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论说类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练习。原才 (曾国藩)风俗之厚薄奚自乎?自乎一二人之心之所向而已。民之生,庸弱者戢戢皆是也,有一二贤且智者,则众人君之而受命焉;尤智者,所君尤众焉。此一二人者之心向义则众人与之赴义一二人者之心向利则众人与之赴利众之所趋势之所归虽有大力莫之敢逆,故曰:“挠万物者,莫疾乎风。”风俗之于人心也,始乎微而终乎不可御者也。 先王之治天下,使贤者皆当路在势,其风民也皆以义,故道一而俗同。世教既衰所谓一二人者不尽在位彼其心之所向势不能不腾为口说而播为声气而众人者势不能不听命而蒸为习尚于是乎徒党蔚起而一时之人才出焉。有以仁义倡者,其徒党亦死仁义而不顾;有以功利倡者,其徒党亦死功利而不返。水流湿,火就燥,无感不雠,所从来久矣。 今之君子之在势者,辄曰天下无才,彼自尸于高明之地,不克以己之所向,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而翻谢曰:“无才。”谓之不诬可乎?否也。十室之邑,有好义之士,其智足以移十人者,必能拔十人中之尤者而材之;其智足以移百人者,必能拔百人中之尤者而材之。然则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非特处高明之地者然也,凡一命以上,皆与有责焉者也。有国家者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慎择与共天位之人;士大夫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惴惴乎谨其心之所向,恐一不当,以坏风俗而贼人才。循是为之,数十年之后,万有一收其效者乎?非所逆睹已。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庸弱者戢戢皆是也 戢戢:众多B、始乎微而终乎不可御者也 御:驾驭C、众人者势不能不听命而蒸为习尚 蒸:兴起D、水流湿,火就燥,无感不雠 雠:响应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民之生,庸弱者戢戢皆是也 众人君之而受命焉B、凡一命以上,皆与有责焉者也 不克以己之所向C、尤智者,所君尤众焉 彼其心之所向D、以坏风俗而贼人才 拔十人中之尤者而材之3、下列全都属于作者观点的一项( )众之所趋,势之所归 今之君子之在势者,辄曰天下无才 水流湿,火就燥,无感不雠 挠万物者,莫疾乎风。 风俗之于人心也,始乎微而终乎不可御者也 凡一命以上,皆与有责焉者也A、 B、 C、 D、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 )A、本文是一篇谈论人才的论说文,作者首先提出培养人才的重要性,说它直接关系到社会民风,然后论证培养人才的方法。B、作者认为统治者要使人才当路在势,处于高而上的地位,每一个士大夫都要担负培养提拔人才的责任。C、文中作者认为现在掌握权势的君子,说天下没有人才的根本原因是他们自己把持着高高在上的显贵位置,不能用自己的理想改变风尚造就人才。D、作者说如果统治者与士大夫都担负培养提拔人才的责任,几十年以后,一定会有收到成效的一天。5、翻译下面的句子: 先王之治天下,使贤者皆当路在势,其风民也皆以义,故道一而俗同。有以仁义倡者,其徒党亦死仁义而不顾;有以功利倡者,其徒党亦死功利而不返6、给下面文句断句:此一二人者之心向义则众人与之赴义一二人者之心向利则众人与之赴利众之所趋势之所归虽有大力莫之敢逆 世教既衰所谓一二人者不尽在位彼其心之所向势不能不腾为口说而播为声气而众人者势不能不听命而蒸为习尚于是乎徒党蔚起而一时之人才出焉7、说说本文提出了哪些培养人才的方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回答,并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看法。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练习。辨奸论(苏洵)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人事之推移,理势之相因,其疏阔而难知,变化而不可测者,孰与天地阴阳之事?而贤者有不知,其故何也?好恶乱其中,而利害夺其外也。昔者山巨源见王衍曰:“误天下苍生者,必此人也!”汾阳见卢杞曰:“此人得志,吾子孙无遗类矣!”自今而言之,其理固有可见者。以吾观之,王衍之为人,容貌言语,固有以欺世而盗名者。然不忮不求,与物浮沉,使晋无惠帝,仅得中主,虽衍百千,何从而乱天下乎?卢杞之奸,固足以败国;然而不学无文,容貌不足以动人,言语不足以眩世,非德宗之鄙暗,亦何从而用之?由是言之,二公之料二子,亦容有未必然也。