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ME规范关于碳钢和低合金钢钢板拉伸试验的若干规定.pdf_第1页
ASME规范关于碳钢和低合金钢钢板拉伸试验的若干规定.pdf_第2页
ASME规范关于碳钢和低合金钢钢板拉伸试验的若干规定.pdf_第3页
ASME规范关于碳钢和低合金钢钢板拉伸试验的若干规定.pdf_第4页
ASME规范关于碳钢和低合金钢钢板拉伸试验的若干规定.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3 3卷第 6 期2 0 1 2年 1 2月 化工装备技术 1 3 A S ME规范关于碳钢和低合金钢钢板拉伸试验的若干规定 李可新 张 丽于美娜郭 晶 大连 日立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摘要现代钢板 生产技术的特点是熔炼炉的容积小和广泛采用连铸技术 AS ME规 范关于 碳钢和低合金钢钢板拉伸试验的某些规定 尤其是取样数量 与这种生产方式有关 关键词钢板碳钢低合金钢拉伸试验单元坯一次轧制量AS ME规 范 中图分类号TQ 0 5 0 4 1 Re q u i r e me n t s f o r Te n s i l e Te s t o f Ca r b o n a n d Lo w Al l o y S t e e l Pl a t e s i n AS M E Co d e L i Ke x i n Z h a n g L i Yu Me i n a G u o J i n g Ab s t r a c t T h e mo d e r n p r o d u c t i o n o f s t e e l p l a t e s i s c h a r a c t e r i z e d b y u s i n g me l t i n g f u rna c e s w i t h s ma l l v o l u me c a p a c i t y a n d a d o p t i n g c o n t i n u o u s c a s t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l a r g e l y Re q u i r e me n t s s p e c i f i e d i n AS ME c o d e f o r t e n s i l e t e s t e s p e c i a l l y o n n u mb e r o f t h e s a mp l e s a r e i n t h e w a y o f t h i s p r o d u c t i o n mo d e Ke y wo r d s S t e e l p l a t e s Ca r b o n s t e e l L o w a l l o y s t e e l T e n s i o n t e s t P l a t e a s r o l l e d AS ME c o d e 0 前 言 A S M E材料标准很多 除了特殊要求和需要选 择的要求规定在各具体材料标准中外 共同的要求 一 律规定在同类材料的通用标准中 压力容器用碳 钢 和低合 金 钢钢 板 的通 用标 准是 S A一 2 0 S A一 2 0 M 它适用于 3 4 项具体钢板标准 A S ME规范每年都进行修订 因而技术进步能 够及时得到反映 在碳钢和低合金钢钢板拉伸试验 方面 也有很多与既往认识不同之处 这是为适应 钢板生产技术改变在材料试验方面所做的调整 1 钢板的生产过程简介 为理解规范对碳钢和低合金钢钢板拉伸试验所 做的某些规定 需要具备现代钢板生产技术的基本 知识 1 1 钢的冶炼 目 前在碳钢和低合金钢生产中虽然还允许使用 平炉炼钢 见文献 1 第 5 1 节 但应用最普遍 的 还是转炉和电炉 为进一步改善钢的质量 还配合 使 用各 种形 式 的精 炼 r e f i n i n g 和二 次熔 炼 s e c o n d m e l t i n g 技术 与平炉相比 这些冶炼设 备的容量都要小得多 1 2 浇注 冶炼好的钢既可以像以往那样浇注成一个个的 钢锭 i n g o t s 也可以采用连续浇铸技术 浇铸成 连铸坯 s l a b 见文献 1 第 5 2 节 1 3 连铸坯的炉号及单元连铸坯 冶炼好的每一炉钢浇铸前都要进行熔炼分析 并由一个炉号来代表 根据文献 1 第 5 2 1 条 几炉具有相同公称 化学成分的钢一次连续浇铸形成的连铸坯也要由一 李可新 男 1 9 7 1年生 高级工程师 大连市 1 1 6 0 3 2 1 4 化工装备技 术 第 3 3卷第 6 期 个共同的炉号代表 只有当钢的公称化学成分改变 成另外一个等级的钢时 