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证券市场考察报告.doc_第1页
韩国证券市场考察报告.doc_第2页
韩国证券市场考察报告.doc_第3页
韩国证券市场考察报告.doc_第4页
韩国证券市场考察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韩国证券市场考察报告2009年10月24日至11月7日,应韩国金融投资协会(KOFIA)邀请,中国证券业协会派出三人代表团参加了于首尔举办的韩国资本市场研讨班。研讨班课程安排紧凑丰富,由韩国资本市场中的有关专家授课,内容包括韩国资本市场概况、韩国金融监管体系、韩国资本市场法律体系、主板市场、KOSDAQ市场、自由板市场等。通过两周的研讨学习和实地考察韩国证券监管机构、韩国证券交易所、韩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韩国证券公司等机构,代表团成员对韩国资本市场有了一定了解,并对韩国资本市场国际化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进行了思考总结。一、韩国资本市场发展概况(一)金融体系目前全球金融体系可以被分为以银行为基础的金融体系(如日本、法国、德国)和以市场为基础的金融体系(如美国、英国),每个金融体系都有着各自的优缺点,而根据全球金融业的发展,金融体系正在向以资本市场为基础的体系发展,该体系可以促进金融行业竞争力的形成,使公司募集的资金得到有效利用并在公司成立或扩张时资源可以得到合理的分配等。 1、韩国的金融体系在韩国,实施的是以银行为基础的金融政策,且在短期内,韩国资本市场所需要的依然以银行为基础的金融体系。因为在该体系下,有很多存款人保护体制,有以银行为导向的公共基金的注入,投资者也更加偏好银行的金融产品。如果向以资本市场为基础的金融体系转变,还存在着许多障碍,其中最主要障碍之一就是证券行业缺乏投资者的信任。即使在1998年金融危机后,韩国对证券行业进行了很多系统化的改进,但投资者对证券行业的信任度依然很低,证券公司和投资者间依然存在着不公平交易和一些纷争。2、韩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局限性随着韩国资本市场规模的发展,韩国金融行业将转向以资本市场为基础的体系,但由于目前资本市场发展的局限性,导致总体金融市场结构依然保持以银行为基础的体系。这些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债券数量增长迅速而股票数量增长缓慢;个人金融资产以现金和储蓄的形式为主,很少投资到股票和债券上;股票和债券占GDP的比例低于其他国家;国内资本市场规模有待提高,尤其是提高金融行业的股票持有比例,引导私人流动资金通过资本市场投资到实体经济,扩大国外投资者参与到债券市场;证券公司需要脱离经纪业务,只经营投资银行这项业务。韩国资本市场的相关法规也阻碍了资本市场的发展成长:现存的针对每类金融机构的法规使得在同一类金融交易中出现不同的监管,导致了监管套利行为;金融产品的审批体制阻碍了多元化金融投资产品的发展和创新;禁止在资本市场相关行业交叉经营限制了发挥企业协同作用的机会;由于缺乏先进的投资者保护体系,导致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信用度很低。(二)韩国金融机构韩国金融机构大体分为五大类,分别是: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保险公司、与证券有关的公司及金融控股公司。截至2008年底,韩国金融机构共有1490家,详见下表。金融机构家数银行商业银行全国性商业银行7区域性银行6外国银行分行38专业银行5非银行金融机构互助储蓄银行106商业银行集团2信用专业金融公司信用卡公司5租赁公司24按揭金融公司16新技术风险投资公司11信用社994保险公司人寿保险公司22非人寿保险公司产权与债务保险公司20在保险公司9保证保险公司1与证券有关的公司证券公司61资产管理公司53投资咨询公司92期货公司14金融控股公司4(三)韩国经济和证券市场情况、韩国经济情况在短短几十年中,韩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人均国民总收入增长超过200倍,从1962年的87美元增至2007年的20000美元(见表1)。但是,韩国经济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人口老龄化,低出生率,和停滞不前的投资。