞囊线虫病
- 血管活性药物(ICU)课件
- “手电筒”模型-高考数学解题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