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兴农场高标准农田设计毕业设计.doc_第1页
富兴农场高标准农田设计毕业设计.doc_第2页
富兴农场高标准农田设计毕业设计.doc_第3页
富兴农场高标准农田设计毕业设计.doc_第4页
富兴农场高标准农田设计毕业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设计题目:富兴农场高标准农田设计学 院:水利电力学院年 级:2011级专 业:农业水利工程姓 名:薛德民学 号:20112762指导教师:刘莹 2015年5月24日摘要本篇毕业设计针对富兴农场进行初步的农田基础规划设计。本次设计对零星地块进行归并和中低产田的改造。化散为整, 将可用于耕种的土地进行分区 , 修建干 ,支 , 斗, 农 渠, 修建交叉建筑物, 将农田利用率大大提高 , 将进行田、林、路、渠统一规划,综合治理。本次设计目标为增加和扩大耕地面积,使荒废土地资源和低效的土地资源变成永续利用高产出、高效益农田。同时改善了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土地产出率,为当地群众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通过项目区的土地整理,增加和扩大耕地面积,使荒废土地资源和低效的土地资源变成永续利用高产出、高效益农田。关键词农田基本建设规划;富兴农场;灌溉;排水AbstractThis graduation preliminary planning and design basis for farmland FuXing Management District. WuChang nageent area local to the plains, the terrain is relatively flat, relatively fertile soil, abundant water, but because the original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systems are quite outdated, inadequate planning, as well as some cases clogging.By FuXing area of unified planning, rational distribution, local conditions,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improve local irrigation, environment, production and living conditions; improve land productivity, increase grain yield per mu,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eoples lives for local people to increase the objective economic income. When planning irrigation channels simultaneously, focusing on ecological protection, the soil and water resources. forestry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for the realization of of the total arable land homeostasis and efficient and sustainable use of land and lay a solid foundation.Key wordsFarmland capital construction planning; Fuxing management area; irrigation; drainage.I富兴农场高标准规划设计目录摘要IAbstractII前言31.管理区基本情况51.1 地理位置51.2 社会经济情况51.3 管理区水源51.4 气象61.5 地质61.5.1 水文地质61.5.2 工程地质61.5.3 建筑材料71.5.4 自然灾害81.6 耕地质量现状81.7 土地利用限制因素81.7.1 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81.7.2 改善措施92.