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归纳.doc_第1页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归纳.doc_第2页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归纳.doc_第3页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归纳.doc_第4页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归纳.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yu,高兴。 2.日以尽矣 以,通“已”,已经。 3.今日往而不反者 反,通“返”。4.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振,通“震”,惧怕 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奉,通“捧”,捧着。6.图穷而匕首见 见,通“现”,出现。7.秦王还柱而走 还,通“环”,绕。8.卒起不意 卒惶急无以击轲卒,通“猝”,仓促,突然。 二、古今异义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2.仰天太息流涕 古义:眼泪。今义:鼻涕。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古义:可以用它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5.持千金之币物 古义:礼物 今义:钱币。 6.秦王方还柱走 古义:跑 今义:步行。 7.诸郎中执兵 古义:宫廷侍卫 今义:指中医。 8.左右既前,斩荆轲 古义:周围侍从。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三、词类活用现象: 名词作状语:1.进兵北略地 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3.函封之 4.发尽上指冠 名词作动词 1.(荆轲)又前而为歌曰 2.皆白衣冠以送之 3.乃朝服,设九宾使动用法1.使使以闻大王 2.使毕使于前 (删除此题)3.自引而起,绝袖 意动用法 1.太子迟之 2.群臣怪之 四、文言句式: 判断句 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3.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省略句 1.秦王购之 ( 以 ) 金千斤 2.欲与 ( 之 ) 俱 3.见燕使者(于)咸阳宫4. 而(群臣)卒惶急无以击轲 被动句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状语后置 1.常痛于骨髓 (删除此题)2.给贡职如郡县 3.燕王拜送于庭 定语后置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五、重点实虚词 1、发 轲既取图奉之, 发图 打开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出发 发尽上指冠 头发 2、诚 诚能得樊将军首 如果真的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的确,确实3、顾 顾计不知所出耳 只是,不过 荆轲顾笑武阳 回头 大行不顾细谨 顾忌,考虑4、为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被 为之奈何 对付,处理 乃为装遣荆轲 准备 乃令秦武阳为副 做为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为了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发出 5、而 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 并且,表递进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因而,表因果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却,表转折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或不译,表承接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相当于“地”或不译,表修饰 六、翻译句子(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3)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4)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七、名句默写(1)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2)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3)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八、高考本课对应题型(1)使工以药淬之 (2013年 四川卷)(2)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2010年 山东卷)(3)秦王惊,自引而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