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柳如是诗词中的侠气摘要:柳如是是明末清初的女诗人,她虽为秦淮名妓,却有着一般人难以比拟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操,坚贞的民族气节使她能在古代青楼女子中独树一帜,成为青楼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她的一生可歌可泣、可悲可叹、可敬可佩,充满了传奇色彩。本文就是通过她的诗词来表现她的任侠之气,揭示她才女与英雄的双重性格,看她如何在明末清初这样一个乱世中鄙弃摧眉折腰、腆颜事人的傲岸品质与不凡的个性 。关键词:柳如是 诗词 侠气一、柳如是概述柳如是(公元1618公元1644)江苏吴江人,姓杨名爱,字影怜。后改名隐,又名是,字如是,又字蘼芜。“如是”则取于辛弃疾的“我看青山皆妩媚,料青山看我应如是”。后因钱谦益为其建筑“我闻室”,故号“我闻居士”,亦称“河东君”。她工诗词,善丹青。在她短暂的一生中,作出了许多绝非一般女子所能作为的事情,写出了许多比当时千百诗家墨客高明得多的诗词文章。柳如是一生曲折坎坷。柳如是从一名低贱的婢女到退休宰相周道登的小妾,好景不长 ,由于她在府上备受宠爱,遭受白眼,后因被陷害被卖为妓女。从此混迹于风尘当中,成为吴中名妓,曾倾心于才子宋辕文,后因其家庭阻碍及柳如是刚烈的性格,两人的爱情无疾而终。柳如是也作为有伤风化的流妓驱逐出境。几经波折后柳如是认识了陈子龙,因与陈子龙情投意合、志同道合,因此两人互生爱慕,在鸳鸯楼开始了同居生活。柳如是对于陈子龙可谓痴情,虽没有善终,但陈子龙的创作对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她大部分成熟的作品都完成于这个时期。柳如是虽然经历了两次的情感上的失败,但她并没有因此而沉沦,而是将情感倾注于创作上,直到读到文坛元老钱谦益的诗词文章,竟昌言于人:“吾非才学如钱学士虞山者不嫁。”两人冲破年龄的界限,后钱谦益“礼同正嫡”迎娶了柳如是。柳如是也有满腔的爱国热情,清兵占领南京后,柳如是劝夫殉国已保名节,但钱谦益辞以不能,率群臣降清,成为千古遗恨。后复明无望,柳如是在女儿出嫁后祝发入道,康熙三年钱谦益病逝,引发钱氏家难,柳如是不堪族人苦逼,以三尺白绫结束了自己47岁的生命,向封建礼教做出了最后一次无声的反抗。柳如是在名门淑媛眼中是一个“乱礼法、败风俗”的娼妓,她的行为让很多闺中女子所不耻。有些语言作为一个闺中女子不可言而她却能言;有些事作为一个闺中女子不可为而她却能为;有些情感作为闺中女子不可想,而她却能想。可以说,她更能放任不羁地去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能够更为充分、真实地展现自己的个性。如垂阳碧中“闷杀风前杨柳”、“细腰空白守”之句,与古诗十九首中的“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如出一辙,对人性世俗情爱的表达绝非一般闺秀诗人所敢直言。客观来看,她是一个敢作敢为的侠女,她有自己行事风格,不为世俗的眼光所束缚,狂放不羁,心高气傲。非凡的胆识使她不屈己、不附众、直言不讳。心存国家社稷,重义轻财,这样一个出生卑微的青楼女子却有如此的毅力和决心,这份坚持足以让人为之动容。她独立不已的人格及过人的才华那么注定她不会永远的被历史的洪流所埋没。柳如是是明末清初在女性文学史上的一枝奇葩。她命运坎坷悲壮,然而人生之笔却挥洒得英气满纸。她的任侠之气,可以和须眉相媲美;她 决不仕清的骨气,令当时许多腆颜失节之士汗颜;她又是一名才女,其诗作在创意、才情成就上,与历代女诗人相比,不仅未遑多让,甚至高出一筹。