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新地中心排版最终.doc_第1页
南昌新地中心排版最终.doc_第2页
南昌新地中心排版最终.doc_第3页
南昌新地中心排版最终.doc_第4页
南昌新地中心排版最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昌新地中心方案说明第一章 建筑设计一、工程概况:南昌新地中心位于红谷三路的西面,临江南大道北面,坐西北,朝西南,基地面积14949m2,是一座以酒店、办公为主融合艺术、休闲、健身、娱乐集于一体的大楼。酒店建筑总高度为226米,装饰最高点高度为236.50米。地下三层,地上五十八层(含顶层设备层),为一类超高层建筑。写字楼建筑总高度为98.2米,装饰最高点高度为113.8米,地下三层,地上二十三层。总建筑面积192788平方米,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年限50年,抗震设防烈火度为6度,耐火等级为一级,地下室防水等级为二级,抗渗等级S8,屋面防水等级为级。二、设计依据:1、项目批文;2、规划局建设工程规划设计要点;3、规划局批准的基地红线图;4、南昌市城乡规划局关于对阳光新地中心规划建筑方案的评审意见洪艺字200712号;5、有关国家规范及地方标准。三、设计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以自然生态为中心的设计理念,充分尊重自然环境,合理布局,创造亲近自然格调高雅,营造有韵味的绿色空间。空间与功能:酒店为一座长弧三角形塔楼,塔楼内设有五星级高档套房及酒店式公寓等。另一座圆弧形高档写字楼。两座塔楼高低错落,裙楼相连,在裙楼内设有酒店配套服务用房(大宴会厅、多功能厅、健身娱乐场所及高档专卖店等)。 通过理顺复杂的功能布局,形成快捷便利的交通流线,从而创造了高效明快的空间。四、总平面:1、根据地形及周围道路环境,在西南面布置了一座五星级酒店,它是一座异形长三角形式塔楼,与临江大道有着全方位的效果。在场地的东南向结合原有地形布置了异形圆三角形写字楼,与红谷三路相切,并退让规划用地红线20m,在总平面规划构图上取得高、低错落,圆与弧有机结合的艺术创造,从而达到良好的视觉效果。 2、交通组织:建筑的东面布置了酒店、大宴会厅、写字楼步行入口、与城市干道相连。酒店车行出入口通过酒店前的绿化广场实现自身车流环通,可根据需要直接进入塔楼南侧地下车库,或直接环通到城市道路。写字楼车行出入口设置于北面,通过写字楼前的一个绿化广场实现自身车流环通。可直接进入北面地下车库或环通到城市道路。酒店式公寓出入口位于西南角,并形成一个独立体系。后勤的出入口位于建筑的北面,避免与其它功能发生干扰。建筑东南角设有7辆小型停车位,北面设有7辆小型停车位。3、绿化布置:在建筑南面拥有30米宽的绿化带,设计注重“点、线、面”相结合,格调层次丰富,自然朴素,曲折有致。同时设计了部分水面,喷泉,等城市小品,以营造一个现代化简洁的园林风格,同时,与错落有致的建筑相互渗透形成丰富优美的整体空间,另一面阻断了城市交通噪音,给整个建筑创造了安全、宁静、优美的空间环境。使花园的尺度与周围的高大建筑群更加适应。4、建筑亮化:道路照明采用高压纳灯,庭院照明采用节能白炽灯,泛光照明根据建筑立面采用金属卤化物灯。五、平面设计:本工程引用国家规范:1、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2、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2001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4、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5、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6、旅馆设计规范JGJ62-907、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20068、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9、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98(2001年版)塔楼地下三层设有冷冻机房,消防泵房及940吨消防水池、部分库房和267辆停车位。地下二层设有部分设备用房及库房,停车位283辆。地下一层设有酒店服务用房及变配电、锅炉房等设备用房、设有217辆停车位。两塔楼分别设七部电梯直通地下三层,方便使用,交通便捷。裙楼一层设有商店、酒店大堂、咖啡厅;二层设有大宴会厅、中餐厅及多功能厅;三楼设有多功能娱乐中心及休闲风味小吃;四楼设有健身用房、SPA、及室外网球场。 五层设有以健身为中心的辅助用房,及社区服务,物业管理用房。六至八层为酒店式办公用房。九到二十八层为酒店式公寓,每层设有17间标准间,同时可以根据要求组合成双套间或三套间。 三十五十五层为酒店客房,其中三十至三十七层,每层设有20间标准间,三十八至五十五层,每层设19间,同样可根据需要任意组合。 五十六五十七层为酒店多功能。 十五、二十九、四十三及五十八层为避难层。