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诗夜游》教案.doc_第1页
《记承天诗夜游》教案.doc_第2页
《记承天诗夜游》教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记承天诗夜游教案(1课时)课前预习:反复诵读本文,了解作者及本文写作背景,完成助学“预习积累”内容。相关课程标准:评价学生的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显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评价任务:1重点词、句的理解与翻译。2欣赏文中的描写月色的句子,体会作者悠闲、超逸的心境。3体会文中起伏的情感,结合作者在黄州的经历,深入探究“闲人”的内蕴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的生字词,背诵课文,翻译课文2欣赏文中的描写月色的句子,体会作者悠闲、超逸的心境。3体会文中起伏的情感,结合作者在黄州的经历,深入探究“闲人”的内蕴教学重点:结合课文来理解一些词和句的含义教学难点: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由唐宋八大家导入:明确:韩柳欧阳,三苏曾王。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三苏中苏轼的记承天诗夜游。(教师板书课题、作者)二、出示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的生字词,背诵课文,翻译课文2、欣赏文中的描写月色的句子,体会作者悠闲、超逸的心境3、体会文中起伏的情感,结合作者在黄州的经历,深入探究“闲人”的内蕴三、预习情况检测1、“我”来介绍。(学生做简介,课件补充)苏轼,宋代文学家政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其父苏洵,其弟苏辙。2、“我”能注音。(字词检测)寝qn相与y交横hng藻zo荇xng3.“我”来了解。(时代背景)本文是苏轼于元丰三年(1080年)2月到达黄州贬所,名义是团练副使却有职无权,无事可做。写本文之时,他在黄州贬所已近四年,但苏轼的心胸却“很坦然”。累遭贬谪,仍然乐观,旷达。并不“悲伤憔悴”。另一方面,他有志用此,并不甘愿做“闲人”。因贬得“闲”,便“自放于山水之间”,虽在赏明月,观竹柏,自乐其乐,但并不得意,因此他的自适也包含了失意情怀的自我排遣。四、学生朗读两首诗,整体感知诗的内容:1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子停顿。2听录音确定朗读的节奏,请一位同学范读,大家评价。3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合作翻译全文。学生质疑,讨论解疑,理解课文内容。五、思读探究感情(合作探究,分小组讨论:)1、 试想苏轼为何要夜游?生1:月色很美,想去赏月生2:作者被贬,心情郁闷,想出去走走教师在其他学生评点后作结:两位同学都有自己的思考,大家的点评也是中肯的,把他们两个人的答案综合到一起就是这个问题的答案,作者为什么要夜游?一方面作者被贬,心情郁闷,想出去走走,另一方面因为月色很美,想起一同贬官到黄州的好友,想起一同赏月过渡语:作者找人一起赏月,为什么选择张怀民呢?2、为何寻张怀民?生1:他们是朋友生2:他们都是被贬,心心相映生3:他们都喜欢月亮教师在其他学生评点后作结:同学们争先恐后,各抒己见,非常好!本文作者与张怀民是朋友,又同时被贬,内心孤寂,而又心有灵犀。3、作者用妙笔绘美景,请问作者用笔的巧妙之处体现在哪里?生1: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写出了这个地方的美丽的地方生2:使用了联想的手法,写美景教师在其他学生评点后作结:两位同学都有自己的思考,其实本文的巧妙之处是虚实相生,联想巧妙,无一字提到月,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如临其境。作者眼中的月色是怎样的月色?欣赏图片,品读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4、如何理解“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生1:贬官的悲凉、落寞生2:赏月的欣喜教师在其他学生评点后作结:贬官的悲凉、落寞,赏月的欣喜,自我解嘲的达观作者与张怀民欣赏月夜景致时感慨到表面上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的,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而自得月夜处处都有,有了人的欣赏才有美,因为有情趣高雅的人欣赏它。“闲”是相对“忙”来说的,由于贬官谪居,自然不像在京城时公务缠身。一个“闲”字包含着作者几多感慨,有贬谪的悲凉,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还有有闲赏月的欣喜,这使我们看到作者潇洒人生,达观处世的人生哲学。正因如此,作者笔下的月夜才会那样空灵,皎洁。作者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使得文章富有感染力。5、“闲人”究竟是什么人?生1:清闲的人生2:具有闲情雅致的人教师在其他学生评点后明确:“闲人”,即清闲的人,这里并非是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而是包含着复杂的意味。首先,“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是被一贬再贬,流落黄州,不为俗务所累,可以悠然赏景。当然他又何尝愿意做一个“闲人”呢?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慰罢了。六、精讲精练:(齐读课文,思考问题)探究美好的月光下作者的情感思想又是怎样的呢?生1:对月亮的喜爱生2:体现作者豁达的生活态度教师在其他学生评点后明确:两位同学都有自己的思考,其实本文表达作者纵使在悲凉苦闷中也能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七、课堂小结: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通过对庭中优美月色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八、达标检测:助学P205学习测评的2、3、4题九、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翻译课文2、完成助学板书设计:记承天寺夜游苏轼描绘庭中月色追求美好事物人生观热爱生活、旷达处世教后反思:优点:1、文言文要以诵读为基础。本课的教学当中我采取了多种方式的诵读方式,让学生在不断的诵读过程中去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2、新课标中要求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教学成效只有通过学生才能体现出来。衡量一节课成功与否的标准之一肯定离不开学生在你的课堂上掌握了些什么,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就充分考虑了学生这个因素,所以在文章文意的疏通这一块我采取了学生自主疏通,老师点拨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通过教和学的互动,帮助学生在整体把握文章情意的同时领会文言字词的含义和用法。3、一节课的课堂时间是有限,一节课的关注点是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的。本课教学中我就选取了苏轼借景抒情这一点做为本课教学的重点,通过对此知识点的讲解,加深学生对苏轼复杂的思想感情的理解。不足之处:1、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没有把“闲人”这个词向学生解释透彻,如果能解释得更到位,相信学生对于本文的理解和把握将更深。2、对文中作者的情绪挖掘不够。努力方向:1、认真学习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先进经验。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