表1:韩国主要经济指标种类单位196219701980199020002007人均GNI美元87254164561471084120045GDP增长率%2.18.8-2.79.58.55国际收支顺差百万美元-56-622-5312-2003123005954总储蓄率%1118.123.233.733.730.6CPI%6.61628.72.32.33.6汇率韩元/美元255.7316.6659.91259.71259.7929.22、股票市场情况随着经济的发展,韩国股票市场也随之成长(见表2)。表2:股票上市发行统计(单位:十亿韩元,百万份额)年份上市公司数量市值日交易量200168925585019972003684355362221620057026550753158200774595190055403、创业板市场创业板上市公司数量在2007年达到1034家,较2006年增加了59家,增长率为6.1%(见表3)。表:创业板统计(单位:十亿韩元,一千份额)种类200320052007发行数量8799181034市值3737570898999794、一级市场情况证券市场已经成为公司融资的主要渠道,截至2007年年底股票一级市场发行额达17.24万亿韩元,债券一级市场发行额达45.16万亿韩元,总共发行金额为62.40万亿韩元(见表4)。表:证券市场融资情况(单位:十亿韩元)年份股票()公司债()总计()公开发行定向发行其他公开发行小计股票市场创业板市场股票市场创业板市场20012181313509812594283121718719599366200356057871661115183411253617587301120054528501876163719486763481035486620071525763104803812664172444516062404 5、二级市场情况韩国活跃的二级市场满足了证券市场价格发现的功能。截至2007年底韩国股票市场市值达到了951.9万亿韩元,全年成交金额为1362.76万亿韩元,换手率达156.7%(见表5)。表:上市份额周转率及股票市场市值(单位:百万份额,十亿韩元,)年份上市份额市值交易数量交易金额上市份额周转率市值周转率200119578255850116417491365599.83220.66200323662355362133876547509571.92193.18200523236655075116440786258501.12154.4200728238951900894801362755344.32156.76、期货市场情况自从1996年5月发布了KOSPI200期货指数以来,期货市场的交易数量和金额有了大幅增长,且继续攀升至最高纪录水平(见表6)。表6:KOSPI200期货交易情况(单位:十亿韩元)年份交易金额总计日均199982140832982001112861345872003267798910842200530462031218420075174112210337、债券市场韩国债券市场是亚洲第三大的市场,仅次于日本和中国。2007年底,债券总保有量为872万亿韩元(见表7)。表7:各类债券情况(单位:万亿韩元)年份政府债券城市债券特别债券按揭抵押债券银行债券其他金融债券公司债券资产抵押债券总计200177.49121.375.95324.487.849.9498.72003137.49.5104.7105.393.426.873.239589.32005222.911.3100.8153.8119.618.371.342.7740.72007273.812.999.6150.3200.224.374.9368728、债券二级市场交易情况韩国固定收益品种的二级市场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韩国交易所一个是场外交易市场。2007年全年债券在韩国交易所的交易金额为705.65万亿韩元,在场外市场的交易金额为2906.72万亿韩元,总交易金额为3612.37万亿韩元(见表8)。表8:债券交易情况(单位:十亿韩元)年份韩国交易所场外市场总计20012845227953082823760200342980724728932902700200572552329163573641880200770565229067213612373二、韩国金融市场监管体制及监管机构(一)韩国金融市场监管体制概况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金融行业对混业监管的需求使得混业监管蓄势待发。特别是随着金融服务一体化和各财政金融部门职能的模糊日益明显,为了保证金融行业监管的有效性,金融市场需要一个混业监管的监管体系。认识到监管结构需要改变后,韩国政府在1997年早期启动了金融改革总统委员会,对形成一个完全混业的金融监管当局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在一系列的深度学习和分析后,委员会提出了许多建议,最终使得韩国中央银行和金融监管机构施行了改革。