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自己记录别人doc.doc_第1页
记录自己记录别人doc.doc_第2页
记录自己记录别人doc.doc_第3页
记录自己记录别人doc.doc_第4页
记录自己记录别人doc.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记录自己记录别人doc 记录自己,记录别人xx年底,新华社转发了一张照片并配有63个字的电讯通稿“11月12日,在印度南部的本加卢鲁,10岁的基尚?什里坎特展示他的吉尼斯证书。 小什里坎特被授予年纪最小的专业电影导演吉尼斯世界纪录称号。 (插图1)上互联网谷歌一把,得知这位世界纪录创造者已经在1000多部集肥皂剧中出过镜。 9岁时立志当导演,要拍的电影是描写报童苦难处境。 (耳边马上响起卖报歌“啦啦啦啦啦啦”的旋律。 )这不是说着玩儿的,什里坎特筹到10万英镑资金,又有印度最大牌影星自告奋勇地加盟,拿不出片子怎么对得起吉尼斯颁发的称号?在这之前,影迷们所熟悉的最年轻导演要数伊朗马克马巴夫姐妹。 姐姐萨米拉?马克马巴夫18岁带着一颗苹果到戛纳去,获得1998年度“金摄影机奖”。 过两年,她又带一块黑板再闯戛纳,获得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成了世界影坛公认的大牌导演(插图2)。 妹妹汉娜?马克马巴夫妍媚不让娥眉,8岁拍了一部DV我姑妈生病的时候,也拿到一个小电影节上亮相。 14岁乘姐姐拍第三部故事片时,她跟着拍了一部纪录片疯狂的快乐,拍得真是好,四个字;不能不服(插图3)。 关于这部纪录片还有一段花絮片子在威尼斯电影节首映时,汉娜被拒绝进入丽都岛Palazzo剧院,理由是电影节上映的片子未经分级,根据意大利有关法律,一概谢绝未成年观众。 汉娜的表态也精彩电影节的放映厅,我三岁时就进去过了。 伊朗出小导演、印度出小导演,咱们也得出几个小导演,9岁以下的,刷新吉尼斯纪录!(按现今写作流行趋势,这里得加一个J。 )这些年来,大专院校学生拍电影、电视的热潮跟1980年代初校园诗潮一样波澜壮阔波骇云属。 看过国际大学生电影节的作品,看过香港凤凰台举办的“DV新世代”竞赛获奖作品,看过四川、南京等地举办的校园影视比赛作品,近来又看了福建电视台举办的。 DV大赛中的学生作品,还是四个字不服不行!这给本影评专栏一个启示应该着重介绍校园影视作品,拍学生的和学生拍的、反映校园影像文化形态的作品。 介绍与分析之外,也许还可以再增加一些与实际操作有关的内容,比如筹划、摄制、运作,然后有机会还可以推荐参加什么节目或评奖或直接送戛纳奥斯卡。 以前曾经做过多年文学创作的辅导,学习班讲座笔会帮作者修改稿子,发表后还给写评论,还评奖投票等等。 最近遇到一位担任某广播电视局第一把手的,称是曾经听我的文学课,受益匪浅等等,弄得我真觉得自己好为人师。 经这一鼓舞,顿时又胸怀朝阳敢叫日月换新天了。 话又说回来了。 先介绍“福建省第二届DV大赛”的一部获奖作品,总分第二名,获二等奖台湾政治大学广播电视研究所学生李建成的作品走该往哪里走(插图4)。 这部纪录片xx年开始拍摄,xx年完成。 推算起来,开始拍摄时李建成是台湾文化大学戏剧系影剧组学生,彼时还兼任乔治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电影电视科教师。 我们的“高职”是大专,台湾的“高职”是中专,相当于我们的“职高”。 台湾电影业内有些非常执着于“捍卫国片”的人士,捍卫国产片、捍卫本土的电影业,抵制好莱坞的全面侵入。 有感于此,李建成指导高职班学生拍摄反映本土生活的影片那年的呼吸(片长60分钟)。 