今有人口诵孔老之言身履夷齐之行收召好名之士不得志之人相与造作言语私立名字以为颜渊孟轲复出而阴贼险狠与人异趣。是王衍卢杞合而为一人也,其祸岂可胜言哉?夫面垢不忘洗,衣垢不忘浣,此人之至情也。今也不然,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此岂其情也哉?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竖刁、易牙、开方是也。以盖世之名,而济其未形之患,虽有愿治之主,好贤之相,犹将举而用之,则其为天下患,必然而无疑者,非特二子之比也。孙子曰:“善用兵者,无赫赫之功。”使斯人而不用也,则吾言为过,而斯人有不遇之叹,孰知祸之至于此哉!不然,天下将被其祸,而吾获知言之名,悲夫!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 础:柱子底下的石墩B、好恶乱其中,而利害夺其外也 夺:丧失C、非特二子之比也 特:只是D、善用兵者,无赫赫之功。 赫赫:显著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乃能见微而知著 固有以欺世而盗名者B、孰与天地阴阳之 孰知祸之至于此哉C、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 使斯人而不用也,则吾言为过D、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不然,天下将被其祸3、下列全都属于作者观点的一项( ) 好恶乱其中,而利害夺其外也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 非德宗之鄙暗,亦何从而用之 善用兵者,无赫赫之功 A 、 B、 C、 D、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 ) A、文中作者认为王衍的为人不论是容貌还是谈吐,都有欺世盗名之嫌,但是他不妒忌、不贪污,追随大流。B、作者认为世间人事的变化,情理形势的因果关系,它的抽象渺茫而难以理解,千变万化而不可预测,是不能与天地阴阳的变化相比的。C、文中作者说象卢杞那样的奸臣,固然足以使国家败亡,但是他不学无术,容貌不能打动别人,言谈影响不了社会,只有鄙陋昏庸的唐德宗,才会重用他。D、文中说凡是做事不近人情的,都不是大奸大恶的,竖刁、易牙、开方就是这种人。有愿意治理好国家的皇帝和敬重贤才的宰相,还是会推举、任用这种人的。5、翻译下面的句子: 今也不然,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此岂其情也哉?使斯人而不用也,则吾言为过,而斯人有不遇之叹,孰知祸之至于此哉!6、给下面文句断句: 今有人口诵孔老之言身履夷齐之行收召好名之士不得志之人相与造作言语私立名字以为颜渊孟轲复出而阴贼险狠与人异趣 以盖世之名而济其未形之患虽有愿治之主好贤之相犹将举而用之则其为天下患必然而无疑者非特二子之比也7、文中作者以王衍和卢杞二人之事为例,究竟是为了说明什么问题?作者对这二人态度如何?三、本大题共7小题,共24分。材料一凡用兵之道,以计为首。未战之时,先料将之贤愚,敌之强弱,兵之众寡,地之险易,粮之虚实。计料已审,然后出兵,无有不胜。法曰:“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汉末,刘先主在新野,三往求计于诸葛亮。亮曰:“自董卓造逆以来,天下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辅,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淝,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冑,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治;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诚如是,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先主曰:“善。”后果如其计。(取材于刘基计战)材料二到夏口,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而琮已降,备南走,肃径迎之,与备会于当阳长坂。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豫州今欲何至?”备曰:“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肃曰:“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足以立事。