设计任务、原则和标准102.1 设计任务102.2 设计原则102.3 设计标准113.水土资源平衡分析123.1 需水量预测123.2 平衡分析154.灌排系统布置174.1 灌溉渠系布置原则174.2灌溉渠系布置174.3排水工程布置194.3.1排水工程布置原则194.3.2 田间道路工程布置254.4 灌溉与排水工程264.4.1 水源工程264.4.2 灌溉渠首275.灌溉工程设计305.1 各级渠道设计流量计算305.2 各级渠道加大流量计算315.3 灌溉水位推求335.4 渠道横断面尺寸355.5 渠道断面设计355.6 渠道防渗设计385.7 渠道护砌设计395.8 渠道护砌工程量406. 田间道理工程436.1 道路建设原则436.2 道路建设标准436.3 道路设计437. 田块设计457.1 晒场工程457.2 典型田块设计457.2.1 典型田块布局457.2.2 典型田块设计468.渠道防渗工程设计478.1 渠道防渗必要性478.2 渠道防渗的作用478.3 渠道防渗工程措施选择479.渠系建筑物布置、设计489.1 涵洞设计489.1.1 基本设计489.1.2 过流能力计算校核579.1.3 过流能力校核消能计算589.1.4 挡土墙稳定计算589.1.5 结构形式609.2 进水闸609.2.1 基本设计609.2.2 过流能力计算629.2.3 消力池设计649.2.4 结构形式和尺寸659.2.5 节制闸设计659.3 钢管农门669.3.1 基本设计6610.环境影响评价分析6910.1 生态6910.2 工程建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6910.2.1 环境影响评价6910.3 环境保护防治措施70结论71参考文献72附录一73附录二73前言富兴农场位于五常市民乐乡的民乐村、红光村、富胜村、安家镇的民主村、双喜村、灯塔村。东邻拉滨铁路,南接灯塔村,西靠拉林河堤防,北接红光村。大地坐标为X:4982464.0854991990.321,Y:42579696.66542586973.618。农场内现有支、斗渠较多,农渠较密集,且杂乱无序;现有支、斗渠渗漏严重,仅在民乐村附近有四条支渠完成衬砌,其他都为土渠,杂草从生,流速较慢,当地村民每年都花费人力和财力进行割草清淤。本规划的总体目的是提高基础设施配套程度,改善农业机械化、规模化生产条件,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改善生态景观,提高粮食生产保障能力,落实土地整治规划确定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目标任务,促进高标准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目标任务,促进高标准基本农田持续利用。 通过工程规划,将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实现节约利用土地;增加高标准基本农田面积、提升耕地质量;将促进集中连片,发挥规模效益;加强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利用监管,确保好地好用。11.管理区基本情况1.1 地理位置五常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东南属张广才岭西麓,西北接松嫩平原,属哈尔滨市管辖的县级市,水田面积居全省各县(市)首位,素有“水稻之乡”美称,五常大米被国家授予“中国名牌产品”称号。五常市地理座标界于东经1263250到1281550,北纬440345至452609之间,东靠尚志市、海林市;东北与阿城市接壤;北部、西部与双城市相连;西与吉林省榆树市;南与吉林省舒兰河、蛟河市相邻。1.2 社会经济情况五常市现有11个镇,13个乡,266个行政村。2013年末总人口96.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3.4万人,占总人口的75.8%。国内生产总值86.50亿元,其中第一产业32.93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8.3%,第二产业18.83亿元,占21.7%;第三产业34.74亿元,占40%,五常市在全省属于发达县级市之一。五常市2013年农牧渔业总产值52.03亿元,其中农业产值31.40亿元,占60.4%。农民人均收入3899元。