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 总需求曲线及其变动二 总供给曲线及其变动总供给的一般说明古典总供给曲线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常规总供给曲线三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对现实的解释 第5章短期经济波动模型 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 AD AS模型 引入了价格因素后的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论 前言 IS LM分析模型是假定价格P是不变的是Keynes理论 是治理萧条经济的理论只要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刺激需求 实际产出水平和就业水平就会提高但实际经济并不总是处于萧条状态当总需求提高时 会引起价格水平上升本章要说明国民收入 产出 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总需求 总供给模型的假定 投资是利率的函数 推翻物价水平不变的假定 考察物价水平和实际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 推翻AS不变的假定 考察AS如何随价格水平的变动而变动 考虑三大市场 产品市场 劳动市场 货币市场的均衡 一 总需求曲线 AD曲线 及其变动 总需求ADAggregateDemand一定时期内 对本国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 衡量的是经济中各种行为主体的总支出 在四部门条件下 包括国内 消费需求 投资需求 政府购买需求 和国外需求 总需求 消费 投资 政府购买 净出口 即 AD C I G X M 总需求 GDP 总支出 1 有关AD曲线的几个概念 AD函数被定义为 产量 收入 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即y y P 描述的是与每一价格水平相对应的均衡的支出或收入 它表示在某个特定的价格水平下 经济社会需要多高水平的收入 AD曲线可以从简单的国民收入模型中推导出来 也可由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均衡 IS LM模型 推导AD曲线 2 价格水平对总需求的影响 四种效应 凯恩斯利率效应 P m M P r i y P m M P r i y 将价格水平变动引起利率同方向变动 进而使投资和产出水平反方向变动的情况称为利率效应 税收效应 P 名义收入 税负 yd c P 名义收入 税负 yd c 实际货币余额效应实际货币余额 是指名义货币存量与价格水平的比值 用来衡量货币的实际购买力 1 消费 c c yd M P 的实际货币余额效应 庇古的财富效应P 货币的实际价值 货币的实际购买力 c 并非由于收入引起 类似于自发性消费的增加 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 P 货币的实际价值 货币的实际购买力 c 并非由于收入引起 类似于自发性消费的减少 IS曲线向左下方移动 2 投资的实际货币余额效应 凯恩斯效应货币市场均衡 L M PP 实际货币余额 人们用于交易需求 交易需求和投机需求 的货币减少 花费较少 货币市场供过于求 利率 i y 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 P 实际货币余额 人们用于交易需求 交易需求和投机需求 的货币增加 花费较多 货币市场供不应求 利率 i y LM曲线左上方移动 外贸效应 蒙德尔 弗莱明汇率效应 假如一国的物价水平上升 在外国消费者看来 该国的商品价格相对上升 就会减少对该国商品的消费 从而导致该国出口减少 同时 在该国消费者看来外国的消费品价格相对下降 增加对外国商品的消费 并导致进口增加 一增一减 该国净出口下降 导致总需求减少 即 P 使国内产品与进口产品相比变得昂贵 使进口增加和出口下降 NX AD 3 实际货币与名义货币 假设 价格指数 P实际货币量 m M P名义货币量 M mP 实际货币 货币所能购买到的商品量 即以实物形态衡量的货币 实际货币供给变化 根据实际货币余额效应 实际货币供给变化 导致LM曲线的移动 从而导致国民收入 即总需求变动 如果名义货币供给不变 价格变化 会影响到实际货币 若物价水平P 1 则名义货币供给M Pm 或实际货币供给m M P 4 总需求AD曲线的推导 LM r ky h m h 代入LM得 r ky h M Ph IS r a e d 1 y d 价格水平为P1时 均衡总支出 总收入 y1 AD曲线的推导图示 用IS LM模型推导 价格水平为P2时 均衡总支出 总收入 y2 两点连线 得到总需求曲线 用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NI AE模型 推导AD曲线 P m M P r i AE y 从而 AD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显示了价格水平与均衡支出量 总产量 之间存在反方向关系 价格水平越高 总需求量越小 价格水平越低 总需求量越大 AE1 P1 AE0 P0 y0 y1 Y 45度线 y P0 P1 P AE y1 AD B B A y0 A 