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解读.doc_第1页
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解读.doc_第2页
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解读.doc_第3页
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解读.doc_第4页
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解读.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解读 2007-06-29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产业司解读之一、我国生物产业发展面临重大机遇在生命科学研究、生物技术创新重大突破的带动和市场需求的拉动下,世界范围内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生物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和逐步形成,将对世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并将深刻改变国际分工格局和大国之间的力量对比。生物科技与产业革命为我国生物产业实现突破性发展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一、世界范围内生物产业规模迅速扩大,成为战略产业(一)世界现代生物技术发展已经进入大规模产业化阶段现代生物技术首先应用于医药和农业领域,生物医药业、生物农业快速增长。全球范围内正在研制的2000多种生物药物80%已进入临床试验,批准了6000多例转基因动植物进行试验,批准生产的转基因动植物已达100余种;生物药品销售额占整个医药工业的比重,从1995年的不到4%迅速提高到2005年的11%,达到600多亿美元。全球转基因农作物种植面积10年间增长了50倍,2005年达到9000万公顷。近年来,现代生物技术进一步向化学工业、造纸工业、环保工业、能源工业等渗透和融合,生物化工、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等一批新兴产业群体正在形成,将会出现一个又一个新的产业化浪潮。(二)生物产业将成为继信息产业之后世界经济中又一个规模巨大的主导产业近10年来,全球生物产业的销售额约每5年翻一番,许多国家生物产业销售额增长率高达25%-30%,远高于全球经济增长率。到2005年,全球转基因作物市场价值达52.5亿美元,占全球种子市场的18%;燃料乙醇产量约为3000万吨,生物柴油产量已超过350万吨;生物服务市场以年均20-25%的速度快速增长,2005年全球委托合同研究达163亿美元,占研发投入的24.7%。更重要的是,现代生物技术是对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最具关键性意义的科技创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紧迫要求为生物产业发展提供巨大动力和广阔市场空间。(三)世界许多国家都将生物产业作为抢占新世纪国际经济制高点的战略新兴产业目前加速生物产业发展,抢占生物经济时代制高点,保障国家生物安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点。美国白宫、国会均设有生物技术产业委员会跟踪生物技术产业发展,及时研究制订财政预算、管理法规和税收政策;先后启动实施了禽流感防治专项行动计划、国家生物质能源计划、生物信息基础设施计划、生物盾计划等专项行动计划,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欧盟委员会制订了欧盟生命科学和生物产业发展战略,明确提出欧洲必须采取积极主动的政策措施,强调欧盟各国应发展生物产业集群,发挥在国际合作和制订国际标准中的领导地位。日本制定“生物产业立国”战略,并于2002年启动实施了“生物行动计划”,具体包括50个指导计划、88个基本计划和200个详细行动计划。印度力争成为生物产业大国,2001年研究制定了印度生物产业发展战略规划。专家预言,继信息经济之后人类将在21世纪20年代迎来生物经济时代。二、我国具备发展生物产业、生物经济的良好基础和优势(一)我国生物技术与发达国家差距相对较小,生物产业初具规模近年来,我国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研究取得长足进展,在后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干细胞等生命科学领域具有较高研究水平,在杂交水稻、转基因棉花等生物育种领域具有一定的优势。全国进入临床研究的生物新药已达150多个,已有基因工程干扰素等21种生物技术药物投入生产,脑恶性胶质瘤、血友病B等疾病的6种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治疗方案进入临床实验。2005年,全国生物产业实现增加值约2000亿元。2006年,全国生物制品制造业实现总产值418亿元,增长21.7%;生物技术棉花种植面积已超过6100万亩,生物农药年生产总量达到12万吨,燃料乙醇生产能力已近140万吨。目前在发展中国家总体上处于领先地位。(二)我国生物资源丰富,为发展生物产业、生物经济提供了宝贵的“基因资源库”我国国土辽阔、海域宽广,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加之有较古老的地质历史,孕育了极其丰富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物种。全国高等植物有30000余种,脊椎动物有6347种,分别占世界总种数的10%和14%;药用植物有11000多种,牧草4200多种;经济树种有1000种以上;陆地生态系统类型达599类。目前已知脊椎动物中有667种、种子植物中17300多种、真核微生物中2000多种是我国特有的。(三)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现代化的新阶段,为发展生物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内在动力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和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已达到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00美元的新的战略起点。人民生活由“消费型”向“发展型”升级,在基本解决“吃饭”问题之后,城乡居民对“吃药”的需求、对“健康消费”的支出必将大幅上升。同时,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将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用药总额将会快速增长;此外,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资源、环境瓶颈制约将日趋突出,迫切需要加快发展生物农业、生物化工、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等产业,推动循环经济和知识经济发展。