2013年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46837.72 h,粮食总产31.63亿斤,农用机械总动力39.8万kwh,化肥施用量70184t,农村用电量10149万kwh,均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3 管理区水源1.3地表水五常市境内主要河流有拉林河,阿什河、牤牛河等,阿什河沿东北边界流入阿城市境内,拉林河为黑龙江省与吉林省界河,发源于吉林省,在双城市流入松花江,在五常市境内有一级支流15条,二级支流14条,三级支流274条,境内干支流总长2200km,河网密度0.3km/k。牤牛河是拉林河主要支流,中上游建成大型磨盘山水库。五常市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34亿m ,年调节能力3.86亿m。地下水开采量7亿m,地下水受地形和水文地质条件影响分布不均,河谷平原区地下水储量3.8亿m,占总储量的54%,埋藏较浅,出水量大。五常市地表水,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较好,地下水储量大,开采容易,为全市大面积发展水田提供了有利条件。1.4 气象 五常市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特征是春季风大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降温快,冬季寒冷漫长干燥。年平均气温3.5,10积温25002700,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600h,日照率为56%,全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111.6千卡/cm2,无霜期110140d。多年平均降水量680mm,蒸发量1480mm。由于雨热同期,降水量70%集中在69月,水、光、热条件完全可以满足一年一季农作物生长需要。多年平均年水面蒸发量E601为700mm。1.5 地质1.5.1 水文地质拉林河流域地势东南高,向西北逐渐降低,最高为老爷岭1682m,河口高程仅121m。流域内山区面积占36.4%,森林茂密植被较好;丘陵区占26.4%;平原区占37.2%。干流河长450km,河道弯曲系数为1.95。向阳山以上为山区,谷窄流急,在沈家营处河谷宽仅500m,河道宽55m左右,滩地坡降约1/200。向阳山至牤牛河口地势渐缓,属丘陵区,河谷宽一般在2km以上,最宽达5km。牤牛河口以下为平原区,河谷滩地宽3km15km,地面比降1/30001/5000,两岸有高15m左右的台地。流域内高低漫滩和一般阶地的地下水属松散堆积层孔隙水,水位埋深小于6m10m,单井涌水量1000t/d3000t/d。流域高平原第一层地下水为亚粘土裂隙水,第二层为不稳定的砂砾石孔隙水,水位埋深大10m,单井涌水量为100t/d1000t/d。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主要赋存于山前台地的卵石混合土层以及一级阶地、河漫滩的卵石混合土、级配不良砾、砂层中。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入渗或侧向径流,以蒸发和径流方式排泄,与地表水水力联系密切。1.5.2 工程地质本区第四系发育,厚度较大,揭露深度小于15m,第四系沉积物沉积类型较为复杂,岩相与厚度变化较大,一般厚度20m-60m,沉积物主要成因类型又河流冲击相、冰水相、洪积相等。根据成因从老到新可分为:(1)第四系中更新统(Q2)划分一个组两个岩性段:1)荒山组下段冲积层分布于松嫩高平原及漫滩下部和部分沟各部位,层位稳定,为一套灰白色浅黄色灰绿色砂、砂砾石夹淤泥质亚粘土透镜体。2)荒山组上端冰水湖积层分布高平原区,复于荒山组下段之上,被哈尔滨组覆盖,空间分布广泛,厚度稳定,一般15m-30m,岩性为青灰、灰褐、灰绿色淤泥质亚粘土,结构密实细腻,切面光滑且粘,塑性强有泥臭味,布局见有斑点状兰铁矿,富含朽木和腐朽塔头苔草,底部多见一层棕黄色粒状或角砾状亚粘土。(2)第四系上更新统(Q3)顾乡屯组冲积湖积层延续分布于拉林河两侧一级阶地,厚度一般为25m-52m,上有较薄,下游较厚。岩性:下部为河床相灰白色、灰绿色砂砾石,含砾中粗砂和中细砂,砾石磨圆度和分选性较好,厚度15m-40m;上部为湖积的灰至灰黑、灰绿色淤泥质亚粘土,局部夹黄色中细砂透镜体,厚度一般为10m-20m。