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格式]+利用差减法评判烘烤对烟叶质量的贡献率.doc_第1页
[doc格式]+利用差减法评判烘烤对烟叶质量的贡献率.doc_第2页
[doc格式]+利用差减法评判烘烤对烟叶质量的贡献率.doc_第3页
[doc格式]+利用差减法评判烘烤对烟叶质量的贡献率.doc_第4页
[doc格式]+利用差减法评判烘烤对烟叶质量的贡献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oc格式 利用差减法评判烘烤对烟叶质量的贡献率利用差减法评判烘烤对烟叶质量的贡献率 第l6卷第2期 2009年2月 现代农业科学 ModemAgriculturalSciences V01.16No.2 Feb.2009 利用差减法评判烘烤对烟叶质量的贡献率 李跃平,徐兴阳,罗华元, (1.云南省烟草公司昆明市公司,云南昆明650051;2.红云红河烟草(集团)责任有限公司,云南昆明650202) 摘要:烘烤是影响烟叶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对烤房与烘烤工艺的交互性实验,基于标准化 烤房与传统工艺相结合来比较,探索烘烤对烟叶质量的贡献率.结果表明:烘烤对腰叶的正组烟叶,评 吸质量的贡献率分别为9.4%和5.7%,烘烤工艺的贡献大于烤房的贡献;而针对上二棚叶而言,烘烤对二 者的贡献率分别提高到18.7%和25.5%,烤房的贡献大于烘烤工艺的贡献.但烘烤工艺对两个部位烟叶 质量的贡献率始终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因此认为,烤房是提高烟叶质量的保障措施,而烘烤工艺是提高 烟叶质量的重要手段,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二者必须配套运用. 关键词:烤房;烘烤工艺;烟叶质量;贡献率 中图分类号:$5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50(2o09)O20062一o4 EvaluationontheContributionRateofCuringtoLeafQuality ofTobaccobytheMeans0fMinus LIYue-ping1,XUXing-yang1,LUOHua-yuanz (1.KunmingMunicipalCompanyofYunnanProvinceTobacco,Kunming650051,China;2.HongyunHongheTobacco (Group)LimitedCompany,Kunming650202,China) Abstract:Curingisoneofimportantfactorsthatcanaffectleafqualityoftobacco.Throughtheinteractiontestesofbarnandcuring technology,thecontributionrateofcuringtoqualityoftobaccolearwasdiscussedbasedonthecombinationofstandardizedbarnandtra ditionaltechnology.Theresultsshowedthatthecontributionrateofcuringtopositivegroupleafandsmokingqualityoflumbarleafwere 9_4%and5.7%,thecontributionofcuringtechnologywasmorethanbarn,foruppersecondleaves,theabovecontributionratewere 18.7%and25.5%.thecontributionofbarnwasmorethancuringtechnology.Thecontributionrateofcuringtechnologytoqualityofleaf intheabovetwolocationsalwayskeptahigherleve1.Therefore,bamisthesafeguardmeasureofimprovingleafquality,curingtechnology isthekeymeanofimprovingleafquality,theymustbeusedsyntheticallyinactualoperationprocess. Keywords:barn;curingtechnology;qualityoftobacooleaf;contributionrate 影响烤烟质量的因素很多【1,包括土壤类型,降雨或灌 溉,轮作,品种,种植密度,施肥,打顶留叶,抹权,病虫害,采 收成熟度和烘烤等,而其中烘烤是烤烟生产中决定产量和品 质高低的最后环节口,.性能良好的烤房和科学的烘烤工艺 可以将工艺成熟烟叶的优良性状充分显现出来,增产增收, 实现其使用价值.