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建筑艺术赏析.doc_第1页
古罗马建筑艺术赏析.doc_第2页
古罗马建筑艺术赏析.doc_第3页
古罗马建筑艺术赏析.doc_第4页
古罗马建筑艺术赏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罗马建筑艺术赏析 摘要: 罗马人在建筑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大角斗场、万神庙等汇集了这一时期罗马建筑的精华。罗马建筑对后期欧洲建筑乃至世界建筑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关键词:古罗马 建筑特征 赏析 古罗马建筑是世界建筑史上最辉煌的一章,是人类创造的建筑奇迹。古罗马建筑是古罗马人沿袭亚平宁半岛上伊特鲁里亚人的建筑技术,继承古希腊建筑成就,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术方面创造的一种新的建筑形式。古罗马建筑一般以厚实的砖石墙、半圆形拱券、逐层挑出的门框装饰和交叉拱顶结构为主要特点。古罗马建筑的类型很多,有罗马万神庙等宗教建筑,也有皇宫、剧场、角斗场、浴场等公共建筑。古罗马建筑的形制相当成熟,与功能结合得很好。例如,罗马帝国各地的大型剧场已与现代大型演出性建筑物的基本形制相似。古罗马建筑融合了各种复杂的功能,主要依靠水平很高的拱券结构获得宽阔的内部空间。古罗马建筑艺术成就很高,大型建筑物风格雄浑凝重,构图和谐统一,形式多样。罗马人开拓了新的建筑艺术领域,丰富了建筑艺术手法。古罗马建筑在公元一世纪公元三世纪达到西方古代建筑的高峰。 雄伟和实用的结构特征 据说罗马帝国征服耶路撒冷之后,为庆祝胜利和夸耀帝国强大的武力,修建了大角斗场。大角斗场是罗马帝国强大的标志,流露出一种异常雄壮的霸气。 整个角斗场像一座庞大的碉堡,占地2万平方米,围墙周长527米,长轴188米,短轴156米,墙高57米,相当于一座19层现代楼房的高度。场内可容纳5万观众。整座建筑用巨石和红砖砌成。外观似正圆形,俯瞰为椭圆形。围墙分层砌成,底下三层为半露圆柱装饰,每两根半露圆柱之间是一座长方形拱门,合计有拱门80座,使整个建筑显得宏伟而秀巧、凝重而空灵。第层外墙由长方形窗户和长方形半露方柱构成,并建有梁托,用于举行盛会之日悬挂天棚,为观众遮阴。整个建筑像一个现代圆形剧场或圆形运动场。场中心角斗用的舞台,长约86米,最宽处63米,也呈椭圆形,是斗兽、竞技、赛马、歌舞、阅兵与模拟战争的场所,也可在场内灌水成池,供模拟水战之用。舞台四周还专门建有护墙,使之与观众坐席隔开,以确保安全。皇帝的包厢、执政官及元老的贵宾座用整块大理石雕琢而成。竞技场专门建有座大型拱门,供分散人流。竞技场内部为阶梯形席位,架在3层呈放射状的混凝土筒形拱上。每层80个喇叭形拱,它们在外侧被两圈环形的拱廊收齐,最后加上一堵实墙,形成五十米高的内部空间。喇叭形拱在上部开口,每层有80个开口,据说数万观众不出10分钟便可完全退场。底层为敞廊入口,上面两层为窗洞。看台逐层后退,形成阶梯式坡度。喇叭形拱里有楼梯,分别通向各区的看台。观众购票之后,以纵过道为主,进入各自的看区,然后以横过道为辅,进入自己的座位。这种设计,直至今日还被一直沿用,几乎没有大的变动。古罗马人的聪明才智,真令人惊叹。 罗马万神庙呈圆环形,内部空间很大。从外观上看,这种比较封闭的拱顶结构,其实是由门廊和神殿两部分组成。门廊由排克斯林式的柱子支撑1个三角形额墙,宽33.5米,深18米。圆形神殿位于门廊的后面,直径为43.2米,墙厚度为6.2米。