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小口子迁移村居民社会保障情况的汇报(doc 10页).doc_第1页
有关小口子迁移村居民社会保障情况的汇报(doc 10页).doc_第2页
有关小口子迁移村居民社会保障情况的汇报(doc 10页).doc_第3页
有关小口子迁移村居民社会保障情况的汇报(doc 10页).doc_第4页
有关小口子迁移村居民社会保障情况的汇报(doc 10页).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胶南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小口子迁移村居民社会保障情况的汇报市政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局联合社会保障组的各成员单位于6月5日-25日,通过走访、座谈、入户调查等方式,对小口子6个迁移村的社会保障情况进行了综合详细的调查,并研究提出了下步工作的初步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一)迁移村人口情况。截止到2008年5月16日,前小口、后小口、渔池、曲家园、湘子门、石板河6个村居总户数1364户,总人口3676人(男1724人,女1952人),全部为城镇户口。其中:前小口子居委会556人,后小口子居委会613人,渔池村居委会775人,曲家园居委会539人,湘子门居委会185人,石板河居委会1008人。六个村总人口中,16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377人,占10%;劳动年龄段内人口1982人,占54%;达到或超过退休年龄段人口1317人,占36%。(二)迁移村就业状况。被调查的6个迁移村居中,在劳动就业年龄段(男16-60周岁、女16-50周岁)内的1982人中,男1081人,女901人。有稳定收入的就业人员241人,占就业年龄段总人数的12%,自谋职业218人,占就业年龄段总人数的11%,剩余1523人呈无业状态,主要靠农业、海水养殖、海上捕捞、外出打工获取经济收入。(三)迁移村居参加社会保险情况。被调查的6个迁移村居中,参加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的有14人,占总人口数的0.38%,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的有445人(含218名自由职业者),占总人口的12%,参加被征地农民和成建制转非村居民养老保险的有1740人,占总人口的48%,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有2795人,占总人口的76%。达到退休年龄并享受保险待遇的有1000人,其中,企事业单位退休29人,农村养老保险970人。(四)迁移村民政抚恤情况。被调查的6个迁移村居中,城镇低保人员126人,优抚对象31人,现役军人3人,残疾人106人(有36人享受城镇低保待遇)。二、迁移村应解决的问题(一)迁移村居社会保障问题。小口子6个迁移村居男年满60周岁、女满50周岁以上的年龄段所占比例较大,共计有1066人,所占总人口数的29%,这部分人基本上都参加了农村养老保险并办理了退休手续,每月享受待遇185元左右。由于待遇标准过低,迁移后难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同时,迁移前这六村居虽然都参加了新农村合作医疗,但迁移后这种保险性质也同样不适应迁移居民的基本医疗需求。(二)迁移村居整体搬迁后就业问题。小口子六个迁移村居在劳动就业年龄段内的居民共计有1870多人,已有工作或自谋职业的约有459人,大约有1400多人呈无业状态,这部分人现在靠租用部队用地用来农业种植、海水养殖、海上捕捞等手段来取得经济收入。但这6个村整体搬迁后,现有的生存环境、取得经济收入的手段和来源都被打破,居民现有的劳动技能也不适应就业需求,要实现就业再就业,需通过组织职业技能培训、组织专场劳动力供求洽谈会或指导其自主创业等手段来促进就业或再就业。(三)迁移村居委会集体经济受到影响。由于整体搬迁后,原村居集体经济基础消亡,短期内无再生经济能力,原先需居委会集体所承担居民福利、补助、补贴等也将无力承担,需在迁移期间及迁移后一定时期内,考虑解决其上述所需费用问题。(四)六个迁移村居民迁移期间生活问题。六村居居民迁移期间及迁移后的一定时间内,居民将失去原有创收的手段和途径,其收入来源也将中断,为保障其生活,需按一定的标准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三、初步建议及对策(一)从实际出发,切实解决迁移村居民社会保障问题。