酒店交通核心设有两座楼梯,12台电梯,其中4台为AP-1AP4为酒店式公寓专用电梯,从地下三层至二十八层,HS-1,FS-1,FS-2为酒店服务电梯,其中HS-1为消防电梯,4米/秒,其余2米/秒。从地下三层到顶层。HP-1HP-5为酒店客房专用梯,3米/秒。写字楼交通核心部分设有二座楼梯,11台客梯,其中两台为消防电梯,3米/秒,3台为大宴会厅专用电梯,2.5米/秒,在核心部分设有男女卫生间,及设备等辅助用房。六、立面设计: 本方案两座塔楼,一座长弧三角形、一座圆弧三角形的高低错落有机结合,通过四层裙楼把两幢塔楼连接起来使孤立的两栋高层建筑构成一个整体,使整个环境景观丰富而精彩,裙楼的共享空间组成一条玲珑透明的水晶长廊,在临江大道上,人们可毫无阻拦的看到廊内人流的涌动,在廊内则可以欣赏到花园的景致,在人流上上下下的过程中,感到步移景异的效果。 酒店公寓入口是一个椭圆形玻璃建筑,在整栋建筑中,它的位置形象生动,既是需要又是点缀,成为一个小品。立面简洁又不失韵味的外部轮廓描述建筑,对环境的有机介入,同时通过飘逸的体量组合,垂直片元素组织,以大量落地窗式玻璃墙为主。赋予建筑时代感。整个建筑构思巧妙,造型奇特、过目不忘。它反映时代的风貌,从而体现领衔南昌标志性建筑的内在气质。七、剖面设计: 地下二、三层层高为3.8米,地下一层层高5.3米,(30米宽的绿化带下停车库层高为3.8米)酒店一至四层层高为6.0米,五、二十九、五十六、五十七层层高为5.1米,二十八、五十五层层高为4.0米,五十八层层高为4.2米,其余层高均为3.6米。酒店屋面高度为225.80米,建筑总高度为226.00米,装饰高度236.50米。写字楼一三层层高6.0米,四层以上均为4.0米层高。写字楼建筑高度98.20米,装饰高度113.8米。八、建筑构造及装修:(一)墙体:外墙为200厚加气混凝土。 内墙大部分采用150,100厚ALC板。 厨房、地下室、设备用房、服务间、楼梯间、电梯间、管道井等采用200厚加气混凝土或满足容重、强度、隔声、防水要求的轻质材料。(二)外墙饰面:主楼为分层落地窗式中空带特殊薄膜双钢化玻璃,10m+12m+8m(淡灰色与淡蓝色相间)幕墙、裙楼为全干挂石材加点式无框透明LOW-E玻璃幕墙。(三)楼地面:(仅为建议性描述,以后期室内设计为准。)1、石材地面(裙楼门厅、电梯厅、室外广场、公共走道等。)2、亚材橡胶地板(裙房公共走道、楼梯、健身房、游泳厅、多功能、写字间、酒店式公寓等。)3、地毯(客房部分。)4、广场砖饰面(地面广场、庭院、裙楼屋顶花园等。)5、地砖(艺术砖)地面(裙楼卫生间)咖啡厅简餐等。6、彩色防滑地面(地下车库。)7、水泥地面(设备用房等未注明处。)(四)平顶:(仅为建议性描述,以后期室内设计为准)1、金属板吊平顶(裙房游泳池、咖啡厅简餐等、室外门廊下)2、铝塑板平板(裙楼卫生间)3、轻钢龙骨普通纸面石膏板吊平顶(办公室)4、乳胶漆平顶(地下室、设备用房)5、轻钢穿孔纸面石膏板+内墙涂料(公共走道、电梯厅等)(五)内墙面(仅为建议性描述,以后期室内设计为准)1、石材墙面(入口门厅、各电梯厅、前室等)2、面砖墙面(裙楼卫生间、服务间等)3、石膏板外包镀锌烤漆钢板或复合木装饰墙面(裙楼商务、咖啡简餐、健身房等)。4、墙纸饰面(用于客房)。5、乳胶漆饰面,写字楼、裙楼等所未注明处。(六)屋面:1、刚性+高分子卷材三道设防挤塑保温板广场砖用于上人屋面。2、刚性+高分子卷材三道设防挤塑保温板不上人屋面(主楼等未注明处)。(七)门窗:1、铝合金框镜面中空玻璃上悬窗及无框透明玻璃门(外门窗)。2、内门为硬质木门。3、防火木门窗(采用单片防火玻璃)。(八)电梯:酒店办公电梯共计24台:其中:1台4.0米/秒(消防电梯用于酒店)19台3.0米/秒(客梯其中包括办公两台消防电梯)3台2.5米/秒(客梯,大宴会厅电梯)1台1.5米/秒(食梯酒店专用)九、经济技术指标:基地面积: 14949m2总建筑面积: 192788m2地下建筑面积: 48097m2地上建筑面积: 144691m2其中:地下设备用房及配套设施面积: 21920m2地下停车库面积: 26177m2其中:酒店式办公面积: 4602m2酒店式公寓面积: 29146m2酒店客房面积: 38039m2酒店配套设施面积(含社区服务及物业) 38564m2写字楼面积: 34340m2容积率: 9.679建筑覆盖率: 52%绿化率: 19%酒店式公寓 323间酒店式客房 481间(其中套间17间)酒店建筑高度(主体高度) 226.00米酒店建筑高度(建筑装饰顶部标高) 236.50米写字楼(主体高度) 98.20米写字楼(建筑装饰顶部标高) 113.80米机动停车数量 784辆其中:小型地下停车小型车位:地面停车 14辆 地下停车 767辆 地下大型车位 3辆自行车 120辆第二章 结构设计一、工程概况:南昌新地中心位于南昌市红谷三路的西面,临江南大道北面,基地面积15460m2,是一座以酒店、办公为主的融合艺术、休闲、健身、娱乐于一体的大楼。地上由一幢58层的超高层酒店(主楼)、一幢23层的办公楼(附楼)和4层裙房组成;地下三层,由8000平方米的核6级人防、地下车库和设备用房组成。