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物试题分析讲义.doc_第1页
中学生物试题分析讲义.doc_第2页
中学生物试题分析讲义.doc_第3页
中学生物试题分析讲义.doc_第4页
中学生物试题分析讲义.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6,四川卷)1关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动植物种类繁多,群落结构复杂B.高温多雨,分解者的活动旺盛C.恢复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强 D.可用样方法调查某物种的种群密度【答案】D【分析】该题以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为例,较为全面地考查了有关生态系统的类型、结构、功能和稳定性以及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等多个知识要点。解题时应遵循从特殊到一般,又从一般到特殊的规律,把生态系统的共性原理用于热带雨林系统问题的解答。本题的解题思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分布于高温多多雨地区,是陆地上生物多样最丰富的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繁多,群落结构复杂,可表现出较强的自动调节能力,能够维持较长时间的稳定性。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有大量的枯枝落叶等动植物遗体,为分解者的活动提供了丰厚的生活条件,高温多雨气候条件也非常适合于分解者的生长繁殖,因而分解者活动十分旺盛。对一个生态系统来说,抵抗性与恢复力稳定性之间往往存在相反的关系。有“地球之肺”之称的热带雨林,其抵抗力稳定性比较强,但是一旦遭到破坏,就很难恢复到原初状态,因此其恢复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弱。种群密度的调查是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重要实验手段,其方法主要有“样方法”(常用于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和“标志重捕法”(常用于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这道题难度如何?大家的直观感受是难?不难?那么,在教学中,我们衡量一道题难还是不难,难的程度如何?就不能简单地通过直观感受来感觉了,需要通过科学手段来进行分析,然后得出结论。这就涉及到如何科学计测 一道题的 难度。还有比如,你觉得这道题好还是不好?如何来衡量?这也涉及如何科学客观评价试题的问题。对于这道题,某些同学能正确回答,二某些同学不能正确回答,说明这两组同学之间有什么方面的、怎么样的差异?如何提高不能正确回答的这部分同学的水平?解决上述这些问题,有一门专门学问:教育测量学引言 学点教育测量学一 物理测量与教育测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非常熟悉如何使用一把尺子去测量一件物体的长、宽、高,这属于物理测量。这种测量需要有合适的测量工具、测量单位、测量的起点(参照点),另外,测量过程要按照一定的规则执行。测量中使用的工具、单位和参照点是测量的三个基本要素,在教育测量中同样重要。教育测量虽然与物理测量有相似之处,但教育测量是测量人在教育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它主要包括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进行测量与评价,它本质上属于心理测量,是心理测量的原理和方法在教育评价领域中的应用。因此它与物理测量有着本质的区别。首先,它是一种抽象的、间接的测量,因为我们无法使用某种工具对十分复杂的人的心理现象进行直接测量。其次,由于教育测量的方式所限,比如仅通过行为观察、谈话、实验、测验、考试等手段所获得的结果,在意义上、准确度和可靠性上都不是绝对的,并需要某种参照标准对其进行解释和判断。二测验、考试与评价教育测量学中的测验一般是指向被试者提供一组试题,要求做出回答,对其反应结果做出数量化的表示。测验除可用于对被试者的知识、能力水平进行估计外,也常用于对被试者的心理特质进行评价,比如性格、气质、兴趣爱好等。考试与测验在对知识、能力、技能的测量上区别不大,只是考试更加规范,并常用于对学绩、资格的测量。与测量有关的另一个概念就是评价。测量得出的数量化的结果,其意义和价值是什么?比如一个学生的某项考试获得60分,对照某种参照标准,该成绩属于及格还是不及格,该考生在应试团体中应处于什么位置,60分表明此考生掌握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知识不会,这就是评价所要做出的判断。三考试的种类:根据考试的用途分1 水平考试该考试是测量考生是否达到将来适应某一任务的程度。由于考生来源的多样性,因此命题时并不完全依赖考生所学的教材,但具有内在的标准。分数的表示可以分为等级,表示所达到的程度。也可以排序,表明考生在团体中的位置。因此高考也是水平考试。2 成绩考试该考试是用来测量学生在一段时期内完成某一教学大纲或教材要求的程度,命题以纲为本。如学校的期中、期末考试。3 学能考试该考试是测量考生完成某种任务的能力倾向。