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循环缺血课件.ppt_第1页
后循环缺血课件.ppt_第2页
后循环缺血课件.ppt_第3页
后循环缺血课件.ppt_第4页
后循环缺血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后循环缺血Posteriorcirculationischemia 1 医药交流课件 后循环的概念 后循环 posteriorcerebralcirculation 又称椎基底动脉系统 由椎动脉 基底动脉和大脑后动脉及其分支组成 主要供血给脑干 小脑 丘脑 海马 枕叶 部分颞叶及脊髓 2 SA subclavicalartery 锁骨下动脉ECVA extracranialvertebralartery 颅外段椎动脉ICVA intracranialvertebralartery 颅内段椎动脉脉BA basilarartery 基底动脉AICA anteriorinferiorcerebellarartery 小脑前下动脉PICA posteriorinferiorcerebellarartery 小脑后下动脉SCA superiorcerebellarartery 小脑上动脉PCA posteriorcerebralartery 大脑后动脉 3 后循环的解剖 4 后循环的解剖 5 后循环解剖的特征 胚胎发育期 后脑结构的血液多数来自前循环具有高度的变异性 异常和持久的胎儿血管两个大动脉汇合成单一的较大主干VA走行经过 部分固定 6 后循环的变异 左侧VA起源于主动脉弓 80 双侧VA不对称 左侧粗大 45 右侧粗大 21 粗细相近 24 VA中止于PICA 其远端 通常与BA相交通 发育不全或不存在PICA起始于枕骨大孔以上水平 57 枕骨大孔以下 18 枕骨大孔水平 4 起点不明确 21 一侧PICA缺如 15 发育不全 5 AICA起自BA尾侧1 3者占75 缺如者占4 胚胎PCA 1 3 2 双侧胚胎PCA永久三叉动脉 0 1 0 2 永久舌下动脉 7 后循环解剖模型示意图 由颅内段椎动脉 ICVA 供血的延髓 由小脑后下动脉 PICA 供血的部分小脑 由BA供血的部分大脑和其分支供血的脑桥 小脑前下动脉 AICA 供血的部分小脑 由所有BA嘴侧 SCA和PCA以及其分支供血的中脑 海马 SCA供血的部分小脑和PCA供区 参照由Caplan公布 被Duvernoy首次使用的模型 8 ECVA 入颅后发出脑膜前 后动脉脑膜前动脉脑膜后动脉椎动脉的颈段 V2段 分支有脊髓支和肌支脊髓支沿颈神经进入椎管供应脊髓肌支供应颈神经和颈椎椎体及关节和大的肌肉分支 并通过椎间孔穿出供应颈后肌群 9 ICVA 脊髓前动脉脊髓后动脉 约73 的脊髓后动脉起自于小脑后下动脉 它沿着延髓和脊髓后外侧面下行 在不同节段 有来自椎动脉 椎动脉 颈升动脉 肋间动脉 腰动脉分支加入并形成脊髓后动脉后纵轴 小脑后下动脉 PICA 供应延髓 四脑室下部 下蚓 小脑半球的下面以及扁桃体起始水平及行程常有变异 双侧不对称 缺如 与SCA和AICA吻合 BA闭塞时 10 BA PCA 在桥脑延髓交界处两条VA吻合成BA 走行于基底动脉沟内 BA在桥脑与中脑交界处分开 成为PCA BA的分支AICA 内听动脉 脑桥支 SCA PCAPCA是BA的终末支1 皮层支 颞下动脉 距状动脉 顶枕动脉2 深穿支 丘脑穿通动脉 丘脑膝状体动脉和中脑支3 脉络膜后动脉 11 PCA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后循环缺血的定义 后循环缺血 posteriorcirculationischemia PCI 20 PCI 后循环TIA和脑梗死其同义词包括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 后循环的TIA与脑梗死 椎基底动脉疾病 椎基底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 31 对后循环缺血的认识历史 前循环TIA 颈动脉供血不足 carotidinsufficiency 后循环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ertebrobasilarinsufficiency VBI 经典的VBI概念有两个含义 临床 后循环TIA病因 大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导致的血流动力学性低灌注 32 对后循环缺血认识的提高 主要病因类同前循环缺血 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 颈椎骨质增生仅是极罕见的情况 最主要机制 栓塞无论是临床表现或现有的影像学检查都无法可靠地界定 相对缺血状态 虽然头晕和眩晕是PCI的常见症状 但头晕和眩晕的常见病因却并不是PCI 新英格兰医学中心后循环缺血登记研究 NEMC PCR VBI PCI 33 后循环缺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哈佛后循环登记 Michael R后循环登记 洛桑登记 