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铁路概述.ppt_第1页
第一章 铁路概述.ppt_第2页
第一章 铁路概述.ppt_第3页
第一章 铁路概述.ppt_第4页
第一章 铁路概述.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铁道概论 兰州铁路局职工培训站李忠贤 内容第一章铁路概述第二章铁路线路第三章铁路车站第四章铁路车辆第五章铁路机车第六章铁路信号 第一章铁路概述 第一节铁路运输业的任务第二节铁路的性质和特点第三节铁路营业线 铁路运输的主要任务在于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开发有竞争力的客货运输产品 合理地组织运输生产过程 采取各种有力措施保证安全 迅速 经济 准确 便利地运送旅客和货物 以满足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适应保障国防建设的需要 第一节铁路运输业的任务 1 性质铁路是国民经济大动脉 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和大众化交通工具 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骨干 重要的民生工程和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运输方式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至关重要 2 特点 第一 铁路是一个多部门 多层次 多工种的整体配套的生产企业 从铁路所从事的运输生产的属性上看 它是一个独立的物质运输生产部门 主要生产对象是人和物质产品的位移 第二节铁路性质 特点 第二 点多线长 流动分散 跨越地域广阔 全天候连续露天作业 高度集中 统一指挥 联劳协作 在遍布全国 纵横交错的铁路网上安全的完成旅客和货物的位移 第三 全国铁路运营线路至2015年底达到12万多公里 铁路线上分布着几千个车站 每天有几百万职工在不同的岗位上工作 使用或维修大量的技术设备 上万台机车和几十万辆车辆 数千对列车在铁路线上昼夜不停地运行 而这庞大复杂的运输生产体系通过铁路总公司 铁路局及车 机 工 电 辆 客 货 装等部门统一指挥 联劳协作 环环相扣 协调运转 滨绥线 沈丹线 京包线 西延线 包神线 太焦线 焦枝线 枝柳线 柳湛线 粤海线 宝中线 宝成线 成昆线 昆河线 西康线 线昆南 陇海线 线赣浙 包兰线 兰青线 大秦线 神黄线 石太线 石德线 胶济线 蓝烟线 京通线 通霍线 宁西线 汉丹线 成渝线 渝怀线 内昆线 沪杭线 萧甬线 线黔湘 线昆贵 第三节铁路营业线 中国主要铁路线名称及分布 滨绥线 沈丹线 京包线 西延线 包神线 太焦线 焦枝线 枝柳线 柳湛线 粤海线 宝中线 宝成线 成昆线 昆河线 西康线 线昆南 陇海线 线赣浙 包兰线 兰青线 大秦线 神黄线 石太线 石德线 胶济线 蓝烟线 京通线 通霍线 宁西线 汉丹线 成渝线 渝怀线 内昆线 沪杭线 萧甬线 线黔湘 线昆贵 中国主要铁路线名称及分布 滨绥线 沈丹线 东北有稠密的铁路网 日本海 朝鲜 俄罗斯 俄罗斯 俄罗斯 蒙古 沈丹线 渤海海峡 山海关 北戴河 东营 神黄线 胶济线 京通线 石德线 主要铁路线 线太石 石德线 西康线 黄河中下游地区铁路交通分布情况 兰州 铁路枢纽 兰州 西宁 格尔木 拉萨 乌鲁木齐 西安 连云港 陇海线 包兰线 兰青线 兰新线 金昌 酒泉 嘉峪关 玉门 敦煌 白银 贵阳 重庆 襄樊 安康 怀化 成都 兰州 成渝线 襄渝线 川黔线 渝怀线 兰渝线 铁路枢纽 重庆 第二章铁路线路 内容 第一节概述第二节铁路线路的平面和纵断面第三节路基 桥隧建筑物和道口 交叉及线路接轨第四节轨道 第一节概述 铁路线路是机车车辆和列车运行的基础 铁路线路是由路基 桥隧建筑物和轨道组成的一个整体工程结构 一 铁路勘测设计1 前期工作阶段 主要进行方案研究 初测和初步设计工作 2 基本建设阶段 主要进行定测 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最后进行工程施工 验交投产 3 投资效果反馈铁路运营若干年后 由建设单位会同有关部门 对工程质量 技术指标经济效益等考查验证 以评价设计和施工质量 二 铁路等级和技术标准1 铁路等级我国铁路共划分为四个等级 即 I级 级 级 级 2 铁路主要技术标准包括 正线数目 限制坡度 最小曲线半径 牵引种类 机车类型 机车交路 车站分布 到发线有效长度和闭塞类型等 第二节铁路线路的平面和纵断面 铁路线路在空间的位置是用它的线路中心线表示的 线路中心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 