主楼高225.8米,建筑面积 8.85 万平方米,附楼高98.0米,建筑面积 4.15 万平方米,裙楼高 24.0 米,建筑面积 1.46 万平方米,地下室深 12.9 米,面积 4.81 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19.27万平方米,建筑设计标高0.00相当于国家高程水准24.90m,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总平面图,建筑平、立、剖面见附图。二、设计依据:(一)南昌新地中心总平面图,建筑平、立、剖面图。(二)设计执行的主要国家规范、规程、标准: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3、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4)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2006年版(GB5009-2001)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6、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7、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8、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3 99-98)9、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CECS28:90)10、高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104:99)11、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JGJ138-20011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程(GB50007-2002)1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14、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15、高层建筑箱形及筏形基础技术规范(JGJ6-99)16、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17、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1年版(GB50045-95)18、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11号)19、建设部关于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的通知(2006年9月)20、江西省勘察设计研究院提供的南昌新地中心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三、参考资料:1、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2、建筑抗震设计常见问题解答(国家标准规范管理组)3、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三版)4、钢结构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三版)5、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计算构造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6、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构造与计算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7、上海市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计指南四、基本设计参数:1、根据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中的有关规定,本工程的设计基准期为50年,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安全等级为二。2、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4),本工程属于丙类建筑。3、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本工程地基基础的设计等级为甲级。4、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桩基安全等级为一级。5、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1年版),本工程建筑防火等级为一级。6、地下工程防水设计等级为二级,抗渗等级为P8。7、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地下结构与土或水接触部分为二a类,其余为一类。