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防灾学PPT_第1页
城市防灾学PPT_第2页
城市防灾学PPT_第3页
城市防灾学PPT_第4页
城市防灾学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防灾学 城乡规划学院曹迎博士2012年9月 E mail caoyingscu 办公室 城乡院406 灾害学概论 什么是灾害 你所知道的灾害有哪些 造成灾害的原因有哪些 地球系统的自身演变规律 灾害的定义 凡是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和生存条件的各类事件均可以称之为灾害 灾害的分类 自然灾害灾害产生于自然界 物质运动过程中的一种或几种具有破坏性的自然力 这种自然力往往是人类不易抗拒或不可抗拒的 通过非正常的方式释放而给人类造成的危害 人为灾害灾害产生于人类社会本身 由于人的主客观原因和社会行为的失调 失控而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自然灾害的详细分类 特点分类 气象灾害海洋灾害洪水灾害地址灾害地震灾害农作物生物灾害森林灾害 自然灾害的详细分类 形成过程分类 突发性自然灾害致灾因子的变化超过一定强度时 并且在很短的时间内表现出来 称为突发性自然灾害 缓发性自然灾害在致灾因子长期发展的情况下 需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表现出来 人为灾害的分类 个体行为灾害和社会行为灾害原生灾害和次生灾害突发性灾害和隐发性灾害 造成灾害的原因 天灾人祸 如何理解 影响灾害结果的因素 自然灾害就是自然力所造成的 自然灾害有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 从而造成具有倾向性的结果 灾害发生的原因 自然力和人类社会双重作用下对于人类生命财产和生存条件的危害 这种危害会因年龄 性别 社会背景 社会分工 经济条件的影响而加剧 从而表现出很强的不公平性 不平衡性 倾向性 为什么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伤 心理因素身体因素移动能力社会规范和角色文化因素 为什么男性比女性容易受伤 更多的男性从事户外或者是休闲活动 大大增加了他们的暴露几率 为什么不同年龄组受伤不一致 灾害条件下 老年人的恢复能力 事先判断能力以及较弱的身体条件 年龄和性别的共同作用下会是什么结果 2008年汶川地震 成年男性更容易受到脊柱骨折的影响成年女性更容易受到肋骨骨折的影响 城市灾害 概念城市灾害就是承载体为城市的灾害 城市灾害的双重效应 放大效应缩小效应 城市灾害的成因 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社会因素军事 政治 经济 科技 教育 文化以及社区管理 城市灾害的社会因素 以人为主体的社会活动改变了原有的自然状态 从某种程度上导致了城市地区的恶化和灾害的发生城市的特点使得城市对灾害具有放大作用城市公共设施的状态以及城市对基础设施的依赖程度和城市的管理能力对城市灾害的发生 发展及其结果起着很大的租用无力负担外来居民不断增长的防灾减灾需要 我国城市灾害的特点 受灾严重 影响面广 70 人口 80 的城市 灾害种类多灾害连发性强灾害扩散性强 发展速度快 频次高灾害危害面广 破坏性打时间和空间上具有群发性区域性社会影响大 我国主要的城市自然灾害 洪水干旱地震飓风 城市防灾工作内容 监测预报防护抗御应急救援恢复重建 城市防灾减灾的重点 强化基础工作1 城市规划与建设2 公共设施的完善3 增强城市综合防灾意识4 工程防灾 城市防灾学 城市放在学是一门运用先进的的科学技术对城市灾害进行评估 预报 预防以及早期警报 监测和综合性研究 并提出使城市灾害产生的影响减到最小的对策 从而达到防灾 减灾目的的新兴学科 边缘学科与交叉学科 城市灾害源 地震洪水火灾爆炸灾害地址灾害噪声灾害交通事故海洋灾害城市疾病雷暴 地震 天然地震指构造地震 火山地震和某些特殊情况下产生的地震 人工地震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 工业爆破 地下核爆 矿石开采 水库蓄水 地震的基本概念 震源 地下岩石最先开始破裂的部位 其是地震能源积聚的地方 震中 地面上正对震源的那一点称为震中 震源深度 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浅源地震 0 70km中源地震 70 300km深源地震 300 700km 地震烈度 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到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 地震震级 其是地震释放能量多少的尺度 用以表征地震的大小和强弱里氏震级 根据离震中一定距离所观测到的地震波幅度和周期 并且考虑从震源到观测点的地震波衰减 经过一定公式 计算出来的震源处地震的大小面波震级 根据面波计算出来的震级 以符号MS表示 是通用的震级 中国规定以它为标准 国外报道的地震震级一般也为面波震级体波震级 根据体波计算的震级 我国主要的地震带分布 城市地震灾害及其特点 百害之首 严重性连锁性摧毁性 汶川地震简介 震源14km震中最大裂度11度影响10个省的417个县 波及面积约500 000平方公里69 226人死亡 截止2008年8月25日 374 643人受伤17 923人失踪5 000 000人无家可归直接经济损失8452亿元 汶川地震原因 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俯冲 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导致地震 高原物质向东缓慢流动 在高原东缘沿龙门山构造带向东挤压 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刚性地块的顽强阻挡 造成构造应力能量的长期积累 最终在龙门山北川 映秀地区突然释放 逆冲 右旋 挤压型断层地震 四川特大地震发生在地壳脆 韧性转换带 震源深度为10 20km 与地表近 持续时间较长 因此破坏性巨大 影响强烈 城市洪水 概念洪水给人类正常的生产生活所带来的损失与祸患称为洪水灾害 洪水是由于暴雨或急骤的融冰化雪和水库垮坝等引起江河水量迅猛增加及水位急剧上涨的现象 形成条件1 自然条件2 社会经济条件 洪水形成的背景条件 