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心读书-用心育人.doc_第1页
潜心读书-用心育人.doc_第2页
潜心读书-用心育人.doc_第3页
潜心读书-用心育人.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潜心读书 用心育人长春市153 中学 崔文硕 作为一名教师,我每天奔波于学校和家之间,除了教学,做家务,似乎读书成了我放松自我的最好方式。而书则成为我不离不弃的朋友,她时时与我相伴,丰富了我的生活。我深深知道:当今知识的更新率实在是太快了,我常常有一种恐慌,觉得自己会一不小心就成了文盲。因为越是读书,越觉得自己贫乏,越觉得自己浅薄和苍白。我觉得读书可以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提高综合能力。人文素养不仅会决定我的教学水平高低,还会渗透到我的人格与个性中,影响我的教育世界观与教育方式,读书不是追随,而是要有自己的参与。我把读书作为一种享受。作为语文教师,平日里,我除了读一些中外 文学名著外,还读一些时文选粹,读孙子兵法、菜根谈、史记、古文观止、庄子、孟子论语、还读一些名人著作,另外最能提升我的教育思想的是中外教育理论家的著作,给我影响较大的有苏霍姆林斯基、马卡连科、苏格拉底、陶行知、李镇西、最近读了一本张贵勇著的读书成就名师,他的生活教育理论成为我教学的指导,也让我受益匪浅。整本书分为十二个部分,其中的名师名家的读书故事,那样生动,那样贴近我们的生活,尤其我感触最深的是吴非老师的做一个有思想的读书人。书中提到,有人说,读书有三重境界:一为读知识,长学问,从而高雅;二为读智慧,把知识变为觉悟、动力、谋略;三为读人品,就是古人所说的修身养性。吴非老师的读书经历让人觉得,读书不只是长知识、学谋略,更多的是跳出书本,形成一种明辨是非、独立思考的能力。他说:“作为一名教师不能不读书,只有多读书,才能始终像儿童那样,睁大眼睛看世界,才能不断有新的发现。教师应当比学生更善于学习,要让学生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就要多读书、多思考。”他理性的教育思想,求真的教育实践,高尚的师德风范为我们树立了读书的榜样。我在教学实践中首先要求自己潜心读书,用心育人,成为爱读书的人,成为爱读书的老师,成为真、善、美的人,再教育学生做真人,做大写的人。吴非老师说:“书读得越多,我越觉得自己可怜。”我也常常有这样的感受,而且我越来越觉得自己的浅薄,思想的肤浅,他说:“中国不缺想做官的教师,缺的是爱读书的教师,不缺应试教育的教师,缺的是有思想的教师。学校能否成为名校,能否为名族培养合格的人才,能否培养健全的人,教师的修养是决定因素。“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陶行知先生的座右铭,也吴非老师实践教学的体现,他将读书育人付诸实际教学,这也是我从事教育事业的座右铭。教学中,我也是一边读书,一边育人,我把学生看作是自己的孩子,真心对待每一个人,无论他们有怎样的家庭环境,无论他们是否聪慧,无论他们智力是否健全,我都能平等对待,在我眼中,他们都是我教育花园中的花,每一朵,都有盛开的理由。我用心教育他们,用心感动他们,用心倾听他们的心声,用心是我从教的信念,我知道,我不是智者,我不是富豪,我是一个普通的教师,但我知道我捧着的是一颗滚烫的心,我爱我的学生,我用心浇灌他们,我和他们共同领略孔子深厚的文化底蕴,让他的思想来净化我们的心灵,我们感受庄子的洒脱与浪漫,领略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壮志,体味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具欢颜”的情怀,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襟我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喜欢读书、擅长思考、富有爱心、诲人不倦的人才是我心里要追求的那个教师的标准, 用深入阅读获得的理性眼光、教育理论来梳理丰富的感性经验和教育感悟-这事实上就是带着爱的热诚、理想和诗意工作着、快乐着或“痛并快乐着”。这就进入了探究和修炼的人文境界了!苏霍姆林斯基、蔡元培、陶行知、陈鹤琴等教育家,都是把教育工作本身,把教育对象,把班级和校园及其相关社会环境的改造当作探究的对象的,因为这是充满理想、激情而又需要辛勤奉献的事业。 我觉得,教师的读书人格可以感染、熏陶学生人格的积极成长。这种心灵和精神上的以读书及其人文趣味为纽带的“读书育人”,是老师和学生相互追寻生命价值的支撑,是师生相互的智慧和人格力量的共生共荣,触摸和倾听圣贤的心声,与大师进行历史的和现实的对话,这是多么美妙、浪漫的体验!其实,教师的每一节课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教师因读书铸就的备课灵魂,便成了教育的永恒爱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