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新风小户型安装心得.doc_第1页
松下新风小户型安装心得.doc_第2页
松下新风小户型安装心得.doc_第3页
松下新风小户型安装心得.doc_第4页
松下新风小户型安装心得.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把折腾进行到底我的松下新风系统安装经验/thread-789425-1-1.html本帖最后由LZ(楼主)“阿崔”于2014-2-24 23:53编辑随着大家对空气污染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本来是个小众市场的空气净化器的销量,也一路飙升,冬天污染严重的一段时间里,“帝都”只要牌子稍微靠谱点的空气净化器,基本进多少货,都能瞬间卖光。之前,因为要在家里获得无菌环境,也使用过一段时间的空气净化器,实际使用中发现,对付PM2.5之类污染物的效果,并不太好,一个是要完成某间屋子的净化,需要很长时间,一个是屋子弄干净之后,一开窗换气,就又完蛋了,而且,效果靠谱的净化器的耗材,都不便宜。当时就有一个想法:既然颗粒物,都是从外界从门窗进入的,那为什么不用把进风,做成统一入口,然后,在那里加上过滤呢。不过当时觉得,就算有这种系统,对家里的改动也会很大,所以,就没去研究。前段时间,正好要装修家里的老房子,就想着借机找找看有没有这种功能的系统装上,直接使用,结果还真的找到了。这类系统,准确叫法应该叫“机械通风系统”,是与在墙壁上开洞,形成门窗之类洞口的自然通风系统相对的,由于采用消耗一定能源的机械通风,所以,可以以更高的风速进行通风,这样就可以使用更小的开口完成和自然通风相同的通风量。不过现在,比较时髦的叫法是“新风系统”。这一系统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室内污染。我们日常生活中,由于家居建材中使用的各种涂料和粘合剂,哪怕是达到很严格环保标准的建材,在密闭空间中,长时间存在之后,依然会在空气中形成浓度比较高的污染物,再加上日常生活中,人自身所产生的各种气味,以及细菌等微生物,所产生的代谢产物,一旦通风不畅,在屋内,就很容易形成严重的空气污染。实际上,在空气质量比较好的国家中,室内污染,才是日常生活中人们接触的主要空气污染,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效办法,就是通风,但是自然通风,具有受自然环境影响大,会带来比如,噪声、过冷、过热空气等影响舒适的因素的缺点,所以,机械通风逐渐走入日常家庭。在日本,从2003年开始,24小时运转的机械通风系统,就已经成为新建住宅的必需设备。机械通风,主要有几种模式:1、一种是类似卫生间排风扇那种的负压系统,可以非常快速的把室内的污浊空气排到室外,但是,新鲜空气的补充,还是靠从房间的各个缝隙进入的,对室外污染物基本没有任何防护作用。这是我们公司为了解决新办公室装修后气味过大问题的方案两个每小时1600立方米风量的离心风机,向室外排风。使用后大概5天时间,就解决了之前晾了3个月,还没弄干净的味道。2、一种是向室内鼓风的正压系统,这种方式的好处,是可以在进风口处,安装统一的过滤系统,而由于室内比室外压力高,各个缝隙处的空气,都是向室外流动,这样室外的污染物,就没有机会进入室内,一般的无菌、无尘环境,都是这么实现的,但是,由于一般家庭室内,很大一部分空间,都会被不规则形状的家具之类的填满,这样就会形成很多死角,那里的室内污染物,是很难排出去的。3、还有一种就是进风和出风量相同的平衡换气系统,这种系统,结合了正压和负压系统的优点(当然要比对应的效果差一点),更适合家庭使用。由安装方式和是否有热交换进行区分,常见的平衡换气系统,还可以分为3类:(1)、一种是在门窗上安装进出风口的窗式换气系统,这个的优势是安装简便,坏处是为了能装在窗户上,这种系统的体积,是有限制的,这样对污染物的过滤效果,也很有限。