NEMC PCR 34 后循环缺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哈佛后循环登记 Michael R后循环登记 洛桑登记 NEMC PCR 35 后循环缺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36 后循环缺血的危险因素 不可调节因素性别年龄种族遗传背景家族史个人史 可调节因素生活方式 饮食 吸烟 活动缺乏等 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卒中 TIA病史颈动脉病变周围血管病高凝状态 37 后循环缺血的常见类型及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头晕 眩晕肢体或头面部的麻木肢体瘫痪感觉异常步态或肢体共济失调构音或吞咽障碍跌倒发作偏盲声嘶 Horner综合症一侧脑神经损害和另一侧运动感觉损害的交叉表现是PCI的特征表现 类型TIA小脑梗死延脑外侧综合征基底动脉尖综合征Weber综合征闭锁综合征大脑后动脉区域梗死腔隙性梗死 纯运动性卒中 共济失调轻偏瘫 构音障碍 拙手综合征 纯感觉性卒中等 38 后循环缺血的常见病变部位及血管 阻塞部位 ICVA和PICA区域 BA顶端 SCA PCA分支病变部位 远段供血区 脑干腹侧 小脑上部 枕叶和颞叶 中段供血区 桥脑和小脑前下部 近段 延髓和小脑后下部 3 根据供血区域对后循环进行区域划分有助于预测发病机制延髓外侧梗死 近段供血区域 动脉粥样硬化性ICVA桥脑梗死 中段供血区域 基底动脉及深穿支病变孤立性丘脑梗死 远段供血区域 深穿支病变包括丘脑和PCA供血区域在内的远段供血区 心源性和动脉源性栓塞 GlassTA HennesseyPM PazderaL 2002 Outcomeat30daysintheNewEnglandMedicalCenterposteriorcirculationregistry ArchNeurol59 369 376 39 后循环缺血的常见病变部位及血管 小脑梗死区域的血管定位在决定血管闭塞的部位上尤为重要 PICA区域梗死 ICVA水平的一血管病变 AICA区域梗死 BA近端病变 SCA区域梗死 BA远 末端病变 40 ECVA闭塞性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的常见部位高发的先天变异 不对称 管腔小 残存的胚胎学吻合 中止于PICA 常伴有颈内动脉闭塞性疾病引起严重后循环卒中少见ECVA近端闭塞 如锁骨下动脉盗血 良性症状 很少伴发严重脑干梗死 41 小脑供血动脉狭窄 闭塞 尸解 小脑梗死病例动脉闭塞部位50 在VA 多在ICVA 1 4在BA 仅1 5在小脑动脉AICA分布区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 77 患者大多有糖尿病PICA分布区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 75 PICA本身的病变仅为10 SCA分布区梗死 尸检动脉源性栓塞 21 心源性栓塞 54 原位血栓形成 19 其它栓塞主要发生于SCA 占70 以上 其次为PICA 栓塞及血栓形成各占1 2 AICA几乎都是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 42 小脑后下动脉分布区梗死 PICA分布区梗死有四种临床表现形式 无症状性梗死延髓受累可出现完全性或不完全性Wallenberg综合征小脑后下动脉远端分支 如一侧内侧支 闭塞 小脑后内侧基底部孤立性梗死 单纯表现为持久的眩晕及侧冲双侧小脑后下动脉内侧支闭塞 一侧小脑后下动脉发育不良由对侧同名动脉供血 蚓部和两侧小脑的连接区梗死 表现躯体活动相关的 持久的眩晕 频繁恶心呕吐和平衡障碍外 还伴有躯干后倾 阔基步态以及水平或旋转性眼球震颤 致命的大面积小脑梗死 常伴有脑干受压 30 及急性梗阻性脑积水 19 43 后循环缺血的辅助检查 1 超声波检查ECVA病变首选的无创性检查显示椎动脉全长的80 90 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合用可以将检出率提高到80 44 后循环缺血的辅助检查 2 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 可用于发现ICVA狭窄 与DSA相比 其敏感度可达80 特异性达80 97 可能低估血管狭窄的程度 1 2 并且遗漏血管闭塞的情况发现狭窄血管内的栓子 45 后循环缺血的辅助检查 3 螺旋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造影 CTA 发现ECVA狭窄而无血管造影的危险 发现血管狭窄的准确性尚未完全经DSA验证 区分后循环扭曲 真正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46 后循环缺血的辅助检查 4 磁共振成像 MRI 优点 清楚显示延髓 桥脑 小脑的病变提示颅内大动脉的闭塞DWI MRI和PWI MRIDWI MRI能早期检测出缺血 