叫做铁路线路的平面 线路中心线 展直后 在垂直面上的投影 叫做铁路线路的纵断面 一 铁路线路的平面 一 铁路线路的平面组成铁路线路平面由直线 圆曲线以及连接直线与圆曲线的缓和曲线组成 二 曲线阻力线路平面上有了曲线 弯道 后 给列车运行造成阻力增大和限制行车速度等不良影响 列车通过曲线时 由于离心力的作用 使得外侧车轮轮缘挤压外轨 摩擦增大 同时还由于外轨长于内轨 内侧车轮在轨面上滚动时产生相对滑动 从而给运行中的列车带来一种附加阻力 称为曲线附加阻力 曲线阻力的大小 我国通常用下面的试验公式来计算 r 600 R K 列车在曲线上运行 二 铁路线路的纵断面 为了适应地面的起伏 线路上除了平道以外 还修成不同的坡道 因此 平道 坡道和竖曲线就成了线路纵断面的组成要素 1 坡道的坡度坡道的陡与缓常用坡度来表示 坡度是指坡道线路中心线与水平夹角的正切值 即一段坡道两端点的高差与水平距离之比 坡道坡度的大小通常是用千分率来表示 i tan h L2 坡道阻力列车平均每单位质量所受到的坡道阻力 叫做单位坡道阻力 1 其计算公式为 1 F2 Qg Qg i 1000 Qg i N KN 这就是说 机车车辆每单位质量上坡时所受的坡道阻力 等于这一坡道的坡度数 三 线路标志 为了线路的维修和养护 为了司机和车长等工作上的需要 在线路沿线设有各种线路标志 其中 常见的有公里标 半公里标 曲线标 圆曲线与缓和曲线始终点标 桥梁及坡度标等 第三节路基 桥隧建筑物和道口 交叉及线路接轨 一 路基 路基是轨道的基础 是铁路线路的重要组成部 它直接承受轨道的重量 承受轨道传来的机车车辆及其荷载的压力 路基的质量如何 对于整个线路质量和行车安全有很大的关系 路基的排水和防护措施 路基面的宽度单线为5 0 7 4米 复线9 9 11 6米 路基地面排水设 渗沟和渗管 挡土墙 二 桥隧建筑物 当铁路线路要通过江河 溪沟 谷地以及山岭等天然障碍 或要跨越公路 铁路时 就需要修建桥隧建筑物 以使铁路线路得以继续向前延伸 桥隧建筑物包括桥梁 涵洞 明渠 隧道等 桥梁 桥梁的组成 桥梁主要由桥面 桥跨结构 墩台及基础三部分组成 涵洞 涵洞设在路堤下部的填土中 是用以通过水流或行人的一种建筑物 涵洞主要由洞身 基础 端墙和翼墙所组成 管节埋在路基之中 它具有一定的纵向坡度 从进口向出口 以便排水 端墙和翼墙的作用 是便于水流进出涵洞 同时还可以保护路堤边坡 使它不受水流的冲刷 按照建筑材料的不同 涵洞有石涵 混凝土涵 钢筋混凝土涵 铁涵等多种 涵洞的截面有矩形 盖板箱涵 箱涵 圆形 拱形 卵涵 渡槽 明渠等不同形式 涵洞的孔径一般是0 75 6 0m 涵洞构造 隧道 1 隧道的分类 按长度可分为一般隧道 长隧道和特长隧道 按所在位置和埋藏条件又可分为傍山隧道 越岭隧道 地下铁道 深埋和浅埋隧道 按洞内行车线路的多少还可分为单线隧道 双线隧道及多线隧道 2 隧道的构造 一般由洞身 衬砌 洞门 避人 车 洞等组成 三 道口 交叉及线路接轨 1 道口 交叉 铁路道口和人行过道均应设置道口标志 道口路段标线 司机鸣笛标及护桩 根据需要设置栅栏或其他安全防护设施 有人看守道口根据需要修建道口看守房 设置照明灯 警示灯 遮断色灯信号机和道口自动报警设备 并督促地方道路管理部门设置齐全道口警示标志 根据需要设置列车无线调度通信设备 站内平过道必须与站外道路和人行道路断开 禁止社会车辆 非工作人员通行 平过道不得设在车站两端咽喉区内 在电气化铁路上 铁路道口通路两面应设限高架 其通过高度不得超过4 5m道口两侧不宜设置接触网锚段关节 不应设置锚柱 栏杆 门 以对道路开放为定位 特殊情况下需要以对道路关闭为定位时 由铁路局规定 一切车辆 自动走行机械和牲畜 均须在立体交叉或平交道口处通过铁路 铁路工作人员发现有违反上述情况时 应予制止 特别笨重 巨大的物件和可能破坏铁路设备 干扰行车的物体通过道口时 应提前通知铁路道口管理部门 采取安全和防护措施 并在其协助指导下通过 2 线路接轨 新建的岔线 不准在区间内与正线接轨 特殊情况必须在区间内接轨时 须经铁道部批准 在接轨地点应开设车站 线路所 或设辅助所管理 因路内施工临时性的区间出岔 应按期拆除 站内铺设及拆除道岔 线路时 由铁路局批准 各种建筑物 电线路 管道及渡槽跨越铁路 横穿路基 或在桥梁上下 涵洞内通过铁路时 应提出设计 施工方案和安全措施等文件 征得铁路局同意 在铁路有关单位派人协助指导下进行施工 不得妨碍铁路运输 列车运行速度120km h及以上线路和重载运煤专线等线路应全封闭 全立交 线路两侧按标准进行栅栏封闭 并设置相应的警示标志 第四节轨道 轨道由钢轨 轨枕 联结零件 道床 防爬设备和道岔等主要部件组成 它起着机车车辆运行的导向作用 直接承受由车轮传来的巨大压力 并把它传递给路基或桥隧建筑物 轨道的组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