8、砌体结构施工质量控制等级取B级。五、设计活荷载标准值(KN/m2)1、大堂:2.5会所、餐厅、宴会厅、多功能厅:3.0餐厅厨房:4.0商店、娱乐中心:3.5健身俱乐部:4.0酒店式公寓、酒店:2.0公用卫生间:2.5裙楼以下公共走廊、门厅、楼梯:3.5消防楼梯:3.5地下车库(小汽车):4.0消防车通道:20通风机房、电梯机房:7.0屋顶直开机停机坪(轻型):5.0屋顶花园:3.5(覆土按实际)设备用房按实际屋顶擦窗机按选定设备型号技术参数设计地下室顶板室内部分使用活载5.0,室外部分使用活载为10.0KN/m2。覆土按实计算,汽车运行处按等效荷载考虑。地下室顶板考虑施工荷载5.0KN/m2。地下室外墙填土地面使用荷载:10.0KN/m2,通行车道侧则考虑行车荷载计算墙、柱、基础时,活载按GB5009-2001第4.1.2条折减。2、基本风压:0.55KN/m2(100年重现期的风压值),地面粗糙度C类,风荷载体型系数:100米以下(附楼高度)考虑2幢楼的相互影响,增加10%取1.31.10=1.43,100米以上主楼取1.3,施工图阶段以风洞试验结果为准。主楼舒适度计算时,以10年一遇风压0.30KN/m2考虑。3、基本雪压:0.45KN/m2。六、地震作用:1、计算地震作用时,采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提供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阻尼比取0.05,主楼钢管砼柱框筒结构的阻尼比取0.04。2、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max对于多遇地震取0.04,中震取0.12,场地类别为类,特征周期值0.35s。3、计算地震作用时采用重力荷载代表值如下:100%恒荷载,50%楼面活荷载。4、抗震计算采用弯扭耦连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并分别考虑5%垂直于地震作用方向的建筑物总长度的偶然偏心和双向水平地震作用计算。5、弹性时程分析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提供的该场地两条实测波和一条人工波。记录时长(S)最大加速度(cm/s2)时间间隔(S)USER1天然波(主/次)401265/16920.02USER2天然波(主/次)401319/13900.02USER3人工波(主/次)60219/1910.02USER1主方向USER1次方向USER2主方向USER2次方向USER3主方向USER3次方向6、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建筑场地类别为类,场地稳定性好,适宜进行该工程建设。七、工程地质报告:根据江西省勘察设计研究院提供的南昌新地中心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揭示。勘探深度内,场地地层结构由人工填土(Q4ml)、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4al)、第三系新余群(Exn)组成。按其岩性及工程特性,自上而下依次划分为冲填土、淤泥质粉质粘土、粉质粘土、细砂、中砂、砾砂、圆砾、强风化砂砾岩与泥质粉砂岩互层、中风化砂砾岩与泥质粉砂岩互层、微风化砂砾岩与泥质粉砂岩互层、-1微风化中软弱夹层。以下分别予以阐述:1、人工填土(Q4ml)冲填土:浅黄灰褐色,主要由中、细砂冲填而成,局部夹粘性土,偶见碎石、砖块、砼等碎屑物,上部稍干,下部较湿,近期堆填,未经压密处理,结构较松散,实测标贯锤击数为59击。全场地分布。揭露层厚3.809.20m,平均厚度6.00 m左右。2、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4al)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褐灰色,软流塑状。成份以粉粘粒为主,粉细砂含量较高,局部含有机质。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中等韧性,中等干强度。实测标贯锤击数为14击,高压缩性。该层为新近沉积物,仅局部分布于场地南西角(ZK32、ZK33、ZK42、ZK54-55、ZK59-62、ZK67-70等孔位处),揭露层厚0.9010.00m。粉质粘土:灰黄色、黄褐色,可塑为主,该层底部因处于地下水活动部位,长期受地下水浸泡,局部呈软塑,其工程性质稍差。无摇振反应,切面较光滑,中等韧性,中等干强度。实测标贯锤击数为59击。中等压缩性,平均压缩系数为0.32MPa-1,压缩模量平均值为6.32MPa。成份以粉粘粒为主,少许铁锰质,底部含少量的砂粒。该层分布较广泛,场地内11个钻孔缺失该层。揭露层厚为1.606.50m,平均厚度3.43m左右。层顶埋深3.87.80m,层顶标高为15.9819.86m,平均标高为18.00m左右,层顶面起伏较大。细砂:灰黄色、浅灰色为主,湿饱和,稍密为主,局部松散。实测标贯锤击数一般为913击。透水性一般。