(3)第四系全新统(Q4)1)温泉河组近代河流冲积层该层主要分布于河流高漫滩上,厚度一般为10m-35m,堆积物上部为灰黄、灰黑色亚粘土;下部为黄、黄褐色砂、砂砾石,具水平层理和斜交层理,该组底层厚度较为稳定。2)现代河流冲积层主要分布于拉林河等河床冰河浅滩部位,构成了低漫滩,厚度变化不大,一般小于25m,河床边部较薄中心较厚;上有粒度较粗,下游较细,岩性组成:上部为黄褐色粉砂及亚粘土,淤泥质亚粘土,下部为浅黄色含砾中粗砂、砂砾石,厚度5m-11m。1.5.3 建筑材料项目区附近有南山石场、九三石场、于合屯砂场,可以满足工程建设所需的砂、石等d然建筑材料。钢筋、水泥、木材等建筑材料可在五常市采购。1.5.4 自然灾害项目区内主要自然灾害是春旱。春旱:项目区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侯,其特点是冬季漫长而较冷,夏季短促而较热,冬夏气温相差约70,大陆性气候明显,冬季干旱少雪,春季多风有时带砂,降水少,常发生春旱,有“十年九春旱”之称,影响农业生产。综上所述,自然灾害制约了农业生产,项目区要实现高产稳产,必须进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1.6 耕地质量现状项目区耕地面积2433.4591hm2,其中:水田2374.3904hm2,旱田59.0687hm2。由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分散经营,不利于土地规模效益发挥和大面积机械化作业,造成耕地规模经营效益低下,制约了土地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另外,项目区基础设施较差,只有排水骨干工程,田间灌排工程不配套,排灌条件差,抗御自然灾害低,造成农作物产量偏低。总之,项目区耕地质量状况较差。根据五常市农用地分等技术报告中的计算成果可知,项目区现有耕地等级均为等地。1.7 土地利用限制因素1.7.1 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 (1)限制因素1)气象因素项目降水的年内分配和年际变化极不均匀,夏秋季降水大而且集中,69月份降雨占全年的70%左右,致使土壤饱和过湿,容易形成内涝。同时,项目区地处季节性冻土区,秋汛积水来不及排出就开始封冻,结冻期地下水向地表迁移集聚,使耕层水份增加,春季表层先融,在冻层上形成上层滞水,造成翌年春季融冻后土壤水份饱和,加重了春涝。 2)田间基础设施不完善项目区所在磨盘山灌区属于拉林河流域,地表水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由于开发较早,经过多年运行,致使渠道淤积受损严重,田间配套等基础农业设施缺失或不完善,渠道渗漏严重。项目区内有部分水田由于渠道不配套,还是地下水灌溉,米质差,产量低,地下水位也逐年下降,制约了当地农业的发展。1.7.2 改善措施扩大地表水灌溉面积,限采地下水。实践证明,地表水是发展绿色水稻的优质水源,因其水温高,无污染且有机质含量高,灌溉的稻米品质好,产量高,好销售,抵御自然风险能力和提升市场竞争力比井灌稻米都有其明显的优势。因此,项目区需借助磨盘山灌区和国家进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大好时机,扩大地表水灌溉面积,限采地下水,改善地下水超采和地下水下降情况,逐渐恢复地下水环境。2.设计任务、原则和标准2.1 设计任务(1) 项目设计的总体目标本规划的总体目标是提高基础设施配套程度,改善农业机械化、规模化生产条件,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改善生态景观,提高粮食生产保障能力,落实土地整治规划确定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目标任务,促进高标准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目标任务,促进高标准基本农田持续利用。具体目标为:通过工程规划,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实现节约利用土地;增加高标准基本农田面积、提升耕地质量;完善田间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集中连片,发挥规模效益;加强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利用监管,确保好地好用。