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育进课堂”物理校本课程《寻“电”规律安全用“电”》教学设计.doc_第1页
“安全教育进课堂”物理校本课程《寻“电”规律安全用“电”》教学设计.doc_第2页
“安全教育进课堂”物理校本课程《寻“电”规律安全用“电”》教学设计.doc_第3页
“安全教育进课堂”物理校本课程《寻“电”规律安全用“电”》教学设计.doc_第4页
“安全教育进课堂”物理校本课程《寻“电”规律安全用“电”》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寻“电”规律安全用“电”【设计背景及思路】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共造成约6万人死亡,以及重大的财产损失,其中一部分就与“电”有关。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学阶段的公共安全教育,培养中学生的公共安全意识,提高中学生面临突意外事故的自救自护能力,本节课结合生活实际,从三个方面突出可能面临的意外事故,其一,夏天雷电频发,雷击致死事件时有发生。其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各种用电器、电动车等数量快速增长,手机电池爆炸,汽车、电动车等自燃引起的火灾,也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后果。其三,由于用电不当,导致喷泉、照明景观灯及家庭电路漏电,对我们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因此,提高学生的安全防护意识和防护技能,就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 结合安全教育进课堂的具体要求,围绕生活中层出不穷的用“电”意外事故,本节课的整体思路从三个角度进行,分别为:防雷击、防过载(防短路)、防触电(防漏电)。针对这三个方面,设计了四个相关实验,分别为避雷针原理、汽车避雷、短路的危害及漏电现象。由于本节课所涉及到的静电平衡、尖端放电、静电屏蔽、电源、电路、欧姆定律等相关知识学生已经掌握,所以本节课的核心就放在了具体的操作和防护上。为了提高教学的效果,先让学生在课前观看微课,对视频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积极查阅资料,使学生对本节课的整体思路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在课堂上,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验中,亲身体验,提升学生的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技能 。【学情分析】在高二物理选修3-1静电场中,学生对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的电荷分布、电场强度的特点,以及静电屏蔽、尖端放电等相关的静电规律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恒定电流一章中,学生对电源的结构,电源的内阻、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等也非常熟悉,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教学策略】通过提前观看录制的微课和下发的任务单,抛出本节课的主题和具体需要解决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课堂上,让学生参与情景互动,结合精心设计的四个实验,逐步深入,渗透安全教育,培养学生安全意识,使学生掌握相应的防护技能。【学习目标】1、巩固静电场中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的电荷分布特点、电场强度特点及静电屏蔽、尖端放电等相关的静电规律;2、加深对电源、电路的认识,理解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和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应用;3、通过演示实验、学生互动等,让学生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和独立思考能力;4、通过避雷针避雷、汽车屏蔽雷电、电池短路及漏电的实验,让学生感受到这些现象背后蕴含的科学规律,加深对有关“电”的规律的理解,增强安全用“电”的意识,提升处理涉“电”问题的技能,避免用“电”事故的发生,安全合理用“电”。【教学重点】1、复习有关静电、电路等知识,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2、通过演示实验、学生互动、视频等多种手段,让学生掌握相关规律,提高学生的防护意识和防护技能。【教学难点】熟练掌握“电”的规律,并能利用相关规律,提高学生的防护能力。【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12v铅蓄电池两块,高压线圈,自制避雷演示器,自制楼房避雷针模型和汽车模型,金属球,2.5v灯泡,活金鱼和小烧杯,钳子,保险丝,高低压电路保护开关两个,新、旧国标插座两个,锌电极4片,透明塑料水槽,铁架台,导线若干。【教学流程】【教学过程】引入电给我们带来光明和温暖。但如果使用不当,电也可能带来伤害。 