(四)拥有一支水平较高的研发队伍,为发展生物产业提供人才保障目前,我国每年培养2000多名生物学博士生,在涉及生命、医学、农学等领域的300余家科研机构拥有2万余名科研人员。国外有10多万名我国留学生从事生命科学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国际著名刊物上生物技术方面的论文有25%是华人独自或参与完成的。在大型跨国生物企业科研所中有40%50%是我国留学生或华人、华侨。更为重要的是,经过改革开放近30年的发展,我国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已具备了参与生物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实力和能力。三、我国生物产业发展面临重大战略机遇(一)时代机遇当前,现代生物产业发展正处于成长期,产业内尚未形成类似汽车、半导体、软件等产业那样由少数跨国公司控制产业发展的垄断格局,为我国在局部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时间和空间。我国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机遇期,在我国具有产业经济技术基础的领域,抢占一些制高点,实现跨越发展,在国际分工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二)全球化机遇从生命科学研究、生物技术发明到进入生物经济时代,需要庞大的人力、财力投入,需要全球市场分摊创新成本,国际合作将是生命科学研究、生物技术创新和生物产业发展的基本特征。这为我国发挥比较优势,广泛参与国际分工交流与合作,实现生物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国可以发挥独特的生物资源优势,广泛参与生物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分享生物技术创新成果,加快生物技术产业化进程。(三)生物产业与传统产业联动发展机遇我国传统产业所占比重较大,生物技术应用的领域更加广泛、发展空间也比较广阔。我国只要坚持以应用促发展的方针,把发展生物经济、循环经济、知识经济和工业化结合起来,进一步发挥我国在纺织、化工、冶金等领域的比较优势,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价值,在发展生物经济的同时,必将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历史经验反复证明,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孕育期是后发国家实现跨越发展的历史契机。“十一五”时期是我国生物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要科学谋划、及早部署,紧紧抓住重大战略机遇,发挥优势,突出重点,积极培育现代生物产业,主动迎接生物经济时代,努力开创生物经济时代新的辉煌。解读之二:加速生物产业发展对我国具有特殊战略意义生物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21世纪生物产业革命将为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健康、资源、环境等重大问题提供强有力支撑。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匮乏,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着沉重的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速生物产业和生物经济发展对我国具有特殊战略意义。一、发展生物产业是惠及我国十几亿人口健康的民生工程人口与健康问题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未来20年,随着我国人口增长达到峰值和快速进入老龄社会,这方面的问题将会越来越突出。据统计,我国艾滋病感染者已超过100万人,肺结核病人超过500万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超过1.2亿人,糖尿病患者超过2000万人,血吸虫病患者达到80万人。全国每年大约有1000万的农村人口面临因生病而倾家荡产的危险。目前,昂贵的药价使许多老百姓看不起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比较严重。我国人口与健康问题面临严峻挑战。要保障十几亿人口的生存、发展需要和生命健康,必须改变大量依赖进口药品、药价过高的局面,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二、发展生物产业是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富农工程农业是生物技术做重要的应用市场之一,也是生物产业的重要原料来源。加速生物产业发展可以有效带动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我国山区多,包括丘陵、山地、高原等,约占国土面积的1/3,山区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2/5。这些地区生物、矿产、水利资源丰富,适宜于种植药材。加快生物医药产业、中药产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广大山区农民种植药材,振兴山区经济。更为重要的是,未来生物技术发展将有力推动畜牧业、生态农业、旱作农业、节水农业发展,逐步缩小农业和工业的“鸿沟”,为我国拓展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空间,缓解目前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制约,破解“三农”问题提供强有力手段。美国能源部、农业部研究报告指出,到2020年美国10%的基本化工原料将取自农作物资源,2050年达到50%。农业作物有可能逐渐取代石油,成为工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三、发展生物产业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绿色工程生物产业兼具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特征,是新的“绿色经济”增长点。它能源消耗少、污染低、知识密集,所使用的原料大部分可由生物系统再生合成;现代生物技术应用范围广,涉及医药、医疗保健、化学工业、食品工业、农业、水产养殖、环境净化、矿业等诸多领域。比如,生物能源是以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生产的能源物质,是人类可以永续利用的清洁可再生能源。专家指出,在农业的废弃物中有30%至40%的纤维和木质素可以转化为酒精,再加入添加剂则可以部分替代汽油燃料。农民种植高含油植物不仅可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而且有利于保护土壤和减缓气候变化。