目前看,解决迁移村居民社会保障问题,关键是将迁移村居民纳入城镇职工养老医疗保险范围,重点是达到或即将达到退休年龄的老居民,应积极争取政策为这些老居民按规定补缴城镇职工养老、医疗保险(按现行规定只能补缴这两险),补缴后为其办理退休手续并享受退休待遇,进而将这部分居民纳入城镇退休职工管理,彻底解决其老有所养、老有所医问题。对不在补保范围人员,按国务院社会保险征缴暂行条例国发200538号文件要求,按规定为其办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手续并落实有关待遇。具体思路是:1、按城镇职工最低退休待遇标准,切实解决迁移村居民养老保险问题。根据劳动法及国务院国发200538号文件规定,城镇职工退休,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投缴养老保险15年以上,即可定期享受退休待遇,其缴保时间最低须满180个月;二是达到退休年龄(男60周岁、女50周岁)或丧失劳动能力并经劳动能力鉴定其病、伤、残达到四级以上。根据上述规定,建议按以下办法解决迁移居民养老保险待遇问题:(1)对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0周岁以上的居民,按规定为其补缴15年(180个月)的养老保险,补缴到位后再为其办理退休手续并按月享受退休待遇。其退休待遇额按今年标准测算约每人每月480余元,其后其待遇额由社会保险机构负责逐年按规定予以调整增长。(2)对男45周岁、女35周岁以上迁移居民,按自愿原则,动员其从迁移时间起办理参加社会保险手续并缴纳社会保险费,对距达到退休年龄时参保时间仍不足15年(180个月)的,其不足的投保年限要在办理参保手续并第一次缴纳保险费时予以补缴。对不愿意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居民,建议以补保15年(180个月)应实际缴纳的全部保险费额为标准,发给居民一次性社会保险补贴。(3)对男45周岁、女35周岁以下人员,按补保15年(180个月)实际应缴纳的全部保险费额为标准,给予一次性养老保险补贴。对要求参加社会保险的人员,迁移后按规定为其办理参保手续。(4)不参加社会保险的人员,领取养老保险补贴必须通过个人申请,所在村居同意并由迁移领导小组批准,签订发放一次性领取养老保险补贴协议后方可发放。(5)已参加机关事业保险人员(14人)和已享受机关事业、企业离退休待遇人员(29人),不列于本次参保补贴范围。2、按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办法,切实解决迁移村居民医疗保障问题。根据青岛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规定(青岛市人民政府令第176号),男性职工退休享受医疗待遇,其缴纳医疗保险费年限须满25周年,女满20周年。对退休时缴保年限不足的,应在其办理退休手续前一次性补足。根据上述规定,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对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0周岁及以上的居民,应在其办理退休手续前分别为其补缴25年或20年的医疗保险。(2)对男60周岁、女50周岁以下的迁移居民,按男补缴医疗保险25年、女补缴医疗保险20年实际所需费用为标准,给予居民个人一次性医疗保险补贴。(3)按现行政策规定,迁移居民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必须同时参加医疗保险。其养老保险费与医疗保险费应同时按规定补缴或缴纳,不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居民不能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4)一次性医疗保险费补贴的发放,须通过本人申请、所在村居同意并由迁移领导小组批准,签订一次性医疗保险补贴领取协议后方可发放。(5)已参加机关事业保险人员(14人)和已享受机关事业、企业离退休待遇人员(29人),不列于本次参保补贴范围。3、按有关政策规定,切实解决迁移村居民失业、工伤、生育保障问题。根据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失业保险条例及省、青岛市生育保险管理的有关规定,迁移居民参加城镇职工养老、医疗保险的同时,必须参加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具体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对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0周岁及以上的迁移居民,只补缴养老、医疗保险,不再补缴失业、工伤、生育保险。(2)对男60周岁、女50周岁以下的迁移居民,应按规定参加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对不符合参保条件或不愿参加上述保险的,按每人缴纳失业、工伤、生育保险所需实际保险费额为标准,给予迁移居民一次性保险补贴。