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背一公斤”就是旅游途中的举手之劳.doc_第1页
“多背一公斤”就是旅游途中的举手之劳.doc_第2页
“多背一公斤”就是旅游途中的举手之劳.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多背一公斤去旅游“多背一公斤”就是旅游途中的举手之劳“多背一公斤就能得到快乐”这句话来自于一公斤的创始人安猪,对于自己的这个活动,安猪说主要是为了鼓励旅游者在旅途中通过举手之劳的公益活动来帮助贫困落后地区的孩子,并通过传递交流分享三个简单的步骤为旅游者带来丰富的旅游体验,并实现良性的公益循环。安猪说他的这个想法是源于他的两次经历,一次是在2004年10月去安徽歙县的石济坑村。那次他邀请当地的孩子们一起野炊,并送了香肠给他们。没想到在野餐结束后,其中几个大孩子把买香肠的钱塞还到他手里。还有一次是前年9月在云南丽江的一所中学,安猪给当地的孩子们上了一堂课,让孩子们描述自己的梦想,发现那里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明确的梦想。通过这两件事,安猪发现其实山区的小孩子并不是在物质上缺乏,他们有自己的梦想,有不同的需要,只有有针对性的给予帮助才能真真的帮到他们。所以安猪推出了“多背一公斤”,并设立了相关的网站(),希望可以通过这个平台,给予旅友更多正确的信息,让他们真正帮到那些需要帮助的小孩。同样是为了这个目标,上海的“多背一公斤”也于去年9月正式成立。上海团队的负责人叶菲告诉记者自己以前常听说一些贫困地区的小孩子,由于收到过多的捐赠养成了很多坏习惯,如相互攀比、主动向游客伸手要钱等。当自己通过北京的朋友了解到“多背一公斤”这个活动后,就觉得这是个非常好的平台。为了推广这个活动,让更多的旅友参与其中,自己就主动当起了这个活动在上海的负责人。叶菲表示相对于别的地方,“多背一公斤”在上海形成的比较晚,现在还处在宣传的环节中,其主要原因是因为上海周边地区的生活水平相对比较好,所以适合的活动场地不多。但通过前段时间的宣传,团队人数在不断地壮大,参与者多为30岁以下的年轻人,还有一些希望和孩子一起参加公益活动的母亲。有了这支稳定的队伍,他们已经决定将今年4月的安徽行作为上海“多背一公斤”的第一站。更乐意把它当作一种收获,而不是献爱心广州网友ansel是“多背一公斤”活动的参与者。说起她的“一公斤”之旅,她马上变得很兴奋,ansel告诉记者喜欢这个活动,就是冲着它没有压力以及首先自己快乐起来,再顺带作些有意义的事情的理念。说到自己的游历,ansel表示最让她记忆犹新的就是有一次她带了些字帖去一个贫困山区旅游。在旅途中看到有个小孩字写得不好,就送了他一本,并留下了联系方式。几个月后却突然收到那个孩子的来信,且惊讶地发现孩子的字进步很多。而今年春节在粤北的旅途中,她又用自己编织的围巾换回了两个小男孩热情地拥抱。用ansel的话说:“其实这种旅游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充满了人情味,这在繁忙的大都市是很难体验到的。有时我送去了一些小礼物,有时只是送去一些关怀。而孩子们回馈给我很多,有灿烂的笑容和不断的进步,有在艰苦环境下仍能笑对人生的坚强,常常会在不知不觉中给我很多的启示和触动。所以我觉得与其说是我们帮了这些孩子不如说是这些孩子给了我们快乐,这多背的一公斤其实是送给了我自己。”虽然安猪的这个“一公斤”受到了很多像ansel这样的旅友的欢迎和关注。但记者在向一些上海的自助游爱好者询问“一公斤”这件事时,他们却表显出对1kg这个名字不甚了解,有些旅友在听了解释后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呀!其实这事在我们旅友中是很常见也很正常的,每次出门我们都会带上些铅笔、本子什么的,有时开车的话还不止这一公斤呐!遇上有个需要的就送些给他们。但这事通常只是私底下玩玩的,作得太认真就会不好玩了。” 上海旅友小娇就是持有上述观点者之一,也是这种旅游方式的“惯用者”。她表示自己选择这种方式并没有“安猪”那翻深意,自己的第一次甚至是误打误撞的。那次是去江浙一带旅游,在经过一个小村庄时看到有个小孩正在用一支短得快握不住的铅笔写字,就随手拿了他们写生用的铅笔送给他,还教他正确的握笔姿势。没想到边上正在做饭的家人却非常客气的要请他们吃饭,正愁没地方解决温饱的小娇一伙就爽快地答应了。席间,小孩的父母告诉小娇由于山里买东西不方便,而且那个小孩还不太会写字,所以就把他哥哥用剩的铅笔头给他随便涂涂。为了谢谢那家人家的款待,在离开的时候小娇一伙就把多余的笔都送给了那个小孩。当然第一次是因为意外,但有了那次“蹭饭”经历后,每次出门旅游小娇都不会忘记带上些小礼物、小文具,因为小娇已经发现了其中的乐趣。用小娇的话说有了这份小小的“贿赂”,使她更容易和别人交往、打开别人的话匣子。而且有时说谢谢也不会显得那么空洞了。而最让小娇得意的是,因为这些“礼物”让贪吃的她有机会品尝到很多正宗的地方特色菜,也有机会体验到很多有趣的风土人情。正所谓每一个礼物都能换回一段有趣的经历。活动只是桥梁, 固定的方式会更好虽然,组织者安猪一直乐意在“一公斤”上加上“交流”两个字,而很多旅友也在不断的向“1kg”靠拢。但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因为在资金和物质上的匮乏而频频失学的现象也是不容我们忽视的,毕竟信息的交流和偶尔“一公斤”的物资捐赠始终是无法完全保障这些孩子成长需要的。其中,“多背一公斤”网站上的一名上海资深会员就提出:“这种旅游方式的出发点是很好的,可以给想在旅途中做一些好事的白领们提供一个平台,但这种方式对那些孩子们来说意义并不大,毕竟“驴友”只是偶尔路过,要真正给他们帮助还是以定点、定期的方式比较好。”而一位看过一公斤网站的网友也表示:“这种活动其实更注重的是一种心态,是让旅游者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得到快乐和满足,重点还是在旅游上。但真正要帮到那些贫困的孩子,自己还是更倾向于去一些固定的社会机构进行募捐。”但无论怎样如何,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