颗粒组份为:粒径0.52.0mm的含量约占7.5%,0.250.50mm含量约占36.4%,0.0750.25mm含量约占49.3%,粉粘粒含量约占6.8%。上部泥质含量高。矿物成份主要为石英、长石及云母等。该层分布较广泛,场地内9个钻孔缺失该层。揭露层厚为1.104.10m,厚度变化较大,平均厚度2.50m左右。层顶埋深7.9011.20m,平均为9.20 m左右。层顶标高为12.2616.09m,层顶面起伏较大。中砂:灰黄色为主,局部呈灰色,饱和,中密为主,局部稍密。实测标贯锤击数为1721击。强透水性。颗粒组份为:25mm的含量约占12.5%,粒径0.52.0mm的含量约占25.7%,0.250.50mm含量约占27.6%,0.0750.25mm含量约占21.3%,粉粘粒含量约占13%,局部含少许砾石。矿物成份主要为石英、长石及云母等。该层分布较广泛,场地内5个钻孔缺失该层。揭露层厚为1.004.80m,平均厚度2.50m左右。层顶埋深10.1013.20m,层顶标高为10.2113.87m,层顶面稍具起伏。砾砂:灰黄色、灰白色为主,局部呈浅灰灰色,饱和,中密,局部稍密,实测重型圆锥动力触探击数为1121击。强透水性。颗粒组份为: 510mm的含量约为14.6%,25mm的含量约为23.8%,0.52.0mm的含量约为27%,0.250.50mm含量约为19.8%,0.0750.25mm含量约为11.9%,粉粘粒含量约为3%。矿物成份主要为石英、长石等该层全场地分布。揭露层厚为1.107.70m,平均厚度为4.40m左右。层顶埋深12.1016.80m,平均为14.30m左右。层顶标高为7.5811.87m,层顶面起伏较大。圆砾:灰黄色、灰白色为主,局部呈浅灰灰色,饱和,中密实,局部稍密,实测重型圆锥动力触探击数为1624击。强透水性。颗粒组份为:粒径20mm的含量约为10.7%,1020mm的含量约为18.2%,510mm的含量约为14.4%,25mm的含量约为20%,0.52.0mm的含量约为17.8%,0.250.50mm含量约为9.9%,0.0750.25mm含量约为6.4%,粉粘粒含量约为2.7%。矿物成份主要为石英、长石等。卵石一般直径为12cm,卵砾石呈圆形及亚圆形,该层的下部卵砾石含量一般相对较高,卵石粒径一般为35cm左右。因沉积环境变化,河流变迁的影响,该层在平面及深度上表现为卵砾石含量不均匀,局部孔段卵石及中粗砾含量相对较少,颗粒组粒径相应变细,以细砾及中粗砂为主,相变为含砾中粗砂,其密实度也相应降低,呈稍密中密。该层全场地分布。揭露层厚为0.904.20m,平均厚度为2.40m左右。层顶埋深16.5020.20m,平均为18.70 m左右。层顶标高为3.566.66m,层顶面起伏较大。 3、第三系新余群(Exn)砂砾岩与泥质粉砂岩互层:为紫红色,岩石质软,遇水易软化,干燥易崩解,全场地分布。砂砾岩段:砂砾结构,中厚层状构造;泥质胶结,胶结性稍差。砾石含量约占1540%,砾石成份以石英、硅质岩及变质岩为主。泥质粉砂岩段:细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泥质胶结,胶结性较好。勘探深度内,按岩石风化程度及工程物性的差异可分为:强风化层、中风化层、微风化层、-1微风化中软弱夹层。分述如下:强风化层:紫红色,岩石风化强烈,岩石破碎,岩芯呈砂土状及碎石状,次呈短柱状。冲击钻进困难。碎片(块)用手易折断,手捏易碎。通过现场岩石点荷载试验求得岩石天然单轴抗压强度平均值为1.8MPa,为极软岩,岩体质量基本等级为级。全场地分布。揭露层厚0.601.90m,平均厚度1.40m左右。层顶埋深19.1022.60m,平均为21.10 m左右。层顶标高为1.603.17m,平均为2.60m左右。中风化层:紫红色,原岩结构较清晰,岩石风化裂隙较发育,裂面风化痕迹明显,局部Fe、Mn含量较丰富,岩芯多呈短柱状。锤击声稍哑,较易击碎。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平均值为6.5MPa,为软岩,软化系数为0.27,易软化。岩体质量基本等级为级。全场地分布。揭露层厚3.706.10m,平均为5.10m左右,层顶埋深20.2024.10m,平均为22.50 m左右。层顶标高0.102.20m,平均为1.20m左右,层面较为平缓。本层顶面变化情况详见“中风化岩层顶面埋深、标高等值线图”(图2-2、2-3)。微风化层:紫红色,砾石含量约占1540%,砾石成份以石英及硅质岩为主。原岩结构清晰,裂隙总体上不发育,岩体较完整,岩芯多呈短柱状及柱状为主,偶为碎石状或砂土状,锤击声稍脆,较难击碎。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平均值为12.0MPa,为软岩,软化系数为0.36,易软化。岩体质量基本等级为级。揭露最大厚度11.90m。层顶埋深为26.8031.50m,平均为28.20 m左右。层顶标高为-3.32-7.81m,平均为-4.50m左右,层面起伏较大,本层顶面变化情况详见“微风化岩层顶面埋深、标高等值线图”(图2-4、2-5)。-1微风化软弱夹层:受原岩沉积环境变化的影响,微风化层中局部岩性变化较大,夹有0.801.80m厚的软弱层段,该类夹层岩体较为破碎,局部裂隙较发育,呈强中风化状。岩芯多呈短柱状、块状,锤击声哑,易击碎。通过现场点荷载求得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平均值为3.2MPa。