命题的依据是对这些能力的结构分析,例如美国的研究生入学考试(GRE),其测验的内容为:语言能力(词汇、完成句子、阅读理解);数学能力(定量测试、定量比较、数据解释);逻辑推理能力(分析测试、分析推理、逻辑推理)。4 诊断考试该考试是为了了解教与学的情况,获得教学反馈信息,以便教师改进教学。例如平时在教学中的小测验,就是一种诊断性考试。四 研读高考考试大纲考试大纲是指导高考复习教学的惟一法定性文件,它明确了考试性质,框定了考试范围,指明了考试形式,给出了试卷结构,列举了题型示例。考试大纲中最主要的是考试内容,它包括“能力要求”和“考试范围”两大部分。(超链接展示2009生物考试大纲)1 深刻领会考试大纲中能力要求的精髓“能力要求”是考试大纲的核心内容,它引领着高考的主流方向。大纲中规定的“4项能力要求”,在近年多次修订中,通过归类重组,已明确界定为10个层次分明的条目,充实和加强了对“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10个条目在表述上更加具体,在指向性上更加明确。与“考试大纲”配套同时下发的考试说明,又对每一项能力要求,按条目分别进行了有层次的阐释,并以若干试题作了详细的解读。由此,使4项能力要求更加细化和具体,更加清晰和明了。在考试大纲中,“理解能力”是最基本的能力要求,它包括3个递进的条目:第1条“把握所学知识要点”,主要突出对基础知识的考查;第2条“能用文字、图表、图解等形式阐述生物学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是加强对基本技能的考试要求(图解是近年高考试题中的重要呈现形式和表达形式);第3条“能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作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涵盖了前面两个条目,常常设置与生产、生活联系紧密的新情境材料,要求考生进行简要的解释和分析。考试大纲中的第2项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是近年强化的专项能力要求,该项能力细化落实为4个不同的层次。第(1)层次要求考查的是考试大纲中规定的17个教科书中的实验,也是高考中最基本的实验能力要求。该项层次的实验能力考查,需要考生通过教科书的有序回归,注重对每一个实验操作的亲身经历,理解和记住这17个实验的基本内容。这主要包括:实验原理的理解和应用,实验器材的选择、作用和使用方法,设计实验的思路和实验步骤的程序,以及实验数据的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实验结论的归纳总结,等等。在对教科书中的17个实验进行系统复习中,我们要力求做到:对每个实验所涉及到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和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都要有一个融会贯通、“移花接木”式地迁移和运用。第(2)层次的实验能力是要求考生能从教科书中17个实验中,去提炼、归纳出一些共同的实验思想,这主要包括实验的基本原则和实验设计的基本程序等。通过对新的情景材料或源于课本中经典实验内容的变式实验,分析考查考生在实验方案的设计中,怎样考虑实验步骤?对实验现象和结果怎样进行预测、解释、分析和处理等。在近3年的高考试题中,都比较偏向于提供一个不完整的实验方案,要求考生完成该实验方案的其它几个步骤,再进行观察、预测和解释。第(2)层次的科学探究能力是“较高层次的能力要求,也是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最亮点的课程理念之一。在近年高考中,该层次能力的考查正在逐步加大力度。这里所说的科学探究能力,在高考中主要指的是对未知答案或不确定答案的问题进行探究,通过实验操作、调查等多种方式得出合理答案。第(4)层次的实验能力要求,主要是考查考生对所学生物学知识、实验方法的综合运用。考生在审题时,要能够对题中已提供的实验方案进行判断,要能够在自己头脑里比较清醒地呈现出一个求解该题需要的较为完整、正确的实验方案轮廓,然后与试题提供的方案进行比较,再作出正确的评价和恰当地修改。随着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尝试对考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加强对实验原理、实验方法、操作技术等方面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正在逐渐成为高考命题的主要方向。考试大纲中的第3项能力要求是“获取信息的能力”。这项能力考查主要是在高考生物学试题中,以蕴含在文字或各种图表中的信息来呈现。这些图表常用于表示实验的数据、实验处理的结果以及重要的生理过程。解答这类试题时,需要对有关数据进行提取、加工或换算,运用这些信息并结合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对问题作出准确判断、合理解释和符合逻辑的推理等,也就是说要能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获取信息的能力”还包括考查考生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的关注。在4项能力要求中,“综合运用能力”的层次最高,它是考查考生能否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有关生物学问题。