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闲暇时间阅读的意义与方法.doc_第1页
中学生闲暇时间阅读的意义与方法.doc_第2页
中学生闲暇时间阅读的意义与方法.doc_第3页
中学生闲暇时间阅读的意义与方法.doc_第4页
中学生闲暇时间阅读的意义与方法.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学生闲暇时间阅读的意义与方法襄阳东风中学 李晓燕内容摘要:中学生课外生活的质量既影响着当前新课程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又影响着一代世纪新人的培养质量,而阅读对学生的成长又产生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本文从阐述阅读的各种好处入手,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其次给出闲暇时间学生做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意识,增进学生的阅读效果。关键词:闲暇时间 阅读 意义 方法 在实施新课程、要求减轻学生负担的今天,课堂四十五分钟固然重要,而课外时间的利用也不容忽视,因为它具有极大的潜能。中学生课外生活的质量既影响着当前新课程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又影响着一代世纪新人的培养质量。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理应重视学生利用闲暇时间的教育,对学生们课外生活的安排适当地加以正确引导。中学生的闲暇时间,是指在所有教育教学计划所安排的活动(如上课、实验等)、为完成教学培养计划(如做作业、复习)的活动及满足基本生存的活动(如睡觉、吃饭)之外的可自由支配时间。由于中学生的心理很不稳定,具有独立性与依赖性相互矛盾的特点,他们对于闲暇时间的利用不确定,带有一定的随意性,也易受环境的影响和干扰,对于好玩刺激的东西,在行动上表现为快速进行,对于思维性的、辛苦的活动,在行动上表现为迟缓、抗拒、不接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古人早就形象凝练地道出了关于阅读的要义我想无论如何,在学校的课堂是破不了万卷书的,唯有在课堂外才有可能去读成千上万卷的书,也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 学生自发的课外阅读有助于作文能力的发展,增加课外阅读比增加经常性写作训练对帮助发展学生作文能力更有效。一、闲暇时间阅读的意义(一)课外阅读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健全的人格 书籍因其所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更具培养一代新人的优势。教育就是要以人的发展为根本目的,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格,真诚、善良、美好的心灵,尊重真理,富有责任心的健全的人格。学生大量阅读富有人文精神的童话故事、人物传记、少年小说、世界名著缩编本等,内心世界很容易产生震荡。一部英国儿童小说哈利.波特,竟然征服了全世界,连成人都不禁为小主人公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多读中国文学、优秀中华人物事迹更有必要:从屈原伏清白以死直的忠诚,李白安能摧眉弯腰事权贵的傲骨,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文天祥留取心照汗青的豪情到鲁迅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赤子之心几千年的民族精神,在这些文字中呼之欲出。学生在自己阅读课外书时,读懂其生动有趣的情节,心中再现栩栩如生的形象,体味关于爱、友谊、忠诚、勇敢、正直乃至爱国主义等永恒的人类精神,从而开启自己的内心世界,激荡起品味人生,升华人格的内在欲望,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促进小学生独立、自然地成长,其效果远胜于教师口干舌燥的说教。 (二)课外阅读有助于在读中积累语言 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少”字的含义有二:一是读的少,二是记住的少。 所以说话、作文时便没词儿了。如果让学生多读点,多积累些,天长日久,待到自己说话 作文时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来,随心所欲,左右逢源。“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可现今学生课外阅读大多已徒有其名了,他们整天被练习压得抬不起头来,很少有学生光顾阅览室,报廊、报架也形同虚设。这样的现实,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语言积累。许多文字上有造诣的作家、学者总结自己成长经历时,总少不了青少年时期博览群书,即便是班级上语文成绩较好的同学也常常是对课外书刊情有独钟。因为,只有“博览”,才能给大脑皮层形成多侧面的语言刺激,而且,在阅读过程中,能再次强化大脑皮层已有的语言信息,使大脑中业已形成的联系系统更为完整、严密。这就要求语文教师精心指导,比如介绍课外读物,指导课外阅读笔记的记法,组织课外阅读交流比赛等等。(三)课外阅读有助于培养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从传统教学观到新课程教学观是一个从知识本位向人本位的转化过程。它不再以传道、授业、解惑为教学的根本目的,而是以学会学习,促进人格与个性全面发展为重点。从这一理念出发,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得到保证,自主学习习惯必须得到培养。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爱读的书籍,本身就是尊重学生个性的表现。而学生由封闭式读书转为开放式阅读,本身又极大激发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大力推动课外阅读,让学生自己去获取,去探求,去寻觅,去掌握,从而感受读书的乐趣,激发更强烈的读书欲望,最终形成习惯。课外阅读把追求学问变成学生自觉自愿的行动,有助于实现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的目的。二、闲暇时间阅读的方法(一)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意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乐之者不如好之者”。