据勘探揭露,该夹层的分布总体上呈无规律性,主要见于主楼南西侧,呈透境状夹于微风化层中。2、地下水场地分布的地下水主要可分为上层滞水、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两种类型。(1)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上部冲填土中,勘察期间水位埋深5.207.20m,水位标高为16.2818.29m,下部淤泥质粉质粘土及粉质粘土为其相对隔水层底板。(2)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局部承压,最大承压水头为5.5m左右),主要赋存于第四系全新统砂砾层中。淤泥质粉质粘土及粉质粘土为含水层的隔水顶板,下伏基岩为相对隔水层底板。稳定地下水位埋深一般为8.3511.48m左右,水位标高为13.50m左右。场地孔隙潜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弱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无腐蚀,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赣江主流百年一遇洪水位为:24.21m,五十年一遇洪水位为23.76m。建议抗浮、防渗的设防水位标高按设计场地整平标高24.50m考虑。3、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无腐蚀。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4、拟建场区区域稳定性较好,场地内无不良地质作用,未发现有断裂扬造通过,适宜进行该工程的建设。5、地基土设计参数见附表岩土层承力特征值及桩周侧阻力、端阻力特征值建议一览表:岩土层编号及名称建议承载力特征值fak(kPa)钻孔灌注桩(水下)桩侧阻力特征值qsia(kPa)桩端阻力特征值qpk(kPa)冲填土100-淤泥质粉质粘土70-粉质粘土16032-细砂15012-中砂20025-砾砂30060-圆砾40065-强风化基岩与泥质粉砂岩互层frk=1.8MPa70-中风化基岩与泥质粉砂岩互层frk=6.5MPa1801900微风化基岩与泥质粉砂岩互层frk=12.0MPa3003300-1微风化中软弱夹层frk=2.5MPa110-备 注1、“frk”为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建议值。2、桩周土侧阻力特征值参照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规范表5.2.8-1,安全分项系数取2后综合确定。岩石侧阻力特征值及桩端土端阻力特征值参照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表8.3.12,安全分项系数取2后综合确定。冲填土及淤泥质粉质粘土未提桩周土侧阻力。八、基础设计:根据本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基础采用桩基。主楼采用1500直径钻孔灌注桩,以(10)层微风化基岩为桩端持力层,桩端进入持力层大于6.0m,有效桩长 17.5 米,估算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为 21000 KN,附楼采用1200直径钻孔灌注桩,以(10)层微风化基岩为桩端持力层,桩端进入持力层大于2.5m,有效桩长 15 米,估算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为 12000 KN。裙楼采用700钻孔灌注桩,以(9)层中风化基岩为桩端持力层,有效桩长 12米。估算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为2700 KN,抗拔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为 750950 KN。主楼采用满堂桩,在基桩布置和排列中,力求群桩承载力合力点与长期荷载重心相重合,基础采用筏板基础,底板厚4.5米。裙楼采用核心筒下满堂布桩,筏板基础,底板厚2.0米;柱下采用多桩独立承台,承台厚3.0米;裙楼及独立地下室采用柱下多桩独立承台,承台厚0.81.5米;地下室底板厚0.8米。主楼和裙楼之间不设沉降缝,在主楼和裙楼之间设置后浇带,通过控制主楼沉降量、后浇带封闭时间、加强连接部位配筋等措施,来调节主楼和裙楼之间的不均匀沉降及抵抗后期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内力。九、结构体系: 本工程由一幢主楼,一幢附楼和四层裙房组成,设三层地下室,地下三层面标高-12.90m。三层地下室连为一体,整个地下室不设变形缝;地上部分两个主楼通过裙楼连为一体,主楼左侧裙楼与主体设缝脱开。结构体系如下:1、主楼高225.8m,采用钢筋砼核心筒和钢管砼柱框架两个抗侧力结构体系。其中核心筒尺寸为 17m26.7m ,面积为 348m2 ,核心筒占楼层面积的 26.5 ,承担主要的水平剪力。