因此,大力发展生物产业,有利于改变目前我国以大量消耗不可再生资源、牺牲生态环境的传统产业主导的经济结构,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四、发展生物产业是保障国家生物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的安全工程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生物物种的跨国转移可能会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潜在风险和威胁。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生物安全形势严峻。近年来,面临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问题日渐增多,每年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目前,一些基本控制的传染病有重新抬头的趋势,全球新发的30多种传染病已有半数在我国发现。防止外来有害生物入侵、保障我国公共卫生安全的任务十分迫切。此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也迫切需要大力发展生物农业、生物能源,提高农产品产量,减少对石油资源的依赖性。五、发展生物产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纪工程从历史看,每一次大国或强国的崛起都是在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中完成的。在16-17世纪,荷兰在造船、金融及贸易等领域远比英国具有优势,而处于落后地位的英国却全力投入新技术领域,通过实现纺织业、钢铁业等新兴产业的跨越发展率先进入工业化时代。德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举超过英法成为欧洲第一强国,其重要原因也是抓住了第二次技术革命引发的化工、电气等新兴产业形成的机会,在较高起点上开始了德国工业化的飞跃。当前,生物产业革命正在兴起,我国面临重要战略机遇。大力发展生物产业,使之成为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技术产业,对于我国紧紧抓住、抓好新的重大战略机遇期,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解读之三:“十一五”期间我国生物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与目标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培育生物产业”之后,今年4月,国务院正式发布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国办发2007第23号,以下简称规划),提出要增强忧患意识,把握历史机遇,明确发展思路和目标,努力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掌握主动权。一、指导思想规划提出了“十一五”期间我国生物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为重点,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充分发挥我国特有的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面向健康、农业、环保、能源和材料等领域的重大需求,努力实现关键技术和重要产品研制的新突破,使生物产业成为增长速度快、质量效益好、带动效应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突出强调了推进我国生物产业发展必须坚持“自主创新、国际合作,重点突破、集聚发展,市场主导、政府推动”的基本原则。在指导思想和原则上,主要把握以下几点:第一,要遵循新兴产业发展规律,进行统筹规划和布局,着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这是发展我国生物产业的核心。生物产业国际竞争是一个国家技术、资金、人才、体制等要素,以及在研发、生产、市场等环节的综合较量。推进我国生物产业发展不是就科研论科研、就生产论生产,而是着眼于产业的整体培育。通过对生物产业链条和价值链条进行分析,找出薄弱环节,明确主攻方向,集中力量在影响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既要加强技术创新,更要推动体制创新;既要注重技术推动,也要发挥市场拉动的作用。尤其是要加快建立健全有利于生物技术产业化发展的政策和市场环境,大力培育龙头企业。第二,要以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这是发展我国生物产业的关键。当前,我国生物产业科技创新体制、投融资体制等不适应现代生物技术进入大规模化产业阶段的需要,使我国近几年生物技术产业化与发达国家差距在拉大。为此,必须要大力推进体制创新,从体制上解决资源分散、分割,融资渠道单一等制约生物产业发展的瓶颈性问题,真正确立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同时,生物产业是高投入、高效益、高风险、长周期的行业,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安全试验到投放市场,其产业链条比信息产业、汽车工业等相对要长。这些特点决定了我国生物产业发展不能沿袭信息产业发展模式,必须着力前瞻性和战略性的规划设计,加强自主创新。第三,要突出重点、以点带面,走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这是加快我国生物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推进我国生物产业发展,不能完全照搬发达国家的模式,而应立足国情,发挥优势,突出特色。一是要充分发挥生物资源丰富、人力成本低等优势,充分挖掘潜力,努力形成优势资源链、优势产业链。二是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选择一批基础条件较好、技术条件成熟、成长潜力大、产业关联度高的产品,加快形成产业规模,培育新的增长点;促进生物企业和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优势地区集中,加快生物产业集聚化、特色化发展,培育生物产业增长极。三是要坚持自主开发与引进技术相结合,既要大力推进生物科技的原始创新,也要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加强消化吸收和二次创新、集成创新,推动生物产业国际化发展。第四,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推动和扶持作用。这是加快我国生物产业发展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国生物产业尚处于全面发展的初期阶段,且生物技术产品多与人民生命健康直接有关,政府管制性强,具有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等特征。比如生物能源属基础性行业,而生物医药、生物环保等属于公益性行业。这些特点决定了政府在促进生物产业发展中必须发挥引导、推动和扶持作用。