才给连铸坯另起一个炉 号 两个不同炉号的连铸坯可以连续浇铸在一起 但以后必须分离开 而且还必须切除足够长一段过 渡段 应当注意 连铸坯 的炉号和形成连轧坯的各炉 钢的炉号不是一 回事 如何确定连铸坯的炉号 是 钢厂的事 从形式上可能看不出连铸坯的炉号与形 成它的各炉钢的炉号间的关系 但也可以使连铸坯 的炉号和形成它的各炉钢的炉号间有某种关联 就 像文献 2 在对 多炉 m u lt ip l e h e a t 钢锭 定义中描述的那样 连铸过程可用图 1 加以说明 图中炉号为 1 2 3 和 4的四炉钢具有相同的公称化学成分 炉 号为 1 2 3 和 4 的另四炉钢也具有相 同的公称 化学成分 但与前面四炉的不同 前四炉钢连续浇 铸形成一个炉号的连铸坯 s l a b 后 四炉钢接着 连续浇铸又形成另一个炉号的连铸坯 两个不同炉 号的连铸坯虽然是浇铸在一起的 但需要分割开 来 而且 中间一定长度的过渡段要扔掉 审 审 审 审 审 审 炉号4 炉号3 炉号2 炉号1 炉号4炉号3炉号2 切割成 s l a b 块 i n 块 d i 的 v i 单 d u 元 a l s 连铸坯 切 机连 s 铸 l a b 坯 l a b I 炉号l 图 1 连续浇铸 和连铸坯的生产过程 关于公称化学成分 在 A S M E规范中没有找到 专门的定义 但它一定是关于元素含量的一个个范 围 或一个个极限值 绝不会是一个个单一固定 值 因为再先进的冶炼技术 虽然可以使连续几炉 钢化学成分十分接近 但也绝不会完全相同 根据 S A一 2 0 S A一 2 0 M l 第 5 2 1 2款所说 把两个炉号 的连铸坯通过切除过渡段而分离开 就是把不同等 级 s e p a r a t e t h e g r a d e s 的钢坯分开 的说法推 断 公称化学成分就是在具体钢板标准中对每个等级的 钢板规定的元素含量范围或极限含量 例如 C为 0 0 5 一 0 1 5 M n为 0 3 0 0 6 0 P为 0 0 3 5 S 为 0 0 3 5 S i 为 0 0 5 C r 为 2 7 5 3 2 5 Mo为 0 9 0 1 1 0 就 是 S A一 3 8 7 S A一 3 8 7 M 中 G r 2 1 这个等级 g r a d e x 3 1的钢板的公称化学成分 由此看来 即使同一炉号的连铸坯 不同区段 的化学成分虽然都在某具体钢板标准对某等级钢规 定的公称化学成分范围之内 但实际化学成分还是 有差别 的 因为它们不是 由同一炉钢 而是 由几炉 钢前后接续浇铸而成的 即使是同一炉号的连铸坯 也都很长 需要切 割成许多小块以便轧制 切割形成的这一个个的小 块连铸坯称作 单元连铸坯 i n d iv i d u a l s l a b 这是在连铸生产线上 当连铸坯还处在红炽状态下 就完成的 如 图 2 所示 图 2 由一块单元连铸坯 或一个钢锭 直接轧制成钢板过程 l 4 轧制 无论单元连铸坯还是钢锭 都是铸造组织 都 需要通过轧制才能生产出钢板 钢厂可以直接把单元连铸坯或钢锭轧制成一张 张的钢板 提供给采购方 也可以在轧制到要求的 厚度和宽度后先卷绕成卷钢 c o i l 以后再裁切成 钢板提供给用户 卷钢为热轧状态 见文献 1 第 3 1 1 条 如果钢板需要热处理 可在裁切成钢板 后再进行 1 5 钢板 的热处理状态 提供给用户的钢板可以是轧制状态 也可以经 过不同形式的热处理 碳钢和低合金钢钢板的热处 理状态有正火 N 正火加回火 N T 或淬火加 回火 Q T 钢板的热处理可以由钢厂或开卷厂进行 也可 以由容器制造厂 即压力容器钢板的用户进行 如果钢板要求的热处理 钢厂或开卷厂没有进 行 而留待容器制造厂进行 那么发运到容器制造 厂的每张钢板的标识系统 中 在钢板标准编号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n u m b e r 后 面 一 定 有 一 个 字 母 G 它是 G r e e n 一词的首字母 表示钢板还是 青涩未成熟 的 以后容器制造厂完成了要求的 热处 理 后 再 在字 母 G 后 面加 上 一 个 字 母 表示要求的热处理已经完成 这些都需要反 映 在 钢 板 的 材 料 试 验 报 告 ma t e r i a l t e s t 2 0 1 2 年 1 2月 李可新等 A S ME规范关于碳钢和低合金钢钢板拉伸试验的若干规定 1 5 r e p o r t 简称 M T R 上 即通常所说的合格证上 2 对钢板拉伸试验的若干规定 2 1 试块数量 要求切取的拉伸试验试块数量 n u m b e r o f t e s t c o u p o n s 与钢板 的生成方式 热 处理状态和热处 理 由谁进行有关 2 1 1 钢板由钢厂用单元连铸坯或由钢锭直接轧制 而成 2 1 1 1 钢板要求的热处理由钢厂完成 a 钢板为轧制状态 或为除淬火加回火 Q T 以外的其他热处理状态 