为了提高周边框架柱的延性,减少框架柱的截面尺寸,框架柱采用钢管砼柱,套箍指标(faAa/AcAc)控制在0.33之间,框架柱底层截面尺寸为D=1300,逐步收减至D=1000,为了混合结构更好的发挥作用,钢筋砼核心筒的四个角部与框架梁相连的墙体中设钢骨砼暗柱。外框架体系在29层,58层的设备层、避难层中,在外围设置0.81.5m高框架梁相连,使外框架竖向构件受力均匀。同时在核心筒和外框架柱间设置0.61.2m大梁相连,以此共同承担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引起的倾覆力矩和剪力。2、附楼高98.0m,采用钢筋砼框架一核心筒结构体系。平面形状为截角三角形,其中核心筒尺寸为 21.5m24m ,面积为 347m,核心筒面积占楼层面积的 19.3,承担主要的水平剪力。框架柱底层截面尺寸为D=1500,逐步收减至D=1000。3、裙楼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高24m,除主楼左下侧裙楼与主体设抗震缝脱开外,中部裙楼将主楼和附楼连成整体。顶部1527m大跨结构采用部分预应力砼梁。4、地下室三层,采用现浇钢筋砼框架,与主体相对应部分采用现浇钢筋砼梁板结构,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板厚取180。出主体部分单独地下室,为降低层高采用现浇砼空心楼盖结构。由于该建筑群地下室平面尺寸为 174m120m ,平面尺寸较大,为防止砼收缩开裂,引起渗漏,除采用密实砼且施工时加强养护外,采用如下两种措施:(1)在地下室底板、顶板及外墙砼中掺入一室比例的微膨胀抗裂渗剂及聚丙烯纤维。(2)在地下室底板及外墙设置后浇带,后浇带位置见平面图。5、结构各部分抗震等级见附表二项目名称结构形式核心筒抗震等级框架抗震等级底部加强区范围主楼框架核心筒一级一级5层(28.2m以下)附楼框架核心筒二级二级(5层以下)三级(5层以上)5层(26.0m以下)与主体相连裙楼框架结构二级与主体脱开裙楼框架结构四级地下一层各部分抗震等级同对应的上部结构抗震等级,出主体独立地下室三级地下二、三层三级注: 1、与主楼相连的裙楼二跨框架按一级考虑。2、因主楼为超限高层,将抗震等级由二级提高至一级,与主楼相连的裙楼、附楼抗震等级按主楼未提高的抗震等级取值。 抗震等级分区图十、主要材料:(一)砼强度等级见附表三项目名称构件部位标高框架柱墙梁板主楼41层顶层25层40层1层24层+153.4顶+93.9+153.40.0+93.9C50C60C60C40C50C60C30C40C40附楼15层顶层6层14层1层5层+58.0顶+22.0+58.00.0+22.0C40C50C60C30C40C45C30C35C40与主体相连裙楼地下3层裙楼屋面-12.9+24.0C40C40C40与主体脱开裙楼地下3层 1层-13.60.0C40C40C401层 裙楼层0.0+24.0C40C40C30无上部结构地下室地下部分-13.60.0C40C40C40(二)钢筋:HRB400、 fy=360MPa;HRB335 、fy=300MPa;HPB235、fy=210MPa(三)钢材:钢管砼,Q345B(四)填充墙: 外墙采用190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容重13KN/m3,内墙采用加气砼砌块或轻质板材,容重6KN/m3。十一、结构计算结果及分析:(一)计算程序:按照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要求采用两种不同力学模型的三维空间计算程序进行结构整体内力、位移计算,并进行弹性时程分析补充计算。本工程采用如下两套程序计算:1、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编制的高层建筑结构空间有限元分析和设计软件SATWE(2006年12月版),计算模型采用空间杆单元模拟梁、柱及支撑杆构件,用在壳元基础上凝聚而成的墙元模拟剪力墙。墙元对剪力墙洞口无限制,而且墙可以考虑平面外刚度。对楼板程序可以考虑整体平面内无限刚、分块无限制、分块无限刚带弹性连接板和弹性楼板四种模型。2、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北京金土木软件技术有限公司与美国CSI公司联合开发的中文版ETABS程序。计算模型采用空间杆系模拟梁、柱单元,考虑杆单元的剪切变形,轴向变形、弯曲变形和扭转变形。梁、柱单元刚度计算时考虑节点刚域的影响,梁单元计算中考虑了现浇板对梁截面受压的贡献,剪力墙采用壳元,楼板采用膜单元。