第五,要大力推动生物技术产业化步伐。这是近期加快我国生物产业发展的工作重点。“十一五”期间,我国生物产业的主要任务是加快做大,避免与发达国家在产业化阶段迅速拉开差距。为此,“十一五”期间生物产业发展工作要以产业化为主线,加快做大一批产业基础条件较好、技术条件成熟、有成长潜力的重要产品或行业。二、发展目标综合考虑了生物产业所处的历史阶段、当前国内外生物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我国生物产业的基本条件和发展潜力等因素,规划提出了“十一五”期间我国生物产业发展的指导性目标。第一,要加快建立起比较健全的生物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政策法规体系、产业组织体系、生物安全保障体系和行业服务体系。新兴产业发展关键在良好的体制环境和政策环境,而目前我国相关的体系不健全,已成为制约产业成长的重要障碍,为此,“十一五”期间生物产业发展的首要目标是要健全生物产业发展制度和政策环境。第二,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目前,我国生物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如我国目前25种369个剂型的基因工程药物中原创的只有9个,97%是依赖国外技术的仿制品。为此,规划提出要大幅度提高研究开发投入占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年销售额过10亿元的生物技术产品。第三,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目前,我国企业普遍规模较小,最大的制药企业销售额仅有100亿元人民币左右,最大的现代生物企业不足5亿元人民币。从行业发展看,现代生物企业数量少;从区域布局看,产业集聚度不高,结构雷同、低水平竞争等问题突出。为此,规划提出要优化产业结构,培育一大批创新型中小生物企业,10个左右销售收入过100亿元的大型生物企业。重点推进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综合性生物产业基地及若干专业性生物产业基地建设,形成8个产值过500亿元的生物产业基地。第四,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十五”期间我国生物产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为19%。2005年,生物产业增加值为2000亿元左右。到“十一五”时期,生物产业发展速度将进一步加快,为此,我们按“十一五”期间生物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1%测算,到2010年我国生物产业增加值将达到5000亿元以上,占GDP的比重为2%。规划提出的中长期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全国生物产业增加值突破20000亿元,约占GDP比重达到4%以上,即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生物产业主要经济指标进入世界前列;在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生物技术领域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生物产业国际竞争力大幅度提高。解读之四:“十一五”期间我国生物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根据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国办发2007第23号,以下简称规划),“十一五”期间,要充分发挥我国特有的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面向健康、农业、环保、能源和材料等领域的重大需求,坚持自主创新、国际合作、重点突破、集聚发展、市场主导、政府推动的原则,加快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生物环保,保护特有生物资源,保障生物安全。力争通过10到15年的努力,将生物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社会的主导产业。一、初步界定生物产业范畴生物产业是当今世界经济中正在蓬勃兴起和迅猛发展的一个战略新兴产业。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发展已初具规模的行业有生物医药、生物农业,同时许多新的产品、新的行业正在快速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如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生物基材料等。因此,目前国际上关于生物产业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和界定。为便于研究和国际比较,借鉴国际经验,经征求国内有关部门和专家的意见,大家普遍认同,生物产业是指将现代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应用于生产以及应用于经济社会各相关领域,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统称,主要包括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生物环保、生物服务等新兴产业领域。目前规划是按照这一定义和范畴进行研究编制的。二、确定发展重点规划坚持“重点突破、集聚发展”的原则,在确定产业发展重点上,综合考虑了以下因素:一是产业关联度高,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带动作用。二是产业基础较好,通过扶持和发展,能够快速形成产业规模。三是技术条件较成熟,目前已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四是成长潜力大,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对于每一行业,在分别分析其目前所处发展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产业发展链条薄弱环节等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的思路、主攻方向和发展目标。规划确定的五大产业发展重点是:一是围绕解决重大疾病和重大传染病防治、有效缓解广大低收入阶层就医吃药难的问题,大力发展新疫苗、生物工程药物、小分子药物、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等。二是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收入为核心,加速水稻、小麦、棉花等重要优质农作物和高产、优质畜禽、水产良种繁育的产业化,发展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等绿色农用生物产品。三是发展生物能源,推动高产、高含油且环境适应性强的能源植物新品种培育和产业化,提高燃料乙醇规模生产的转化效率,加快生物柴油产业化,有效率缓解化石能源日趋紧缺的矛盾。