如此大胆的空间设计,在西方建筑中是罕见的。神庙的半圆球顶是这栋建筑物最精彩的部分,它的开间开阔,垂直的顶高几乎与圆形直径相差无几,四周无一窗户,日光唯有从圆拱的顶端天窗射入。因此,人在这个圆顶下好像处在一个厚重的围壁之中,任何声音都可以在这里互相碰撞,产生共鸣。这种围合性的空间感,凝聚了信神者内心的超然力量。 拱券形状和材料的技术特点 拱券技术是罗马建筑最大的特色和成就,是对欧洲建筑最大的贡献。罗马建筑典型的布局方法、空间组合、艺术形式、风格、功能和规模等,都同拱券结构有紧密联系。罗马人继承了大量的希腊建筑遗产,通过运用拱券技术,改变了建筑遗产的形制、形式及风格,如一些依托于梁柱结构的古老建筑形制和艺术从根本上得到了改变。梁柱结构不可能创造出宽阔的内部空间,而大跨度的拱顶和穹顶则可以覆盖很大的面积,形成宽阔的建筑内部空间。万神庙就采用了穹顶覆盖的集中制形式,它是单一空间、集中式构图的建筑物的代表。万神庙主体平面是圆形,穹顶直径为43.3米,顶端高度为43.3米。按照当时的观念,穹顶是象征天宇的,它的中央还有一个直径8.9米的圆洞,寓意着神的世界和人的世界相融相通。 十字拱和拱券平衡体系的成熟,为罗马建筑增光添彩。十字拱实际上是为了摆脱承重墙的束缚。十字拱只需要四角的支柱,从而增加了建筑物的内部空间。卡拉卡拉浴场就是十字拱建筑的代表之一。卡拉卡拉浴场长为55.8米,宽为24.1米,它的核心温水浴大厅就是横向间十字拱,其重量集中在8个墩子上,墩子外侧有一道横墙,横墙之间跨上筒形拱,既增强了整体性,又增加了大厅面积。温水浴后面是热水浴大厅,穹顶直径为35米,这在罗马也是不多见的。火山灰是促进古罗马拱券结构发展的天然混凝土。混凝土迅速发展的条件:一是它原料的开采和运输都比石材廉价、方便;二是它可以用碎石作骨料,节约石材;三是以浮石或者其他轻质石材为骨料,可以减轻结构的重量;四是除了少数熟练工匠外,它可以大量使用没有技术的奴隶,而用石块砌筑拱券需要使用专门的工匠。大约在公元前二世纪,火山灰就成为独立的建筑材料,到公元前一世纪,火山灰既用于建筑拱券,又用于筑墙。混凝土表面常铺设一层方锥形石头或三角砖,再抹一层灰或大理石板。古罗马混凝土所用的活性材料是一种天然火山灰,相当于当今的水泥,水化拌匀之后再凝固起来,耐压的强度很高。这种混凝土中加入不同的骨料,可以制成不同强度的混凝土,用于不同的位置。浇筑混凝土需要模板,拱券和穹顶用木板做模板,墙体用砖石做模板。 大角斗场的一圈观众席也是用混凝土做基本材料,它是整个建筑结构中的杰作。首先,观众席的底层有7圈灰华石的墩子,每圈80个,外面3圈墩子之间是两道环廊,而第3圈和第4圈、第4圈和第6圈墩子之间的砌石墙上架设混凝土的拱,呈放射形排列。第2层靠外墙有两道环廊,第3层有一道环廊。这一整套空间关系很复杂的拱,做基础的混凝土选用了坚硬的火山石为骨料,而墙是用凝灰岩和灰华石做的,拱顶混凝土的石料是浮石,整个结构显得整齐简洁。 大角斗场的时代烙印 大角斗场以其宏伟的建筑规模和美轮美奂的设计艺术成为古罗马帝国辉煌岁月的见证。如此宏大的建筑,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却书写了一段野蛮、血腥的历史。角斗场建成后的300多年里,穷奢极欲的罗马贵族们在这里欣赏着兽与兽、兽与人、人与人之间的残酷搏杀。参与决斗的人,大部分都是当时被看成动物的奴隶和战俘,他们被称为角斗士,生死完全由贵族掌管。决斗时,不时出现奴隶或者战俘被野兽咬伤、撕裂、杀死的情景,惨叫声惊天动地,场面十分血腥。即使奴隶或战俘之间的厮杀也是你死我活、两败俱伤。在一场异常激烈的搏斗之后,往往是全场观众起立,逼迫胜利者当场处死失败者,以这样的方式来满足贵族们嗜血的欲望。 