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空间之街道探析.doc_第1页
城市公共空间之街道探析.doc_第2页
城市公共空间之街道探析.doc_第3页
城市公共空间之街道探析.doc_第4页
城市公共空间之街道探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公共空间之街道探析【摘要】:快速交通的发展,导致街道传统功能的丧失,通过对街道的物质结构要素分析(街道模式、街道的尺度比例、街道的断面、街道的材质、街道的绿化、街道的公共设施等),预再生街道的混合功能。【关键词】:街道空间,街道模式、街道尺度、街道断面、街道材质、街道绿化、街道公共设施【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ransportation, resulting in lossing of traditional functions of street space, through analyzing the material structural elements of the street (street patterns, street-scale ratio, section of the street, materials of street, greens of street, public facilities of street, etc.) , in order to rebirth the mixed function of street.【Key words】:Street space, street pattern, street-scale, street sections, street materials, street greening, street furniture一、引言公共开放空间是由道路、城市轴线、广场、公园与花园等共同组成,它们是都市设计中的主要构成元素。在城市的建造过程中,公共开放空间扮演着双重的角色;它既是城市形态的组织者,也是公共场所与私密场所之间关系的调整者,就像是一个在城市规划、都市艺术和建筑单体之间衔接和转化的工具。其中街道是一种最为典型的城市公共空间,相对于其他城市公共空间来说,街道与城市、人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是人们每天出行必不可少的部分,是我们接触最多的城市公共空间类型。街道是城市的骨架,所谓城市结构主要是依靠街道组织体现出来的。人们的日常生活,如上班、上学、购物、娱乐、探亲、访友等都离不开街道。简雅各布斯指出:“当想到一个城市时,心里有什么?它的街道。如果一个城市的街道看上去挺有趣,那么这个城市看上去就有趣;如果这些街道看上去很枯燥,那么这个城市看上去就很枯燥。”二、街道功能的重新审视传统街道空间一般是自然生成,往往会形成生动、变化的界面。传统街道空间是维系街区内居民精神归属的根基,是城市文化真实的表现。在早期的传统中,街道是社会交往和城市公共活动进行的最好容器,小尺度、小空间为居民交往提供了最好的交往机会。随着工业时代的到来,汽车大规模的发展,现代城市的街道已由传统的社会交往变成了交通流动空间。 “荒漠化”的汽车交通、超大的街道宽度、粗糙的街道界面等,共同导致了街道不再是宜人的公共交往场所,街道已经成为一种失落的空间,人们已不愿在街道过多停留。A.Pope 在梯子、I.Bentley 在反职业的城市设计中都先后提到现代城市街道空间正以下列两种方式发生改变:由早期建筑作为城市街坊的构成元素限定街道和广场转向建筑在空荡的空间自由散布;由早期小规模连续性街道网络转向围绕分离的建筑簇群的道路网。就如Trancik在寻找失落的空间中所说,现代社会中,街道已经不再是作为一种空间场所来设计(传统街道被认为是当做积极的空间来设计),而是高楼大厦布置完之后遗留出来的消极空间。街道混合功能的再生应该从下面两个方面去考虑,包括物质结构形态与社会结构形态两方面。前者指街道空间各类有形要素的存在、分布和使用,是结构形态中的显性构成要素。后者主要包括空间中的社会组织结构、社会网络、生活居住形态和社会文化水平等,是结构形态中的隐性构成因素。三、街道的物质形态要素分析街道的物质结构形态要素包括街道的模式、街道的尺度比例、街道的断面、街道的材质、街道的绿化、街道的公共设施等。3.1街道模式结合国内城市街道体系生长发展过程的探讨,可将城市街道空间格局分为以下四种类型。3.1.1格网式这属于理性规划型,它具有层级清晰的格网秩序,是一种常用的系统,我国古代的周礼.考工记记载的匠人营国和欧洲的希波丹姆式道路网均采用方格网道路系统。方格网道路又分两种形式,一种是中心的格网序列,代表中央集权和中心控制的理想,中国传统都城建设基本采用这种路网,隋(大兴)、唐长安城采用中轴对称格局,方格网道路等级主次分明。元大都、明清北京城更加全面的体现了周礼.