对 这种情 况 规 范原 文是这样 说 的 O n e t e n s i o n t e s t c o u p o n s h a l l b e t a k e n f r o m e a c h p l a t e a s r o l l e d 什么是 p l a t e a s r o l l e d 呢 首先 它是一个 复合词 而不是 3 个词 因为中间有连字符 因为 与 e a c h 连用 可以肯定它是名词 而且是可数 名词 文献 2 有专门关于它的定义 p la t e a s r 0 l l e d t h e q u a n t i t y o f p l a t e p r o d u c t r o l l e d a t o n e t i me e i t h e r f r o m a n i n d i v i d u a l s l a b o r d i r e c t l y fro m a n i ng o t 译成汉语就是 由一块单元连铸坯或直接由一 个钢锭 一次轧制出的钢板产品的数量 或张数 可见它定义的是钢板数量 张数 而不是状态 所 以决不可把 p l a t e a s r o l l e d 与 p l a te a s r o l l e d 或与 a s r o l l e d p l a t e s 混同 后二者说 的是 轧制状态 的钢板 指的是钢板 的状态 而 前者指的是钢板数量 张数 规 范 对 该 术 语 定 义 还 有 进 一 步 的 说 明 d i s c u s s i o n 它说该术语不涉及钢板 的状 态 一 个 p l a t e a s r o l l e d 的钢板 可 以是轧 制状 态 也可 以经过一种或多种表面处理或热处理 或既经 过表面处理又经过热处理 目 前我国还没有与此对应的术语 各钢厂可能 各有 自己的叫法 为叙述便利起见 本文不妨暂时 把它翻译成 单元坯 锭 一次轧制量 一 块单元连铸坯或一个钢锭 肯定是一次轧制 完的 绝不会分成几次轧制 一块单元连铸坯或一 个钢锭轧制成的钢板也不会 只是 一张 而是很多 张 除非要求的钢板特别厚 单元连铸坯或钢锭又 非常小 有了上面这些认识后 关于这几种供应情况下 的取样数量就不难理解了 把规范条文译成汉语就 应该是 从每一单元坯 锭 一次轧制量的钢板中 应取一个拉伸试验试块 或不用专门术语 把规范定义和规范条文结合 起来翻译 那就是 从由一块单元连铸坯或直接由 一 个钢锭一次轧制成的钢板 中应取一个拉伸试验试 块 规范中文译本 完全没有搞 明白这一段话的意 思 把 p l a t e a s r o l l e d 翻译成了 轧制板 把 整个句子翻译成了 应从每张轧制板取一个拉伸试 块 这显然是错误 的 首先说状态 在本节条件下提供的钢板固然包 括轧制状态 a s r o l l e d 但也包括除淬火加回火 Q T 以外的其他热处理状态 例如正火状态 正火加回火状态 怎么能用一个 轧制板 概括 呢 而且规范定义说得再明白不过 即 p l a t e a s r o ll e d 不涉及钢板状态 仅指数量 再说取样数量 如果规范的本意是逐张取样 根本用不着引入一个专门术语 p la t e a s r o l l e d 直接 写 成 O n e t e n s i o n t e s t c o u p o n s h a l l b e t a k e n fr o m e a c h p l a t e 谁也不会做不同理解 而且句子 还简单 后面将要提到的文献 5 就是这样表述的 有一次 向一家德 国公 司订 购制造 P T A结 晶器 的 c r M o 耐热钢板 要求逐张 e a c h p l a t e 进行 成品分析 p r o d u c t a n a ly s i s 供方回复说 分析量 太大 可 否 改 为 e a c h p l a t e a s r o l l e d 可见 e a c h p l a t e a s r o l l e d不是 逐张 再看本文后面第 2 1 2 2 b 项 那里说的钢板 状态和这里相 同 只是钢板不是直接轧制而成 而 是由卷钢 c o il 开卷裁切而成 由一卷卷钢裁切 出来的钢板当然不止一张 但取样数量却是每一卷 卷钢取一个拉伸试验试块 怎么到了这里就突然严 格到逐张取样 了呢 碳钢和低合金钢钢板是种类繁多 用量最大的 一 类材料 里面虽然有像 9 一 N i 钢和 2 2 5 C r 一 1 一 M o 那样的高级钢板 但更多的还是普通碳钢 C Mn 钢和其他简单的合金钢 难道这些材料也要求逐张 钢板取样 这和实际情况恐怕太不符合吧 查了一下 S A一 2 0 S A 一 2 0 M管辖 的 3 4个钢板标 准 只有一个 即 S A 一 3 5 3 S A 一 3 5 3 Mt 规定每张钢 1 6 化工装备技术 第 3 3卷第 6 期 