由IS LM模型图形推导AD曲线的结论 在IS LM模型中 当P和M既定时 IS LM曲线的交点代表产品与货币市场的同时处于均衡时的利率与产出的组合 而AD曲线上的每一点都是IS LM曲线的交点 所以AD曲线就是IS LM曲线在不同价格水平下的交点的集合 总需求曲线表示当产品与货币市场同时实现均衡时价格水平与产量的组合 说明 当Ms不变 价格上升时 实际货币供给量减少 LM曲线左移 但在价格上涨时 企业投资中所有的投入和产出的价格同比例上涨 不改变实际利率与投资预期利润率之间的关系 IS曲线位置不变 5 总需求曲线图示 总需求函数 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间的关系 表示在某个价格水平上 社会需要多高水平的产量 总需求曲线与微观意义的需求曲线基本相同 总需求与一般物价水平反方向变动 AD 总需求曲线 AD曲线经济含义 描述总需求达到宏观均衡 即IS LM时 一国总产出水平与价格水平之间存在反向关系 6 AD曲线的变动 沿AD曲线变动 只有价格变动导致总产出沿着AD移动 AD曲线水平移动 价格水平不变 其他原因导致总产出变化 可看作AD曲线的水平移动 主要原因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AD曲线旋转移动 涉及AD曲线斜率 表示总产出对价格水平变动的敏感程度 斜率 绝对值 越大 总产出对价格水平变动的反应越迟钝 反之 则越敏感 影响AD曲线斜率的主要因素是d k h b等参数 扩张性财政政策对AD的影响 扩张性财政和货币政策 都使AD曲线右移 如扩张财政 增加政府支出 IS右移 在原价格水平下 形成新均衡 利率升高 收入增加 相同价格下 收入增加后AD曲线右移 扩张的货币政策与AD线移动 结论 无论是扩张的财政政策还是扩张的货币政策都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反之则反是 二 总供给曲线 ASAggregatesupply 及其变动 1 总供给 一定时期内 一国 生产者和政府向国内外 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提供的 最终产品 和劳务 的总和 总供给 总收入 GDP 总供给主要由劳动力 生产性资本存量和技术决定 AS函数被定义为 y y P 表示总产出水平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AS曲线是根据生产函数 劳动需求函数和劳动供给函数以及货币工资曲线推导而得到的 2 宏观 总量 生产函数 国民经济中 总投入和总产出之间的关系 既定技术 使用 总量意义的 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 y f N K N为整个经济的就业水平 就业量 K为整个社会的资本存量 生产函数也有长短期之分 回顾 微观生产函数 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短期 Q f K L 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长期 Q F L K 等产量曲线 技术水平不变条件下 生产相同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的所有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 短期宏观生产函数 假设 资本存量很大 新投资流量短期内对资本存量的影响有限 可把资本存量作为外生变量处理 将K作为常数处理 y f N 表明 一定技术水平和资本存量下 产出取决于就业量 总产出随着就业量的增加而增加 但按照递减的比率增加 宏观生产函数 N0 N y y0 y f N N y 长期宏观生产函数 长期内技术水平可以提高 人口增长会带来充分就业劳动量的变化 资本也会变化 所以生产函数为 N 为各个短期中的充分就业量 K 为各期资本量 Y 为充分就业时的产量 宏观生产函数在经济学中的两条重要假定 A 总产量随就业量的增加而增加 B 由于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的作用 随着就业量的增加 劳动的边际效率即边际生产力是递减的 总产出按递减的比率增加 如图所示 y0 N O N0 y 取决于劳动市场均衡 潜在 充分 就业量 关于潜在产量的两个概念 如图 N Y 0 N0 Y0 潜在产量 是指一个社会在现有激励条件下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参加生产时所达到的就业量 一般被看作外生变量 而随着人口增长而稳定增长 充分就业的产量 是指在现有资本和技术水平条件下 经济社会的潜在就业量所能生产的产量 也是外生变量 与价格无关 该式表示 在一定技术水平和资本存量固定情况下 总产量 总供给 将由总就业量决定 3 劳动市场理论 总就业量的决定 假定劳动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企业在既定的工资水平和产品市场价格水平下 选择就业水平 使劳动的边际产品等于实际工资 从而达到厂商利润最大化 利润 N Y O 工资总额WN 利润最大化的就业量 劳动需求 是实际工资率的减函数与实际工资反方向变动 设名义工资是W 实际工资是W P 由于劳动的边际产品随劳动投入的增加而降低 所以劳动的需求曲线是实际工资的减函数 劳动供给是实际工资率的增函数 实际工资较低时劳动供给较小 实际工资较高时 