古罗马人对这种毫无人性的游戏乐此不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角斗场的存在实际上促使了曾经辉煌的古罗马帝国迅速走向覆灭。奴隶阶层对这种血腥的游戏极度不满,最终爆发了震惊世界的斯巴达克起义。奴隶主统治阶级将自己的欢乐建立在奴隶或者战俘的血肉生命上,使得现代的人们在参观这个角斗场时,想到当年的情景仍然会不寒而栗。 古罗马建筑是古罗马人沿习亚平宁半岛上伊特鲁里亚人的建筑技术,继承古希腊建筑成就,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术方面广泛创新的一种建筑风格。古罗马建筑在公元一三世纪为极盛时期,达到西方古代建筑的高峰。 古罗马建筑的类型很多。有罗马万神 庙、维纳斯和罗马庙,以及巴尔贝克太阳神庙等宗教建筑,也有皇宫、剧场角斗场、浴场以及广场和巴西利卡(长方形会堂)等公共建筑。居住建筑有内庭式住宅、内庭式与围柱式院相结合的住宅,还有四、五层公寓式住宅。 一、古罗马建筑艺术的特点 拱券技术,尤其是混凝土的拱券技术,是罗马建筑的最大的特色、最大的成就,使它对欧洲建筑最大的贡献,无与伦比。依靠水平很高的拱券结构,使建筑物获得宽阔的内部空间。如右图的万神庙穹顶,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圆形广场的北部,是罗马最古老的建筑之一,也是古罗马建筑的代表作。万神庙采用了穹顶覆盖的集中式形制,重建后的万神庙是单一空间、集中式构图的建筑物的代表,它也是罗马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 公元1世纪中叶,出现了十字拱,它覆盖方形的建筑空间,把拱顶的重量集中到四角的墩子上,无需连续的承重墙,空间因此更为开敞。把几个十字拱同筒形拱、穹窿组合起来,能够覆盖复杂的内部空间。罗马帝国的皇家浴场就是这种组合的代表作。剧场和角斗场的庞大的观众席,也架在复杂的拱券体系上。 拱券结构得到推广,是因为使用了强度高、施工方便、价格便宜的火山灰混凝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课程设计(论文) 第3页共4页 约在公元前二世纪,这种混凝土成为独立的建筑材料,到公元前一世纪,几乎完全代替石材,用于建筑拱券,也用于筑墙。混凝土表面常用一层方锥形石块或三角形砖保护,再抹一层灰或者贴一层大理石板;也有在混凝土墙体前再砌一道石墙做面层的作法。 当时木结构技术已有相当水平,能够区别桁架的拉杆和压杆。罗马城图拉真巴西利卡(98112),木桁架的跨度达到25米。公元1世纪建造的罗马大角斗场,可容5万观众,只用了56年时间就建成。它建在一个填没的湖上,地基竟没有明显的沉陷。公元2世纪中叶建造的巴尔贝克太阳神庙,周围45根柱子,每根高19.6米,底径2米,都是用独块花岗石加工而成的。神庙后墙上8米高处,砌有三块各重约500吨的大石块,可见当时起重能力之大。 二、古罗马建筑艺术的技术成就 古罗马建筑艺术成就很高,大型建筑物的风格雄浑凝重,构图和谐统一,形式多样。罗马人开拓了新的建筑艺术领域,丰富了建筑艺术手法。 其中比较重要的是:新创了拱券覆盖下的内部空间,有庄严的万神庙的单一空间,有层次多、变化大的皇家浴场的序列式组合空间,还有巴西利卡的单向纵深空间。有些建筑物内部空间艺术处理的重要性超过了外部体形。 发展了古希腊柱式的构图,使之更有适应性。最有意义的是创 造出柱式同拱券的组合,如券柱式和连续券,既作结构,又作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