通过一组我国安全事故数字,设问:你知道电所引发的意外事故吗?结合图片,说明安全事故频发,其中很多就和电有关,因此,提高防护意识、掌握相关的防护技能就显得非常必要。课堂教学一防雷击课件播放:闪电图像和声音。 师:夏天雨天打雷大家怕吗?你听说过每年都又人被雷击致死吗? 生:交流讨论。 师:是的,打雷声音确实让人恐怖,每年都会有人因此而失去生命。那么,你知道怎么防雷击吗,尤其在野外? 生:交流讨论。1雷电产生的原理和特点思考与讨论:雷电如何产生?(微课任务)演示试验(1):雷电的产生。生:交流讨论。师:评价。通过观察1号和2号楼房避雷针的放电情况,我们知道雷电实际上是云层与云层之间或云层与地面直接形成巨大的电场,将空气电离、击穿,形成了雷电。并且,地面上越高的地方,越容易产生雷电。演示试验(2):尖端放电思考与讨论:将球形和针形避雷针安装在楼顶等高处,哪个易发生雷电?(微课任务)生:交流讨论。师:评价。总结:针形避雷针更容易放电,所以防护效果更好。2. 雷电的防护: 思考与讨论:我们如何防护雷电?(微课任务)生:交流讨论。(1)室内:微课中已经展示。注意事项:关好门窗,并远离窗户、阳台;不要触摸任何金属管线,包括水管、暖气管、煤气管等,拔下电源插头,不能使用有线电话,不能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等。(2)在野外遇到雷雨怎么办呢?(微课任务)情景模拟演示:甲同学模拟打伞走路,乙同学模拟站在大树下避雨,丙同学模拟在雨中奔跑,丁同学模拟尽量到山坡较低处,双脚并拢、双手抱头或放在膝盖上,并蹲下。师:哪位同学的做法相对最安全?生:交流讨论。师:评价总结。当然丁同学做法相对最安全。思考与讨论:雷雨天,汽车里安全吗?(微课任务)生:交流讨论。演示实验:将盛有小金鱼的烧杯放入汽车模型中,模拟车被雷电击中,那么,汽车中的小金鱼安全吗?试验结果:小金鱼安然无恙。总结:汽车由金属制成,内部被屏蔽,所以非常安全。3安装避雷针思考与讨论:通过前面的实验,我们意识到了避雷针的重要性,于是,某位家住农村的同学,就准备利用家里的一卷普通导线,自制避雷针,可以吗?(微课任务)生:交流讨论。师:评价。总结:一定不能用普通导线,否则可能引狼入室。因为发生雷电时电流巨大,普通导线无法承受,并且地下还要埋设金属导流板。因此,避雷针务必找专业人员安装。4.避雷针有不同的形状,如图所示。 二防过载(防短路 )课件:播放几个案例。(图片、视频见课件)(1)视频:今年11月9日,全国消防日,央视焦点访谈播出了电动车 火灾新成因 的节目。(2)一位小朋友将硬币塞到电动车充电口,造成短路,手指被严重烧伤。(3)三星note7手机电池爆炸门事件导致其停售、停产。(4)汽车自燃基本都是由电路老化、短路引起。1、过载(短路)的原因及危害:(微课任务)演示试验:电源短路将24v铅蓄电池的两极接到一段保险丝上,可以很明显地看到电火花,保险丝很快被熔断。注意: 本实验是在保证绝对安全的条件下进行的,切勿模仿!思考与讨论:(1).一般电动车的电压约为48v到60v,汽车蓄电池电压约12v,大都为铅蓄电池,如果真的出现短路故障,会出现什么后果?(微课任务)生:交流讨论。师:播放电动车短路视频及电动车燃烧试验。(2)插座新国标出炉,大部分插座不合格,易引发火灾。(展示)总结:由于铅蓄电池的内阻非常小,电压较高,所以短路时的电流很大,产生的后果非常严重,会引起火灾,甚至发生爆炸。2. 过载(短路)的防护:(1)对电路,务必要有保险丝或过载保护开关。展示:保险丝和保护开关。(2)对电器设备,注意一定要有3c认证,确保产品是合格的,减少过载风险。即:过载保护不可少,3c认证有必要。三、防触电(防漏电)展示课件中景观水系和洪水中街道的图片。看上去平静的水面下可能暗藏杀机。媒体曾多次报到小朋友在景观水系中戏水,由于喷泉或景观灯漏电,导致人身伤亡。此外,洪水过深,街道的路灯或变压器也会漏电,造成意外事故。1.隐藏在水中的危险:跨步电压。思考与讨论(1):如图所示,在透明杯中放入食盐水,将24v蓄电池的正负极通过导线接到水中电极上,则水中两点间有电势差吗? (微课任务)生:思考、讨论。演示实验:将灯泡两端通过导线接到水中,演示灯泡发光。总结:人体触电的根本原因是身体的不同部位存在较大的电势差,于是,就有电流通过人体,人体就会触电。本实验用的是24v电压,电压较小,我们发现灯泡会发光,即使我们接触水,我们也是安全的。如果真实情况是几百伏甚至几万伏的电压,我们站在水中就会因跨步电压触电,非常危险。所以对喷泉及不明水域,我们不要擅自进入,以免发生危险。思考与讨论(2):雨天高铁站打伞危险吗?(微课任务)生:交流讨论。师:播放视频实验。总结:高铁上电网电压有2万多伏,雨水又是导体,故在高铁站台打伞或高举其它导体是非常危险的。即使不是雨天,在车站也不能高举导体,防止触电。安全防护:景观水系不涉足, 高铁站台不擎物。2. 家庭电路防触电: 因为火线与地面、火线与零线之间都存在电势差,人体接触就可能触电,如图所示。在家庭电路中,插座、插头、电热水器等用电器的外壳可能会漏电,存在很大的隐患,我们一定要有安全防护意识,接通地线。安全防护:漏电开关不可少, 所有电路都需要。 故障请把电工找, 安全防护要做好。【课堂总结】1.学生总结,解决任务单上的问题。2.教师总结:本节课从防雷击、防过载(防短路)、防触电(防漏电)三个方面入手,设计了四个相关实验,分别为避雷针原理、汽车避雷、短路的危害及漏电的危害。希望通过本节课,能提升我们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自我防护技能。【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安全教育寻“电”规律 安全用“电”任务单一防雷击1.雷电产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