板取一个拉伸试验试块 文献 5 第 7 1 3 条 文 献 5 涉及的钢板是两次 正火加 回火 的 9 一 N i 钢 不是淬火加回火钢 如果像规范中译本译者理解的 那样 文献 5 的这一规定就多余了 还有一个钢板标准 即 S A 一 8 4 1 S A 一 8 4 1 M 规 定每个单元连铸坯或直接由一个钢锭轧制出的钢板 进行 2 次拉伸试验 试块从 1 张钢板的两端各取 1 个 共取 2个 见文献 6 第 6 2 1 条 文献 6 涉及 的钢板 是 控轧 钢板 t h e r mo me c h a n i c a l c o n t r o l p r o c e s s 缩写为 T MC P 文献 5 和文献 6 都因为与文献 1 中的 通用要求不同 所以才需要专门条文规定 其他 3 2 项标准因为与文献 1 的通用规定相同 所以 再没有关于取样数量的条文 可见以这几种状态供应的钢板 除文献 5 以 外都不是逐张取样 逐张取样只是对少数特殊用途 钢板的特殊要求 b 钢板以淬火加回火状态提供 每张钢板应取两个拉伸试验试块 2 1 1 2 钢板要求的热处理由容器制造厂进行 这种情况涉及的钢板都是要求热处理的 但钢 板的热处理不是在钢厂进行 而是由容器制造厂完 成 在这种情况下 由钢厂发运到容器制造厂的钢 板都是轧制状态 a s r o l l e d 但不管要求的热处理 是何种形式 N N T或 Q I 1 钢厂都需要证明虽 然提供的钢板是轧制状态 但经过要求的热处理 后 性能是能够保障达到相关钢板标准要求的 为 此规范规定 钢厂应从每一 p l a t e a s r o l l e d 的 钢板中取一个试块 把试块按要求进行热处理后做 拉伸试验 并把试验结果记人材料试验报告 即合 格证中 随同钢板一起提供给用户 文献 1 第 1 1 1 1 条最后面一段话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容器制造厂进行完要求的热处理后还得取样进 行拉伸试验 以证明容器制造厂进行的热处理效果 的符合性 取样数量跟热处理形式有关 如果是淬 火加回火 就逐张取样 而且每张钢板取两个拉伸 试验试块 其他热处理形式 按每个 p l a t e a s r o l l e d 取一个拉伸试验试块处理 2 1 2 钢板 由钢厂或开卷厂用卷钢裁切而成 2 1 2 1 裁切成的钢板不热处理 或 只进行消除应 力热处理 对这种情况 见文献 1 第 1 1 1 2条 规范 规定需从每卷卷钢中至少要取 3个拉伸试验试块 第一个试块在紧靠第一张合格钢板前面切取 第二 个试块在卷钢的大约中间位置切取 第三个在紧靠 最后一张合格钢板后面切取 对试块取出位置需稍加说明 一 艘 隋况是 从一卷卷钢开始裁切钢板时 先 要在卷钢露在最外面的一端切取一段加工试样 进 行拉伸试验 如果试验合格接着裁切出的第一张钢 板就是第一张合格钢板 如果试验不合格 就还得 往后退一段距离 再取样进行试验 直至试验合 格 接着合格试样取样位置后面裁切出来的第一张 钢板就是第一张合格钢板 也可能第一次取样试验结果还没有出来 就一 张张地开始裁切钢板了 在这种情况下 等试验结 果出来 如果合格 那裁切出的头一张钢板就是第 一 张合格钢板 但如果不合格 那就还得在裁切出 的第一张钢板 紧靠第二张钢板的位置处再取样 进行试验 如果这次试验合格 裁切出的第二张钢 板才算第一张合格钢板 如果不合格 还得再在第 二张裁切出来的钢板 靠近第三张钢板的位置处取 样继续试验 如此向后推移 直至试验合格为止 合格试验位置后面紧接着的那张钢板才是第一张合 格钢板 要求的第三块试块是在一卷卷钢裁切到最后 待剩下的材料不再够一张钢板时 才从剩下的那段 材料上切取试块进行试验 试验结果也有合格和不 合格两种可能 如果合格 那么最后裁切出的那一 张钢板 就是最后一张合格钢板 如果不合格 就 得在裁切 出的最后一张钢板靠近倒数第二张裁切出 的钢板处取样试验 如果这次试验合格了 裁切出 的倒数第二张钢板才是最后一张合格钢板 如果这 次试验还不合格 就还得再在倒数第二张裁切出的 钢板靠近倒数第三张钢板处取样试验 如此向前推 移 直至试验合格为止 这时试验合格位置前面紧 接着的那张钢板才算最后一张合格钢板 要求的第二块试块 大约在一卷卷钢的中间位 置切取就行 不是要求很准确 用从中间位置取出的试块加工出的试样进行试 验同样有两种可能的结果 如果合格 从前面裁切 出的第一张合格钢板 到最后一张合格钢板之间的 全部钢板就都算合格 如果不合格 那这些钢板都 应判为不合格 因规范是这么规定的 任何两个合 2 0 1 2年 1 2月 李可新等 AS ME规 范关于碳钢和低合金钢钢板拉伸试验的若干规定 1 7 格试验位置之间的钢板都是合格钢板 文献 1 第 l 1 1 2 2 款 一个不合格试验位置到相邻一个合格 试验位置之间的钢板都是不合格钢板 文献 1 第 1 1 1 2 3 款 现在是中间试验位置不合格 