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人反不如在家人吗.doc_第1页
出家人反不如在家人吗.doc_第2页
出家人反不如在家人吗.doc_第3页
出家人反不如在家人吗.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出家人反不如在家人吗?!(智敏法师讲)摘自菩提宗道菩萨戒集颂讲记(智敏法师讲)噢,还要强调一点啊,在格鲁里边,非常尊重出家的身份。其它的教派,就是西藏恐怕没有这麽特别强调,他就是说菩萨道到底是在家行好还是要出家好?它这里有一段文值得我们大家念一道。他说“又诸经中说有衆多转轮圣王在家菩萨,于菩萨行已久修行,尚求舍家,出家近圆。故总别解脱尤于出家律仪,住大乘者善当爱护”(菩萨戒品释卷一 十六)。这个也是社会上现在流行的一个思想,好像菩萨道是在家菩萨的事情,要做广泛利益衆生社会上去做事情,出家身份不方便,出家是声闻,小乘,菩萨道要行菩萨行,现在家相,才能行菩萨道,否则的话,你声闻不能行菩萨道。哦,我们说菩萨声闻有没有啊?佛在世多得很。我们现在历来中国传的三坛大戒,比丘戒跟菩萨戒都是一起先后都受了,都是菩萨比丘啊,怎麽说不是大乘?那麽这还是说声闻是大乘,但是大乘的重要性,跟在家跟出家两个身份相比,哪里个重要这里就说了。他说很多经里边说,有许多的转轮圣王,在家菩萨,他是转轮圣王是在家相了,他也是修菩萨行,不是一辈子,是已经过好多的时间、久修菩萨行的,他尚且要舍家出家近圆受比丘戒。所以说在别解脱里边,对出家的律仪,大乘菩萨特别要爱护,就是说大乘菩萨不要轻视出家,即使你受菩萨戒也特别要重视菩萨戒里边的出家的身份。因爲我们也知道,法华经也好,无量寿经也好,那些都是大国王,他菩萨行修了很久了,最后出家了现比丘相。法藏比丘阿弥陀佛。法藏比丘,他以前是转轮圣王,现法藏比丘修,发这个大愿,最后修成是阿弥陀佛。所以说修行的时候,比丘相,出家相,爲正规,所以说修菩萨行的人,特别要尊重爱护出家的律仪。不要有这个误解:修行菩萨道的人,在家。所以很多人,我也碰到好多,都把出家人看成是二乘,自了汉。我们是大乘,要入世的,要做菩萨道的。但是追问一下,离开了我们的出离心,菩提心哪里里生?菩提心没有,你干一些社会上的福利事业能不能算是菩萨行?你去考核一下,耶稣教也好,儒家也好,各式各样的哲学学派也好,都提倡做社会福利事业。他们是不是菩萨行菩萨道?这个很明显的。这是有漏的世间法,世间是人天福报,不能说是菩萨行。菩萨行要在菩提心的指导之下,前面说的愿行不相离,固然你做的利生的事情,但是他的依靠,他的指导,菩提心,有没有?假使你说我菩提心有啊,我是做利人的事情。菩提心的基础是什麽?出离心,三界是苦,要出离,自己要出离,一切衆生要把他度出这个苦海,这个才是菩提心,自己要成佛啊,才能度脱。那麽这个心跟一般世间上所谓造一些社会福利事业的心是不是划等号?能不能划?绝对不能划。一个是求无上正等菩提,把一切衆生脱出苦海的心,一个是世间上做一些福利事业的心,即使你的福利事业纯粹是爲利他啊,是爲了他们好。如果说爲了自己的名利,我要做个慈善家,或者人家称赞我什麽,或者借这个取利的话,更谈不上菩萨行。所以这个里边要严格分别,不要借幌子菩萨道,自己借过来,借过来就是我行菩萨行,反过来诽谤出家的。