一共十一个高职学生,制片、编剧、导演、演员、摄音灯道化美服外加场记、宣传推广,包了圆场(插图5)。 拍出来的片子,毫不夸张地说,跟我们大陆近年拍摄的影片相比,可以站到中等位置。 再强调一句高职学生的作品,跟我们专业制作的影片相比,断不至居于下游!无论是从内容的表达、情调的把握、影像的营造与技术性的指标各个方面来看,都是可圈可点的。 这是一部十足侯孝贤风格的作品,讲述了一个侯孝贤式的非常乡土、非常质朴故事。 台湾影坛一哥侯孝贤对华人电影的期许和不断的吁求,是这部影片的一个文化前提,高职学生们的“呼吸”中也充满侯式的韵味,那就是很自然的了。 两个身世孑零的小后生阿德和黑仔,居住在远高城市的乡下,他们除了偶而到庙前披盔戴甲扮演将士外,生计无着落、前景无着落。 黑仔向他的智障弟弟许诺,要带他去“夏威夷”。 阿德则向往着跟新认识的女友到台北去。 实际上,他们能做的,除了浑浑噩噩渡日外,就是赌钱、打群架。 友情是时好时坏、兄弟之情是半真半假、爱情是若有若无。 他们所生存的那个节奏缓慢的环境是可爱的,他们心里所怀想的那个目标是美好的。 侯孝贤最痴情的那种乡村童年记忆就是这样的;“我小时候在城隍庙中和大家每天混在一起,自然而然形成所谓的角头,有点类似帮派。 半热半青的孩子,在夏天毒日头下撒欢撒野,一天到晚干的都是没名堂的事,但回想起来,那是最值得怀念的岁月,最值得骄傲的情操。 自己活得没着没落,却还想任侠仗义、$济天下。 可爱的就是这种质朴的野性,片子拍得真是好!侯孝贤式原乡情调的影像对于我们闽人特别亲切。 把琐杂的生活和一种田园诗式的情绪相结合,质朴的场景中透露出绵长的幽思在中学生的电影习作中有此等高超的手笔,真是让人惊讶!(插图6)现在有些中学生的作文,写得比半个世纪前一流名作家的散文更好这是不争的事实,比如新概念作文大赛中的文章,写作能力普遍提高从而成为一种“本能”,不需要太多写作课的训练就能上手。 现在,影像摄制也逐渐成为一种“本能”,不用太多的摄像编导课教学训练,就能上手。 本届福建DV大赛中一些非影视专业学生的作品就可以作为证明。 电影、电视看得多了,原先觉得非常深奥的镜头语言成了一种不用学就会的本领,这些,都像幼儿学说话根本不要上语法课一样。 故事片那年的呼吸不是参赛片,在福建DV大赛中获第二名的是李建成的纪录片走该往哪里走(片长31分钟)李建成在指导高职学生创作故事片那年的呼吸的同时,拍摄的一部纪录片,记述故事片的拍摄,展播过程,还记述了摄制小组成员毕业后的去向。 李建成所指导的中学生尚能拍出那么上档次的影片,他自己出手能达到什么水平就不在话下了。 这班立志“捍卫国片”的学子们,正好跟影片中的阿德、黑仔们的处境相似,他们就读的高职,学历不被看好,也是处在主流社会边缘的“乡村”。 他们想进入影视行业,就像乡下孩子理想中遥远的夏威夷和台北。 自己生活没着落却想任侠仗义、兼济天下自己连上大学、找工作的门在哪里还不知道,却想着“捍卫国片”、拯救本土电影业!那年的呼吸有个开放性的结尾,就像那部著名的法国中尉的女人一样,人物后来的命运不确定,有几种可能。 那年的呼吸结尾,遭人毒打的阿德后来怎么了?活过来了还是没气了?呆在老地方还是去台北了?换个法子生活还是依旧那样过日子?都不确定。 这是编导设计的故事片开放性情节结构,而走该往哪里走所纪录的这些高职学生恰好也面对着“开放性”的命运,拍片时“捍卫国片”的壮志成了夏日撒野般的往事,影片展播时受到热烈欢迎的场面成了初吻般不可再有的甜蜜回忆。 上大学,凭着高职的底子就像得攀云梯就业,也是可想而知的颠簸;往影视业门路上钻,了不起充当临时群众演员,沾个末流“打仔”的角色。 扮演智障阿弟的那个胖子,满脸无奈地对着纪录片镜头,吐露他对前景的耽忧,或者他会想到,还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