(2)工程建设预期目标通过本次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在项目区内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面积2068.4402hm2,改善和新增灌溉面积2433.4591hm2,改善和新增排涝面积2433.4591hm2,地下水置换66.67hm2,新增粮食产能119万公斤,耕地质量等别提高一个等别(即:达到VI等地),工程设计使用年限达到15年。随着工程项目建设的不断实施,将提高土壤肥力和土地的综合利用率,完善项目的水利及交通配套建设,改善耕地的质量,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区内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将会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及经济效益,为今后农业生产实现机械化、现代化创造条件。(3)景观生态效果通过项目建设,对区内田、水、路、林、村等进行综合整治、统一规划和布局,将使每一块田块都满足灌溉、排水、道路、林带的综合布置,建设成高标准的基本农田。不仅可改善灌溉、排水以及交通等条件,同时改善生产环境,有效地改善区内生态景观效果。2.2 设计原则(1)充分考虑当地的地形地貌、土壤、水文、地质、气象以及当地社会经济情况等条件,因地制宜,对项目区内田、水、路、林、村等进行综合治理、统一规划、合理布局。(2)合理利用地下水。(3)充分利用现有农田水利设施,降低工程造价。(4)灌溉渠系沿高地布置,力求控制面大。(5)尽可能做到渠线短,交叉建筑物少,占地少,工程量小。(6)安全可靠,尽可能避免深挖方、高填方,难工险段,以求渠床稳定。(7)坚持高水高排、低水低排,分而治之。(8)便于管理。渠系布置要和行政区划、土地利用规划相结合,兼顾村屯行政权属界线,尽量避免土地权属纠纷。2.3 设计标准依据黑龙江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2012年2月1日施行)和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1999)、泵站设计规范(GB502652010),结合项目区具体情况采用如下建设标准:(1)灌溉保证率:水田灌溉保证率75%;(2)农田排涝:水田按十年一遇,三日暴雨,四日排至作物耐淹水深;旱田按一日暴雨所产生的径流二日平均排出计算。(3)建筑物:灌溉建筑物:续灌渠道按设计流量设计,加大流量校核,轮灌渠道只按设计流量设计。排水建筑物:按十年一遇设计。有交通要求的涵、闸按公路-级汽车荷载设计,并按车道荷载折减0.8,车辆荷载折减0.7的系数,即农桥级荷载标准。(4)农田道路:水泥路按四级公路标准设计、砂石路按等外公路标准设计。 3.水土资源平衡分析3.1 需水量预测3.1.1 水田灌溉制度(1)灌溉期的划分及适宜水层水稻生育期的划分和适宜水层的确定,主要参考灌区内的民乐水稻试验站的资料并结合本灌区的实际情况综合分析,拟定水稻泡田期及生育期适宜水层的上、下限,见表3-1。表3-1水稻适宜水层表阶段泡田期移植返青期分蘖前中期分蘖后期(晒田)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乳熟期黄熟期日期5.9-5.235.24-6.16.2-7.27.3-7.77.8-7.237.24-8.28.3-8.208.21-9.7d数15931516101818适宜水层(mm)30-5030-50晒田30-5030-5030-50(2)水稻耗水量确定生育期耗水量包括生育期需水量和生育期渗漏量。水稻生育期需水量包括叶面蒸发和棵间蒸发,它的大小与气象和土壤条件、农业技术措施、灌溉技术等因素有关。本次设计参照民乐分区试验站和相邻地区灌区设计资料综合分析确定。水稻生育期各阶段耗水量成果见表3-2。