在对烟叶质量的影响因子中,生态条件,品 种,烤烟栽培因子等对烟叶质量的贡献大小已有报道;而 烤房或烘烤工艺对烤后烟叶质量的影响虽然也作了大量研 究is.1,但有关二者的贡献率尚未见报道.为此,笔者借助差 减法的手段,以探索烤房和烘烤工艺对烤后烟叶质量的贡献 率,为进一步认识烘烤的作用提供科学依据. 1试验材料和方法 1.1试验材料 栽培烤烟品种为云烟87.选取同一地块,鲜烟素质一致 的腰叶和上二棚叶为实验烟叶,标准化普通烤房,KMZI型 自动化烤房(在标准化普通烤房的基础上嫁接一个湿度自控 装置,主要参数见表1)为烘烤设备,ATZ一8型弹簧度盘秤进 行称重.温,湿度观测采用CK一06型外显示电子测控仪(洛 阳新思路科技有限公司生产),传感器型号为DS18B20,精度 为?0.5?. 收稿日期:2009一O113 基金项目:云南省烟草公司重点资助的科技项目(04A12) 作者简介:李跃平(1974一),男.云南永胜人,农艺师,主要从事烟草调制研究 通讯作者:徐兴阳 第2期利用差减法评判烘烤对烟叶质量的贡献率63 1)自控仪采用FA一35轴流排汽扇,电压220V,额定功率220W,转速1380转/nfin,排汽量48m. 2)自然排湿的进风洞共4个,其中炉膛两侧各1个,规格为20cm40cm,背面墙底2个,规格均为20cm20cm;天窗共5个,其中中央 1个,规格为20cm20cm,四周均匀设置4个,规格均为15cm15cm. 1.2试验方法 1.2.1烘烤工艺 本实验的烘烤工艺参照传统烘烤工艺和配套烘烤工艺, 其中传统工艺是针对标准化普通烤房设计,而配套工艺是针 对KMZI型自动化烤房设计.详见表2,表3. 表2传统烘烤工艺 1):以底台干湿球温度为准,下同. 表3配套烘烤工艺 1.2.2实验设计 本实验将4个因素(标准化普通烤房,KMZI型自动化 烤房,传统烘烤工艺,KMZI型自动化烤房配套烘烤工艺) 按烤房与工艺分成2组,采用22完全交叉组合设计.中部 烟叶和上部烟叶各进行一次4个处理,2次重复.各处理安 排如下: A:KMZI型自动化烤房+配套烘烤工艺 B:KMZI型自动化烤房+传统烘烤工艺 C:标准化普通烤房+配套烘烤工艺 D(CK):标准化普通烤房+传统烘烤工艺 1.3编烟和装烟规格 烟竿长度155cm,有效编烟长度约139cm,每竿编鲜烟 叶重量约7.0kg,每层装34竿,每座烤房装170竿.同一部 位烟叶的4座烤房同时点火,根据工艺要求进行烘烤. 1.4样本的采集与分类标准 (1)样本的采集.每个处理(烤房)选取分布在8个位置 的16竿烟作为取样单位,即2,5台前仓,后仓的中间位置 各2竿. (2)烟叶分类标准.将各处理的l6竿烟解竿后烟叶堆放 在一起,剔除少数失去分类价值的干烟叶后,按烤烟42级国 家分级标准中规定的正组和副组进行分类,并称重. 1.5烟叶的取样与检测 在正组烟叶中剔除有青痕等影响评吸结果的干烟叶后, 每个处理随机选取2.0kg样品送鉴定部门进行感官评价,评 价方法参照行业标准YCfr138. 1.6贡献率的计算方法 本实验的分析以对照CK为基准,A处理为目标,对于 所有具有可比性的数据指标值,按下列公式(1-1),(12)和 (13)计算合计贡献值,烤房贡献值和烘烤工艺贡献值. 累计贡献值-A指标值一CK指标值(11) 烤房贡献值=(A指标值一c指标值),2+(B指标值一CK 指标值)2(12) 烘烤工艺贡献值=(A指标值一B指标值)/2+(C指标值 一 cK指标值)/2(13) 再按下列公式(1-4),(15)和(16)计算累计贡献率,烤房 贡献率和烘烤工艺贡献率. 累计贡献率=累计贡献值/CK指标值100(14) 烤房贡献率=烤房贡献值/CK指标值100(15) 烘烤工艺贡献率=烘烤工艺贡献值/CK指标值100 ?_?-?-?-? (1-6, 2结果与分析 2.1对外观质量的贡献分析 通过对表4中外观质量的数据进行处理,结果列于表 5.可以看出,烤房和烘烤工艺对形成腰叶正组烟叶的累计贡 献率为9.4%,其中烘烤工艺的贡献远远大于烤房的贡献;而 针对上二棚叶,烤房和烘烤工艺对形成正组烟叶的累计贡献 率提高至18.7%,而其中烤房的贡献却又明显超过烘烤工艺 的贡献.同时看出,无论腰叶还是上二棚叶,烘烤工艺的贡献 总保持在基本一致的水平. 造成以上原因,可能与烟叶的素质关系密切it2.腰叶 的叶肉组织疏松,厚薄适中,含水量适宜,烟叶烘烤特性较 好,烤房与烘烤工艺的累计贡献率就偏低;而上二棚叶叶肉 组织结构较密,叶片较厚,含水量稍少,烟叶的烘烤特性稍 差,其累计贡献率也较高.烟叶烘烤能否成功,既取决于鲜烟 素质,也取决于烘烤工艺,烘烤特性好的烟叶降低了对烤房 现代农业科学2009矩 性能的要求,决定因素以烘烤工艺为主;相反,烘烤特性稍差 的烟叶对烤房性能的要求提高,而烘烤工艺的作用依然不 减. 表4不同处理按烟叶部位分组的外观质量统计 表5烤房及烘烤工艺对烟叶外观质量的贡献率 2-2对内在品质的贡献分析 通过对表6中初烤烟叶感官评价的数据进行处理,结果 列于表7.可以看出,烤房和烘烤工艺对腰叶烟叶评吸质量 的累计贡献率为5.7%,其中烘烤工艺的贡献远远大于烤房 的贡献;而针对上二棚叶,烤房和烘烤工艺对烟叶评吸质量 的累计贡献率提高至25.5%,而且烤房的贡献还略大于烘烤 工艺的贡献.也就是说,无论是哪个部位的烟叶,烘烤工艺都 是影响烟叶质量的主要因素,而烤房的结构或性能受烟叶的 素质影响较大.