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备甚悦。肃又谓诸葛亮曰:“我,子瑜友也。”即共定交。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备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口。(取材于司马光资治通鉴赤壁之战)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计料已审 审:审阅 B则名微而众寡 名:名望C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资:资助 D内修政治: 修:治理10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百姓()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A则 矣 B其 哉 C何 也 D孰 乎11. 材料二中“今为君计”中的“计”,与下列成语中的“计”,意思相近的一项是(3分)A计穷力竭 B.不计名利 C.国计民生 D.计日程功12请把文中画线句译为现代汉语。(4分)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辅,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13.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相关信息,下列判断错误的一项是(3分)A“先主”是作者对刘备的敬称,因其时代有别,其人已逝,故称“先”。B诸葛亮称刘备“将军”,因为刘备手握重兵并且已经收复了荆益之地。C刘备做过豫州牧,古人敬称中可以称官职,因此鲁肃称刘备为“豫州”。D.“荆州”古称江陵,是九州之一,位于长江中游两岸,为江汉平原腹地。14. 刘备向诸葛亮问计,诸葛亮是怎样阐述的?请分条概括。(5分)1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在刘基看来,用兵之道的根本在于作战之前要拥有充足的粮草和兵力。B刘备曾三次向诸葛亮求计,诸葛亮对天下形势进行了全面深刻地分析。C鲁肃自称诸葛瑾之友,目的是与诸葛亮拉近关系,从而取得他的信任。D在当阳长坂,鲁肃与刘备会面,表达孙权希望联合刘备共济大业之意。四、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 柳宗元严生足下:得生书,言为师之说,怪仆所作师友箴与答韦中立书,欲变仆不为师之志,而屈己为弟子。凡仆所为二文,其卒果不异。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实不可一日忘。仆聊歌以为箴,行且求中以益己,栗栗不敢暇,又不敢自谓有可师乎人者耳。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内不足为,外不足当,众口虽恳恳见迫,其若吾子何?实之要,二文中皆是也,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吾子所云仲尼之说,岂易耶?仲尼可学不可为也。学之至,斯则仲尼矣;未至而欲行仲尼之事,若宋襄公好霸而败国,卒中矢而死。仲尼岂易言耶?马融、郑玄者,二子独章句师耳。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吾子欲之,其有乐而望吾子者矣。言道、讲古、穷文辞以为师,则固吾属事。仆才能勇敢不如韩退之,故又不为人师。人之所见有同异,吾子无以韩责我。若曰仆拒千百人,又非也。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若言道、讲古、穷文辞,有来问我者,吾岂尝瞋目闭口耶?吾子文甚畅远,恢恢乎其辟大路将疾驰也。攻其车,肥其马,长其策,调其六辔,中道之行大都,舍是又奚师欤?亟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矣。幸而亟来,终日与吾子言,不敢倦,不敢爱,不敢肆。苟去其名,全其实,以其余易其不足,亦可交以为师矣。如此,无世俗累而有益乎己,古今未有好道而避是者。宗元白。(选自柳宗元集,有删节)6.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行且求中以益己 益:充实B. 吾子无以韩责我 责:指责C.攻其车,肥其马,长其策 攻:加固D. 不敢倦,不敢爱,不敢肆 爱: 吝啬7. 下列“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 分)A. 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B. 