劳动供给量较大 劳动供给曲线 N0 N W P W P 0 W P 1 N1 劳动市场的均衡 弹性工资和价格下 实际工资立即调整到劳动供求均衡之处 此时 产量始终等于潜在产量 总供给函数 价格水平与总产量之间的关系 1 古典总供给曲线 长期中 如果工资和价格具有伸缩性 价格提高后 则实际工资会立即调整到劳动供求相等时的均衡水平 从而使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 经济中的产量始终等于潜在产量 此时的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经济的潜在产量水平上的垂直线 根据货币工资与价格水平调整所需时间长短 分为三种总供给曲线 古典 凯恩斯和常规总供给曲线 4 总供给曲线的推导 适用条件 经济已经实现充分就业 而且劳动力市场可以通过及时调整名义工资实现充分就业 古典总供给曲线的政策含义 增加需求不能增加产出 只能造成物价上涨 2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短期总供给曲线 基本假设 货币工资刚性和货币幻觉 工人会对工资下降进行抵抗 工资只能上升 不能下降 但由于货币幻觉 工人会抵抗价格水平不变下的货币工资的下降 却不会抵抗货币工资不变下价格水平的提高 价格上涨到P1 实际工资降到W P1 价格下降到P2 实际工资上涨到W P2 劳动需求 供给 提高工资到原实际工资W P0 就业为N0 故 物价上涨 不影响劳动供求均衡N0 劳动供给 需求 失业 实际工资太高 只能雇佣N2 由于工人的抵抗 货币工资不可能降低 导致就业不均衡 N W P0 N0 N2 ND NS W P1 W P2 W P y0 N O N0 y y0 y O y0 y 45 y2 N2 y2 y2 P1 y O y0 P P0 y2 P2 B C A D 短期总供给曲线 短期中 即使工资和价格具有伸缩性 价格下降后会引起实际工资增加 但由于 工资刚性 无法使实际工资立即调整到劳动供求相等时的均衡水平 从而劳动供给大于需求 存在失业 此时 随着价格的逐渐上涨 就业量会逐渐增加 因而短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极端情况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由垂直和水平线组成的 反L 曲线 刚性假设 货币工资和物价不能调整 萧条时 劳动力和资本大量闲置 收入增长 货币工资和物价保持不变 到达充分就业国民收入yf前 能以不变价格水平提供更多国民收入 达yf后 不论价格多高 国民收入不会增长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的政策含义 只要国民收入或产量处在小于充分就业的水平 那么 国家可以使用增加需求的政策来使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状态 3 常规总供给曲线 常规总供给曲线 常规下 短期总供给曲线位于两个极端之间 C P y A A B B C E yf C C 常规总供给曲线 AA 古典总供给曲线 BB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CC 常规总供给曲线 常规总供给曲线CC位于两个极端之间 普通的常规总供给曲线为C C 常规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微观解释 P1 P2 O Q1 Q2 Q A B C MR1 MR2 MC1 MC2 竞争厂商的生产决策 结论 要素价格 工资 相对于产品价格变化的调整速度和调整程度直接影响厂商的产品供给量 如果要素价格相对于产品价格调整速度慢 幅度小 则厂商的供给变动就相对较大 则总供给曲线相对平缓 反之则反是 P 生产要素价格不变时 P y A A B B E yf C2 C1 常规总供给曲线 常规总供给曲线的特点 C1点 萧条 存在大量失业和闲置生产能力 当国民收入增加时 价格水平稍微上升 E点 充分就业水平 但资源还有潜力可挖 C2点 过热 斜率越来越大 如果产出继续增加 价格就会很快上升 总结 凯恩斯认为 在总量生产函数给定条件下 一个社会的总供给曲线具有以下三种形式 总供给曲线的三种形式 第一种情况 a b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凯恩斯情形 AS曲线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线 表明P不变条件下 总供给还可以增加 这是因为资源还未得到充分利用 第二种情况下 B C 短期总供给曲线 AS曲线是一种向右上方倾斜的线 表明AS与P同方向变动 因为在资源接近充分利用的情况下 产量增加会使生产要素价格增加 从而成本增加 价格增加 第三种情况 C以上 长期AS曲线 古典情形 因资源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即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 总供给无法增加 古典与凯恩斯学派在总供求方面的区别 三 AD AS模型对现实的解释 1 宏观经济的短期目标 短期宏观经济目标 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 2 总需求总供给的移动效应 产出和价格水平的决定 总需求的移动效应 1 凯恩斯 总供给曲线 情形 扩张性总需求政策将提高均衡产量 价格不变 