这与前述烘烤对外观质量的贡献趋势基本是 一 致的. 从单项指标上看,针对腰叶烘烤(包括烤房与烘烤工艺) 对7项指标的贡献表现为:香气量>余味=杂气>香气质, 而对刺激性,燃烧性和”灰色”的贡献为0.但对各项指标的 贡献率较小,其中对香气量的贡献率最大,也仅1.8%.而针 x_Iz-”棚叶,烘烤对7项指标的贡献则表现为:燃烧性>余 味=杂气>香气质>刺激性>香气量,对”灰色”的贡献为 0.而且除了对香气量和”灰色”的贡献率较小外,对其余5项 指标的贡献率皆超过了3.5%.因此,可以认为烘烤对提高上 部叶的评吸质量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对提高腰叶的评吸 质量作用不明显. 表6不同处理按烟叶部位分组的评吸质量评价11分 1):此栏数据为前7项贡献率之和.(下转第75页) 第2期宝清湿地开垦与环境变化分析75 生2个多雨年.后5年降水增多,全区为643mm,其中发生 4个多雨年.20世纪60年代转换为”前多后少”增减方式后, 前5年全区平均降水增至598mm,平均发生3.5个多雨年. 后5年全区平均降水减至502mm,其中平均发生1.3个多 雨年.由此看出以10a为一代5a为一阶段的自然降水周期 性增减明显. 据气象资料表明,三江平原的年降雨量比过去减少了 180mm左右,比其它可比地区多减少了100mm,在同一纬 度带内黑龙江省的松嫩平原降水量每年递减4mm,而三江 平原每年递减9mm左右.1990年以来,黑龙江春夏持续高 温,燥热无雨,干旱更加恶化.三江平原连续7年干旱,1993, 1998,2000年春季发生大旱.2000年春夏遇到百年未遇大 旱,降水量比历史同期减少70%,80%,农业损失惨重.分析 三江平原每10a的平均气温变化,20世纪5O年代至今每 10a以O.4?的平均速度增长,42a增长1.6?,特别是20世 纪7O年代后期变为正距平增温,与全球气候变暖趋势一致. (2)水资源减少,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由于湿地的退 化,引起气候变干,地表水减少,人们为了高产增效,大量开 采浅层地下水,从而引起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据资料分析,本 区地下水平均降速为0.5,1m,局部地区2.2,2.8m.水位 同20世纪8O年代中期相比,台地区下降了lO一12m,二级 阶地地区降了49m,一级阶地区降了2m.局部地段由于 超采,还出现了降落漏斗,面积达680km2. 4保护湿地环境的措施 湿地是自然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湿地的生态环境很脆 弱,一旦破坏,恢复很困难.因此,保护湿地不仅是保护水资 源,而且是关系到国家商品粮基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粮 食安全的国计民生的大事. 保护湿地和拯救湿地资源,严禁流域截流.由于大面积 的农业开发,兴建水利工程,已使挠力河流域湿地逐年减少, 沿挠力河百万亩的水田开发,一方面争夺了宝贵的水资源, 另一方面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排入河中的残留化肥和农药也 在一定程度上污染了河水,人为抽水,争水的现象依然有上 升的趋势,宝清县境内的几个农场都看见了近年来建设的提 水工程,利用挠力河河水来种植水稻的势头有增无减. 在保护的基础上,要有条件的恢复湿地生态.建议采取 以下措施:?建立排,畜,灌一体用水模式,即把上游山区及 陡坡地雨季的多余排水,用蓄水坝,水库,湿地等进行储蓄, 在旱季通过河道,渠道,地下渗流等对缺水区进行补给,在区 域内使天上降雨量与地下农业生产用水量达到基本平衡,不 再进行掠夺式开采.?湿地保护区域内撤出人类居住区,使 湿地自然恢复.通过自然恢复和人工种植途径,对退耕还湿 区域内的耕地进行恢复草地植被;?建立节水灌溉工程,采 用低压管道输水,开展喷灌技术的研究;针对该区的实际情 况,可推广田间工程条田化,稻田旱耙旱平,浅湿灌溉技术 等,由此形成科学的资源与环境生态水利体系.保持农业长 期有效的发展. (上接第64页) 3讨论 (1)本实验在标准化普通烤房和KMZI型自动化烤房 的条件下,探讨烘烤对烟叶质量的贡献有一定的局限性.按 照现代烟草农业的发展模式,与之相适应的是密集式烤房, 依据本文的结论”烤房是提高烟叶质量的保障措施,而烘烤 工艺是提高烟叶质量的重要手段”是对气流上升式的传统 小烤房而言,而对于气流下降式的密集式烤房还有待于进一 步研究. (2)能从实际意义上去反映烘烤对烟叶质量的贡献率 是较理想的.然而,本文所借助的差减法来评判烤房对烟叶 质量的贡献率,其数值仅仅反映的是一种趋势,而并非实际 大小.因此,在实际应用时还应与传统意义上的贡献率相区 别. 参考文献 【1】徐亚中.美国烟草专家谈烤烟质量叨.烟草科技,1989(2):3740. 2宫长荣,王能如,王耀富,等.烟叶烘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