气候条件 降雨量 地形地势 西高东低 河道的历史变迁水土流失湖泊调蓄能力下降江河沿岸提防工程脆弱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洞庭湖湖泊干涸 洪水灾害类型 暴雨洪水山洪融雪洪水冰凌洪水溃坝洪水内涝和 关门淹 我国城市洪水的特点 普遍性和多样性区域性和差异性季节性和周期性类似性和规律性破坏性和突发性可预测性和可防御性 我国城市洪水的类型 洪水过大防洪标准偏低河道管理工作薄弱 城市火灾 什么是火灾 由燃烧引起的 对人的生命财产和生存条件造成的危害 就是火灾 起火的三要素 存在能燃烧的物质有助燃的氧气或氧化剂有能使可燃物质燃烧的火源 几个重要的概念 燃点闪燃阴燃轰然烟气回燃 火灾分类及等级划分 A类火灾B类火灾C类火灾D类火灾 火灾分类及等级划分 特大火灾重大火灾一般火灾 城市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的分类 自然地质灾害和人为地质灾害突发性地质灾害和缓变性地质灾害山地地质灾害和平原地质灾害 滑坡 处于一定地貌部位 具备一定坡度的斜坡才能发生滑坡坡度大于10度 小于45度 下陡中缓上陡 上部成环状的坡形 崩塌 崩塌是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 滚动 堆积在坡脚 或沟谷 的地质现象 崩塌多发生于坡度大于55度 高度大于30m 坡面凹凸不平的陡峻斜坡上 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又称为地面下沉或地下 指在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下 由于地下松散土层固结压缩 在一定的地表面积内所发生的地面水平面降低的工程地质现象 泥石流 由大量黏性土和粒径不等的砂粒 石块组成的为泥石流以黏性土为主 喊少量砂粒 石块 黏度大 呈稠泥状的为泥流由水和大小不等的砂粒 石块组成的为水石流 城市海洋灾害 风暴潮海啸 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鼠疫霍乱肝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出血性肠炎疯牛病禽流感SARSAIDS 城市防灾规划 城市防灾指为抵御和减轻各种城市灾害 对城市居民生命财产和各项工程设施造成的危害和损失所采取的各种预防措施 城市防灾规划指城市总体规划下 考虑城市防灾功能 城市防灾空间设置等方面的具体专业规划 城市防灾规划的困境 防灾工程完善的需要与经济效益的冲突空间布局与环境保护的冲突各类专业防灾规划之间的冲突 城市防灾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城市防灾规划属于城市规划的范畴城市规划也要尽量满足城市防灾规划的要求加强各专项防灾规划之间协调也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 城市防灾规划 预防规划救灾规划 预防灾害规划的共性内容 通过选址避开天然易灾地段通过合理规划避免建设时产生人为的易灾区建立适于防灾的城市单元结构布局形态 形成较优的系统防灾环境 城市防灾规划的内容 城市抗震规划城市防洪规划城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城市消防规划城市人防规划 城市抗震防灾规划 编制要点总体目标主要内容编制程序 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编制要点 方针 预防为主 防 抗 避 救相结合 结合实际 因地制宜 突出重点编制单位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编制审批省会城市 100万人口以上大城市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其他城市的由地方人民政府审批 大型工矿企业由企业主管部门审批 总体目标 逐步提高城市的综合抗震能力 最大限度的减轻城市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害 保障震时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使城市在基于烈度的地震影响是 其要害系统不遭受较重破坏 重要工矿企业能正常的或很快的恢复生产 人民生活基本正常 主要内容 总体要求抗震防灾要求和措施规划的实施和保障信息管理系统工程抗震土地利用评价 总体要求 甲乙丙三种模式七度及以上地区采用甲类模式中等城市和位于六度地区的大城市不低于乙类其他城市采用丙类模式 甲类模式 建成区和近期建设 一类工作区乙类模式 建成区和近期建设 二类工作区丙类模式 建成区和近期建设 二类工作区 工程抗震土地利用评价 一类场地二类场地三类场地四类场地勘察钻孔 抗震防灾要求和措施 城区建筑抗震防灾要求基础设施抗震防灾要求建筑密集或高易损性区改造要求火灾 爆炸等此生灾害源要求避震疏散场所及通道要求 规划实施和保障 信息管理系统 甲 乙类模式 宜建立城市抗震防灾规划信息系统 编制程序 资料搜集与分析地震危险性分析工程震害预测抗震防灾规划 城市消防规划 程序原则特点阶段主要内容成果编制程序基础资料收集在城市总体规划和居住区规划等规划中的应用 实质城市消防建设计划 程序 分区规划 拟定城市防治火灾标准明确工作组织 原则 防火和扑救相结合的战略思想以城市规划为依据与其他防灾规划相协调经济合理 技术先进 切合实际加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 特点 综合性政策性地方性长期性 主要内容 功能分区和总体布局防火分隔消防站布局消防给水和消火栓消防通道 疏散路线与避难场所火灾报警与消防通信系统 成果 图纸说明 编制程序 调查收集基础资料确定规划原则与指导思想计算消防用水量 规划用水管网和消防栓的布局规划统一的火灾报警系统规划疏散小路系统与避难场地 城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原则内容基础资料成果 原则 预防为主看 避让与治理相结合 坚持从城市实情出发 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坚持统筹规划 突出重点和分阶段实施的原则坚持创新原则 内容 地质灾害调查分析城市灾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