在委员会所提的建议的基础上,韩国政府计划将四个金融监管当局,即,银行监管办公室(OBS, Office of Bank Supervision)、证券监管委员会(SSB, Securities Supervisory Board)、保险监管委员会(ISB, Insurance Supervisory Board)和非银行监管当局(NSA, Non-bank Supervisory Authorities)合并为一个监管机构。该计划,连同其他与改革相关的法律草案(包括修订的韩国银行法、有关金融服务委员会的建立等内容的法案)于1997年8月23日提交国会。当年12月29日,国会特别会议通过了这些法案。1998年4月1日,金融监管委员会(FSC,Financial Supervisory Commission)成立。随后,该委员会立即肩负起职责,对国内金融机构和大型商业集团进行变革,并对1997年爆发的韩国金融危机所涉商业和金融行业的重组活动进行监督。作为对金融监管机构进行重组的一部分,负责对韩国证券市场进行监管的证券及交易委员会(Securities & Exchange Commission)并入金融监管委员会,并改组为证券与期货委员会(SFC, Securities and Futures Commission),负责对证券和期货市场进行监督。原本负责监管保险市场的保险监管委员会也被解散。1999年1月1日,OBS、SSB、ISB和NSA被合并为一个监管机构,即金融监督院(FSS, Financial Supervisory Service),韩国第一个全面混业的金融管理和监管机构。韩国金融监管体制在2008年2月29日又发生了重大变革,韩国金融监管委员会与财政与经济部(Ministry of Finance and Economy)的前身(即战略与财政部(Ministry of Strategy and Finance))下属的财政局(Financial Policy Bureau)合并,组建了金融服务委员会(Financial Services Commission)。该合并的目的是建立更高效的机构机制,从而使得政府能够更高效地、更统一地进行监管,并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作为韩国主要的监管机构,新的金融服务委员会有权执行以下三大职能:金融政策制定,金融机构及金融市场监管和反洗钱。金融服务委员会有权起草和修改金融法律法规,并向金融机构颁发牌照。此外,金融服务委员会对跨界事项进行监督,诸如监督金融机构从事的外汇交易,以确保交易的财务稳健性。关于反洗钱,在机构重组过程中纳入金融服务委员会的韩国金融情报机构(KOFIU),该机构负责政府的反洗钱和反恐怖主义融资行动。在重组之后,金融监督院作为金融服务委员会的执行监管机关,主要对金融机构进行检查,并根据金融服务委员会的指导和要求执行法规,并进行其他监管活动。与金融服务委员会不同,金融监督院的工作人员并非公职人员,并由理事长作为机构负责人。(二)韩国金融市场监管机构概况、金融服务委员会金融服务委员会由9个委员组成,包括主席、副主席、2个常设委员会和5个非常设委员会。截至2008年底,该机构共有公职人员226人。金融服务委员会负责颁布和决定涉及金融机构和证券期货市场检查监管的政策事项,并有权向金融机构颁发及撤销相关牌照,有关金融行业的立法也由金融服务委员会起草并提交国会。与证券和期货市场有关的事项总体上由证券期货委员会负责。2、证券期货委员会依据建立金融服务委员会法案(Act on the Establishment, etc. of Financial Services Commission),证券期货委员会成立于1998年5月1日。证券期货委员会负责对金融服务委员会管辖范围内的证券及期货市场予以监管。该委员会由五位成员组成,委员由主席认命,任期三年,到期可以续任。证券期货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调查市场滥用行为,诸如证券期货市场的内幕交易、市场操纵行为。根据2002年2月1日颁布的证券与交易法案(Securities and Exchange Act)修正案,证券期货委员会的职权得以进一步扩展,包括负责对不公平证券交易进行调查,并提起诉讼。此外,证券期货委员会对递交给金融服务委员会的有关证券与期货市场的事项予以预先审查。3、金融监督院(1)结构与职能金融监督院由理事长领导。根据法律,理事长下设最多四名高级副理事长、九名副理事长和一名稽查长。总统根据金融服务委员会主席的推荐任命理事长和稽查长。理事长向金融服务委员会推荐高级副理事的人选,并由金融服务委员会予以任命,理事长有权直接任命副理事长。理事长、高级副理事长、副理事长和稽查长的任期都是三年,到期可以续任。金融监督院主要负责对受管理的韩国金融机构进行监管和检查。其还有权基于调查的目的,要求提交必要的文件、记录和个人证言。根据法律,不配合金融监督院的调查或者提交虚假陈述都构成违法行为应受处罚。