(3)一次性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补贴的发放,须通过本人申请,所在村居同意并由迁移领导小组批准,签订一次性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补贴领取协议后方可发放。(4)已参加机关事业保险人员不列于本次参加补保范围。4、按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办法解决迁移居民养老、医疗保障问题,将突破现行劳动保障政策规定,主要是对达到或将要达到退休年龄的老居民补缴养老、医疗保险问题,按现行政策是不允许的,但也不是没有操作的可能。需要由政府出面做工作。并以胶南市人民政府的名义向青岛市人民政府提出书面请示,争取青岛市政府及劳动保障部门的政策支持。(二)立足长远,切实解决迁移村居民就业问题。对迁移村劳动力分类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项技能培训,使有求职愿望的居民掌握一技之长,提高其自身就业能力。同时,通过举办迁移村专场劳动力洽谈会,积极组织缺工企业进场招聘,为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让有求职愿望的劳动者实现双向选择。针对年龄较大、就业比较困难的“4045”人员,积极通过开发政策扶持性岗位为其实现就业,解决居民基本生活保障。(三)从稳定大局出发,切实解决搬迁期间居民生活保障问题。因搬迁期间居民将暂时失去生活来源,建议按照城镇失业职工的标准为居民发放不超过2年的生活补贴,以保障迁移村居民搬迁期间的基本生活。(四)民政抚恤问题。仍按原途径标准予以管理、发放。四、所需资金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号)中关于“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按有关规定纳入征地补偿安置费用,不足部分由当地政府从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中解决。社会保障费用不落实的不得批准征地”的规定及国防工程所划拨土地无使用收入的实际,六个迁移村居迁移前后所需的以下几项劳动保障安置费用均需纳入征地补偿安置费用:(一)养老保险费用。按2007年青岛确定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606元固定数测算,基数1606元,缴费比例28%,补缴15年,总参保补贴人口3633人(总人口3676人-已参加机关事业保险14人-已享受企事业保险待遇29人),共需29406万元(160628%180个月3633人)。(二)医疗保险费用1、男性村民补缴25年,男性1694人(男性总数1724人-已参加机关事业保险12人-已享受企事业保险待遇18人),基数1606元,缴费比例9%,共需7345万元(16069%300个月1694人)。2、女性村民补缴20年,女性1939人(女性总数1952人-已参加机关事业保险2人-已享受企事业保险待遇11人),基数1606元,缴费比例9%,共需6726万元(16069%240个月1939人)。六村居民共需医疗保险费约14071万元。(三)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费用1、失业保险:缴费基数1606元,缴费比例3%,补保时间15年(180个月),补保人数2345人(总人口3676人-男60女50周岁以上人员1317人-已参加机关事业保险14人),共需失业保险费2034万元(16063%180个月2345人)。2、工伤保险:缴费基数1606元,缴费比例2%,补保时间15年(180个月),补保人数2345人(总人口3676人-男60女50周岁以上人员1317人-已参加机关事业保险14人),共需工伤保险费1356万元(16062%180个月2345人)。3、生育保险:缴费基数1606元,缴费比例0.9%,补保时间15年(180个月),补保人数2345人(总人口3676人-男60女50周岁以上人员1317人-已参加机关事业保险14人),共需生育保险费610万元(16060.9%180个月2345人)。以上三项其需保险费约4000万元。(四)技能培训费用按有关规定,需参加培训人员共1982人(其中:男16-59周岁共计1081人,女16-49周岁共计901人),其培训费标准按人均2000元计,约须培训费2000元/人1982人=396万元。(五)迁移期间生活补助费按每人352元/元,享受时间为2年(失业职工标准),共需补助金额为(35224个月3676人)3105.5万元。(六)民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