表3-2水稻各生育期耗水量表阶段移植返青期分蘖前中期分蘖后期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乳熟期黄熟期日期5.24-6.16.2-7.27.3-7.77.8-7.237.24-8.28.3-8.208.21-9.7d数931516101818阶段水面蒸发量37.42159.0725.6679.8442.5169.3636.95阶段渗漏量12.7182.2213.2645.9125.6838.4312.38阶段耗水量50.13241.2938.92125.7568.20107.7949.33日均耗水量5.577.787.787.866.825.992.74表3-3灌水率计算表阶段日期d数(d)阶段耗水量(mm)设计灌溉水层(mm)灌水定额(m3/亩)灌水率(m3/s/万亩)修正后灌水率(m3/s/万亩)备注泡田期5.9-5.231530.0095.350.7360.649向前延长2d移植返青期5.24-6.1950.1330-5046.770.6020.602分蘖前中期6.2-7.231241.2930-50122.520.4570.457分蘖后期7.3-7.75晒田拔节孕穗期7.8-7.2316125.7530-5098.290.7150.632延后2d抽穗开花期7.24-8.21068.2030-5013.350.1550.193缩短2d乳熟期8.3-8.2018107.7930-5030.510.1960.196黄熟期8.21-9.71849.330合计5.9-9.7122672.49406.80灌水率计算公式q = q 水稻第k次的灌水率(m3/s万亩);水稻第k次灌水的灌水定额(m3/亩);T 水稻第k次灌水的灌水延续时间(d)。(3)灌水率图根据选定的灌溉制度成果,绘制灌水率图,并对其进行修正。修正的主要原则如下:1)应与水源供水条件相适应;2)全年的各次灌水率大小应比较均匀,以连续30d以上的最大灌水率为设计灌水率,短期峰值不应大于设计灌水率的120%,最水灌水率不应小于设计灌水率的30;3)宜避免经常停水,特别应避免小于5d的短期停水;4)提前或推迟灌水日期不得超过3d,连续两次灌水均需变动灌水日期,不应一次提前、一次推后;延长或缩短灌水时间与原定时间相差不超过20%。根据上式计算出水稻各次灌水的灌水率,绘制灌水率图,并对灌水率进行修正,得出五常区的设计灌水率图,详见表3-2及图3-3。依据规范,以连续30d以上的最大灌水率为设计灌水率,五常区q设计= 0.632m3/s/万亩。根据项目区水源情况及地形条件,水田为地表径流灌溉。本项目灌溉制度采用多年平均用水净定额为406.8 m3/亩,本项目区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62,多年平均毛定额656m3/亩。项目建成后,地表水灌溉水田面积2.9万亩,多年平均需水量1902万m3修正灌水率图时,要不影响作物需水要求,尽量不修改关键用水期的各次灌水时间,以往前移动为主,前后移动不超过三天,一般灌水率不小于最大灌水率的40。应选取延续时间较长的最大灌水率数值。灌水率图如图3-3时间图3-3 五常区水田灌水率图3.2 平衡分析项目建成后,地表水灌溉水田面积发展到2.9万亩,多年平均需水量1902104m3。具体情况见表3.2-1供需水量平衡表。表3.2-1多年平均供需水量平衡表整理前后区片灌溉面积(万亩)需水量(104m3)供水量(104m3)余、缺(104m3)整理前民乐分区5.636731824814575项目区2.8183791247287整理后民乐分区5.737391824814509项目区2.9190291247222由以上数据可知,规划后项目区多年平均供水量仍然大于需水量,年余额为7222万m3,增加0.1万亩的地下水置换面积完全可以满足。项目区水资源量可以满足灌溉用水量要求。水资源供需平衡。 4.灌排系统布置4.1 灌溉渠系布置原则灌溉渠系布局合理与否,关系工程量大小,建筑物多少,施工管理难易及工程效益大小,所以在布局上要根据当地的地形、土壤、地质、水文、气象和社会经济等情况因地制宜进行布局。1) 灌排系统、道路、林网结合考虑,统一布置。2) 尽可能做到渠线短,交叉建筑物少,占地少,工程量小。3) 安全可靠,尽可能避免深挖方,难工险段,以求渠床稳定。4) 便于管理。渠系布置要和行政区化、土地利用规划相结合。5) 充分利用现有农田水利设施,降低工程造价。4.2灌溉渠系布置民乐分区工程布置:民乐干渠由南向北进入项目区,经过民乐屯、大成屯、三家子屯、最终到达项家屯。灌区内有土质沟渠几十余条,但布局零乱,淤积严重,急需完善。本项目区位于民乐分区的民乐乡和安家镇,项目区约占民乐分区一半的灌溉面积。民乐干渠从南向北依次经过灯塔村、民主村、双喜村、富胜村、民乐村、红光村。本次规划对原有灌区的支渠、斗渠进行清淤整形衬砌。本次规划修建支、斗渠66条,总长42.116km。其中:修建支渠44条长32.021km;修建斗渠22条,长10.095km。