该项能力要求,更强调知识的综合性,以及灵活应用解决问题的复杂性,涵盖了前面的各项能力要求。由此,深刻领会考试大纲中4项能力要求的精髓和实质,并将其贯穿在整个教学和复习过程中,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考试单元或知识板块或知识考点上,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2 全面有序地熟悉“考试范围”所框定的知识内容考试范围是考试大纲的基本内容,它十分清楚地指明了高考命题对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求。按照知识板块,我们可以把考试范围中的所框定的考点,再次整合成8个有机单元,这8个单元依序是:(1)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2)生物的新陈代谢;(3)生物的生殖与发育;(4)遗传、变异和进化;(5)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6)微生物与发酵工程;(7)生物与环境;(8)高考生物学实验在对高考生物学的全部知识内容进行教学和复习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始终把握住“回归课本、注重基础”这个核心,以上述8个单元为基本框架,把考试大纲中规定的每个考点在教科书中一一找到它的落脚处,弄清每个考点的来龙去脉及其相互联系,这样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作为非课改实验的四川省区,在依据现有考试大纲进行复习时,除了对4项能力要求所包括的10个层次的条目,要作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对考试范围所指明的高考应考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点,要作更加清楚的熟悉和落实以外,还必须要有意识地关注新课程考试大纲中有关新课程理念的阐述。例如,“要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在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科学探究的方法、获取新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对考生的表现进行测量”;“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等。这些新的课程理念,不仅十分明确地渗透在已经成功进行了课程改革的山东卷、宁夏卷等理综试题中,而且在非实验区的理科综合的全国卷、,北京卷,天津卷,四川卷和重庆卷的试题中,也有一定程度的体现。总之,细心研读近3年的考试大纲,我们不难发现,考试大纲保持了一个明显的相对稳定,充分体现出了在稳定中求发展,在变化中求创新的高考思想。五 学科教育目标(请自学)1 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2 马杰的行为目标陈述的原则3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4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分类5安德森和梅耶的知识分类方式第二讲 试题和试卷分析一 试题的难度分析1 难度的计算 试题的难度有两种内涵,其中一种是统计难度,它依赖于考生群体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同样一道题,在不同的学校所统计的难度值是有区别的。 对于选择题来说,其难度的计算方法如下: 其中, P为试题的通过率,R为答对该题的人数,N为全体考生人数。对于非选择题,如填空题、简答题等计算方法如下: 其中,为考生在该题的平均分,X为该题满分,如果P值的统计结果为1,即全体都会,或统计结果为0,即全体都不会,这样的试题丧失了测量的作用,对考生没有鉴别区分能力,因此都是应淘汰的题目。在生物学高考中,一般P值大于或等于0.7之间的题属于容易的题,小于或等于0.4的题属于较难的题,在0.4 到0.7之间的题中等难度的题。利用这个计算方法,在常模参照考试中是适宜的,因为这种考试重在对考生的排序和区分。但是在学校的成绩考试中,特别是在评价教学效果时,便显示出一定的缺欠。比如从生物学的学科内容上,某些试题内容是难的,但是由于反复练习,便成了统计难度的容易题,相反,有的题在学科内容上是容易的,但是统计结果便成了难题。如果把这种统计结果用在会考中,就不适宜。因为这种考试主要根据各科教学目标的要求制定考试标准、配制试卷,通过施测评定考生成绩,衡量考生是否达到标准。因此会考的试题难度应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高、低来确定试题的难度。主要依据试题所属的能力层次,试题考核的知识面、知识深度、解题的推理步骤、技能技巧以及思维过程加以全面评定。这样,有的学者就提出了“内容难度”的概念,这就是难度的第二个内涵。2 内容难度的评定方法内容难度指标由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共同评判获得。在评判时将试题的内容难度分为19 九个等级,它是一个01的实数。具体做法如下:(1)讨论制定课程考试蓝图的能力层次及其划分标准。