因此她的诗词比普通人来得更有意义,她用自己的性格品质和诗词造诣在中国女性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清代女作家林雪女史特为尺牍做小引一篇说到:“朗朗数千言,艳过六朝,情深班蔡。” 二、侠之论侠是指仗义的人见义勇为的人.义是指人际关系中的一种抽象的道德义务行为准则. 侠气是指凭借自己的力量去做惊人之事,不受约束,随意而行,不吝惜自己的财物,有自己的行事作风等行为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精神状态和内心世界的气质以及长期形成的作风习气。简单说来就是一种性格和品质在行为上有所体现。在司马迁眼中侠义精神是一种人格理想,即人的性格和品质。史记.游侠列传曰:“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己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生死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简单来说就是“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那我们说他具有侠气一点也不过分。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人能拥有这样的性格和品质并在行为上有所体现,那么我们就可说他有侠气。提起侠,人许多人可能都有着这样的想法:“侠”不仅身怀绝技,而且义薄云天;不仅是异人,而且还是义士。们会马上联想到“武侠”,但侠并不一定非武不可,文人的侠气也是大家关注的一个焦点,自古以来文人利用他们诗文抒发书剑飘零的感慨,展示他们的侠者风范,诗词中充满了令人敬佩的侠气,也可让人感觉威严、震撼。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积累,文化的沉淀,侠所剩下的值得我们关注的并且有价值的就是其独立人格张扬和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它更多的是以人格风范和精神力量的形式存在。我们确不必把侠只看作某种特殊的人物,更不必一提侠字便只想到好勇斗狠之类。侠或非侠,不仅是对人物的分类,也是对人性的不同描述。人性的内涵本来极为丰富,侠气,或曰侠性,乃是人性的一个侧面,一个部分,在不同时代、不同处境和不同地位的人,可有不同的具体表现。例如李白的侠气在于他诗文的豪爽狂放,而辛弃疾的侠气则在于他的诗文中有很多是表现其崇高民族气节的。侠气或侠性本身又和人性的其他内涵一样,颇为复杂,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所谓好坏,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转化或产生不同效果,所以不可一概而论。 李德裕是个政治家,他也重视豪侠,但主要是看重汲黯这样的官中之侠,而尤其提倡的是侠之“气义”二字。其豪侠论云:“爰盎、汲黯,皆豪侠也。若非气盖当世,义动明主,岂有是名哉?夫侠者,盖非常人也。虽以然诺许人,必以节义为本。义非侠不立,侠非义不成,难兼之矣。士之任气而不知义者,皆可谓之盗矣。然士无气义者,为臣必不能死难,求道必不能出世。近代房儒(孺?)复问径山大师:欲学道,可得至乎?径山对曰:学道唯猛将可也身首分裂,无所顾惜!由是知士之无气义者,虽为桑门,亦不足观矣。”李德裕之论的意义在于把侠性普泛化,使侠之气义不但适用于为臣,而且适用于学道,举一反三,实际上是适用于为人处事的方方面面。