具戒的力量 :出家菩萨的修法力量远远超过在家菩萨具戒的力量作者:益西彭措堪布 宝蕴经亦说:“三千所有一切有情,皆入大乘,具轮王位,各以灯烛器等大海,炷如须弥,供养佛塔,其福不及出家菩萨,于小灯烛涂以油脂,持供塔前,所得福德百分之一。”此中意乐,谓菩提心,及其福田俱无差别,然所供物,殊异极大,是所依力极为明显。宝蕴经说,三千大千世界的所有一切有情,都入大乘,而且拥有转轮王的地位,他们各自都是以大海那样宽广的灯器、须弥山那样高大的灯炷,燃灯来供养佛塔,又有一位出家菩萨在微小的灯烛当中涂上油脂,在佛塔前燃灯供养,两者相比,前者所得福德比不上后者的百分之一。对这段经义,从意乐、福田、供物、所依、福德五个方面作比较,就能看出以所依而造业力大的规律:意乐上,两者都是菩提心;福田上,两者都是供养佛塔;供物上,前者供灯,器等大海、炷如须弥,供灯数量是三千大千世界所有有情数,后者所供只是一盏小油灯;所依上,前者是在家菩萨身,后者是出家菩萨身;福德上,前者远不如后者。因上意乐、福田都相等,供物却是前者殊胜,所以导致果上后者福德大的唯一因素,就是后者的所依力大。因此以所依为出家身,修福势力极大。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说:“出家菩萨胜在家,算分喻分莫能比,在家迫窘如牢狱,欲求解脱甚为难,出家闲旷如虚空,自在无为离系著。”大乘庄严经论说:“应知出家分,无量功德具,欲比在家分,最胜彼无等。”因为在家身具有极多的散乱、贪嗔等烦恼和痛苦,而出家身具备与此相反的无量功德,比如寂静、离欲、无诤、精进等等,所以具律仪菩萨的所依身胜过在家菩萨。由是道理,则无律仪与有律仪,同是有中具一具二具三之身,修行道时,显然后后较于前前进趣优胜。由以上的道理,便能知道所依的律仪和造业的轻重具有直接关系,从修行来讲,无律仪和有律仪相比,有律仪修行殊胜,同为有律仪,具一种律仪、具两种律仪及具三种律仪之身,在修道进趣上,后后比前前来得优胜。“具一具二具三之身”,可以有多种理解,比如:“具一”是具别解脱律仪,“具二”是具别解脱律仪和菩萨律仪,“具三”是具别解脱律仪、菩萨律仪和金刚乘律仪。或者,“具一”是指具五戒,“具二”是指具沙弥戒,“具三”是指具比丘戒。或者,“一”指律仪戒,“二”指摄善法戒,“三”指饶益有情戒。总而言之,所依律仪越殊胜,修行功德也越殊胜,进度也越快。大智度论中说:“破戒者,堕三恶道。若下等持戒生人间,中等持戒生六欲天,上等持戒又行四禅四空定,生色无色界天。上上等持戒中又有三种:下清净持戒得阿罗汉,中清净持戒得辟支佛,上清净持戒得证佛道。”可见持戒越殊胜,得果也越殊胜。如诸在家修施等时,受持斋戒律仪而修,与无律仪所修善根,势力大小,亦极明显。 譬如在家人,修持布施、安忍等善行时,假如能受持斋戒律仪,比如持八关斋戒来修,这与无律仪所修的善根在势力大小上有极明显的差别,意思是同样一种善行,具戒者所修的善根更加殊胜。杂宝藏经中记载:以前罽宾国中有一条恶龙,兴风作浪,给当地带来了很大灾难。当时许多阿罗汉各施神力,也不能逐走恶龙。后来祗夜多尊者来到恶龙的住处,弹了三下指,对恶龙说:“你立即离开,不要住在这里。”恶龙马上就转移到远处去了。这些阿罗汉就问尊者:“我们和你都是获得漏尽平等法身,为什么你能驱走恶龙,我们却不能呢?”尊者回答:“我从做凡夫时起,直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