(2)根据教学经验讨论确定每个能力层次的试题的内容难度级别范围。(3)将一批具有不同难度的试题作为样题,集体确定难度值,作为参照量表,以便统一。(4)每个评判者独立评定每道试题,若评判一致性较高,便可取平均值作为该题的内容难度值。3 选择题的选项分析 每一道选择题一般都有4个或5个选项,因此除了分析题目本身的难度外,还要对选项的反应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备选项的反应情况,可以得到考生在知识、能力上的缺欠,命题的偏差等信息,从而为修改试题提供依据。一般的反应情况如下:(1)如果正确选项被绝大多数考生所选择,除了说明试题容易外,应加强干扰项的迷惑度,或检查题干有无提示性。(2)如果考生大部分选了错误选项,需要从试题编写的误导或教学上分析原因。(3)如果干扰项被选的结果低于2%,说明不具迷惑性,应修改。(4)如果高分组的考生所选择的答案集中在两个答案上,说明答案可能不惟一。下面是1992年年高考的一道试题的下面是分析数据:下列哪种循环不回到右心房?A 冠脉循环 B 肺循环C 淋巴循环 D 体循环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考生对该题的反应是正常的,因为选择正确选项考生的平均分是最高的,而且每个选项被选的人数都超过了2%,说明干扰项的编写具有一定的迷惑度。二 试题的区分度分析区分度是指试题对考生的知识、能力等的区分能力。其取值范围在+1.001.00,其值越大,区分的效果越佳。1 区分度的计算 区分度的计算方法很多,其中最简便的方法是比较测验总分高的一组考生与低的一组考生在试题通过率上的差,即 其中 D为鉴别指数; 为总分最高的27%考生在该题的通过率; 为总分最低的27%考生在该题的通过率。鉴别指数D大于0.4,试题的区分度很好;0.390.3为良好;0.290.2为尚好,需要修改;0.2以下必须淘汰。 在学校的成绩考试以及会考中并不十分强调试题的区分能力,但是对考试的及格率很重视,因此对试题编制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在这种情况下,试题的区分度可采用及格组和不及格组在该题的通过率之差作为指标。2 区分度与难度的关系难度与区分度的关系十分密切,如果通过率为1.00或0则说明高分组与低分组不存在差异,这时D为0。若通过率为0.5,这种极端情况是高分组都通过了而低分组都没有通过,这时的D值为1,达到最大值。从分析中可以看出,试题的难度值越接近0.5,则区分度越可能大。但是在实际编制试题时,不可能要求题目的难度值均为0.5。应尽量将题目的难度分布广一些,才能把各种水平的人都区分开来。一般来说,较难的试题对高水平的考生区分度高,较易的试题对水平低的考生区分度高。3 试题的特征曲线试题的特征曲线是一种直观的分析试题区分度的方法。它以考生试卷获得的总分为横坐标,以该题的通过率为纵坐标。 下面是1990年生物学高考的几道题的特征曲线。(1) 男性两侧输精管被结扎后,生理上表现为:A 不产生精子,副性征改变B 产生精子,副性征改变C 不产生精子,副性征不改变D 产生精子,副性征不改变该题的区分度为0.3,难度值为0.63,特征曲线如下:该曲线表明,试题对低分组和高分组都有区分的能力。(2)平静时,长跑运动员的心脏活动表现为:A 心率较慢,心肌收缩力强B 心率较快,心肌收缩力强C 心率较慢,心肌收缩力弱D 心率较快,心肌收缩力弱该题的区分度为0.18,难度值为0.83,特征曲线如下:该曲线表明,试题对低分和高分区分能力差。(3) 将水稻培养在含有各种营养元素的培养液中,发现水稻吸收硅多,吸收钙少。这是因为水稻根的细胞膜:A 吸附硅的能力强,吸附钙的能力弱B 运载硅的载体多,运载钙的载体少C 吸收硅是自由扩散,吸收钙是主动运输D 吸收硅不需要能量,吸收钙需要能量该题的区分度为0.356,难度值为0.94,特征曲线如下:该曲线表明,试题对低分组有一定的区分能力,而对高分组无区分能力。(4) 大麦的一个染色体组有7条染色体,在四倍体大麦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后期能观察到的染色体数目是:A 7条 B 56条 C 28条 D 14条该题的区分度为0.517,难度值为0.73,特征曲线如下:该曲线表明,试题对中、低分数段都有区分能力,对高分数段不具区分能力。三 试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所谓的信度,是指使用相同指标或测量工具重复测量相同事物时,得到相同结果的可能性。如果说某个指标或测量工具的信度高,那它提供的测量结果就不会因为指标、测量工具或测量设计本身的特性而发生变化;反之亦然。对一项考试的评价,主要看其结果是否可靠和有效。在教育测量学中,通常把测量结果的可靠性称之为信度,把测量结果的有效性称之为效度。但是教育测量的对象是人,不是具体的物体,而人的因素极不稳定,因此测量的结果不可能绝对的准确,总是包含着一定的误差,所以考试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是具有程度的。1 试卷的信度(1)再测信度用同一个测验,对同一组考生在一个适当间隔的时间里,前后两次施测,所得到的两次测验分数的相关系数为再测信度。它比较适合于评价速度测验,因为速度测验的题目多,时间紧,考生无法记住测验内容。(2)复本信度用在题目的内容、形式、数量、难易程度、时限等相似的两个测验,施测同一组考生所得到的分数的相关系数,称为复本信度。虽然复本估计避免了再测法的缺欠,然而对于许多测验来说,建立复本是相当困难的。(3)分半信度是在测验实施后将测验题号按奇、偶数分为等值的两半,并分别计算每位被试在两半测验上的得分,求出这两半分数的Pearson积差相关系数()。