辛弃疾极具侠气,这不奇怪,他本来就是个武人,带过兵,打过仗,义勇过人,那点儿侠气用之于文学,便造成他独特的豪放词风而绰绰有余。文人往往近儒,且往往多愁多思,患得患失,缺乏实际行动的勇气、决心和能力,因而文人而能具侠气(具侠气则无上述诸病)就更加难能可贵。文天祥将生死置之度外,与国家共存亡,“留取丹心照汗清”诚然也是一种侠气。从根本上来说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不同的处境,不同的人,其侠气均有不同,有的有独立的人格,有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淡然,有满腔爱国的激情,这些对于我们的研究和学习都是有价值的。侠与有侠性者为人价值的重要方面其人不容于现实之世,其独立不倚的人格却流芳百世,任何伟大的现实功业经时光的冲刷终会暗淡,惟有人格的光辉将永远照耀后人,并化为民族文化的基因积淀于人性深处,留存于民族的血脉之中。 三、柳诗中的侠气侠气柳如是一生崇尚游侠精神,颇有任侠之气。游侠,古代专指好交游,轻生重义,勇于急人之难的壮士。晚明时的复社与几社极力鼓励社员参政论政,形成拯国救民的英雄观。柳如是早期与复社、几社成员交往密切,可算是其中的一员,也拥有和士子们一样的文学与政治关怀。她在作品中展现了豪迈之意义,磊落之情怀。(谭德宏:试论柳如是作品的须眉之气,女性文学研究,2007年第01期)柳如是的诗词对大多数人来说是陌生的,这中间有很多的原因。但是,我们并不能因此而否认她的成就和价值。宋代吕东莱说:“诗者,人之性情而已。”既然诗是人的性情,那么在柳如是的诗词中应该被赋予了她丰富的感情思想和独特的精神内涵,彰显了她独立的人格魅力以及她与众不同的侠气。柳如是为明末清初女性作家中的翘楚,她在婚前主要的作品有戊草集收诗106首、词30首、赋三首,尺牍收书信30多篇、湖上草收诗35首等等。清代以后对这位奇女子柳如是诗词评价的人络绎不绝。梁溪邹斯漪流绮为她的柳如是诗题小引到:“予论次闺阁诸家名诗,必以河东君为首。闲盖情澹致,风度天然,洗尽铅华,独标素质。”那么她的诗词究竟有什么独特的魅力和侠气呢?(一)款款诗意,彰显独立 柳如是作品中表现出的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是其女性精神内涵美的棱心。其独立自由之人格具体表现为诗作中女主人公强烈的主体意识,对自我的肯定,显示出封建社会中女性人格的自尊、自信乃至自负,以及恃才傲物、放涎风流的气派。如题墨竹,从“开花”、“妍”这些具有明显性别色彩的词意,可见诗中暗含对男性世界的微词,诗人从她的作品想世人表达出不愿被人轻视尤其是不愿被男性群体所轻视的心态,简单说就是具有朦胧的反对性别歧视和压迫的意思。因此,柳如是的诗作呈现出一股不凡的骨气。这骨气渗透纸背,直逼人心。柳如是诸作往往如此,其脍炙人口的金明池-咏寒柳同样唱出了诗人对人格独立自由的执著,“此词作于岽桢十二三年间柳如是当时已23岁,有美人迟暮之感。按当时社会女子婚嫁之期,大约逾20岁谓之晚”“。柳如是嫁给钱谦益是在24岁,在这之前,内心的愁苦可想而知。词中所咏之寒柳正是她自身的写照。她的处境是“霜条孤影”,生活的对于她而言是“烟浪迷离”,她目前的生存状态是“见行客特地瘦腰如舞”。在这种凄凉憔悴中,女主人公回忆昔时与陈于龙同居时吟诗唱对的美好生活,并以之作为如今生活的寄托和安慰。然而,纵有许多愁苦,作者却说“待约个梅魂”“与伊深怜低语”,得不到知音就与梅魂为伴向梅花倾诉。“梅”象征着诗人傲岸的人格追求,表达出诗人不愿向命运妥协的坚贞的人生态度,与以往女子怨思苦吟之作明显不同,她从不放弃自己,看轻自己,她力求和士大夫平起平坐,以女弟自称。她常常意境独开,超然拔脱,体现出历代女子文学在感伤传统之下艰难蜕变的痕迹。