表4-2-1支渠设计参数表序号名称控制面积(hm2)长度(m)灌排形式1一支渠20.3608364灌溉2二支渠53.3556566灌溉3三支渠35.9304529灌溉4四支渠33.8248622灌溉5五支渠64.8491940灌溉6六支渠53.69311397灌溉7七支渠38.6980449灌溉8八支渠66.5257368灌溉9九支渠35.1375624灌溉10十支渠52.9105445灌溉11十一支渠58.0314594灌溉1211-1分支渠34.8424713灌溉13十二支渠71.79201251灌溉14十三支渠20.1282303灌溉15十四支渠97.6105522灌溉16十五支渠97.3590306灌溉17十六支渠37.2040546灌溉18十七支渠47.8648274灌溉19十八支渠25.6599623灌溉20十九支渠14.32671149灌溉21二十支渠27.9307397灌溉22二十一支渠64.8523849灌溉23二十二支渠47.5519593灌溉24二十四支渠53.0328929灌溉25二十五支渠58.5936827灌溉26二十六支渠35.71481113灌溉27二十七支渠21.4724365灌溉28二十八支渠31.4289618灌溉29二十九支渠22.7185805灌溉30三十支渠43.70501154灌溉31三十一支渠10.0176519灌溉32三十二支渠7.7426468灌溉33三十三支渠7.8619596灌溉34三十四支渠40.6572741灌溉35三十五支渠19.4876263灌溉36三十六支渠31.9842756灌溉37三十七支渠33.0973490灌溉38三十八支渠42.29511029灌溉39四十支渠60.00001584灌溉40张义支渠141.86203481灌溉41民乐的新渠10.3319732灌溉42东1分支渠29.57341089灌溉43东2分支渠21.7191389灌溉44东3分支渠9.4826930灌溉45东4分支渠64.75061205灌溉46直1斗渠11.3528310灌溉47直斗渠215.3666495灌溉48直斗渠318.3529270灌溉495-1斗渠12.3738737灌溉507-1斗渠11.3952378灌溉518-1斗渠64.6916320灌溉528-1-1分斗渠25.1965610灌溉538-1-2-1分斗渠22.4681101灌溉548-1-2-2分斗渠22.3997261灌溉559-1斗渠9.4970404灌溉569-2斗渠11.0862416灌溉5711-1-1斗渠25.2219337灌溉5815-1斗渠48.6795220灌溉5922-1斗渠23.8727725灌溉6023-1斗渠30.53941056灌溉6125-1斗渠25.0080425灌溉6228-1斗渠15.7144453灌溉6332-1斗渠33.8713206灌溉64张义1斗渠51.89041187灌溉65张义2斗渠30.0304338灌溉66东1-1斗渠16.8671364灌溉67东2-1斗渠19.5517482灌溉 4.3排水工程布置 4.3.1排水工程布置原则本项目的排水承泄区是拉林河和牤牛河,灌区内有相对完善的排涝设施,在汛期大部分地区水流可以直接排泄到从灌区周边通过的拉林河和牤牛河流域。牤牛河十年一遇洪水位168.3m,流量1327m3/s;拉林河十年一遇洪水位167.1m,流量1660m3/s。堤防是30年一遇标准。项目区内的四条排水干沟,长11.126km,承担着主要的排水任务,运行良好。如表4.3-1表4.3-1项目区沟道布局表序号名称长度(m)1莲花排干37212一排干28823三排干9004四排干3623(1)建筑物布局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总体布置,在满足灌溉排水水位、流量以及交通要求的情况进行建筑物布置。规划布置建筑物266座,其中:涵洞100座,其中60cm圆涵54座、80cm圆涵32座、100cm圆涵7座、11m方涵3座、21.5m方涵4座;11进水闸6座;节制闸1座;60cm斗门9座;简易钢管农门150座;建筑物布局见表4-3-2。表4.3-2涵洞布局表名称渠道(沟道)道路结构形式备注名称桩号涵洞123-1斗渠0+915原有道路=60圆涵过路涵洞2旧沟0+010田间道1=60圆涵过路涵洞3四排干1+610田间道121.5方涵过路涵洞4张义支渠2+705原有道路=100圆涵下地涵洞5张义支渠2+590原有道路=100圆涵下地涵洞6张义1斗渠0+870原有道路=60圆涵下地涵洞7二十支渠0+200原有道路=60圆涵下地涵洞8二十支渠0+040原有道路=60圆涵过路涵洞9二十一支渠0+460原有道路21.5方涵渠下涵洞10东3分支渠0+020原有道路=60圆涵过路涵洞11东3分支渠0+225原有道路=60圆涵下地涵洞12东2分支渠0+070原有道路=60圆涵下地涵洞13东2分支渠0+310原有道路=60圆涵下地涵洞14东2分支渠0+415原有道路=60圆涵下地涵洞15旧沟0+010田间道1011方涵过路涵洞16三十五支渠0+010