该方法的优点是不需用两套试卷去考两次。分半法经常会低估信度,必须修正,借以估计整个测验的信度()。公式为: (1)其中,N为被测试的人数;X为每个被测试者奇数题的得分;Y为偶数题的得分。 (2)其中,为整个测验的信度系数;例一个测验向15名被试施测,被试在奇偶分半测验上的得分如表下表所示,计算该测验的分半信度系数。表 15名被试在奇偶分半测验上的得分考生编号123456789101112131415奇数题(X)2018232117182017161314131288偶数题(Y)2022192218151417151614121076解1)计算两个“半测验”得分的积差相关系数考生编号奇数题得分(X)偶数题得分(Y)X2Y2XY12020400400400218223244843963231952936143742122441484462517182893243066181532422527072014400196280817172892892899161525622524010131616925620811141419619619612131216914415613121014410012014876449561586643648N=15X=238Y=227X2=4058Y2=3769XY=3864代入上述公式(1)得:2)再代入公式(2)得:所以,该测验的分半信度系数(即信度)为0.92。(4)影响信度的因素 影响信度的因素很多,比如测验内容、考试的环境、考生的状况等,都能导致测验分数的不一致,从而降低信度值。一般的成绩考试其信度系数在0.9以上为好。试题过易或过难都会影响信度。一般来说,题目多,信度就会高;区分能力强的题目越多信度也会越高;考生能力的差异越大,信度越高。在上述因素中,试卷长度是最重要的因素。2 试卷的效度所谓的效度,是指测量工具能够测出其所要测量的特征的正确性程度。效度越高,即表示测量结果越能显示其所要测量的特征。如果说根据某项特征能够区分人、物或事件,那么说某个测量该特征的测量工具是有效的,就是指它的测量结果能把具有不同特征的人、物或事件进行有效的区分。教育测量学中的效度也称有效性,指的是一个考试所测量的内容达到预期的程度。从统计学的角度讲,效度指的是依据考试分数做出推论或预测的准确性程度。效度的种类很多,在这里只介绍常用的内容效度和预测效度。(1)内容效度内容效度是指测量在多大程度上涵盖了被测量概念的全部内涵,测量工具代表概念定义的内容越多,内容效度就越高。教育学上的内容效度指的是一个考试所测量的内容的代表性程度。也就是说,所考的内容是否反映了考试的目的、要求,是否考了应考的内容。内容效度的高低与我们通常说的“覆盖面”有关,也与各部分内容的轻重有关。确定考试的内容效度最常用的方法是由专家对测验题目与考试要求或目标进行符合性判断。在学校的成绩考试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对所测验的题目进行系统的比较,看试卷是否能作为一个代表性的样本。内容效度的确定方法是一种定性分析的方法,存在的局限性在于缺乏可靠的数量指标。然而在高考命题和会考命题中是非常重要的。在高考命题时,为了把握好内容效度常用制作命题双向细目表的办法进行控制。(2)预测效度衡量考试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方法是评价这项考试的成绩所做出的预测是否成立。例如用高考的成绩来预测入学后的考生学习情况,如果准确性高则说明高考的预测效度较好。估价方法常把高考的成绩和学生进高校学习一年后的成绩进行比较,求其相关系数。但是就其高考的预测效度而言,由于考生进校后,受种种因素的干扰,仅从分数上求相关性,在解释上应十分慎重。即使这样,我们在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的开展。(3)影响效度的因素影响效度的因素很多,由于信度是效度的前提条件,因此影响信度的因素也是影响效度的因素。另外,下面的因素都影响考试成绩的效度:1)试题和试卷的指导语是否明确。2)题干用词和句子结构太难理解。3)试题的难度水平不适宜或比例不当。4)试题与考试目标一致性差。 5)对要测试的内容缺少足够的题量。(4)信度与效度的关系一项考试无论信度有多高,若效度很低,则该项考试便失去了意义。因此可信的测验未必有效,而有效的测验必定可信。换言之,信度是效度的必要而充分的条件。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下面的靶形图加以说明。从图中可看出,图A的弹着点十分分散,表明信度和效度都不高;图B虽然集中,但远离靶心,说明信度高,效度不高;图C全部集中在靶心,表明信度和效度都高。第三讲 命题通则一不超纲在学校的教育考试中,期中、期末考试以及会考都不能脱离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试题编制。在高考的命题中,要依据考试大纲。多年来中学教师和命题教师之间一直存在着对“超纲”问题的不同看法。由于高考是选拔性考试,重要的功能是“对特质不同的学生进行区分”。纵观这十多年的试题,是否个别试题存在超纲的问题呢?我认为个别是存在的。所谓超纲试题,一种是超出了教学内容的范围,另一种是超出了学生实际的思维能力。例如,1989年的一道试题:(1989)27. 人的正常眼睛看近的物体时,晶状体的调节过程是( )A 睫状体的平滑肌收缩,悬韧带放松,晶状体曲度加大B 睫状体的平滑肌松弛,悬韧带拉紧,晶状体曲度变小C 睫状体的平滑肌收缩,悬韧带拉紧,晶状体曲度加大D 睫状体的平滑肌松弛,悬韧带放松,晶状体曲度变小答案:A这道试题在内容上超出了大纲,课本中只讲到睫状体内含有平滑肌,有调节晶状体的作用,没有讲如何调节。另外,对晶状体悬韧带和睫状体之间的关系,只讲到它们的解剖位置。