(2)、一种是有统一的进气口、排气口,然后,经过管道,连接到风机,再通过管道,输送到各个房间的管道风机,这个的好处,是可以灵活的根据实际情况,布置每个房间的进气口、排气口,保证换气效果,而且,可以通过在进风口处,添加统一的过滤器,完成对室外污染物的过滤。坏处是需要安装管道,会比较麻烦,而且,还会占用额外的空间。(3)、还有一种“能量回收换气系统(ERV)”和管道风机类似,但是额外的对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进行热量/水汽的交换,保证排出到室外的空气的温度/湿度,会接近自然室外的空气,而进入室内的空气的温度/湿度,会接近室内的空气,这样,可以在给室内补充新鲜空气、排出污浊空气的同时,还能保证室内的温湿度,不会有太大变化,不会影响舒适性。不过坏处是因为有“热交换器”的存在,空气流动,会有额外的阻力,这样在相同通风量的情况下,会比管道风机更耗能,但是在温差比较大的情况下(冬夏),这些额外消耗的能量,是要远远小于不做热交换造成的室内热量损失的,这样全年总计下来,还是要更节能。在发达国家新安装的换气系统,基本都是带有热交换的ERV。松下官网给的ERV换气示意图经过比较之后,最后决定,还是选择带有热交换器的ERV系统。安装麻烦?不怕,折腾什么的,我们最喜欢了。而且,ERV系统,还有一个最大好处,就是外面死冷/死热的时候,不会因为怕冷、怕热,造成没法开窗换气,(从而导致室内空气质量不好),而且,夜间睡觉的时候,也可以正常换气,不会早晨起来满屋子怪味。决定好系统之后,就是选择品牌和型号了。国内能买到的价钱不是太离谱的,主要有(日本)松下(National)和(美国)霍尼韦尔(Honeywell),从系统上来说,霍尼韦尔的,要更完整一些,包括各种污染物和温湿度传感器,还有加除湿系统,松下基本只能手动控制。但是最后,还是选择了松下,因为松下的,要更薄一些,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松下的可以提供免费设计和安装指南。这样,就可以让装修的人,来直接安装,而不用找收费死贵的专业安装队进行安装。当然了,省钱的后果,就是你得先自己搞明白怎么装,然后全程盯着,不然,就等着出热闹吧(后面会详细说)。设计风机的主要参数,有3个,最重要的一个是风量,按照国家的换气推荐标准,应该要保证风量至少能满足每2小时完全更换室内空气一次,或者每人每小时30立方米。取两者中比较高的值,如果想要更好一点,可以要求每1小时,更换一次。再有一个,也很重要的,是出口静压,这个值高的话,能保证管道“拐角多”和“长度长”,不会影响实际风量。最后一个,就是工作噪音,这个不用多说,大家都知道。鉴于北京的PM2.5污染问题,尽管我选择了带过滤的风机,还是额外增加了一个过滤箱,一个是多一层过滤更好一些,一个是那个过滤箱里,除了自带的初级和次级滤网,还能再额外放一个自配的过滤网,如果污染物有变化的时候,可以使用对应的滤网,还有一个就是过滤箱的滤网很便宜,大概100多块钱一张,一般1到2年更换一次。不过过滤箱的存在,会造成额外阻力,有可能会影响最后的风量,所以尽,量买比你需要风量大一号的风机,当然,在我实际使用发现,可能是房间面积比较小,管道很短,最终额外的过滤箱,基本没影响到送风量。松下的免费设计,需要有房屋的布局图,最好能自己重新测量一下,开发商给的户型图,经常会有和实际不一致的情况。现在的免费设计更专业了,还会给出管道风阻的预估。这是松下的设计人员,给的设计图。蓝色的,是室外空气,进入室内的管道,红色,是室内空气,向外排出的管道。可以看到,设计上,遵循了尽量走直线的原则,尤其是进风方向。但是,由于我家的户型和面积影响,设计上,还是有些小问题,比如,室外的进风口、出风口太近,这样会造成排出的空气,(容易)被直接吸回来,造成效果下降。而且,进风方向,在离开风机之后很近的距离上,就有一个三通的分支,这样分支部分的阻力,会非常大。