所以由 这一卷卷钢裁切出来的钢板就全都应算作不合格 了 但是可以继续取样 再进行试验 问题是向那 个方 向推移取样继续试验 呢 文献 1 第 1 1 1 2 3 款 说 向任 何方 向 i n e i t h e r d i r e c t i o n 这 就有 问 题 如果向前推 试验合格只能证明第一张合格钢 板到此次试验合格位置之间的钢板合格 怎么能证 明到最末一张合格钢板间的钢板也是合格的呢 是 否还需要向后推移取样进行试验呢 似乎应该 但 是规范却没有这样规定 还有一种情况 就是采购量不多 裁切够需要 的钢板张数后 还不到下一个标准取样位置 假设 一 卷卷钢可裁切出 1 5 张钢板 但采购量只有 5张 裁切够 5 张后 不到中间取样位置 或采购量为 1 0张 裁切够 1 0张后 不到卷末取样位置 对这 种情况规范 的规定是 裁切到需要 的张数后 就接 着往后倒 就近切取一块试块进行试验 当然也可以像本节开头那样 虽然订货量少 也 把一卷卷钢全都裁切成钢板 把按合同供货剩下的 库存起来 等待别的用户需要时 再提供给他们 注意 本节提到的消除应力热处理 不是材料 标准要求 的热处理 而是为消除 因开卷 d e c o i l i n g 调平造成的应变 s t r a i n 和冷作硬化 c o l d w o r k i n g 而进行 的热处理 而且这样 的钢板 以后 不再进行其他形式的热处理 如果钢板以后还要进行其他形式的热处理 即 使存在因开卷校平造成的应变和冷作硬化 那也用 不着进行消除应力热处理 因为进行其他形式的热 处理时 开卷调平造成的应变和冷作硬化也就随之 消除了 2 1 2 2 钢板要求的热处理 由钢厂或开卷厂进行 a 要求的热处理为除淬火加回火外的其他热 处理 每卷卷钢取一个拉伸试验试块 文献 1 第 1 1 1 3条 b 要求的热处理为淬火加回火 每张钢板应 切取两个拉伸试验试块 文献 1 第 1 1 1 3 条 2 1 2 3 要求的热处理 由容器制造厂进行 在这种情况下 钢厂或开卷厂 把裁切出来的 钢板调平后便可提供给用户 钢板的热处理由容器 制造厂进行 在这种情况下 不管以后进行的热处 理是什么形式 钢厂或开卷厂只需要从每卷卷钢中 切去一个拉伸试验试块 该试块经过要求的热处理 后进行拉伸试验 以证明提供的钢板进行完要求的 热处理后 性能是能够保证 的 见文献 1 第 1 1 1 4条 容器制造厂进行完要求的热处理后 自己还需 再按本文第 2 1 2 2款的规定 依热处理形式不同 取不同数量 的试块进行拉伸试验 以证明最终状态 的钢板性能满足相关材料标准要求 2 2 拉伸试验试样的形式 延伸率的测定及调整 2 2 1 拉伸试样的形式 规范规定 对于文献 1 适用的3 4 个钢板标 准 使用 S A 一 3 7 0 S A 一 2 7 0 Mt71 中规定的三种标准拉 伸试样 它们分别是 标距 2 0 0 m m 8 i n 宽 4 O mm 1 5 i n 矩形截面试样 标距 5 0m m 2i n 宽 1 2 5 mm 0 5 i n 矩形 截 面试样 和标距 5 0 m m 2 i n 直径 1 2 5 m m 0 5 i n 圆形截面试样 以后分 别 简称 为 2 0 0 mm 8 i n 扁试 样 5 0 m m 2 i n 扁试样和 5 0 m m 2 i n 圆试样 它们的应用范围 见图 3 图 3 为示意图 横坐标没有按比例标定 2 O l O H0 钢板公称厚度 mm 图 3 不 同试样的应用范围 2 2 2 2 0 0 m m扁试样 的标距 为测定材料的延伸率 e l o n g a t i o n 拉伸试样 上须预先打上表示标距的标记点 对于 2 0 0 mm 8 i n 标准扁试样 文献 7 图 3的注 1 规定 了 两种标距打法 一种是在试样减截面段 r e d u c e d s e c t i o n 相距 2 0 0 m m 8 i n 打两个点或两排点 另一种是把 2 0 0 m m 8 i n 平均分成 8 段 每段长 2 5 m m 1 i n 在两端和每个分隔点处各打一个点 或一排点 共 9 个点或 9 排点 如图4 a 所示 2 2 3 延伸率的测定 材料的延伸率有两种 一种是在 5 0 m m 2 i n 1 8 化 工装备技术 第 3 3卷第 6期 b 图4 2 0 0 mm扁试样上标距的另一种标定方式 及在其上测定 5 0 mm延伸率的方法 标距上测得的 规范称作 5 0 m m 2 i n 延伸率 e l o n g a t i o n i n 2 i n 5 0 mm 另一种是 在 2 0 0 m m 8 i n 标距上测得的 称作 2 0 0 mm 8 i n 延伸 率 e l o n g a t i o n i n 8 i n 2 0 0 mm 5 0 m m 2 i n 延伸率 自然是在 5 O m m 2 i n 扁试样 或在 5 0 m m 