柳如是一生的所作所为,与她诗词中表现出的这种精神是相一致的。然而,古代妇女深受父权、夫权的重重压迫,奴颜卑胯、逆来顺受被看作是她们的正常之态。一位女子稍有主见便被封建世俗指责为出格、放肆,柳如是在当时社会就有“放涎风流”之议,三百多年来,封建道士们在她身上满了唾液,冠之以风流名妓、乱世名姬,对她的名妓生涯津津乐道。其实这正是父权社会男性淫威在作怪,是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对女性压抑、排斥的表现。如今稍正统的文学史对明清之际的女性文学包括柳如是写的诗文仍然只字不提,未免有些偏颇。柳诗的精髓就在于她表现的是自己真实的感情,源于生活中的自己但却独具一格,形成自己独有的清新风格。顾苓在河东君小传中说:“格调高绝,词翰倾一时”。要说对柳如是一生礼之、赞之、题之、咏之最多的人应属陈寅恪,陈寅恪对于柳如是是持着非常坑定的态度。他曾评价柳子之诗“咏柳风流第一人”。由此可见柳诗成就之高。可以说,以柳如是为代表的明清妇女文学在女性文学史上有着继往开来的作用,其表现出的“独立人格、自由精神为实质的女性主体意识的初步觉酵是近现代女性意识觉醒的先声,是不可割裂的历史积累。 (二)绵绵词情,自写多情柳如是一生追求自由恋爱,自由幸福,力求男女之间的平等。因此她得到爱情时格外的珍惜。事与愿违,两人最终与分手结束。在于陈子龙分手后,柳如是伤心不以,一气呵成梦江南.怀人20阕,这些诗表达诗人对陈深深地眷恋之情,一字一句,感人肺腑,读来不觉心痛与惋惜。诗人不断追忆她和陈子龙相恋时美好甜蜜,梦江南.怀人前十阕以“人去也”开头,说明爱人的离去;后十阕以“人何在”开头,表达了诗人对爱人的深切怀恋。梦江南.怀人20阕写得款款动人,可为爱情诗中的上乘之作。历代女性所写的情诗比比皆是,无论是民间一般女子的创作还是文学素养深厚的女子的作品,在对爱情的抒写都因其情感的真挚执着而略胜于历代男性之作。但她们诗中对情感的处理由于受作者思想的局限往往走向极端。古代妇女对爱情是很专一的,情人远去则望眼欲穿;情人背弃则伤心欲绝,或转而恨之入骨,在诗中无情咒骂对方。这都是由丁古代妇女受“从一而终”的封建礼教影响而呈现出的封建式的爱情模式及观念。柳如是的爱情诗表现出不同于以往女子的爱情观。在她的情诗中处处可见对情感处理的高超艺术,充分体现出诗人人格的独立与尊严。其诗词中的抒情女主人公对于感情拿得起、放得下在爱情面前有着觅分的自信,在爱情遭到变化时又能潇洒地超脱。柳如是本身的爱情生活,也说明了这一点。如江城子忆梦,据陈寅恪先生考证:此词作于柳如是即将离开陈子龙时。柳与陈真挚相爱但却不能白首同归。柳如是对此伤心落渭,而忧伤中的她却能说“留他无计,去便随他去”。诗的境界陡然一转,诗人在无可奈何中潇洒地从情感的误区里走出,一洗历代女子言情时的被动愁绝之态。在南多子落花中更可见诗人对情爱的升华,对不能如愿的爱情悲剧有着快刀斩乱麻的果决。她说“义有个人儿似体”,指自己如杨柳之落花,漫天飞舞,无根飘泊。但她怨而不怒,理智地将情感升华。既然“做杀多情留不得”,诗人便毅然离去这些都是柳如是自强不息的精神和独立自主之人格的写照。柳如是对爱情的失意不作悲愁弃妇之苦,不作矫揉造作、没有想要人同情怜悯的弱女子情态,而是以一种超然的心态从情网中挣脱。由于柳如是属于特殊的礼会阶层,她有更多的自由和机会与文人名士交往,虽然有时会产生真挚的爱恋之情,可这种爱恋的前景大多是幻灭,于是她不得小将真情深藏内心,并常常以女性的自尊自傲来为自己破损扭曲的心灵疗伤。一方面,她心高才富,推崇劲竹、傲梅的 晶格;另一方面,她却又必须依人门下,忍受属辱,“特地瘦腰如舞”,贬损人格以求生存。其处境之难堪、内心之 痛苫可想而知。她的情诗因而更多地给人一种沧桑感,比一般闺秀诗人的涛作有着更深厚的文化内涵。