所以,我们本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原则,决定在这个的基础上自己修改。首先,设计上,有几个原则,要注意:1.室外进风口,到风机的部分,要尽量保证笔直,因为,室外侧空气,可能包含大量颗粒物,如果管道弯曲的话,就会造成空气流动,不是在整个管道内比较均匀的,而是某侧比较集中,这样,滤网会更快造成局部被堵住,然后,形成较大阻力。2.室外的进风口和出风口,要尽量的(离得)远。3.因为回风部分,是负压,室内的回风口,到风机部分的管道,要尽量短。4.同一房间内的送风口和回风口,要尽量远离,防止刚刚进入室内的新鲜空气,就被马上排出。5.管道尽量笔直。6.管道弯曲之前,尽量保证至少1米的笔直部分。7.最重要一条,卫生间和厨房,绝对不要装回风口、送风口,因为这些地方,会产生浓度非常大的污染物,或者湿度非常高的空气,需要的是临时的大风量排风,抽出室内污浊空气,应该使用普通的排气扇/抽油烟机,而不是连续的换气系统。8.如果有可能,尽量把风机放在厨房或者卫生间。一个是风机工作时候,会有一定噪声,尤其是强档的时候。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在大部分情况下,风机是需要高度最多的部分,如果放在厨房或者卫生间,这种功能性远远高于美观度的地方,让吊顶稍微矮些,对整个房间的影响,会稍微小一些。但是我家,因为厨房侧是临街的,空气污染,会严重些,所以,还是选择的装在客厅里了。通过使用(软件/程序)sketchup建模,我们完成了整个系统的设计,主要变化,是把风机稍微旋转了一下,这样在保证进风口笔直的情况下,可以让进风口和出风口,保持足够距离(如果不是为了留下安装窗帘杆的位置,其实,可以把出风口放在窗户另一侧,这样就不需要旋转风机了)。还有一个变化,就是调整了进风管道的分支位置,然后,使用一个过梁器,完成进风管道和排风管道的跨越。安装主机和管道的安装,应该在水电改造完成之后,但是,记得一定要先在房顶上画好管道和主机的预留位置,避免把走线盒装在错误位置上,而且,电源线和控制线,也可以预留在正确位置上。这是我家使用的FY-25LD3C/F,基本就是个大号铁皮箱子,在和室内空气会有较大温差的部分,都包着黑色的保温棉,可以减少结露。尽管主机直接连接的管道直径是150mm,其实,出口这里,都是这种半圆形的,所以,后面需要一段足够长(至少一米)的直管,来对气流进行整流,以减小风阻。给工人打印出来的设计图。连接室外侧风口的管道,全部都是外径160的PVC管,需要注意的是,管道要稍向室外侧的下方倾斜,防止雨水倒灌。在墙上开孔的时候,是就着160mm的口径施工的,结果造成没法对墙壁开孔的孔壁进行防水处理,只能最后在管道和墙壁的连接处,靠泡沫胶填充了事,虽然说这样,也能完成防水,但是毕竟没有防水砂浆+泡沫胶填充的办法,来的更可靠。如果是160mm的管道,墙上开孔应该是180mm或者200mm,然后,才好进行防水处理。这个和空调的开孔,是有所不同的,空调管道本身是保温的,所以,不用担心在穿孔部分结露造成渗水,而新风系统的管道,是不保温的,如果没有进行防水/保温处理,就会因为温差问题,在靠室内侧或者室外侧管壁外结露,最后,渗入墙体内,长时间下来,就会造成墙体损坏。同样的原因,整个管道中,在热交换器之前的部分,都要进行保温处理来避免结露。然后,向室外排风部分,需要安装止逆阀,避免室外空气,通过无过滤部分倒灌。过梁部分,靠打孔穿过,这里两个孔,离得有点太近了,会影响些结构强度不过,反正没碰到钢筋,所以,也还凑合了。在承重部分施工的时候,注意一定要用墙体探测器,找出钢筋位置,并避开,不然,将来各处开裂,就有你郁闷的了。一眼没看住,工人就把管子装上去了,结果,还装歪了(因为没用标线仪),最后,只能用软管走大弯。这里也是,之前,反复强调的这个和下水道不一样,不能用顺水三通,必须用斜三通,结果,还是装了个顺水三通上去。吊装主机的时候,必须得看着他们装。