2 i n 圆试样 上测 出的 但在 2 0 0 m m 8 i n 扁试样上 两种延伸率都可以 测 这就是为什么这种试样标距有两种打法的原 因 在 2 0 0 m m 8 i n 扁试样上测 2 0 0 m m 8 i n 延伸率 和在其他两种试样上测 5 0 m m 2 i n 延伸率 都无须多说 如何在这 2 0 0 m m 8 i n 扁 试样上测取 5 0 m m 2 i n 延伸率 呢 规范是 这样规定的 使用 2 0 0 m m 8 i n 扁试样 延伸率 在包含拉断处 i n c l u d i n g f r a c t u r e 且伸长最大 s h o w i n g t h e g r e a t e s t e l o n g a t i o n 的 5 0 m m 2 i n 标距上测量 图4 a 表示的就是这样一种标距等分成 8 段 的2 0 0 m m 8 i n 扁试样 图4 b 表示拉断后的 情 况 在 图 中试 样 断在 点 5和点 6之 间 所 以 点 5 6 这 一 段 一 定 要 算 上 另 外 一 段 是 取 点 4 5 还 是取点 6 7 那 就看这 两段 哪一段长 了 哪一段长就取哪一段 图中表示 的情况是点 6 7一段比点 4 5一段长 所以就用点 5 7之间的 长度来计算延伸率 这样计算出的延伸率究竟是 2 0 0 m m 8 i n 延伸率 还是 5 0 m m 2 i n 延 伸率 呢 是 5 0 m m 2 i n 延伸率 这可以从 文献 5 的规定判断出来 文献 5 规定对厚度 2 0 mm 3 4 i n 和 2 0 m m 3 4 i n 以下 的钢板 就 用这种方法测定钢板延伸率 而文献 5 给出的合 格标准就只有 5 0 mm 2 i n 延伸率 的数据 2 2 4 钢板标准中关于延伸率的规定 在 S A一 2 0 S A一 2 0 M 适用 的 3 4个钢板 标准 中 大部分标准都同时给出了两种延伸率的合格指标 文献 1 第 1 1 6 4 条说 这并不是说两种延伸率都 要求同时测定 而是只要根据钢板厚度选择适 当试 样 按试样标距测定其中一种就行了 即如果采用 的拉伸试样是 5 0 m m 2 i n 扁试样或 5 0 m m 2 i n 圆试样 那就只测定 5 0 m m 2 i n 延伸率 如果使用的拉伸试样是 2 0 0 m m 8 i n 扁试样 而 又没有其他说明 那就按 2 0 0 m m 8 i n 标距测定 2 0 0mm 8 i n 延伸率 凡要求用 2 0 0 m m 8 in 扁试样测定 5 0 m m 2 i n 延伸率 的场合 具体钢板标准都有专门说 明 当然有这样要求的标准也不少 2 2 5 延伸率的调整 2 2 5 1 薄钢板延伸率合格标准的调整 文 献 1 第 1 1 6 1条 说 对 于 厚 度 8 mm 0 3 1 2 i n 以下的钢板 当使用 2 0 0 m m 8 i n 扁 试样时 实际测出的延伸率偏低 所以具体钢板标 准中规定的 2 0 0 m m 8 i n 延伸率 合格标准需 要适当往下调 下调值与钢板厚度有关 详见文献 1 第 8 0 页 本文不再抄录 由于此原因 很多钢 板标 准规定 厚度 2 0 mm 3 4 i n 或 2 0 m m 3 4 i n 以下的钢板拉伸试样使用 2 0 0 m m 8 i n 扁试样 但以包含断口且伸长最大的5 0 m m 2 i n 标距为基 准测量 5 0 m m 2 i n 延伸率 而不测定 2 0 0 m m 8 i n 延伸率 这样就避开了延伸率调整的 麻烦 当然也有很多钢板标准没有这样规定 如果 用 2 0 0 mm 8 i n 扁试样测定 2 0 0 m m 8 i n 延 伸率 那标准中给出的延伸率合格标准就得根据 钢板厚度往下调整 2 2 5 2 厚钢板延伸率合格标准的调整 文献 1 第 1 1 6 1 条说 对于厚度 9 0 m m 3 5 i n 以上 的钢板 用 5 0 m m 2 i n 试样测出的延伸 率也偏低 所以钢板标准 中给出的 5 0 mm 2 i n 延伸率 合格标准值也得往下调 具体调低的数值 与钢板厚度有关 详见文献 1 第 9 1 页 本文也 不再抄录 3 讨论 3 1 除了淬火加回火的钢板要求每张钢板取两个 拉伸试验试块外 其他都不是逐张取样试验 而是 2 0 1 2 年 1 2月 李可新等 A S ME规范关于碳钢和低合金钢钢板拉伸试验的若干规定 1 9 从每个 p l a t e a s r o l l e d 即从一块单元连铸坯 i n d i v i d u a l s l a b 或一个钢锭一次扎制成 的钢板 中 或从每一卷卷钢裁切 出来的钢板中取一个拉伸试验 试块 这样的取样单位比过去一个 批号 包括的 钢板要少得多 即试验单位变小了 这主要是由于 一 个炉号的连铸坯是由很多炉钢连续浇铸而成的 而各炉钢的化学成分虽然都在规定的公称范围之 