无论是作为乐妓还是诗人,其善于控制情感,善于对情感的失意作艺术处理,并非意味着她缺乏真情,其二十阙梦江 南怀人便将深挚之情爱、刻骨之思念表达得极为强烈。其听钟鸣同样凄婉动人,诗人声泪俱下地说:“情有异,愁仍多。昔何密,今何疏。对此徒下泪,听我鸣钟歌。”面对社会的压迫和歧视,为了生存和尊严,诗人只能表现对异性情感的不屈服、不曲迎,对情爱不去乞求。“合则聚,不合则散”,这种初具现代意义的情爱观在其诗作中流露得颇为鲜明,显示出诗人以一名女子与男子是平等存在的女性意识及作为“人”的观念意识的觉醒。 (三)纤纤缟素,字字侠义尽管“前世迂腐者”以及“后世轻薄者”对柳如是的身世多有诋诬,但是陈寅恪先生奉献给读者的柳如是别传,全面、客观地考证柳如是一生的经历,以诗证史,让读者认识了一个原本意义上的柳如是。在诗词创作中,柳如是的爱国情怀自然流露,忧国忧民的侠义感情渗透在字里行间。1.淡然处世自古以来,女子就有“无才便是德”的限制,封建社会的女子在这个男权社会就没有话语权,更不用说是干涉政治,能有这样的想法已是一种让人敬佩和惊讶的事,柳如是本就一风尘女子可以说是社会地位最低下的人,然而她却想凭借自己的能力和勇气在当时男人群体之中得到一席之位并且她是一个成功的了例子,当时有很多人为她的才情和人格所倾倒。这让我们不得不佩服她的胆量和勇气。她可谓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敢于尝试就是一种进步,她是古代先进女性的代表,无论她的才情还是她的人格都对后来的女性起着不可磨灭的影响。柳如是的出身,对她的一生来说始终是挥之不去的阴影,她所经历的磨难,也是常人所难以体验的。但在诗人的情感生活中,却有超乎常人想像的豁达,她不去怨天尤人,而是用一颗平常心来对待人生的苦短。有其拟古诗十九首人生不满百为证:“事大固不满,事小亦必抑。目履周闇彻,体弱尽遐特。此非顺饶乐,天命有时息。锺鼓何物陈,蟋蟀鸣恻恻。愿言展生平,芳淑皆自得。” 这是一首情绪平和的劝世之作。在诗中,我们全然找不到柳如是对人间世事伤悲无奈的感情。相反,在她眼中,人生万事无论大小、成败,都有它本来的内在规律,即便是自身柔弱、精力有限,也能有相应的办法去应对。柳如是不信有所谓不可违的“天命”。“锺鼓”和“蟋蟀”发出不同的声音,都是在向人们告知光阴的流逝。她乐观地告诫人们:只要有一个正确的思想境界,每个人都能得到美好幸福的人生。一个弱女子,有如此的胸襟,如此达观,是何等的大气!柳如是坚定、顽强、达观、自信的性格,从以上作品中可见一斑,由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柳如是在遭遇无数次的命运挫折之后,仍能勇敢地去寻找自由、追求幸福这种淡然处事的侠气。2、爱国忧民妓女与爱国似乎有些风马牛不相及,但波娃在第一性中指出,一些高级妓女在战时往往表现得更加爱国。古今中外一些妓女的爱国行为并不罕见,只因其身份的低贱而常常被从正史抹去。殊不知柳如是在清军兵临城下时曾劝钱谦益为国殉节,自己亦奋身欲投池中,却被钱谦益死死拖住。这件事在顾莓的河东君小传中也有记录:“乙酉五月之变,君曲宗伯死,宗伯谢不能。君奇身欲沉池水中,持之不得人。” 诗人在面对国家的内忧外患,心中不甚愁苦,想用各种方法来拯救国家但却是“愧读神经并异注,愁來不觉有悲歌”初夏感怀四首之二。她也想“夏服左弯从白马,饶歌清彻比乌弹”。但是“千金元节藏何易,一纸参军答亦难”身为一介女流,心中的雄心志气以掩藏不住,但想投笔从却非常困难。明亡后,她积极从事反清复明活动,曾倾其所有资助抗清义军,并参加了起义的准备活动。她住的山庄成了复明义军海上联络的秘密据点。她的爱国情感也表现在其诗作中。她悼念民族英雄,她敬慕抗清壮士,她抒发远大的怀抱,她充分体现出封建社会女性的社会责任感。