(二)计算主要参数汇总:附表二:项 目数 值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二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甲级桩基安全等级一级设计使用年限50年抗震设防类别丙类抗震设防烈度6度基本地震加速度0.05g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0.04场地类别类场地特征周期0.35s地基土液化等级无液化基本风压(100年)0.55KN/m2风荷载体型系数1.31.1=1.4(两幢超高层建筑的相互影响,增加10%)地面粗糙度C类基本雪压0.45KN/m2建筑物高宽比5.5抗震等级见表基础埋深主楼17.9m地上/地下层数58/3结构类型框架-核心筒地震作用修正系数1.0振型数36周期折减系数0.80是否考虑藕联是是否考虑双向地震、偶然偏心是阻尼比主楼0.04,附楼及裙楼0.05时程分析地震波加速度峰值和波形USER1天然波:记录时长40秒最大加速度18cm/s2USER2天然波:记录时长40秒最大加速度18cm/s2USER3人工波:记录时长60秒最大加速度18cm/s2(三)计算原则:1、按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藕联(CQC)进行整体计算。2、考虑质量偶然偏心的地震作用影响。3、考虑重力二阶段效应的不利影响。4、结构的内力和位移计算按弹性方法计算;框架梁和连梁等构件考虑局部塑性变形引起的内力重分布。5、侧移刚度按层剪力比层间位移法,侧移刚度计算时采用强制刚性楼板假定。6、地震反应分析方法采用“总刚分析方法”。(四)计算结果和分析:由于本工程为大底盘双塔楼结构,计算中采用了先分塔楼建模分析,再整体建模分析,以全面了解结构的受力性能,具体计算结果见下:1、主楼:SATWE与ETABS计算结果:序号科 目SATWEETABS规范控制值1周期(s)T1(x+y/扭转系数)6.23(0.99+0.00/0.01)5.75T2(x+y/扭转系数)5.24(0.00+1.00/0.00)4.99T3(x+y/扭转系数)3.74(0.01+0.00/0.99)3.382周期比0.600.590.853剪重比(%)X向0.560.58Y向0.610.634有效质量系数 %X向97.5596.0090Y向98.1597.005刚重比X向1.812.281.4满足整体稳定2.7需要考虑重力二阶段效应Y向2.533.126层间位移角地震作用X向1/14531/16561/550Y向1/20001/2175风荷载作用X向1/6891/812Y向1/12071/14397最大层间位移比X向1.401.351.4Y向1.131.138底层柱墙轴压比最大值0.490.480.59楼层抗剪承载力比最小值及所在层数X向0.91/14上一层受剪承载力75%Y向0.89/1410结构总质量(t)/平均重量156419.48/1.77151462.32/1.7111楼层刚度比最小值及所在层数X向0.96/29层0.95/29层1Y向0.98/29层0.97/29层注:刚度比为本层侧移刚度与上一层相应侧移刚度70%的比值或上三层平均侧移刚度80%的比值中之较小值。序号地波层间位移基底剪力X向Y向X向Y向1USER11/2150(41层)1/2555(38层)7290(82.6%)8961(93.5%)2USER21/1460(41层)1/1673(39层)9916(112.4%)10202(106.4%)3USER31/2680(37层)1/3056(39层)8340(94.5%)10540(110.0%)41、2、3平均值1/1979(39层)1/2287(38层)8515(96.5%)9901(103.3%)注:括号内数字为弹性动力时程分析计算的基底剪力与振型分解反应法计算的基底剪力的比值。主楼中震弹性计算结果: 中震弹性计算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取0.12,地震作用修正系数取1.0,框架、剪力墙抗震等级取四级,其余条件同附表二。剪力墙、框架柱编号图主楼中震弹性计算底部剪力墙计算结果汇总墙肢编号计算内力(kN、m)Nmax及相应的V、MNmin及相应的V、MN及相应的Vmax、M轴压比计算水平配筋值(cm2/200mm)Q1-60181、755、46810.423.6-742、-1908、-7587-14273、-2224、-8231Q2-136813、42、1470.423.6-23916、-1201、-3411-98654、7912、79566Q3-40340、3700、37100.457.42211、-1111、-2478-47321、5484、6717Q4-77409、-2859、24200.475.6-9522、-898、-3351-62830、-6826、-19802Q5-18585、1503、19380.444.5-3492、-90、-1097-18585、1503、1938Q6-14982、1231、15320.444.5-149、-210、-630-14982、1231、1532Q7-89204、2533、19950.463.6-4451、-1585、-8797-61412、5812、22524Q8-18533、-1240、-14650.505.8-1400、441、1091-21289、-2283、-3538Q9-29591、116、5530.484.5-5440、-662、-2338-25841、-860、-2921Q10-36519、419、10650.494.5-7387、867、2422-42973、-873、-2424Q11-121376、16、10020.495.6-24989、-529、-3158-89336、4113、351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