在获得金融服务委员会批准之后,金融监督院可提议解雇那些对违反规则和法官负有责任的金融机构的个人和经理。金融监督院还作为仲裁人,裁决金融机构与投资人、存款人、债权人。为了履行其广泛职能,截至2008年底,金融监督院有大约1600名职员。(2)金融监督院的运营架构金融监督院有25个部门和16个办公室。除位于首尔的总部外,金融监督院有四个海外办公室和四个地区办公室。这些部门和办公室从事下列六大职能:投资者保护、监管、检查、调查、监管支持及日常事务。内审办公室不履行上述职能,其只负责内部审计。为了进行投资者保护,金融监督院在投资者导向的金融体系下,要求执行公平交易程序。该体系处理公众投诉,并管理金融行业的投资者保护组织。金融监督院下属的投资者保护中心处理和裁决金融机构和投资者之间的纠纷。金融纠纷处理委员会由来自金融监督院和私人机构的30名专家组成,主要负责管理提交给金融监管服务裁决的纠纷。在金融监管方面,金融监督院努力提高监管指标、风险管理和总体市场效率。各部门在所负责的领域里面,为贯彻监管政策制定计划、进行协调,并为相应金融机构制定标准,包括向金融机构的授权提供建议,甚至在妥适的情况下,为金融机构的合并、分立和关闭提供建议。办公室还为财务稳健、风险管理和信息披露提供指引。金融监督院的检查职能包括对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进行评估。负责检查的部门制定检查计划并进行协调,并对每个金融服务机构进行现场和非现场检查。4、韩国金融投资协会韩国金融投资协会(KOFIA, Korea Financial Investment Association)是一个非盈利性的自律组织。2009年2月4日,根据金融投资服务和资本市场法案,韩国证券交易商协会(Korea Securities Dealer Association)、韩国期货协会(Korea Futures Association)、资产管理协会(Asset Management Association of Korea)合并为韩国金融投资协会。作为金融投资行业的智囊团,金融投资协会致力于推动韩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全球化。韩国金融投资协会的主要目标是确保成员间公平的商业活动、公平的证券交易、投资者保护、推动韩国资本市场和金融投资服务市场的发展。为达成上述目标,韩国金融投资协会履行五大主要职能:自律、市场管理、升级金融投资业、从业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培育稳健的投资文化。作为一个重要的自律组织,韩国金融投资协会对韩国金融投资业的许多领域进行监督。所有的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和期货公司都是韩国金融投资协会成员(见表9),并接受协会的自律监管。表9:韩国金融投资协会会员情况类型常规会员特别会员相关会员资质要求得到许可的金融投资公司(包括投资交易、投资经纪和专户投资)已注册的金融投资公司(包括投资顾问和全权委托投资)会员证券公司60家银行20家债券评级机构期货公司12家保险机构4家基金评价公司资产管理公司63家商业银行2家投资顾问和全权委托投资公司37家合计会员215家135家64家16家凭借开创韩国KASDAQ市场的成功经验,韩国金融投资协会对下述市场进行控制和管理:自由板市场(Free Board-Stock Market),场外债券市场(OTC Bonds Market)。为了提高韩国金融投资业的竞争力,韩国金融投资协会提供了一系列有价值的专业服务,包括提供政策建议、提供会员服务、提供韩国金融业全球化指引等。通过韩国金融投资学院(KIFIN, Korea Institute of Financial Investment),韩国金融投资协会推动了行业的专业化水平,这是金融投资业最宝贵的资产。最后,作为国际投资者教育论坛的发起成员,韩国金融投资协会主导建立了韩国投资者教育理事会(KCIE, Korea Council for Investor Education),该理事会致力于灌输投资文化,推动韩国投资者教育事业。三、韩国证券市场国际化过程的经验与问题(一)韩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背景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新兴证券市场一样,韩国的证券市场也是采取间接开放、有限直接开放逐步过渡到全面开放的策略。开放前的1980年前后,韩国资本市场处于封闭状态,没有跨境的证券投资流动。由于受石油危机的冲击,经济的增长速度开始急剧下降,为改变经济大幅滑坡的状况,韩国政府在1981年推出了资本市场国际化计划,为证券市场的对外开放设计了四阶段发展战略:第一阶段为间接参与阶段(1981-1984年),允许外国投资者通过韩国证券公司管理的国际信托基金(Korea Fund)对韩国进行间接投资。