在命题时可能想考查学生从近视和远视的成像过程让学生推理出看物体时晶状体的曲度状态,以及所涉及到的平滑肌和悬韧带的状态,然而50秒左右,因此学生难以想象。选择题设计时,平均答题时间为该题无论在内容、能力层次和时间上都超出了考生的水平。二 与教学内容的一致性这项原则涉及到一张试卷中,测试不同内容的题目要有合理的配置,对一道试题来说,是指对不同的测试内容要选择不同的题型并赋以合理的分数。也就是说,试题的题型、数量和赋分要与教学内容的相对重要性有合理的量化关系。例如,1981年有这样一道试题:在棉花栽培管理过程中,为什么需要摘心?试根据生长素的作用加以说明。 该题为8分,在试卷总分为30分中占37%。考查 的是记忆能力,考试的内容是生长素的作用特点。答案:(1)棉花的主茎顶端制造的生长素向下输送,使侧芽的生长素浓度过高,因而侧芽发育受到抑制。(4分)(2)如果摘去主茎顶端(摘心),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就会降低,侧芽的抑制作用就解除了,侧芽可以发育成枝。(4分)1992年为考查同一个知识点,编制了如下的试题:12 在棉花栽培过程中,需要摘心(打顶)使侧芽的生长素量( )。A 增加,以抑制其生长B 增加,以利其生长C 减少,以抑制其生长D 减少,以利其生长答案: 12D 该题为1分,占试卷总分70分的1.4%。考查对同一个知识点的再认能力。而这个知识点在教学中的比重也基本上与此相符。两题相对照,便可看出前一道试题的题型和赋分与教学内容的比重严重失调。三题干精练、题意明确试题是一种书面表达形式,具有指令性,因此它的每个名词的使用都要精确,文字和标点要规范。这样才能使考生进行趋同思维而不产生 歧义。这一点在有1000万多人参加的考试中是十分重要的。题干要求精练是因为一张试卷中文字的阅读量直接影响试卷的难度值,因此要把有效的时间尽量留给考生思考和作答,把非智力因素的干扰降到最低水平。在题干中凡是不利于为考生进行解答而出现的信息对测试结果都是不利的。例如,1989年的一道试题:为了证明在反射活动中,后根是传入神经,前根是传出神经,可以设计如下实验:制备脊蛙一只,暴露出支配两侧后肢的前根和后根。准备好浸有1%硫酸溶液的滤纸片作为刺激(实验中可适当改变硫酸浓度)。每步实验后,去掉滤纸片,用清水冲洗被刺激的皮肤。先用该滤纸片贴在右后肢趾部皮肤上,右后肢出现反射活动,同时左后肢也可出现反射活动。再以同样方法将滤纸片贴在左后肢趾部皮肤上,左后肢出现反射活动,同时右后肢也可出现反射活动。(1) 剪断 侧根,将备好的滤纸片贴在右后肢趾部皮肤上,左、右后肢都不出现反射活动。(2) 剪断侧根,将备好的滤纸片贴在左后肢趾部皮肤上,则左后肢不出现反射活动,而右后肢可出现反射活动。该题的题干字数近300个,而答案只有4个字。题中详细的操作过程和具有提示性的内容都可以省略,设问方式和所要求回答的内容也可以更精练和更深入。1992年为“三南”高考编制了考查同样知识点的题目如下:下面是有关脊蛙反射的实验(10分)(1) 若将引起脊蛙搔扒反射的浸有0.5%硫酸溶液的小纸牌贴在背部皮肤上,将引起 ,若贴在足趾皮肤上,则将引起活动。(2) 暴露出脊蛙支配后肢的脊神经根,给予适当的刺激,按右边甲、乙、丙三个示意图作答。(A) 甲图:刺激后根,引起 ;刺激前根,引起 。(B) 乙图:刺激,引起 ;刺激, ;(C) 丙图:刺激, ;刺激 ;答案: 34(10分)(1)搔扒反射(2分);屈腿反射(2分)(2)A左右侧后肢活动(1分);左侧后肢活动(1分)B右侧后肢活动(1分);不出现活动(1分)C不出现活动(1分);右侧后肢出现活动(1分)该题以图代文,减少了冗长的文字叙述,不仅精练而且形象生动。设问方式简练,而答案又不具猜测性,考查分析能力和识图能力。通过这两道试题的比较,我们可以领悟到试题的编制是一个不断完善、改进的过程,需要反复的推敲、删改、润色才能达到一定的技术水平。四 使用新情境、新材料在试题中使用新情境、新材料的目的是让考生以不同于以前的思维方式使用所学过的原则和原理。试题材料的真实性和可信性有助于提高应试者的兴趣和自信心。新的编题材料可来自各个方面,但所设问的内容绝不能超出考生的实际水平。例如,1986年的一道很具有争议的分析说明题:已知有膜的肺炎双球菌对动物无害。请仔细阅读下列实验过程和结果:(图略)(1) 注射有荚膜菌使动物死亡动物体内出现有荚膜菌。(2) 注射杀死的有荚膜菌对动物无害动物体内不出现有荚膜菌。(3) 注射无荚膜菌对动物无害动物体内出现无荚膜菌。(4) 注射无荚膜菌加杀死的有荚膜菌使动物死亡动物体内出现有荚膜菌 培养 后代有荚膜菌 注 射 使动物死亡。(5) 注射无荚膜菌加杀死的有荚膜菌中提取的DNA使动物死亡动物体内出现有荚膜菌 培养 后代有荚膜菌 注 射 使动物死亡。(6) 注射无荚膜菌加杀死的 有荚膜菌中提取的蛋白质对动物无害动物体内出现无荚膜菌。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可以说明:上面这道试题的材料来自大学课本中证明核酸是遗传变异物质基础的经典实验。该材料被生物化学、遗传学、微生物学广泛采用,但对中学生却是一种新材料。这种试题的类型属于材料分析题的类型,在国外被广泛采用。它考查了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和自学能力。我认为选此材料命题是适宜的,但问题在于如何使用这份材料,如何设计适合考生水平的答案,在这里面需要再“创造”。该试题在设计中存在两个缺欠:(1)设问方式太笼统 其设问的方式为: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可以说明 。该题所提出的问题没有对答案给以限定。根据思维逻辑,同一现象,人们可以对本质、原因做出不同的解释和推测。