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一星”功勋永载中华民族史册.doc_第1页
“两弹一星”功勋永载中华民族史册.doc_第2页
“两弹一星”功勋永载中华民族史册.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两弹一星”功勋 永载中华民族史册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也就是核弹;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中国的“两弹一星”,是20世纪下半世纪中华民族创建的辉煌伟业。“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邓小平说: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1999年9月18日(9-18,中华民族子子孙孙永远铭记的特别日子符号),在建国50周年来临之际,由中共中央、 国务院及中央军委给那些为共和国研制“两弹一星”的功臣们授予了勋章,虽然那时他们中有的已经离开人世,有的已经耄耋之年,但祖国不会忘记他们,他们的丰功伟绩与红色江山同在,与日月同辉,他们的为人品德,正如2007年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钱学森的颁奖词一样,“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核物理学家王淦昌,当初组织上要他隐姓埋名长期从事核武器秘密研究时,他朴素而坚定地回答“我愿以身许国” 。与林则徐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有着何等的一脉相承。其实,在1999年前,他们的名字和故事鲜为人知。“两弹一星”功勋,永载中华民族史册。他们共23位,让我们记住他们的名字吧(按姓氏笔画排序):于敏(1926- )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60年底开始从事核武器理论研究,在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热核武器物理中一系列关键问题。王大珩(1915.02.26-2011.7.21)光学专家,生于江苏吴县。中国光学界的主要学术奠基人、开拓者和组织领导者。开拓和推动了中国国防光学工程事业。王希季(1921- )卫星和卫星返回技术专家,生于昆明,白族。在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获硕士学位。任航天工业部总工程师,返回式卫星总设计师。朱光亚(1924.12.25-2011.02.27)核物理学家,湖北武汉人。1957年后从事核反应堆的研究工作。1994年中国工程院成立,朱光亚出任工程院首任院长。孙家栋(1929- )辽宁复县人,长期领导中国人造卫星事业,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上世纪60年代,孙家栋受命为卫星计划技术总负责人。任新民(1915.12.05- )航天技术和火箭发动机专家,安徽宁国人,中国导弹与航天事业开创人之一,曾任卫星工程总设计师。吴自良(1917.12.25-2008.05.24)材料学家,生于浙江浦江县。1948年获美国卡内基理工大学理学博士学位。在分离铀235同位素方面作出突出贡献。陈芳允(1916.04.03-2000.04.29)无线电电子学家,浙江黄岩人。1964年至1965年,提出方案并参与研制出原子弹爆炸测试仪器,并为人造卫星上天作出了贡献。陈能宽(1923-)材料科学与工程专家,生于湖南慈利县。1960年以后从事原子弹、氢弹及核武器的发展研制。杨嘉墀(1919.07-2006.06.11)江苏省吴江县人,中国航天科技专家和自动控制专家、自动检测学的奠 基者。领导和参加了卫星总体及自动控制系统研制。周光召(1929.05.15-)湖南长沙人,理论物理、粒子物理学家。上世纪60年代初开始核武器的理论研究工作,曾任中国科学院院长。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浙江杭州人,汉族,195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学位,中将军衔,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中国火箭之父”,“导弹之王”,2007年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屠守锷(1917.12.05-2012.12.15)浙江湖州人,火箭技术和结构强度专家。曾任地空导弹型号的副总设计师,远程洲际导弹和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的总设计师。黄纬禄(1916.12.18- 2011.11.23)安徽省芜湖人,自动控制和导弹技术专家,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主要开拓者之一。曾任中国液体战略导弹控制系统的总设计师。程开甲(1918.08.03-)江苏吴江人,核武器技术专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的开拓者之一、核武器试验事业的创始人之一,核试验总体技术的设计者。彭桓武(1915.10.06-2007.02.28)理论物理学家,生于吉林长春。在英国爱丁堡大学获博士学位。曾参与并领导了中国的原子弹、氢弹的研制计划。王淦昌(1907.05.28-1998.12.10)生于江苏常熟,核物理学家,中国惯性约束核聚变研究的奠基者。是中国核武器研制的主要科学技术领导人之一。邓稼先(1924.06.25-1986.07.29)安徽怀宁人,理论物理学家,核物理学家。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领导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赵九章(1907.10.15-1968.10.26)浙江吴兴人,地球物理学家和气象学家。是中国地球物理和空间物 理的开拓者,人造卫星事业的倡导者、组织者和奠基人之一。姚桐斌(1922.09.03-1968.06.08)江苏省无锡人,导弹和航天材料与工艺技术专家,中国导弹与航天材料、工艺技术研究所的主要创建者、领导者。钱骥(1917-1983.08.28)江苏金坛人。地球物理与空间物理学家、气象学家、航天专家。是中国人造卫星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钱三强(1913.10.16-1992.06.28)原子核物理学家,中国原子能事业的主要奠基人和组织领导者之一,浙江湖州人,在研究铀核三裂变中取得了突破性成果。郭永怀(1909.04.04-1968.12.05)空气动力学家,生于山东省荣成县。他是中国大陆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在力学、应用数学和航空事业方面有卓越贡献。“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当然要归功于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毛主席、周总理、聂荣臻元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英明决策;也有无数干部、战士、技术人员以身许国、默默奉献、不怕牺牲在艰苦奋斗;也是军队与地方,全国各地区、各部门、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