2 古典总供给曲线情形 古典情形下的财政扩张政策 扩张性总需求政策只会提高价格水平 而不能改变均衡产量 古典情形下的货币扩张政策 货币中性 名义货币量的增加 只会提高价格水平 而不能改变均衡产量的这种情况称为 货币中性 3 常规总供给曲线下总需求的移动 投资减少 AD左移 表明 经济萧条 就业和价格水平都低于充分就业 P y AD1 E1 yf AS 常规总供给曲线下总需求的移动 P1 E2 P2 y2 但是 价格下降幅度越来越小于收入下降的幅度 AD2 政策 使AD右移 以达到充分就业 紧缩性缺口 实际总需求小于充分就业时的总需求 其间的差额 短期分析 经济萧条的解释 AD1 AD2 AD3 P1 P2 P3 Y1 Y2 Y3 O 短期分析 通货膨胀的解释 AD1 AD2 AD3 Y1 Y2 P1 P2 P3 O 短期分析 滞胀的解释 AS2 AD P1 P2 Y1 Y2 短期内 AS曲线向右移动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古典模型的经济意义 偏向于长期 经济意义经济总是处于充分就业的均衡 即潜在的国民收入 潜在的国民收入对价格变动完全缺乏弹性 或者说价格变动对国民收入不发生影响 因此 当AD曲线移动时 只能导致价格水平变动 并不能由此影响潜在的国民收入 总需求不会创造就业和产出SAY sLAW 萨伊定律 总需求由总供给水平决定 即生产多少就创造多少需求 是供给决定需求 而不是需求决定供给 短期分析总结 AD ASModel可以用于解释经济萧条 高涨 滞胀等短期经济波动的原因在政策上认为经济社会虽然从长期趋势上看可以实现充分就业均衡但短期来看 不排除经济萧条 高涨 滞胀等现象存在宏观调控仍是政府政策的主要部分 3 常规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由于某种原因 AS左移 如 粮食歉收 石油涨价 P y AD1 E2 yf 常规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P2 AS1 E1 P1 y2 AS2 E2表示滞胀状态Stagflation 经济停滞 失业与通货膨胀并存 政策措施 使AS右移 设总供给曲线y 2000 p 总需求曲线y 2400 p 1 求均衡点 2 如果总需求曲线左移10 求新均衡点 比较之 3 如果总供给曲线左移10 求新均衡点 比较之 解 1 联立方程组 y 2000 p y 2400 p得y 2200 p 200 2 总需求左移 指的是其在横轴上的截距左移 即2400减少了10 为2160 新的总需求曲线y 2160 p 联立方程组 得y 2080 p 80总需求减少后 价格下降 收入减少 经济处于萧条状态 3 总供给左移 指的是其在横轴上的截距左移 即2000减少了10 为1800 新的总需求曲线y 1800 p 联立方程组 得y 2100 p 300总供给减少后 价格提高 收入减少 经济处于滞胀状态 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的数学小结 以数学方程的形式对过去的全部宏观理论进行总结 数学形式的总结可能便于我们掌握过去学习过内容的轮廓 产品市场均衡条件 i r g s y t t货币市场均衡条件 M P L1 y L2 r 劳动市场的均衡条件 f N W P h N W P总量生产函数 y y N K 消去r 可得y与P的关系 即为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曲线与总供给曲线结合在一起 可以决定供求均衡时的y与P的数值 消去N 可得另一y与P关系 即为总供给曲线 本章评析 对总需求 AD 总供给 AS 模型的评析总需求 AD 总供给 AS 模型是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模型总供给曲线实际上是套用了微观供给曲线的推导方法 假定了存在一个宏观生产函数 并且将微观的劳动市场套用到宏观分析中 实际上并不存在宏观生产函数 由此可知 是否在严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双方解除合同协议模板
- 台球厅协会合同协议书
- 关于主播合作合同范本
- 出租电脑免押合同范本
- 变更签证补充合同范本
- 合同变更增量补充协议
- 各种建材租赁合同范本
- 别墅泳池维修合同范本
- 农村木房买卖合同范本
- 冲浪俱乐部义工协议书
- 院感紫外线消毒培训课件
- 2025年安全教育平台登录入口与模拟试题集
- 公司注销原合同补充协议
- 2025-2030中国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中的信用穿透效应
- 护理学用药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铁道概论》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2025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统一考试政治试题及答案解析
- 益生菌与肝性脑病改善-洞察及研究
- 前掷实心球教学课件
- 2025年【小学】汉字听写大会竞赛题库(含答案)
- DGTJ08-2004B-2020 建筑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技术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