由于人们的思维方式不同,根据出发知识可以形成若干结论。因此,考生的答案必然五花八门。(2)主观给定的标准答案超出了考生的水平 分析说明题中的第一到第三个实验过程基本上是题干中所提供的条件,也是分析问题的前提依据。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分析第四个和第五个实验过程。用类比的分析方法可以分析出注射无荚膜菌加入杀死的有荚膜菌与加入由杀死的有荚膜菌中提取的DNA具有同样的实验结果。由此进一步推论动物体内出现的有荚膜菌与其DNA的存在有关系。第六个实验过程可以说明蛋白质与此现象无关,但DNA在这个现象中是如何起作用的,学生是无法回答的。而标准答案则要求学生回答DNA可使无荚膜菌转化为有荚膜菌。转化是个专门的分子遗传学的名词,有它特有的含意,考生是不知道的。所以标准答案的设计存在超纲的问题。答案:1注射无荚膜菌加杀死的有荚膜菌,可使无荚膜菌转化为有荚膜菌2DNA 可使无荚膜菌转化为有荚膜菌(2分)。3DNA 是遗传物质(1分)。4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1分)。三南方案高考科目组改革实验1990年,在关于改革高考科目设置及录取新生办法的意见(试行)中又规定:(一)高考科目设置第一组:政治、语文、历史、外语;第二组:数学、语 文、物理、外语;第三组:数学、化学、生物、外语;第四组:数学、语文、地理、外语。(二)选组与考试。各高等学校暨系科、专业可根据高考科目组的设置情 况及各自特点,选择一组高考科目作为考生的应试科目。10次年在湖南、海南、云南3省进行史称三南方案高考科目组改革实验。由于第一类组不考数 学,第三类组不考语文,这种改革导向导致很多数学、语文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进入高校,这些学生与其他省份考生相比,明显有着很大的差距,不能导致适应基础学 科的学习。因为本次试验过于强调学生的个性,过于忽视学生的共性,此外,考试科目太少,考相关的个性太强,科目分组太细,增强了录取操作的复杂性。遭到了学校和考生的反对,试验在第二年停止。第四讲 生物学选择题的编制在我国大规模的考试中,已将选择题这样的题型作为试卷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被广泛采用。这是由于该题型具有客观性强、便于机器阅卷、覆盖的知识面广等优点。但是要编好一道选择题并不容易。一 选择题的类型 选择题简称MCQ题型(Multiple Choice Question),在我国的生物学和医学的国家考试中,通常使用的类型如下:1 A型题A型题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单项选择题或四选一、五选一的类型。题干往往是一句问话或一个不完全的陈述句,有45个备选项。这是选择题中最基本的题型,一些其他类型由此演变而来。2 B型题B型题由五选一的单选题演变而来。所不同的是两个题干共用一组(A、B、C、D、E)备选项。两个题干可以对应同一个正确选项,也可以对应不同的备选项。因此,在编写时要考虑两个题干之间的内在联系、区别以及迷惑性。例如1995年西医研究生入学综合考试的一道试题: A 再生障碍性贫血 B 海洋性贫血 C 铁粒幼细胞性贫D 缺铁性贫血 E 慢性疾病贫血 哪一种是正常红细胞性贫血? 哪一种是溶血性贫血?3 C型题C型题在形式上是四选一题型的变化,也是两个题干共用一组 备选项(A、B、C、D)。但是在选择方式上,除可选A或B外,如果正确选择是与A、B都有关,则选C,与A、B都无关则选D 。该题型正确选项若是C或D, 则不仅考查了题目本身的 测试内容,也考查了题外的知识。从这个意 义上讲,C型题在测试上突破了单一求同思维的模式和封闭型的束缚,引进了求异思维的测量。然而,如果正确选项编制时是D项, 即两项都不对,那么选择D项的考生,在思维中的正确答案并不一定是正确的。例如1995年西医研究生入学考试中的 一道C型题:A. cAMP B. Ca2+ C.两者都是 D.两者不都是 细胞内的第二信使物质是: 肾上腺素作用于其膜受体时所产生的化学物质是:4 X型题X型题即通常所说的多项选择题,正确选项至少一个。在这种选择题中,备选项的编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备选项中几个正确选项是并列关系,互不影响;另一种是逻辑关系,缺少某一个或选错某一个将导致答案的错误。以上两种情况在评分时,应不同对待。然而由于阅卷的困难,实际上是不可能实现的。在高考中采取多选和少选均不给分的办法。这主要是考虑到全国机器阅卷的方便和快捷,但是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5 K型题K型题是一种组合选择题,备选项是给定条件的组合。组合方式可以是多种形式的,也可以是统一规定的。如下面的1988年高考的一道生物学试题。23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正确理解是: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能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变异是不定向的变异是定向的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可能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A)、 (B)、(C)、 (D)、答案:B除了以上这 种类型外,不同学科也还有其他的类型,使测量方式更具有针对性。