这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女性主体意识,正是其诗“绝不类闺房语”的根本原因,是以往女诗人所罕见。如拟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中诗人想起自己悲惨的身世和自己的理想,不由感慨“羁望久难慰,星汉长飘摇”心晴为之郁抑,但是诗人随之笔锋一转自问“佳期安可在,缀目成新眺”暂且闭上眼睛就会有新的景物出现。诗人积极乐观的态度可见一斑。又如拟古诗十九首.昨日去已疏有 “蜚狐窥我旁,潜蛟制我室”中的“”潜蛟“蜚狐”对她百般阻挠、侮辱、欺凌,这是诗人反问自己“岂无激昂志,忧心乃愈疾”,那样她自己会更加的忧心郁抑,因此她决定“但当恣遨游,顾眄垂清逸”去寻找幸福的人生,面对命运的捉弄和压迫 ,诗人反而斗志昂扬,这些恰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诗人独立的人格特征。像这样的诗还有很多“此非顺饶了,天命有时息”、“愿得有力知出风,杨花朝去暮复离”、“杨花还梦,春光谁主?晴空觅个癫狂处。只恐怕,捉它不住”“翩翩燕翅独超前”这些都是诗人狂放不羁、敢于抗争的倔强性格的绝好写照。她叹息自己是红妆女子,不能亲上战场,也不能运筹帷幄,只能呼吁其他人为国效力。但是她爱国之心,日月可鉴。她曾经想像那么伟人一样为国殉难,可是由于其丈夫钱谦益的阻挠并未成功,又想到以后可能有机会挽回国家的命运而没有再次自杀。此乃女中豪杰,巾帼不让须眉,侠气昂然。柳如是创作青青河畔草时年仅十六、七岁,却俨然一副“女侠”的口吻,“当秋风”而“射虎”。她还常常缅怀、歌颂历史上的爱国英雄,来表达对当世英雄壮士稀少的感叹。如悼念于谦的于忠肃祠,歌咏岳飞的岳武穆裥等等。她不仅缅怀古人,也为当世抗清复明的勇士热情讴歌,如赠友人写的足抗清复明运动中了不起的人物孙临。如果说剑术行是柳如是在国难当头之际直接抒发慷慨之志,那么,初夏感怀四首则是借景感发历史风云的变幻。诗作借对夏初苍凉悲壮的图景描绘,感叹大明帝国的强盛已成以往,文人们追求的只是文章才艳,于国事无补。国家的内忧外患、连年的自然灾害,百姓困苦不堪,“总有家园未归得”(其一),要救国难,只有靠真才大德的人。面对着国家衰败,战火连绵,柳如是感叹“愧读神书并异注,愁来不觉有悲歌”(其二),她徒有一腔热血,却报国无门,“扶风歌起向人寒”(其三),她想像着驰骋疆场的战士,但身为一弱女子“我欲荥阳探龙蛰,心雄翻是有阑珊”(其三)。柳如是在现实面前壮志难酬,夙愿难伸,一颗忧国忧民的赤子丹心,跃然纸上,令人感动不已柳如是作为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消防操作培训资料
- 九版内科学呼吸系统疾病诊疗规范
- 肾病常见症状及护理方案
- 营养与运动科学基础
- 西餐厨师实训教案
- 文言文的教学方法
- 普通员工个人总结
- 腹腔滴注健康宣教
- 2025版白血病患者常见症状及护理方法培训
- 委托定金协议书
- 《柳钢项目》课件
- 消防安全例会制度与流程
-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题(无答案)
- 窗帘安装安全规范及服务方案
- 租地合同书样本电子版
- 亚马逊公司合同模板
- 水工监测个人总结
- (新版)高级考评员职业技能鉴定考试题库(含答案)
- 北京版小学英语单词表
- DB37T 4717-2024 高速公路养护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指南
- 2000-2014考研数二真题及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