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教学故事.doc_第1页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教学故事.doc_第2页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教学故事.doc_第3页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教学故事.doc_第4页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教学故事.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教学故事应用题一向是学生感到困惑的问题,因为它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一定的逻辑分析能力以及一定的生活经验。这一章涉及的内容很多,有体积等量关系、打折销售、教育储蓄、行程问题(相遇、追击)一题存在两个等量关系等,含量很大。如果每个知识点出一两个题练习来达到复习的目的话,学生也能勉强接受,但是这样的课堂呆板无味。柏拉图说过“强迫学习的东西是不会保存在心里的”。然而复习课就是让学生把知识串连起来并且保存在头脑中,所以一定要改变这种人们一向认为的数学就是干巴巴的讲练,让学生主动、热情的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那么如何设计一堂有趣的复习课呢?这确实让我好一番动脑。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为了激发学生兴趣,使课堂教学鲜活生动,我决定恰当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均衡发展。记得我在其他学校听过一节公开课,内容是 “你能追上小明吗”的行程问题的应用题课。当时课堂创设的教学情景是利用学生喜爱的动画片猫和老鼠中的一个片断:猫追赶老鼠来引出这堂课的主题内容,即行程问题。并利用画面提出问题,让学生找出这节课重要的三个量: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我观察到学生们从刚上课时的散漫到坐直了身子,睁大了眼睛,思路随着画面前进。由于注意力全部都吸引过来了,所以很快学生就思考出了由画面设置的问题,并且充满着兴趣的进入了接下来的问题研究。虽然学习了很多理论知识,但是这堂课的良好的、真实的教学效果让我真真切切的明白了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情境, 激 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 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 个性的过程的理论。 既然好的教学情景创设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突破口,那么我还是得在这方面下功夫。 从学生的学情和年龄段喜爱出发,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重视发展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初一学生年龄还小,都对故事性强的内容和比较直观的事务感兴趣。 在一次和学生的聊天中我得到一个信息:学生们很喜欢动画片“蜡笔小新” ,一提起蜡笔小新,学生们便神采奕奕,侃侃而谈。我赶紧从网络上了解蜡笔小新的相关内容,发现其主要是讲一些小新在生活中发生的有趣的事,我突然灵光一闪, 我能不能把这堂课编成一个关于小新的故事呢?把这一章看似互不相关的应用题联系起来呢?于是我开始构思编一个描述小新 一天生活的故事,在故事中把这一章内容巧妙的容进去。我设计了 7 个生活场景,每个场景引出一道应用题。首先给出小新和妈妈的年龄 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计算妈妈的年龄,然后小新去银行取钱引出教育 储蓄,再去商场购物引出打折销售和零用钱支配的内容,和朋友相约 出游引出相遇、追击两个内容,最后野餐时喝饮料引出等量关系为体 积相等的应用题。这样第五章的知识点就可以都涵盖进去了。有了构 思我便开始利用 PowerPoint 制作幻灯片,先用简单语言把小新活动 的场景描述出来,形成故事情节,每张幻灯片一个场景,一道相关应用题。在设计行程问题的内容时,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满足不 同的需要, 便设计了动画的线段示意图来演示小新与朋友相遇和追击 问题。这样学生们就可以学习程度的好坏都可以直观、清楚的了解小 新们的运动情况,能够更准确的找到等量关系建立方程。同时让学生 进一步了解行程问题用线段示意图辅助解题的好处。 学校一向倡导课 组集体备课,资源共享,初步设计好课件后,利用集体备课时间,我 和课组的其它教师进行了交流。 老教师们对我的复习课的新颖构思很 赞同,同时也提出了一个更宝贵的意见,那就是可不可以把小新的活 动编的更有意义一些,让这堂课不仅仅是一堂纯粹的数学课,也是一 堂有深意的教育课呢?联想到我曾在学生的周记中了解到学生由于 父母不记得她的生日而和父母发生矛盾的事, 我决定将内容改为小新 为妈妈过生日,以此教育学生理解父母的辛苦,关心父母,做一个和 小新一样的孝顺孩子,把我们传统的中华美德渗透到数学课中去。同 时老师们还提出将数据改简单易算,降低解方程的难度,增强学生学 数学的信心。在上这堂课时,我看到学生们和我预期的一样,很有兴 趣的阅读小新的活动情况,主动的投入学习,完全溶入故事中,就好像自己就是小新,正在愉快的度过这一天。整节课我的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究都很流畅,全章知识点都串连了起来。课堂气氛也很活跃,下课时,还有学生回味有余的大声说: “老师,小新这一天还没过完呢” 。在学生谈学习这节课的收获时,学生们除了总结涉及到的知识点外,也谈到了自己对父母的关心太少,以后要做一个孝顺的好孩子 等等。我设计的教学育人的目的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上完这堂课后, 我询问了学生们对这堂课的意见,由于个体差异, 学生们认为留给他们的独立探究的时间略少了点,同时希望在语言的 组织上能更现代点,更贴近他们的生活用语。还有学生提出“小新不 应该把教育储蓄取出来给妈妈买礼物, 因为那是爸爸妈妈存给他上学 用的,应该取普通存款,解的时候只要把 20的利息税算上就行了” 等等。这些意见进一步拉进了我和学生的距离,体现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我从学生愉快、专著的眼神中看到了他们渴求知识的心, 渴求摆脱旧的 “学围绕教转” “单边教学活动” 的,渴求成为课堂的主人。我深深的体会到新课程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交往昭示着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在这个共同体当中, “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教师式的学生和学生式的教师” 。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构建,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 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上课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这些体会让我更明白每一堂数学课都要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尽可能的利用多媒体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景,同时要重视主动与学生交流,及时了解每堂课的学生反馈,不断改善、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引导学生学数学、做数学、想数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