二 选择题的形式1 题干的形式选择题的题干多数是用文字表述的,有的试题由于考试内容的需要,除用文字表述外,还有附加的表述方式,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 图表式如:2009年全国高考广东A卷生物试题6对下表中所列待测物质的检测,所选用的试剂及预期结果都正确的是待测物质检测试剂预期显色结果DNA甲基绿红色脂肪苏丹橘黄色淀粉斐林试剂蓝色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A. B. C. D. 答案:D(2)图形式如2009年高考理科综合天津卷生物试题:4 下面为动物机体的细胞凋亡及清除示意图。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A过程表明细胞凋亡是特异性的,体现了生物膜的信息传递功能B细胞凋亡过程中有新蛋白质合成,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过程中凋亡细胞被吞噬,表明细胞凋亡是细胞被动死亡过程D凋亡相关基因是机体固有的,在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答案:C(3)曲线式如2009年高考理科综合山东卷生物试题:6右图曲线a、b 表示两类生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曲线a 代表的种群个体一般体型较大,营养级较高B依据曲线b,人工养蜂时种群密度中等最好C对大型动物迁地保护,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大D种群密度为d 时,曲线b 代表的种群个体间竞争最剧烈答案:D2 备选项的形式选择题的备选项多数是以文字、数字的形式进行表达的。但由于内容的需要,也有借助于其他表达形式的。举例如下。(1) 图表式如香港会考题(1984 年)参考下图,图示人脑及部分脊髓:下列各组,何者为各部位之正确命名?(2)曲线式如2008年高考理科综合重庆市生物试题:4、下列有关番茄代谢或调节的变化趋势图,正确的是【答案】选 A【解析】过分密植使迅速生长的植株或植株的下层的叶片得不到充足的光照,所以密植时的光合作用强度比稀植时要低。B 图的曲线错误在于:一是在光照强度为0 时(原点)还有一定强度的光合作用;二是番茄植株在根部完全水淹情况下根系吸收矿质元素减少,也会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因此在同等光照强度下,水淹的植株光合作用强度应明显低得多。营养液缺钾,幼叶会从衰老的老叶中夺取钾,故嫩叶中的钾含量会有一定程度的上升而老叶会明显下降。在果实形成过程中,在果实生长较快的幼果期和膨大期需要较高含量的生长素而乙烯含量较低,而到了成熟期乙烯含量明显上升而生长素含量会下降。(3)图形式如1989年全国高考生物试题:11将新鲜血液分别放入A、B、C、D四支试管中,B、D两支试管放有抗凝剂。下图是静置24小时后的结果,其中正确的是:答案:C(4)抽象图形 如1991年高考试题:35下列哪项S 段的唾液分泌属于条件反射?35C(5)文字图形如1989年高考试题:10在下列图示中,正确表示血液、组织液、淋巴三者之间关系的是:10(A)三选择题的编写方法与程序1 编写方法资料、题干和正确选项是选择题的三个基本要素。如前所述,题干和备选项的编写方法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运用哪一种表达形式,取决于测量的目的和要求。当测量的内容确定之后,便组织收集来的资料,进行题干和备选项的设计。考查同样的知识点,可以有不同的设计方式,例如1998年高考试题和1994年香港中学会考试题,都有一道题是考查生长素促进生长的知识点,而设计方式各有千秋。1991年高考的一道试题为:下图表示用云母片(具不透水性)插入燕麦胚芽鞘的尖端部分,从不同方向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A 甲向右弯、乙不弯曲、丙不弯曲B 甲向左弯、乙向右弯、丙不弯曲C 甲向左弯、乙不弯曲、丙向左弯D 甲不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1994年香港中学会考的一道试题为:指引:回答以下两题时须参考下图,图示用以研究光对燕麦芽鞘生长的影响的实验装置:哪些芽鞘会弯向光源? A 只有芽鞘(1)和(2)B 只有芽鞘(3)和(4)C 只有芽鞘(1)、(2)和(4)D 只有芽鞘(2)、(3)和(4)若将黑盒的小孔盖着,关于芽鞘的生长情况,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 芽鞘(1)的生长最快B 芽鞘(4)会停止生长C 芽鞘(2)和(3)会弯曲D 芽鞘(1)和(4)会向上生长上述1991年高考题设计了对燕麦胚芽鞘的三种处理方式,其中两种考生没有遇到过,其资料是从国外教科书中收集来的。每一种处理方式都可独立设计为一道选择题,其难度也会不尽相同,为了加大对考生的区分能力,便将三种情况编写为一道选择题。上述1994年香港中学会考试题设计了一个研究光对燕麦芽鞘生长影响的实验装置,也采用了三种处理方式和一个对照。而光线从一个方向照射而处理芽鞘(1)的方式与上述高考题中甲的方式不同,这样题干的设计便降低了试题的难度。上述高考题在备选项的编写上,需要考生进行多方位的思维,而上述香港中学会考题对考生的要求略降低些。2 选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