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C. 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D. 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 分)(1)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2)亟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矣9. 请简要概括作者拒绝做严生老师的原因 (4 分)五、截冠雄鸡志 李翱翱至零口北,有畜鸡二十二者,七其雄十五其雌,且啄且饮而又狎乎人。翱甚乐之,遂掏粟投于地而呼之。有一雄鸡,人截其冠,貌若营群,望我而先来,见粟而长鸣,如命其众鸡。众鸡闻而曹奔于粟。既来,而皆恶截冠雄鸡而击之,曳而逐出之,已而竞还啄其粟。日之暮,又二十一其群栖于楹之梁。截冠雄鸡又来,如慕侣将登于梁且栖焉。而仰望焉,而旋望焉,而小鸣焉,而大鸣焉,而延颈喔咿,其声甚悲焉,而遂去焉。-翱异之曰:“鸡,禽于家者也,备五德者也。其一曰:见食命侣,义也。截冠雄鸡是也。彼众鸡得非幸其所呼而来耶?又奚为既来而恶所呼者而迫之耶?岂不食其利背其惠耶?岂不丧其见食命侣之一德耶?且何众栖而不使偶其群耶?”或告曰:“截冠雄鸡,客鸡也,予东里鄙夫曰陈氏之鸡焉。死其雌,而陈氏寓之于我群焉。勇且善斗,家之六雄鸡勿敢独校焉。且其曹恶之而不与同其食,及栖焉;夫虽善斗且勇,亦不胜其众,而常孤游焉。然见食未尝先啄而不长鸣命焉,彼众鸡虽赖其召,既至,反逐之。昔日亦犹是焉。截冠雄鸡虽不见答,然而其迹未曾变移焉。”翱既闻之,惘然感而遂伤曰:“禽鸟微物也,其中亦有独禀精气,义而介焉者。客鸡义勇超乎群,群皆妒而尚不与俦焉,况在人乎哉?况在朋友乎哉?由是观天地间鬼神禽兽万物变动情状,其可以逃乎?”吾心既伤之,遂志之,将用警予,且可以作鉴于世之人。(选自李文公集 )注零口:地名。营群:予其群林。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见粟而长鸣,如命其众鸡 命:指挥。B而仰望焉,而旋望焉 旋:回头。C家之六雄鸡勿敢独校焉 校:较量。D吾心既伤之,遂志之 志:记载。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遂掏粟投于地而呼之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B鸡,禽于家者也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C而陈氏寓之于我群焉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D客鸡义勇超乎群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12请写出文中表现截冠雄鸡“重义轻利”和众鸡“妒贤嫉能”具体内容A截冠雄鸡又来,如慕侣将登于梁且栖焉而皆恶截冠雄鸡而击之B然见食未尝先啄而不长鸣命焉是以其曹恶之而不与同其食及栖焉C而延颈喔咿,其声甚悲焉彼众鸡虽赖其召,既至反逐之D截冠雄鸡虽不见答,然而其迹未曾变移焉众鸡闻而曹奔于粟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曳而逐出之,已而竞还啄其粟。又奚为既来而恶所呼者而迫之耶?将用警予,且可以作鉴于世之人。 答案:一、曾国藩原才答案:1、 B(御:抵御、抗拒)2、 C(C、都是所字与动词结合形成名词性词组 A、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 B、介词,与“上”结合表示界定的范围介词,用 D、连词,表并列关系连词,表顺承关系)3、 A、(都属于作者的观点 是现在的统治者所说的;是作者的引用之语)4、 D(“一定会有收到成效的一天”错误,文中作者的意思是“几十年以后,也许有收到成效的一天吧?”5、 翻译:古代的帝王治理天下,让贤能智能的人都居要职、掌权势,他们也都用仁义道德教化百姓,所以那时社会规范统一而风尚相同。(使:让;风:教化;道:规范;“风民也皆以义”应翻译为“也皆以义风民”)有用仁义倡导的人,他的追随者会为仁义而死,义无反顾;有用功利为号召的人,他的追随者也会为功利而牺牲,决不回头。(倡:倡导;死;为而死;顾:回头)6、 断句:此一二人者之心向义,则众人与之赴义;一二人者之心向利,则众人与之赴利。众之所趋,势之所归,虽有大力,莫之敢逆,故曰:“挠万物者,莫疾乎风。”风俗之于人心也,始乎微而终乎不可御者也。世教既衰,所谓一二人者不尽在位,彼其心之所向,势不能不腾为口说而播为声气,而众人者势不能不听命而蒸为习尚,于是乎徒党蔚起,而一时之人才出焉。有以仁义倡者,其徒党亦死仁义而不顾;有以功利倡者,其徒党亦死功利而不返。