田间道10=60圆涵过路涵洞17三十六支渠0+275田间道11=60圆涵过路涵洞18三十六支渠0+010田间道10=60圆涵过路涵洞19三十七支渠0+010田间道10=60圆涵过路涵洞20十八支渠0+315原有道路=80圆涵下地涵洞21十八支渠0+195原有道路=80圆涵下地涵洞22十八支渠0+135原有道路=80圆涵渠下涵洞23二十九支渠0+560原有道路=80圆涵下地涵洞24三十支渠0+485原有道路=80圆涵下地涵洞25三十支渠0+255原有道路=80圆涵下地涵洞26旧沟0+010原有道路=80圆涵下地涵洞27二十六支渠0+010原有道路=60圆涵过路涵洞28二十六支渠0+305原有道路=60圆涵下地涵洞29二十六支渠0+640原有道路=60圆涵下地涵洞30三十一支渠0+145原有道路=60圆涵下地涵洞31三十一支渠0+000田间道28=60圆涵过路涵洞3232-1斗渠0+090原有道路=60圆涵下地涵洞3325-1斗渠0+350原有道路=60圆涵下地涵洞3425-1斗渠0+145原有道路=60圆涵下地涵洞35十四支渠0+250原有道路=60圆涵下地涵洞36旧沟0+030田间道29=60圆涵过路涵洞37旧沟0+060田间道29=60圆涵过路涵洞38十四支渠0+100田间道29=80圆涵过路涵洞39十五支渠0+070原有道路=80圆涵下地涵洞4015-1斗渠0+080原有道路=80圆涵下地涵洞41十六支渠0+060田间道24=80圆涵过路涵洞42旧沟0+060原有道路21.5方涵过路涵洞43十三支渠0+190原有道路=60圆涵下地涵洞44十二支渠0+350原有道路=80圆涵下地涵洞45十三支渠0+030原有道路=60圆涵下地涵洞46十二支渠0+030原有道路=80圆涵下地涵洞47旧沟0+020原有道路11方涵下地涵洞4811-1分支渠0+510原有道路=60圆涵下地涵洞4911-1分支渠0+255原有道路=60圆涵下地涵洞50十一支渠0+355原有道路=60圆涵下地涵洞51十支渠0+030原有道路=80圆涵下地涵洞52十一支渠0+065田间道31=80圆涵过路涵洞53九支渠0+085原有道路=80圆涵过路涵洞54九支渠0+260原有道路=80圆涵下地涵洞55九支渠0+590原有道路=80圆涵下地涵洞56六支渠1+160原有道路=80圆涵下地涵洞57六支渠0+830原有道路=80圆涵下地涵洞58八支渠0+145原有道路21.5方涵过路涵洞598-2斗渠0+000原有道路=60圆涵过路涵洞60六支 渠0+050原有道路=60圆涵渠下涵洞615-1斗渠0+310原有道路=60圆涵下地涵洞628-3斗渠0+010原有道路=60圆涵下地涵洞63四支渠0+090田间道37=80圆涵过路涵洞64三支渠0+035原有道路=80圆涵下地涵洞65三支渠0+290原有道路=80圆涵下地涵洞66二支渠0+080原有道路=80圆涵下地涵洞67四十支渠0+910原有道路=100圆涵下地涵洞68四十支渠1+135原有道路=100圆涵下地涵洞69四十支渠1+380原有道路=100圆涵下地涵洞70三十九支渠0+555原有道路=60圆涵下地涵洞71三十九支渠0+685原有道路=60圆涵下地涵洞72民乐新渠0+400原有道路=60圆涵下地涵洞73民乐新渠0+105原有道路=60圆涵下地涵洞7423-1斗渠0+680原有道路=60圆涵下地涵洞7523-1斗渠0+370原有道路=60圆涵下地涵洞7623-1斗渠0+160原有道路=60圆涵下地涵洞77张义支渠2+925原有道路=100圆涵下地涵洞78张义支渠3+065原有道路=100圆涵下地涵洞79张义斗渠1+035原有道路=60圆涵下地涵洞80张义斗渠0+460原有道路=60圆涵下地涵洞81张义斗渠0+235原有道路=60圆涵下地涵洞82二十支渠0+215原有道路=60圆涵下地涵洞83十九支渠0+420原有道路=80圆涵过路涵洞84十九支渠0+240原有道路=80圆涵过路涵洞85三十六支渠0+705原有道路=60圆涵下地涵洞86三十六支渠0+415原有道路=60圆涵下地涵洞87十八支渠0+410原有道路=80圆涵下地涵洞88三十支渠0+805原有道路=80圆涵下地涵洞89二十五支渠0+555原有道路=60圆涵下地涵洞90二十四支渠0+645原有道路=60圆涵下地涵洞91十支渠0+345原有道路=80圆涵下地涵洞92东3分支渠0+785原有道路=60圆涵下地涵洞93东3分支渠0+620原有道路=60圆涵下地涵洞94一排干0+000田间道1511方涵过路涵洞95三十四支渠0+155原有道路=60圆涵下地涵洞96三十四支渠0+430原有道路=60圆涵下地涵洞97十六支渠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