第二阶段为有限度的直接参与阶段(1985-1987年),有限度地允许外国投资者直接买卖韩国股票,并允许韩国公司可在国外证券市场上发行可转换债券。第三阶段为进一步开放阶段(1988-1989年),允许外国投资者自由进行证券投资,这时也允许国内基金在经政府许可后在国外证券市场上发行股票进行融资。第四阶段为完全开放阶段(1990年以后),资本市场无限制地走向国际化,允许国外公司在韩国证券市场上市及韩国公司在国外上市。这时可以说韩国证券市场真正成熟起来,走向了自由化、国际化发展阶段。98年金融危机之后的熊市里,决定解除外国投资者的投资限额。使KOSPI很快恢复,并一举突破1000点大关。经历了11年的预备期和8年的渐进式市场,韩国证券市场发生了的巨大变化:一是股价发生了大幅波动。每次的政策调整都使韩国证券市场股价发生剧烈的波动,韩国股指曾分别于89年、94、99、2005年四次突破1000点大关。特别是在92年1月投资限额变动后,股价上升6次,下跌4次。二是证券市场内部发生变化。开放后KOSPI攀升180%,达到四位数,总市值增长11倍,日均交易量增长18倍。另外一明显的变化是外国人对股市的影响大增,除02年以外连续12年净买入,07年持股比率较开放初期增长7倍,成交占比增加14倍;在克服亚洲金融危机影响、进行产业重组和学习外国进行长期投资与间接投资三重推动下,KOSPI达到四位数。三是在世界证券市场中的排名和影响力提升。总市值从原来的在世界证券市场排名19位上升为14位,上升5个台阶,成交额由原来的17位上升9位,上升8个台阶,流动性大大增加。四是上市企业的收益率、财务结构显著改善,重股东利益的文化开始兴起。外资股东的持股对企业经营产生了很大的影响,97年金融危机的深刻教训及外国股东的要求使经营重点从外形转向收益与现金流。截至到2007年,上市公司收益率提高4倍,资产负债率从303%回落到82%,财务风险降低,企业经营不再使用过高的财务杠杆,企业分红翻十翻,从原来的17%增长到24%。五是7大主要产业国际竞争力得到提高,经营透明度增强。半导体、钢铁等主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越升至全球第6位,其中外国投资者提高投资比率是竞争力提升的主要原因。外国股东要求按照国际惯例经营企业,上市公司的透明度因此得到很大提高。投资限额上调1个月后,股价上升6次,股价最多上升43%,最少上升4%。可以说,韩国股市国际化的这18年是韩国进行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经济体制由政府主导型向民间主导型转变,产业结构由传统的工业化转向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使产业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从而带动了资本市场金融深化程度的加速提高和经济的高速增长,年均经济增长率高达9.35。人均收入达到7500-12000美元,国际化初期GDP对外汇储备率为12%,国际化后上升至23%。2007年末资本化率达到115%。(三)韩国证券市场国际化过程中经验和问题外国投资者的加入使证券市场、投资文化等都发生了重大改变:这些改变都在市场行为和行业行为中得到了充分反映。国际化对韩国证券市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是股市供求关系。在股市全面开放后,呈现出外国投资者连续7年保持净买入,金额累计达18万亿韩元,成为稳定的多头。外国投资者的持股比率也从92年的5%增加到98年的19%。二是跨国境多样化。以全面开放后的92-98年的7年间为例,在此期间,韩国投资的外国人增加4.4倍,投资国家增加了78%。投资者人数也从92年的1572名上升到8480名,增加了4.4倍。按投资者的比率分类,机构占63%,个人占37%。按国家分类,美、英、日、韩排名1-4位。连续7年间外汇净流入,累计达222亿美元,是98年外汇储备的43%,但是并没有引发汇率上升。三是在成交量及对市场稳定。外国人对成交额的贡献开放初期为2%,98年达到7.4,增加了3.5倍。虽然韩国股市大幅震荡,但外国人的平均换手率低于市场平均水平,显示出外国人长期投资的理念。四是在投资文化方面,虽然韩国股市大幅震荡,但外国投资者的换手率低于市场平均水平,显示出外国人长期投资的特点。这种投资理念也在无形中影响了韩国本地的投资者,韩国投资者接受并学习外国投资者以绩优股为中心的投资及重视PER等基本面指标的投资方法。外国人集中买入的5大蓝筹股占总市值的比重从国际化初期的40%,提高到99年的74%。国际化对韩国证券行业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提高了韩国证券市场的知名度。