7、 作者认为统治者应该让人才当路在势,贤能智能的人都居要职、掌权势,让他们教化人民也都用仁义道德,让他们处于高而上的地位;凡是有一官半职的士大夫,都有责任参与培养提拔人才的事情。在现代社会,人才的培养应该有多种途径,多个层次,多种方案,最终的目的应该是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言之成理即可)曾国藩原才译文: 社会风尚的淳厚和浮薄是从哪里产生的呢?产生于一两个人的思想倾向罢了。百姓们中间,平庸懦弱的人比比皆是,如果有一两位贤能有智慧的人,大家就会拥戴他们并听从他们的教导;特别贤能有智慧的人,拥戴他的人就特别多。这一两个人的心倾向于仁义,众人便和他一起追求仁义;这一二个人的心倾向名利,众人便和他一起奔竞名利。众人所奔赴的,就形成必然的趋势,即使有巨大的力量,也没有谁敢违背它,所以说:“摇撼天下万物的,没有比风来得更迅速强劲了。”社会风尚对于个人的思想来说,起初的影响很微弱,最终将是不可抗拒的。古代的帝王治理天下,使贤能智能的人都居要职、掌权势,他们教化人民也都用仁义道德,所以那时社会规范统一而风尚相同。世上教化衰微后,前面所说的那一两个人并不全在重要的职位上,但他们的志向主张,必定不会不从口中极力宣扬出来、广为传播而造成声势。那么众人也必定不会不听从他们的号召,渐渐形成习俗风尚。这样,他们志同道合的跟随者就聚集增多,而当时的人才也就从这中间产生出来了。有用仁义倡导的人,他的追随者会为仁义而死,义无反顾;有用功利为号召的人,他的追随者也会为功利而牺牲,决不回头。水向潮湿的地方流,火接近干燥的东西烧。没有什么感召是得不到感应的,这种情况已经由来很久了。现在掌握权势的君子,往往说:天下没有人才,他们身居高位显贵,不能用自己的理想去转变风尚、造就当代人才,却反而推辞说“没有人才”,认为这不是骗人的话,行吗?不行的!十户人家的小城,其中如果有崇尚仁义的君子,他的智能足以改变十个人,就一定能选拔十人中的优异者栽培成材;他的智能能够改变一百个人,就一定能选拔一百人之中的优异者栽培成材。那么,移风易俗和栽培造就一代人才,并非仅仅是身居显贵之人的事,凡是有一官半职的人,都有责任参与此事。主宰国家的人采取我的主张并且一贯保持它,就会谨慎选择能共同维护帝位的人才;士大夫采取我的主张并且一贯保持它,就会戒惧谨慎地端正自己的志向,担心想法偶有不当,就会败坏风尚和摧残人才。遵照这种方法去做,几十年以后,也许有收到成效的一天吧?这就不是我所能预见的了。二、苏洵辨奸论答案:1、 B(夺:强行改变)2、C(C、都是表判断,是 A、连词,表顺承关系连词,表并列关系B、结构助词,的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D、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代词,这样)3、B、(都属于作者的观点 是自然现象;是作者的引用孔子的话)4、D(“都不是大奸大恶”错误,文中作者的意思是“很少有不是大奸大恶的”)5、翻译:现在却不是这样,他穿着罪犯的衣服,吃猪狗般的食物,头发像囚犯,面孔像家里死了人,却大谈诗书,这难道合乎情理吗?(衣、食:穿着,吃着,名词作动词;囚、丧:像囚犯一样,像家里死了人一样)假如这个人没有被重用,那么我的话说错了,而这个人就会发出不遇明主的慨叹,谁又能够知道灾祸会达到这种地步呢?(使:假如;过,错误;孰:谁)6、断句:今有人口诵孔老之言,身履夷齐之行,收召好名之士、不得志之人,相与造作言语,私立名字,以为颜渊孟轲复出;而阴贼险狠,与人异趣。以盖世之名,而济其未形之患,虽有愿治之主,好贤之相,犹将举而用之,则其为天下患,必然而无疑者,非特二子之比也。7、作者以王衍和卢杞二人之事为例,是为了论证“不能以个人的爱好与憎恶来看待人事”,进而说明一个人是否奸邪,不能简单评价,应该综合各种因素公正客观的来看待。作者认为王衍虽然有欺世盗名的条件但他原本并不是奸邪之人,他不妒忌,不贪污,随大流,只是遇到晋惠帝这个傻皇帝才会扰乱天下;认为卢杞是遇到鄙陋昏庸的唐德宗才会受到重用。苏洵辨奸论译文:事情有它必定要达到的地步,道理有它本该如此的规律。只有天下那些心境静穆的人,才能够从微小的迹象中预知日后显著的结果。月亮四周出现光环,预示天要刮风;柱石回潮湿润,表示天要下雨;这是人人都知道的。至于世间人事的变化,情理形势的因果关系,它的抽象渺茫而难以理解,千变万化而不可预测,又怎么能与天地阴阳的变化相比呢?而即使贤能的人对此也有不知道的,这是什么原因呢?就因为爱好和憎恶扰乱了他心中的主见,而利害得失又左右着他的行动啊。从前山涛见到王衍,说:“日后给天下百姓带来灾难的,一定是这个人!”汾阳王郭子仪见到卢杞,说:“此人一旦得志,我的子孙就要被杀光了!”从今天来说,其中的道理固然可以预见一些。依我看来,王衍的为人,不论是容貌还是谈吐,固然有有利于欺世盗名的条件,然而他不妒忌、不贪污,追随大流。假如晋朝不是惠帝当政,只要有一个中等才能的君主,即使有成百上千个王衍,又怎么能扰乱天下呢?