考工记的绝对对称的方格网道路,紫禁城严格中轴对称、皇城居中、等级分明的道路网,以四合院为单位合理组织居住街坊。另一种是开放的格网式,反映出机会均等、平等竞争的思想。如费城,就属于这一类型:方格网把城市划分为完全同一的区域,可朝任何方向发展。3.1.2放射加环形放射道路网的空间扩张首先是在第1道环内沿放射路向外发展,逐渐将放射路之间的土地填满,到一定规模又有第2道、第3道环形道路。这种道路易形成明显的城市中心,有一定的内聚力,容易形成丰富的城市空间,同时能够保证城市各分区与中心区的联系。3.1.3自由式这种形态的道路网在自然生长形成的城市中居多,人为的统一规划思想对这种道路网的用地影响很少,这就形成了城市形态的有机性。自由式道路网形态多结合自然地形,形成弯曲或曲折不定的几何图形。山城重庆就属于这种形式。3.1.4鱼刺式是带形城市特有的道路网类型,自然生长的老成沿着主要道路的走向发展,串联起若干主要的节点场所。这类城市往往是沿主要交通干线或者河流、山谷发展形成。它是功能合理、适应地域条件和经济条件的若干个体逐年叠加的结果。通过组合和变形,这种城市骨架还能发展出指状和环状等形式路网。街道网骨架是构成城市空间的关键因素,一个合理的道路网是城市活力和特色塑造的前提。3.2街道的尺度成功的街道空间具备三维立体构架、二维平面形式以及提供趣味和焦点的实体等特质。随着时代的变迁,街道宽度是变得越来越宽,人的尺度相对来说是没有变化,这就导致行人在街道中的所占比例越来越小,尺度的变化,必定带来人心理的变化。街道的尺度要素包括街道的长度、街道的宽度、街道的高宽比、沿街建筑的尺度协调等。3.2.1街道长度在室外自然环境中,步行距离以400500米较合适,在遮蔽风雪的环境中,有魅力的步行距离约为750米,步行时间为10分钟;在室内全天候空调的步行街中较有魅力的长度可达1500米,步行时间为20分钟。统计资料显示,日本的步行街道均长为540米,美国为670米,欧洲为820米。如果长度过长,则人群往往会集结于某一区域内。一般来说,街道的连续不间断长度的上限大概就是1500米,超出这个范围人们就会失去尺度感。3.2.2街道宽度街道的宽度直接影响街道空间尺度。街道宽度的设定依据两方面因素:一是街道的功能尺度要求,二是街道的精神尺度要求。古代街道更多是考虑精神层面的功能,如唐长安城南北中轴线宽度达到150米,东西主干道的宽度为120米。到了近代,街道开始更多的关注功能尺度的要求。纵观历史,街道宽度经历了一系列的进化,由开始宽松的满足使用功能到满足基本交通功能,再到满足人的行为心理需求等阶段。在决定街道宽度的诸多因素中,交通方式的变化是影响最大和最直接的。从人行交通到车行交通的变化直接导致了街道宽度的不断加宽,街道空间尺度越来越大,由近人的尺度发展为“超人”的尺度。当必须建造巨型尺度街道的时候,把街道空间化整为零,分化成小尺度空间是控制街道空间尺度的关键。可以运用绿化、小品、街灯等手法分化街道的功能,弱化超大的空间尺度。3.2.3街道高宽比例芦原义信在外部空间设计中对街道空间的高宽比有详细的论述。用H表示建筑高度,用D表示建筑之间的间距,以D/H=1为界线,在D/H1的空间中,它是空间质的转折点。也即,随着D/H比1增大,既成远离之感,随着D/H比1减小,则成近迫之感,D/H=1时,建筑高度与间距之间存在某种匀称。在实际建筑总平面规划中D/H=1、2、3为最广泛应用的数值,当D/H4时,相互间的影响已经薄弱了,成了走廊那样的连接体所希望的二者之间的距离。当D/H1时,两栋建筑开始相互干涉,再靠近就会产生一种封闭恐怖现象。芦原义信在街道的美学提出了另一个关于街道空间比例新概念,既W/D概念,W代表沿街建筑的面宽。建筑师可以通过分析D/H、W/D的关系,设计出更加灵活和有趣的街道空间。也即,当设计师把一栋栋的建筑外侧面作为街道的内侧面来考虑时,即可创造更好的街道空间。3.2.4沿街建筑的尺度协调沿街建筑尺度的相符协调对街道空间尺度感有很大的影响,当建筑的三维形式感很强烈时,建筑的体块感在街景中就占据主导地位,街道空间就失去了地位。根据格式塔心理学,人的知觉具有整体性,即当人观察一个由若干元素组成的环境时,看到的只是这些元素组合形成的整体,而不是人为抽象出来的感觉元素的叠加。因此沿街建筑作为街道空间的组成元素,最先给人留下的是其整体印象。沿街建筑的设计,应该更多的强调与整条街道的协调,而不应该仅仅作为单体建筑来考虑。街道空间尺度的确定,应该从整体效果上去组织和控制沿街建筑的位置、体量、高度、立面等,这样可以有效的保证街道空间在尺度上的连贯与和谐。3.3街道的横断面街道横断面的基本形式有三种,分别为一块板、两块板、三块板形式。一般应根据道路性质、等级,并考虑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的交通组织等因地制宜的确定街道横断面形式。街道断面的形式对城市的影响可以通过在街道延伸的长度范围内得到体现。街道、人行道或植被带的最小尺寸兴许看起来无所谓,但若是放在一个大街坊、或者一个大城中,那么它们将对社区的面貌、人的心理感受和工作状态产生非同小可的影响。