1996年,韩国与台湾同时编入MSCI EMF(Emerging Market Free 新兴市场),初期比重5.4%。2000年编入FISE Index,与台湾、以色列等编入先进新兴市场相同(FISE Advanced Emerging Index),处于国际化地位上升阶段。2009年9月,韩国股市将编入发达国家指数。二是加快了行业自身海外市场的扩张步伐。以外国人进入韩国市场为契机,以外国人主要客户,在外国设立法人公司和办事处。截至2008年,韩国已在1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53个海外分支机构。海外扩张的第一阶段目的地是美国、英国、香港、日本等金融城市,最近,韩国加快了在新兴市场进军的步伐。三是适应国际化的需求,引进多样化商品。在90年代初市场开放之前,韩国证券市场只有股票、债券、基金,国际化过程中,为了满足多样化的需求,引进了多样化的商品,包括96年引进股指期货和07年引进Style ETF等产品。四是完善相关制度建设。通过改善各种海外投资制度和交易制度新商品上市制度完善,为了满足外国人对企业透明度提高的要求和股市环境的变化,引进了季度报告和公正披露制度。为了抵御海外敌对资本收购的威胁,加强经营权,实行收购促进制度改善。为了提高韩国企业会计准则的信赖度,将现行的财务会计、审计制度与国际标准相统一。与其他新兴市场国家的经历一样,韩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过程中也同样面临着一些矛盾和挑战。一是韩国行业国际竞争力低,外国证券公司蚕食韩国证券市场。随着开放程度的持续深入,外国投资者影响力变大,但是由于韩国证券公司国际业务人才、研究部门、清算系统等国际业务能力没有竞争优势,导致外国证券公司市场占有率直线上升,特别是衍生品市场占有率超过30%。统计显示,外国证券公司的资本、人员数、分支机构等分别只占韩国证券公司的9.5%、3%、0.8%,但收入却占20%。二是韩国机构投资者比重低,外国人掌控股市方向。由于国内机构投资力量薄弱,同时外国人股票持有率高,导致外国人成为市场主体,外国人投资主导优势持续,导致外国人投资动向直接影响证券市场,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04年,韩国机构投资者比重开始增强,外国投资者的影响力开始削弱。三是外国人成为主要公司的股东,经营干涉与对冲基金的敌对性并购威胁。韩国一些主要企业外国人持有股份比例超过大股东。四是过度派现。由于外国人持有优先股比重高,导致股息率超过股份持有率达到40%。外国投资者偏好派现,外国人持股比例高的企业,派现额就越高。在派现额高的前15家企业中,6家企业派现率超过40%。S-OIL公司派现率高达174%,外国人持股的企业派率过高,企业的成长力被削弱。从韩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实践经验中我们看到,国际化有效降低新兴市场获得资金的成本,改善市场的流动性和市场效率,延展市场空间,扩大市场规模,提高系统能力,改善金融基础设施,提高会计和公开性要求,改进交易制度,增加衍生产品的品种,完善清算及结算系统等。但是,市场永远是一把双韧剑,证券市场国际化进程在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蕴涵着一定的风险:一是证券市场对外开放意味着上市公司股权对外开放,国际资本进入证券市场通过对股权的控制从而进入实业领域,会造成控制或垄断国内产业。二是会出现国际资本尤其是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加速,在国家缺乏实力的情况下,会造成国内资本的流失。三是国际资本的流入容易滋生并加大经济泡沫,泡沫是金融风险的载体,泡沫的膨胀意味着风险程度的上升。四是大量国际资本流入,从而形成大量国际债务,加大国际收支逆差。 四、启示和建议 证券市场国际化是中国资本市场和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于仍处在新兴加转轨中的中国证券市场来说,这个过程利弊兼具:利用得当,国际化的证券市场可以为我们提供低成本便利的资金来源,加速经济发展;相反,如果该过程失控,则可能对我国的金融体系产生毁灭性的打击。成败关键在于国际化过程节奏的掌握、市场监管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稳定能力的提高。根据韩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经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