象卢杞那样的奸臣,固然足以使国家败亡,然而此人不学无术,容貌不足以打动别人,言谈不足以影响社会,如果不是唐德宗的鄙陋昏庸,又怎能受到重用呢?从这一点来说,山涛和郭子仪对王衍和卢杞的预料,也或许有不完全正确的地方。现在有人嘴里吟诵着孔子和老子的话,身体力行伯夷、叔齐的清高行为,收罗了一批追求名声的读书人和郁郁不得志的人,相互勾结制造舆论,私下里互相标榜,自以为是颜回、孟子再世,但实际上阴险凶狠,与一般的人志趣不同。这真是把王衍、卢杞集合于一身了,他酿成的灾祸难道能够说得完吗?脸上脏了不忘洗脸,衣服脏了不忘洗衣,这是人之常情。现在却不是这样,他穿着罪犯的衣服,吃猪狗般的食物,头发象囚犯,面孔象家里死了人,却大谈诗、书,这难道合乎情理吗?凡是做事不近人情的,很少有不是大奸大恶的,竖刁、易牙、开方就是这种人。这个人借助最崇高的名声,来掩盖还没有暴露的祸患,虽然有愿意治理好国家的皇帝,和敬重贤才的宰相,还是会推举、任用这个人的。这样,他是天下的祸患就必定无疑了,而决非仅仅王衍、卢杞等人可比。孙子说:“善于用兵的人,没有显赫的功勋。”假如这个人没有被重用,那么我的话说错了,而这个人就会发出不遇明主的慨叹,谁又能够知道灾祸会达到这种地步呢?不然的话,天下将蒙受他的祸害,而我也将获得有远见的名声,那可就太可悲了!三、用兵之道9.A (3分) 10.D(3分) 11.B(3分) 12.(4分,每句2分) 地势险要,百姓归附,贤能之人都愿意辅佐他,这可以结为盟援,而不可以图谋他。 吴巨是个平庸的人,又处在偏远的郡地,很快被人呑并,难道能够依靠吗? 13.B(3分) 14.(5分)总说天下大势;曹孙两大枭雄不可与之争;荆州、益州的地理及现实形势;刘备的身份是帝胄;提出具体建议。(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15.A (3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大凡用兵作战的法则,都是把战略谋划放在首位。没有开战之前,先要判明将帅是贤明还是愚钝,敌人力量是强大还是弱小,兵员数量是众多还是寡少,战区地形是险峻还是平坦,粮草供应是困乏还是充足。把敌我双方这些情况都判断清楚了,然后再出兵攻战,便没有不胜利的。诚如兵法所说:“判断敌情实际,研究制胜计划,考察地形险易,计算道路远近,这是高明将帅指导战争所必须掌握的法则。” 东汉末年,刘备驻兵于新野时,曾三次亲往诸葛亮处,请教复兴汉室、统一天下的大计。诸葛亮对他说:“从董卓专权乱政以来,豪杰之士纷纷乘机起兵称雄一方,而地跨州郡的割据者多得数不胜数。曹操同袁绍相比,则是名望低微,兵力弱小,然而曹操终能战胜袁绍,由弱者变为强者,这不只是天时有利,也是人的谋划正确。如今曹操已经拥兵百万,并且挟制皇帝而向诸侯发号施令,这实在是不可同他直接较量的。孙权占有江东地区,其统治已历三世,那里地势险要,百姓归附,贤能之人都愿意辅佐他,这可以结为盟援,而不可以图谋他。荆州北有汉水、淝水作屏障,南至海边有丰富资源可供利用,东连吴郡、会稽郡,西通巴郡、蜀郡。这里是用兵的战略要地,但其统治者刘表却无力守住它。这大概是上天资助给将军的吧,将军可有意于此吗?益州地势险要,土地肥沃广大,是天然富饶之地,汉高祖(刘邦)就是靠这里而成就了帝业。现在,益州牧刘璋昏暗无能,张鲁又在北边与之作对,尽管这里人口众多、资源富庶,但因其不知爱抚民众,致使有才能的人都渴望得到英明的君主。将军既是汉室的后代,且又信义显扬四海,广交天下英雄,求贤如饥似渴,倘若占领荆、益二州,控扼险要,西与诸族和睦为邻,南面抚绥夷越人民,对外结盟孙权,对内修明政治;天下形势一旦发生变化,就伺机派遣一员大将率领荆州部队向南阳、洛阳地区进军,而将军则亲率益州之兵北出秦川,所过地区的百姓谁还不担着丰盛酒食来迎接将军呢!确实能做到这样,那么,统一大业就可以成功,汉朝统治就可以复兴了。”刘备说:“讲得太好啦!”后来的实践,果然是按照诸葛亮的谋划进行的。 材料二: (鲁肃)到夏口,听说曹操已向荆州进发,(于是)日夜兼程,等到了南郡,刘琮已投降曹操,刘备向南撤退,鲁肃直接去迎他,与刘备在当阳县长坂坡相会。鲁肃转达孙权的意思,(和他)讨论天下大事的势态,表示恳切慰问的心意,并且问刘备说:“刘豫州现在打算到哪里去?”刘备说:“我和苍梧太守吴巨有老交情,打算去投奔他。”鲁肃说:“孙讨虏为人聪明仁惠,敬重、礼待贤才,江南的英雄豪杰都归顺、依附他,已经占据了六个郡,兵精粮足,足够用来成就大业。现在为您筹划,不如派遣亲信主动去结好东吴,以共建大业。(但是您)却打算投奔吴巨,吴巨是个平庸的人,又处在偏远的郡地,很快被人吞并,难道能够依靠吗?”刘备很高兴。鲁肃又对诸葛亮说:“我是子瑜的朋友。”两个人随即(也因子瑜的关系)交了朋友。子瑜就是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在江东避乱,是孙权的长史。刘备采纳了鲁肃的计谋,率兵进驻鄂县的樊口。四、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 参考答案6.B(正确的意思应为“要求”)。