例如,若稍微改变一下人行道的宽度,或许就会引出诸如能耗、舒适度、社交活动、行程时耗、精力消耗、建设维护费用等一系列问题。不同时期的街道断面设计有很大差异。前机车时代的街道比现在安全许多,街道断面设计上无需绝对的隔离措施。行人相对在街道上比较自由,街道生活更加丰富,街道功能也更多。那时街道功能主要是满足马车和人行的需求。典型的罗马街道道路通常宽35英尺(10.6米),中央包含两条15.5英尺(4.7米)宽的双向行车道,沿路铺装2英尺(0.6米)宽1.8英尺(0.45米)高的路沿石。道路外侧是一条单行道,7.5英尺宽(2.3米)。直到18世纪,这种基本剖面建造技术一直都是欧洲道路修建的标准工业时代的道路断面设计大大加大宽度,以满足汽车通行。随着汽车和人口的增长,设计师便想,街道必须得到与之相对应的扩大。这样工业时代过于宽阔的街道产生了严重的经济和社会影响。在美国,留给机动车的空间街道、高速公路、停车场几乎占据了近一半的城市区域。在洛杉矶,这个数字估计达到2/3。杨.盖尔在交往与空间中把活动分成三类:1)必要活动,2)自发性活动,3)社会性活动。对于当今着力对街道混合功能的复兴,街道断面设计应该考虑更多的街道自发性活动的发生,让人们愿意上街,在街道中有事可做。3.4街道的材质街道材质主要包括墙面材质和铺地材质。3.4.1墙面材质墙面材质主要体现在建筑立面上,即街道的侧立面空间。建筑立面的设计应该体现层次感,使人能在不同的角度和距离感受到不同立面效果。芦原义信在外部空间设计中提出第一、第二质感概念,即人在不同的距离能过感受不同的质感效果。当人靠近建筑的是观察到的是第一质感,在足够远的距离观察到的是第二质感。例如,建筑底部的外墙是掺花岗岩碎石的预制混凝土板,人在靠近这个外墙时,能充分的观赏到花岗岩碎石的质感,是第一次质感:而当人走到识别不出碎石的距离是,预制板接缝的分格就构成了第二次质感。对应到街道中,可以构成第一质感的观察位置是沿街建筑一侧的步行道,而在街道对面的步行道观察到的就是建筑立面的第二次质感。3.4.2路面铺装路面铺装的功能主要有:1)根据气候条件为交通提供坚硬、耐磨、防滑的路面。2)给行人以方向感,通过布局和路面铺砌的图案,引导人到达目的地或阻止到达某地。3)创造一个动人和合适的地面景观(如硬的或软的,粗糙的或光滑的,规则的或不规则的等)。可以通过铺装的材料、色彩、铺装的构形等创造不同路面功能和划分空间尺度。芦原义信在外部空间设计提出了“2025米空间设计模数理论”。例如在一个大尺度空间中,每2025米,或是有重复的节奏感,或是材质有变化,或是地面高差变化,即使大空间也可以打破其单调性。并通过驹泽奥林匹克公园广场来说明,这个中央广场约为100*200米,在其中轴线上每隔21.6米配置有花坛和灯具,这一处理一直延续到水池当中。这样处理后使大尺度空间接近人的尺度空间。只有经过认真推敲的材质设计,才能创造出符合人心理感受的街道空间。3.5街道的绿化街道绿化包括人行道绿化、防护绿化、基础绿化、分车道绿化、广场和公共建筑前的绿化、街头休息绿地、停车场绿化等。街道绿化是街道的“软化剂”,可以达到统一街道风格、软化钢筋混凝土的建筑环境、遮荫纳凉以及净化汽车尾气、改善街道生态环境的作用。不同尺寸的植物形状可以产生不同的空间效果。宽大而茂盛的树冠下可以形成一个适于交谈、休憩的半公共性空间;细高的树形适于划分大的街道空间,形成一个半封闭的人性空间;而矮的树篱在划分区域的同时又不遮挡人的视线,形成宜人的室外滞留地带,这在大尺度的街道中比较常用。这主要是由于植物的类型、高度以及它对人体尺度的关系的不同:1530厘米的地被植物产生的空间感较弱,可形成一定的分界线;4560厘米的绿篱可以起到引导空间的作用;90厘米的矮灌木可形成半围合的空间;150180厘米的高灌木或矮乔木形成半封闭的空间;200厘米以上的植物可围合呈全封闭的空间。在街道空间设计中,可以通过不同尺寸和类型的植物对街道的空间尺度进行局部调整。例如,被誉为法国最美丽街道的香榭丽舍大街,其街道宽度已达100米左右,改建后的两侧人行道接近24米,两侧建筑对街道的限定很有限。但是正是由于街道两边各两排的高大行道树的存在,才让行人不会感觉到任何的不适。3.6街道的公共设施街道公共设施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类:一是纯功能需要的设施,包括街灯、车棚车架、电话亭、邮筒、饮水器、垃圾桶、矮墙等;二是纯装饰性的设施,包括雕塑、喷泉、壁画等;三是具有一定功能和装饰性的设施,如花坛、座椅等。人在一个大尺度的空间中,如果没有小尺度的对比和缓解则很难被人接受。街道的公共设施是最简便的调整街道空间细部尺度感的物体,它们是为街道的使用者人服务的,因此和人的接触最多最直接,所以最需要注意与人在尺度上的和谐。这些方便而实用的事物通常都有着微妙而丰富的层次变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