内 但并不完全相同 因此为使试验更具代表性而 做了调整 但即便如此 在由一个炉号的连铸坯分 割成的许多块单元连铸坯中 总有几块 即处在前 后连续浇铸的两炉钢结合处的单元连铸坯 首尾化 学成分并不一样 因为它们是由两炉钢浇铸成的 由这样 的单元连铸坯轧制成 的钢板中 也一定有几 张钢板也是这样的情况 这样由一个试块的试验结 果来代表 就有一定的不准确性 所以在 A S M E规 范中虽然 批 1o t 这一术语还保留着 但 批 号 1 o t n u m b e r 这一术语没有 了 而且 批 的定义也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过去钢板 批 的定义是 由同一炉号的钢在相 同条件下一次生产 出来 的 厚 度相同或相近 不超过一定数 量 的钢 板 现在规范对 批 的定义是这样 的 a d e fi n i t e q u a n t i t y p r o d u c t ma n u f a c t u r e d u n d e r c o n d i t i o n s t h a t a r e c o n s i d e r e d u n i f o r m 译成汉语应该是 在认为一 致 的条件下制造 出来 的一定量 的产 品 相 同条件 t h e s a m e c o n d i t i o n 变成 了 一致条件 u n i r m c o n d i t i o n 而且还加 了 认为 两个字 认 为一致 谁认为呢 当然是标准制定者 而不能是其他人 从下面的介绍中还可以看出 这 个 认为一致 的条件 是因不同情况而异的 文献 1 第 1 1 7节和附录 X 2公开承认了这种 不准确性 并认为对一般用途压力容器可 以不予考 虑 对重要用途的压力容器 可以通过提 出附加要 求 增加取样和试验数量 美 国钢铁协会 AI S I 上世纪 7 0 年代曾做过专门研究 A S T M根据 A I S I 的研究数据 得 出 在一个 p l a t e a s r o l l e d 内的 钢板中 抗拉强度波动的标准偏差大约为 3 屈 服强度为 5 延伸率为 3 对于像文献 5 和文献 6 那样具有特殊成 分 或用特殊方法制造出的钢板 通过增加取样数 量 可以减小这种不准确性 对一些特别重要应用场合 这一点 不准确 性 尽管微不足道 也应排除 例如在锻件标准 S A 一 7 8 8 S A 一 7 8 8 M 8 1中 有一项附加要求 s 3 它规 定即使化学成分范围相同的几炉钢连铸 过渡段也 要切除 以保证提供的锻件产品上不含 混合 材 料 i n t e r m i x m a t e r i a1 对一些 重要用途的螺栓材 料 也可以作为补充要求提出同样要求 3 2 在由卷钢开卷裁切出钢板的情况下 如果钢板 不进行热处理 或只进行消除应力热处理 每一卷 卷钢至少要在 3 个标准取样位置取 3个拉伸试验试 块 但如果钢板要求热处理 只要不是淬火加回 火 每卷裁切出的钢板中只要求取一个拉伸试验试 块 这说明由卷钢裁切 出的钢板不热处理 钢板的 性能不均一性要超过热处理的钢板 确实如此 卷 钢在钢板轧制生产线上卷绕成卷钢时温度还是相当 高的 而且钢板越厚 卷绕温度越高 这样卷钢两 头冷却块 中间部分因为卷绕在里面 冷却就慢 结果完全冷却后 各部分组织可能不同 性能差异 也比较大 一般而言 中间部分抗拉强度和屈服极 限偏低 延伸率偏高 3 3 如果钢板 状态不是轧制状态 而是热处理状 态 在以往 批 的定义中 还有 同炉 处理的 限制 对于 同炉 也有专门解释 即对于批次炉 b a t c h f u r n a c e 指一次装炉量 对于连续炉 c o n t i n u o u s f u r n a c e 指一定时间内 例如 8 h 一次开 炉处理 的量 一般钢厂的热处理炉都是连续炉 由 一 个单元连铸坯或一个钢锭一次轧制成的钢板 如 果要热处理 一定是一次处理完 的 符合以往 批 定义中的限制条件 但容器制造厂则几乎都 是 批 次 炉 如果一个 p l a t e a s r o l l e d 的钢 板不能一炉处理 而要分成几炉处理 还能算作一 个试验单位 由一个拉伸试验来代表吗 关于这一 点规范没有直接说明 但从文献 1 第 l 1 4 节可 以找到一些理解这一 问题的线索 这一节说 的正是 钢板热处理 由容器制造厂进行 的情况 它说拉伸试 样 s p e c i me n 可 以从热处理的钢板上切取 也可 以从与钢板同时 s i m u l t a n e o u s l y 热处理 的全厚度 试块 c o u p o n 上制取 但又说对热处理后从奥氏 体化温度开始的冷却速度比在静止空气中的冷却速 度快的情况 如果能够知道钢板的冷却速度 又具 备控制冷却速度的装置 则制备拉伸试样的试块可 以单独进行热处理 而不一定非同炉处理 这一规 定说明 