四是发展生物制造业,利用可再生的生物质原料生产乙烯、乳酸等大宗原料化工品,缓解我国材料工业对石油等一次矿物资源的过分依赖;大力推进高品质的重要酶制剂的工业生产和应用,全面提升食品工业、饲料工业、轻化工业等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五是在生物环保领域,要大力发展生物技术处理城市污水、垃圾,加快生物技术对盐碱地等低质土地改良步伐,研究推广荒漠及石漠绿化植物新品种。根据技术成熟程度,规划确定的产业发展重点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目前已经形成较大产业规模的行业,如生物医药、生物农业,这类行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要进一步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构建比较完善的产业链条,加快做大做强;另一类是目前技术还没有完全成熟,形成产业还需要一定时间的产品或行业,如生物制造、生物柴油、生物环保,这类行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加快实现产业化步伐,形成产业规模。针对当前我国生物产业存在的生物资源家底不清、生物技术标准不完善、相关法规不健全、生物安全存在较大隐患等突出问题,规划特别提出两大重要任务,一是要加强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基本查清我国生物资源基本状况,促进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二是要建立健全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制定生物安全技术标准,完善生物安全监控技术手段,确保生物安全。三、组织实施重大专项为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实现重点领域的突破性发展,规划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应集中组织实施生物产业专项,集中力量实现重点突破。选择专项的原则:一是从重要程度看,对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高关联性和高渗透性,市场潜力大;二是从执行主体看,需要在国家层面进行组织实施;三是从工作基础上,目前具有较好的技术经济基础,“十一五”期间能够启动。根据以上原则,规划提出了九大专项,即疫苗与诊断试剂专项、创新药物专项、现代中药专项、生物医学工程专项、生物育种专项、绿色农用生物产品专项、生物能源专项、生物基材料专项、微生物制造专项。国家发展和改革委正组织相关领域专家进一步细化专项实施的原则、目标和重点和保障措施,有步骤地推进九大专项的实施。这些专项所涉及的领域为“十一五”期间我国生物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极有可能发展成为我国生物产业的强势领域。解读之五:“十一五”期间推进我国生物产业发展的主要政策措施生物产业涉及面广,目前尚处于全面发展的初期阶段。面对世界范围内生物产业迅猛发展的浪潮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要把握机遇,实现我国生物产业快速发展,形成核心竞争力,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政策措施。按照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要求,国家发展和改革委正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制订关于促进生物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一、我国生物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生物产业管理缺乏协调机制。生物产业涵盖面较广,研发、生产、安全监管、进出口、人才培养等管理分散在多个委部局等,由于缺乏对重大问题的协调决策机制,形不成良性发展的产业环境,不能有效地集中力量办大事,不能很好地体现国家战略和国家意志。二是生物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科研与经济结合不紧密,生物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全国生物医药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0.5%。工程化研究开发薄弱,生物医药中上游技术比国际先进水平落后35年,而下游工程技术方面至少落后15年以上。三是产业集中度和集聚度低。企业规模小,医药制造企业平均规模不到1亿元,缺乏大型生物企业集团。目前全国有60多个生物医药园区,初步呈现出集聚发展态势。但现有园区普遍存在规模较小,技术创新能力、产业集聚度不高,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四是生物企业发展资金缺乏。目前我国创业风险投资机制缺失,天使资金、资本市场、担保体系等不健全,生物企业融资渠道单一。由于缺乏信用、资产抵押等条件,大多数生物企业很难从银行贷款。五是生物医药企业税负过重。目前我国生物医药企业增值税实际税负高达13%-14%,大大高于其他行业;同时,由于生物医药产品从研究开发到产业化周期长,难以享受目前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六是生物技术产业化人才匮乏。目前我国从事生物技术科研和产品生产经营的高素质人员不多,整体素质不高,具有创新能力和产业化、国际化经营的高素质人才十分缺乏,不能适应生物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七是市场发育不成熟,市场环境有待完善。目前我国“以药养医”药品流通体制和药品价格形成体制等与加快生物医药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生物能源、生物农业、生物基材料等领域缺乏系统的技术规范、产品标准,生物技术产品市场尚不成熟。二、落实规划的政策保障措施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形成推进生物产业发展的合力,切实改变宏观管理不协调、科技与经济结合不紧密等问题。规划提出,建立国家生物产业发展重大问题的协调机制,设立国家生物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组建中国生物产业协会和国家生物产业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二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切实解决生物技术研发与产业发展需求脱节、产学研脱节等问题。规划提出,建立企业牵头组织、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参与的高技术产业化的有效实施机制。加强生物科技创新的条件平台建设,加强生物信息中心、科技成果评估机构、人才培训等中介服务体系建设。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