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75121.doc_第1页
名词解释75121.doc_第2页
名词解释75121.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三、名词解释:1.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能识别特定的核苷酸顺序,并从特定位点水解核酸的内切酶称为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2. 遗传密码:mRNA分子中每三个相邻的核苷酸组成一组,在蛋白质翻译合成时代表一个特定的氨基酸,这种核苷酸三联体称为 遗传密码3. 核酸的一级结构: 核酸的一级结构是指组成核酸的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及排列顺序。4. 增色效应 :指与天然DNA相比,变性DNA因其双螺旋破坏,使碱基充分外露,因此紫外吸收增加,这种现象叫增色效应。 5. Tm 值: 加热DNA溶液,使其对260nm紫外光的吸收度增加,达到其最大值一半时的温度,就是DNA的变性温度(解链温度,Tm)。6. 核酸的变性:在理化因素作用下,核酸双螺旋的两条互补链松散而分开成为单链,从而导致核酸的理化性质及生物学性质发生改变,这种现象称为核酸的变性。 7. 核酶 :具有自身催化作用的RNA称为核酶8. 核酸分子杂交 :两条来源不同的单链核酸(DNA或RNA),只要它们有大致相同的互补碱基顺序,经退火处理即可复性,形成新的杂种双螺旋,这一现象称为 核酸的分子杂交。 四、简答题 1 答: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要点是:( 1 ) DNA 是一反向平行的双链结构,脱氧核糖基和磷酸基骨架位于双链的外侧,碱基位于内侧,两条链的碱基之间以氢键相接触。腺嘌呤始终与胸腺嘧啶配对存在,形成两个氢键( AT ),鸟嘌呤始终与胞嘧啶配对存在,形成三个氢键( GC )。碱基平面与线性分子结构的长轴相垂直。一条链的走向是 53 ,另一条链的走向就一定是 35 。( 2 ) DNA螺旋每旋转一周包含了 10 对碱基,每个碱基的旋转角度为 36 。螺距为 3.4nm ,每个碱基平面之间的距离为 0.34nm 。 DNA 双螺旋分子存在一个大沟和一个小沟。( 3 ) DNA 双螺旋结构稳定的维系横向靠两条链间互补碱基的氢键维系,纵向则靠碱基平面间的疏水性堆积力维持。DNA的基本功能是作为遗传信息的载体,为生物遗传信息复制以及基因信息的转录提供模板。 2 答:RNA 与 DNA 的差别主要有以下三点:( 1 )组成它的核苷酸中的戊糖成分不是脱氧核糖,而是核糖;( 2 ) RNA 中的嘧啶成分为胞嘧啶和尿嘧啶,而不含有胸腺嘧啶,所以构成 RNA 的基本的四种核苷酸是 AMP 、 GMP 、 CMP 和 UMP ,其中 U 代替了 DNA 中的 T ;( 3 ) RNA 的结构以单链为主,而非双螺旋结构。3答:tRNA的二级结构由于局部双螺旋的形成而呈现“三叶草”形,故称为 “三叶草”结构。 tRNA的“三叶草”形结构包括:氨基酸臂、DHU环、反密码环、可变环和TC环五部分。其中氨基酸臂是三叶草型结构的“叶柄”,由7个碱基对组成的螺旋区与3末端上CCA相连接的部分组成,它是结合氨基酸的部位。二氢尿嘧啶环含有两个二氧尿嘧啶。TC环:含有胸苷(T)-假尿苷()-胞苷(C)序列反密码环的顶端的三个核苷酸残基组成三联反密码子,可识别mRNA分子上氨基酸的三联密码子,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起着重要的翻译作用。不同的tRNA的可变环的核苷酸残基数目差异较大。三、名词解释1. 同工酶:指能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但其酶蛋白本身的分子结构组成不同的一组酶.2. 抗体酶: 抗体酶又称催化性抗体,是种具有催化功能的抗体分子,在其可变区赋予了酶的属性。3. Km: 米氏常数是反应速度为最大值的一半时的底物浓度。四、简答题:1. 答:各种含氮激素作为第一信使与特异受体结合,随即激发受体上的蛋白与生成s蛋白。Gs进一步激活cAMP环化酶,激活后的腺苷酸环化酶再去催化形成cAMP。作为第二信使的cAMP经一系列的相关反应一级联放大,即先激活细胞内的蛋白激酶,再进一步诱发各种功能单位产生相应的反应。 2答:1.激素与膜受体结合后,激活G蛋白 2.G蛋白激活磷酸肌醇酶 3.磷酸肌醇酶催化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PIP2)产生二酰基甘油(DAG)和肌醇三磷酸(IP3) 4.DAG促使磷酸化,IP3打开Ca2+通道三、名词解释题 1. 蛋白质的变性: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蛋白质的构象被破坏,失去其原有的性质和生物活性,称为蛋白质的变性。2. 蛋白质等电点:在某一pH值溶液中,蛋白质酸性基团和碱性基团的解离程度相当,蛋白质分子所带正负电荷相等,净电荷为零,此时溶液的pH值称为蛋白质的等电点。3. 蛋白质三级结构: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是指多肽链上距离较远的氨基酸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使多肽链弯曲或折叠形成的紧密而具有一定刚性的结构 。三、名词解释1. 糖有氧氧化:体内组织在有氧条件下,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氧化生成 CO 2 和 H 2 O 的反应过程。2. 糖异生作用: 由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称为糖异生。 3. Krebs 循环:乙酰辅酶A与草酰乙酸缩合成含3个羧基的柠檬酸开始,经过一系列代谢反应,乙酰基被彻底氧化,草酰乙酸得以再生的过程.4. 糖酵解途径: 当机体处于相对缺氧情况(如剧烈运动)时,葡萄糖或糖原分解生成丙酮酸,并产生ATP的过程称之为糖酵解。四、问答题1.答:糖酵解的生理意义是: 1. 在无氧和缺氧条件下,作为糖分解供能的补充途径。 2. 在有氧条件下,作为某些组织细胞主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