激发阅读兴趣是培养学生良好阅读能力的第一步,学生有了阅读,便会自觉地涉猎名著。学生的阅读 兴趣是怎样产生的呢?一是书的内容,二是老师、同学推荐,媒体评介,三是家长支持等。在培养阅读兴趣方面我们的做法是:第一、老师定期向学生推荐其课外必读书目。从高一到高三每学期开学初先把阅读书目印发给学生。老师介绍这些书的内容,介绍作者,及其重大影响。第二、定期举行读书报告会,每学期至少两次。报告会上学生或叙述故事情节,或赏析优美语段,或介绍作者传奇丰富的人生经历。通过报告检查学生读书的情况,交流体会、培养情趣、激发兴趣。第三、注意向学生介绍新人新作,文坛新动向,及媒体介绍的作品。这些作品关注当代生活,以新的视角触及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加之媒体的炒作渲染,学生一般都会好奇地阅读。第四、争取家长支持,让家长转变观念,支持孩子读有益的课外书,定期检查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意识,一是与作者平等对话的意识,读一本书,就是与作者一块投入到作品中,体验作者对生活的感悟,与作品中人物同喜同悲,感受作者的审美情趣。二是终生阅读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把阅读当成一种享受,当作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一本好书就是同一群高尚的人对话”。一个学生 树立终生阅读意识便会把阅读变成自觉的个体行为,成为生命渲泄的一个部分。学生养成了终生阅读意识不仅对现在语文学习及各种素质的提高,而且对今后人生都大有裨益。(二)帮助学生选择阅读材料学生手头阅读材料五花八门,内容丰富。其中有些是学生不适宜阅读的。或者有的学生读了大量书籍,但这些书籍偏重一个方面,因此其阅读面也是狭窄的。据调查,我校学生阅读材料方面存在的问题是:第一、碰到什么读什么,什么流行读什么,什么刺激读什么;第二、重现代作品轻古典作品,重中国作品轻外国作品,重小说轻其它体裁的作品。因此,我校学生课外阅读基本上呈随意的特点。如此阅读,不仅无益,反而有害。指导学生选择阅读材料,我们的体会是一要正确,二要合适。学生的阅读必须以现行教育部规定的中学生必读书目为基础,还要注意在古今中外名著中精选学生可读之书。这些书籍一定要文质兼美,对于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良好的道德情操形成具有促进作用。选择阅读材料还要注意合适,它包括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知识水平、理解能力、阅读兴趣等。再好的书学生无兴趣也会读不下去。兴趣引导学生读书,健康而易引发学生兴趣的书首先应推荐给学生。如学生刚进高一时,让他读平凡的世界、围城,然后读明清四大名著等,如此学生自然会走进书籍的美好世界之中。中学生好奇心强,政治、文化、体育等方面的时文、美文等他们一般会乐意接受。选择阅读材料还要注意由易到难、由中到外、由短到长。有些阅读材料必须反复读,“细细读一页书甚于粗略地读一本书”,“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反复阅读名篇名段名句,用心揣摩,同样能很好地提高阅读能力。因此,在一味求新的同时,引导学生读已读过的书籍或文章也是必要的。(三)指导学生良好的阅读方法方法得当,事半功倍。“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阅读方法的正确运用是提高阅读能力,增进阅读效果的关键。指导中学生阅读方法,我们的做法是:第一,因文体而异,因人不同。不同的文体方法不同,如诗词用涵咏、朗诵、背诵,小说则快速浏览,散文则找联想点,议论文重视论据对论点的论证。有些书可“随便翻翻”,有些书可咀嚼品味。读书之前必读序、跋;读后必想“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不同的学生应帮助掌握最少一种好的阅读方法,阅读能力强的可让其读古文观止,文学批评、历史、美学、哲学方面的书,可品读;阅读能力仍可让其读金庸、琼瑶、三毛、张爱玲等人作品,可泛读。先激其兴趣,待进入到阅读天地中,再循序渐进地指导。第二,读思结合,“学而不思由罔”,只阅读不思考,犹入进宝山空手而归。读思结合是历代大学问家必用之法。思考内容、作者、形式,都在阅读中必不可少。思考能深化对作品的体认,阅读中多问几个为什么,可深化对作品的理解。培养学生读思结合,我们的做法,一是注意发散思维,由此及彼,例如读祝福,从祥林嫂联想到刘兰芝、水生嫂,巴威尔的母亲等,深刻关注中外妇女美好善良的心灵,苦难曲折的命运,以及她们抗争奋斗的历史。二是要比较阅读,内容相近而体裁不同的作品,或者体裁一样而内容不同的作品比较,同一时代不同风格比较,如唐代田园派与边塞派,宋代婉约与豪放之比较。这些有意义的比较促使学生研究作品的价值,思考作品的意义,从而更快地提高阅读能力。第三,读写结合。写读后感、札记、心得体会、仿写、改写、扩写、缩写等不失为好的阅读方法。学生一般是只读不写,怕写,懒于动笔。我们的做法先给学生讲清读写结合的好处,后督促强制其读写结合,再典型示范,榜样引路。教师肯定鼓励,善加引导。培养学生读写结合一要有耐心,需要让学生坚持一定时间,养成习惯;二要让学生体会这样做的好处,从读写结合中汲取语文精华,从成功中深化对阅读本质的认识。第四、不动笔墨不读书。圈点、批注、摘抄,是中学生阅读常用之法。要勤动笔,该圈则圈,该点则点。建立各种摘抄本,长期积累,必有收益。向学生讲述名人读书法,例如徐特立、毛泽东的论述和读书法,使其明确圈点批注有益于加深印象,增强记忆,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积累阅读中的精华,制卡片、建资料为读书人必备之法。“如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除眼到、心到、口到外,还必须手到。阅读不是为了积累,但积累不仅能更好地阅读,而且对其它学习都会非常有益。闲暇时间的阅读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做得让学生乐于接受,又要能获得良好的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孩子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因为,课外阅读确实可以扩大知识面,提高写作能力,使思维灵活,思想创新,而且净化人的心灵,完善人的性格。让我们记住陶行知先生的话:“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地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的宝藏。”课外阅读可以使学生跳出狭窄的课本圈子,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必然王国到达自由王国, 体会自主学习的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