7. B8. (1)至于老师的名称,正被浮薄的世人所嘲笑谩骂,我懦弱胆怯,更是不足以承担了(2)尽快跟精通学问之道的人商量并且到古代典籍中验证,老师就不缺乏了9. 不愿承担老师之名;实际才能不足以做老师;可以互相学习参考译文尊敬的严秀才:我收到了你的来信,说要拜我为师,还批评我写的师友箴和答韦中立书两篇文章,想改变我不为人师的心志,准备委屈自己做我的弟子。举凡我所写的那两篇文章,那最终主旨没有不同。我避开的是老师的名头,担忧的是老师的内在,老师的内在一天也不能忘记。我聊且作歌来规劝自己,做事遵循自己内心来充实自己,小心翼翼地不敢闲散,还不敢自以为有可以在他人面前为师的资质。如果是个名人,将要被刻薄的世人讥笑辱骂,我脆弱胆怯,更加不能承受。内在的实力不足以为师,外来的笑骂不能够承受,众人即使真诚地逼迫我为师,我对你怎么办呢?说内在的重要性,我的两篇文章中都是,希望你详细地阅读它们,我的认识和看法都在其中。你所说的仲尼的说法,难道容易吗?仲尼是可以学习但是不能跟着做的。为学到了极高的境界,这就是又一个仲尼;没有到达极高的境界却要像仲尼那样去为师,就如同宋襄公酷爱称霸因而使得国家败亡,最终中箭死去。仲尼哪里是那么容易做的呢?马融、郑玄,这两个人仅仅是不能通达大义而拘泥于辨析章句的老师。当今世间有不少这样的老师,我幸而不是那样的人。你想成为那样的人,那就高兴地寄希望于你了。如果是在言说道理、讲解古事、穷究文辞上来做老师的话,本来就是我们所做的。我的才能与胆量比不上韩退之,所以不愿意为人师。人的认识是有相同有不同的,你不要用韩愈要求我。如果说我拒绝了千百个人,实际上又不是这样的。我所拒绝的是老师弟子的名头,不敢接受那师生的礼仪。如果是在言说道理、讲解古事、穷究文辞上有人来请教我的,我难道曾经怒目闭口过吗?你的文章非常流畅旷远,那气势有如开了一条大道将要快马加鞭。加固车子,喂肥骏马,加长鞭子,协调好六根缰绳,顺着脱离边邪,不偏不倚的中正之道前行直通大都,除了这个哪里还要拜师呢?急于与懂得道理的人商量且拷问诸多古事,老师是不缺少的。希望你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4 Natural Disasters主题词汇专项练习(含答案)-2025-2026学年高中英语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湖南-湖南政务服务办事员二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湖北-湖北水工监测工二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湖北-湖北有线广播电视机务员二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湖北-湖北工程测量员二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2030中国纸模切盖子行业发展趋势与前景动态预测报告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湖北-湖北保安员五级(初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湖北-湖北不动产测绘员一级(高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2030中国竹炭包行业竞争态势及未来前景规划报告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河南-河南电工五级(初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3-2024学年江苏省镇江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解析版)
- 自动化干散货码头综合管控系统技术要求编制说明
- 检验科生物安全工作总结模版
- 房地产行业中的新兴人才管理
- 成人术中非计划低体温预防与护理
- 餐饮计件薪酬管理制度
- 2025年中国机械传动部件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正确测量血压的操作方法
- 2025年初级模具工职业技能鉴定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苏州威微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建设苏州集成电路高端材料生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太阳能路灯采购安装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