快速冷却下的冷却速度是重要影响因素 其他因素包括非快速冷却时的冷却速度 热处理温 2 0 化工装备技术 第 3 3卷第 6期 度和保温时间 只要在合理允差范围内 不是重要 影响因素 所以只要不是淬火加回火 Q T 其 他热处理形式 即使不是同炉处理 一个 p la t e a s r o ll e d 的钢板 也可以由一个拉伸试验来代 表 这 也可 以算 认 为 c o n s i d e r e d 一 致 u n i f o r m 的条件 之一吧 关于热处理条件一致性的理解还可以参考 S A 一 4 8 4 A S 一 4 8 4 M 它认为热处理是一种容易控制的 工艺过程 因此完全可以跳出 同炉 的约束 3 4 本文前述第 2 2 2 1 款末尾谈到 由卷钢裁切 钢 板时 中间取样位置试验不合格的问题 中间取样 位置不合格意味着中间有一段材料质量有问题 这 一 段的范围及分布 按理说只有靠既向前推进取 样 又向后推进取样来探明 但规范却规定向一个 方向就行 而且是任何一个方向 这虽然看起来不 合理 但符合规范逻辑 因为规范规定的合格判据 是 在任何两个合格取样位置之间裁切出来的钢板 都应算合格 这也是处理工程问题的一种近似 也 可看作是 认为一致条件 u n i f o rm c o n d i t i o n 的 一 种形式 就算三个标准取样位置一开始试验都合 格 难道敢保证 开始取样 位置和 中间取 样位置之 间 或中间取样位置与末尾取样位置之间每一部分 的质量都没有问题 只能说有问题的几率很小而 已 处理工程问题首先要有基本大逻辑 规范关于 单位转换中有一个非常著名的例子 就是 1 4 7 p s i 1 b ff in 2 的压力值转换到 s I 单位制后取值为 1 0 1 k P a 而 l 5 p s i 1 b f i n 转换后却是 1 0 0 k P a 反而 小 了 规范就明确说 不 管看起来 是多么不可思 议 但符合规范数值转换逻辑 如果恰好遇到这两 个压力值 就还必须按此转换 否则就是违反规范 规定 4 结束语 1 本文谈到 的有关钢板拉伸试验 的一些 问 题 与钢板生产技术的改变有关 我国钢板生产技 术基本上已与世界水平接轨 只要采用这样的生产 技术 检验试验方式也必然要作相应改变 只是 目 前还没有及时反映到规范 标准中来 2 规范关于钢板拉伸试验取样数量和取样位 置的规定 也适用于冲击试验 只是在 A S ME规范 中冲击试验对大多数钢板不是必须的试验项 目 除 少数标准外 钢板是否需要进行冲击试验以及试验 条件都是由建造规范决定的 而不是由材料标准决 定的 这是与我 国和其他多数国家标准和规范不同 之处 参考文献 1 S A 2 0 S A 2 0 M S p e c i fi c a t i o n f o r G e n e r a l R e q u i r e me n t s for S t e e l P l a t e s for P r e s s u r e Ve s s e l s AS ME C o d e S e c t i o n I I P a r t A S 2 0 1 0 E d i t i o n w i t h 2 0 1 1 A d d e n d a 8 3 1 2 3 2 S A 9 4 1 S p e c i fi c a t i o n fo r T e r m i n o l o g y R e l a t i n g t o S t e e l S t a i n l e s s S t e e l Re l a t e d Al l o y s a n d F e r r o a l l o y s AS ME C o d e S e c t i o n I I P a r t A S 2 0 1 0 E d i t i o n w i t h 2 0 1 1 Ad d e n d a 1 4 8 3 1 4 9 0 AS ME C o d e S e c t i o n I I P a rt A S 2 0 1 0 E d i t i o n w i t h 2 0 1 1 A d d e n d a 1 4 8 3 1 4 9 0 3 S A 一 3 8 7 S A一 3 8 7 M S p e c i fi c a t i o n fo r P r e s s u r e V e s s e l P l a t e s Al l o y S t e e l C h r o mi u m Mo l y b d e n u m AS ME Co d e S e c t i o n I I P a r t A S 2 0 1 0 E d i t i o n w i t h 2 0 1 1 A d d e n d a 6 9 5 7 0 2 4 A 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