47 后循环缺血的辅助检查 5 磁共振造影 MRA 血管 ICVA BA PCA近端敏感性 血管狭窄 BA ICVA显示在ICVA与ECVA的狭窄容易被掩盖过分夸大血管狭窄的严重程度MRI MRA可发现椎动脉夹层 48 后循环缺血的辅助检查 5 磁共振造影 MRA 显示最常见的病变 BA闭塞或狭窄 1 TCD MRA DSA之间一致性95 当TCD和MRA都被采用时 没有被误诊患者总结MRI MRA是评估后循环大血管病变的有效筛查方法缺陷 尤其在发现ICVA病变方面MRA TCD 颅外椎动脉超声 互相补充 1 Lausanne卒中登记 49 后循环缺血的辅助检查 6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 诊断VBA狭窄的金标准有一定的死亡危险加做主动脉弓侧位成像 50 后循环缺血的辅助检查 7 电生理技术检测脑干的感觉 运动和反射功能BAEPEMG 咬肌和咬肌 抑制反射ENG VNG 温度试验经颅磁刺激 51 后循环缺血的辅助检查 8 心脏评价心电图超声心动检查心律检测 发现心脏或主动脉栓塞来源特别是对于不明原因 对非高血压性后循环缺血患者更为重要 52 后循环缺血的评估和诊断 1 详细的病史 体格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症状的发生 形式 持续时间 伴随症状 演变过程和可能的诱发因素 各种可能的血管性危险因素2 神经系统检查 1 脑神经检查 视觉 眼球运动 面部感觉 听觉 前庭功能 2 共济失调对以头晕 眩晕为主诉者 一定要进行Dix Hallpike检查 53 后循环缺血的评估和诊断 3 辅助检查MRI MRA检查DWI MRI对急性病变最有诊断价值头颅CT只适用于排除出血和不能进行MRI检查的患者TCDCTA CEMRADSAECT PET血生化检查 54 55 闭锁综合征 基底动脉血栓左桥脑梗死波及右侧 56 Wellenberg综合征 由于椎动脉夹层动脉引起的延髓外侧梗死 57 小脑后下动脉中央支闭塞 58 左小脑后下动脉分布区域梗死 59 右丘脑内侧梗死 60 右侧小脑后下动脉分布区域梗死 61 左侧大脑后动脉梗死 62 后循环缺血的治疗 急性期治疗基本等同于前循环缺血性卒中的治疗 目前仍缺乏专门针对PCI的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结果 卒中单元的组织化治疗模式静脉rt PA溶栓治疗 起病3小时的合适患者 动脉溶栓治疗 治疗时间窗可适当放宽 阿司匹林100 300mg d 不合适溶栓治疗且无禁忌征者 其他治疗措施可参考国内外相关的治疗指南 63 后循环缺血的治疗 抗凝剂 回顾性资料及临床医生经验 抗凝剂的应用与反复发作的TIA 进展性的后循环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有关肝素和华法令都有效BA狭窄和TIA患者华法令治疗有效穿支动脉病变应用抗凝剂无指征 1 NEMC PCR 64 后循环缺血的治疗 预防控制危险因素 参考国内外相关防治指南 积极开展病因检查 诊断明确者应进行抗栓治疗 约40 的后循环缺血病因为栓塞 单用或联合使用抗血小板制剂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等 血管成形术 支架置入术 颅内外血管搭桥术等治疗方法 探索中 65 后循环缺血的预后 支持后循环病变预后不良的证据1946年kubik和adams在Brain杂志上发表了关于后循环阻塞的死亡病例 研究其临床和病理所见 后循环疾病被认为是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的疾病 以后大部分有关后循环疾病的研究死亡率都很高 支持后循环病变预后良好的证据洛桑卒中登记病后30天死亡率5 9 4 的病例三周内死亡 新英格兰医学中心后循环登记病后30天预后不良率 21 病死率 3 6 残障率 18 66 后循环缺血的预后 DevuystG BogousslavskyJ MeuliR StrokeorTransientIschemicAttacksWithBasilarArteryStenosisorOcclusion ClinicalPatternsandOutcome ArchNeurol 2002 59 567 573 预后不良 P 0 01 构音障碍 球部症状 瞳孔改变 意识障碍 多变量分析显示存在意识障碍或合并其它3个危险因素之一的患者全部预后不良 而不合并上述危险因素者仅有11 的患者预后不良 67 后循环缺血的预后 GlassTA HennesseyPM PazderaLOutcomeat30daysintheNewEnglandMedicalCenterposteriorcirculationregistry ArchNeurol2002 59 369 376 CaplanLR Posteriorcirculationischemia then now andtomorrow TheThomasWillisLecture Stroke 2000 31 8 2011 202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