在房顶上(此处是指:室内天花板,或者叫天棚)装东西,必须配备标线仪,我用的是(德国)博世的GLM3-80,可以打出3个平面上各360度的水平线。因为主机,要斜着安装,所以,必须得先画好位置,找好打孔点,分毫都不能差。在使用“标线仪”标线之后,就可以按着设计图走了,绝对不会装歪了。送回风管道,都装好的样子。主管道分支处,使用的160-110斜三通,注意:变径这里,一定要使用这种45度渐变的变径管,不能用直角变径的。送风管道和回风管道,相互交叉的部分,使用过梁器完成。设计上,本来是过梁器从下方经过,结果,实际施工时候,发现从上面也行。这样可以有更薄的厚度。这里的设计松下的设计师,也认为非常经典,说第一次了解过梁器还能这么使用,要走了我的设计图和很多现场照片。书房之前装好的管道,被卸下来,重装,分支换成斜三通,不过这部分,我给的设计,其实有点问题,应该在弯管过后,经过一米左右的直管,再分支,现在这种情况下,送风口风量只有远端的1/3左右,只能通过减少远端送风口的开启面积,来增加这里的送风量。书房其他部分的管道,中间可以用软管连接来解决安装误差的问题。卧室部分的送风管道和回风口,一根直管,直接通到卧室远端,风量相当正常。这个是控制器,和风机5线连接。结果上电测试的时候,发现风机,有异常噪声,给松下售后打电话,当天下午维修的师傅就过来了。本来以为要把机器从房顶拿下来,结果来的维修人员说根本不用,直接从检修口就把风机大卸八块了。后来看到松下的介绍图,才知道人家,就是这么设计的。肚子里的东西,还真不少,主要就是一大堆的热交换器组件和支撑板。乱七八糟,摆了一屋子。左边,是室内回风部分的滤网,防止室内的灰尘进入热交换器以及风机,右边,是更多的热交换器组件。终于把离心风机拿出来了,这个,分为上下两层,一个,负责送风,一个,负责回风。维修的师傅说,这个可能是因为搬运过程中,被野蛮装卸了,这个的扇叶,都是严丝合缝的,稍微碰歪一点,就会因为碰到边缘出噪音了。拆开之后,掰了掰,就全部搞定了。松下的这种ERV,在中国提供离心风机部分5年的保修,其他部分1年保修,还是相当有用的。装好吊顶之后的初步样子,但是装完之后,才发现工人把净化箱的方向装反了(又是因为没看着),而且,卧室的噪声,也高达37分贝,需要做额外处理,所以,又让工人把吊顶拆下来了。用来包管道用的隔音/保温棉。吊顶里面的交叉部分卧室的送风管道和送风口,这里是需要重点处理的部分,在处理完之后,噪声从37分贝降至35分贝。装上风口,减小点送风量之后,应该还会再小点。好歹到达国家二级标准了。换个方向看书房管道,包好之后的样子,这里从处理前的42分贝,变成37分贝。餐厅管道在重新装净化箱的时候,才发现,之前反复和工人强调的,要在风机到室外部分的管道做的保温,只是个样子货。工人偷懒就包了下面和侧面能看到的部分,管道上方完全暴露在外,没办法,只好自己重新又都包了一遍。图中下方,就是净化箱的开口,扳开四个卡子,就能取下盖子清理/更换过滤网。注意看,因为这里还没有经过热交换器部分,所以整个箱体,都是用保温泡沫做的,只是边上,做了个金属框架,那个和里面通过的空气,是完全隔热的,可以避免结露。刮完腻子之后的状态。到此,新风系统的安装,已经基本结束,剩下的,就是刷漆完成之后,安装各个风口了。经过对各个风口的测试,实际在弱档的时候,换气量大概是每小时100立方米,强档每小时230立方米,很好的满足了换气要求(这套房子的使用面积只有50平米,去掉厨房和卫生间就剩下40多平米。过滤系统由于空间限制,设计上,采用定制的F6-H11两级的办法,解决室外灰尘问题。上面,是滤网装好的样子,前面不平整的部分,是F6中效过滤棉,用于避免H11滤网过快报废(毕竟H11滤网还是挺贵的)。这是室内面。这是室内回风口,松下原配,是不带滤网的,只有一个用于收集纤维的粗滤,也是使用F6中效滤棉,剪成相应大小,塞进去。HEPA(High 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 Filter-高效空气过滤器)前面的F6滤棉,大概需要一周左右,吸尘器清理一次,两周更换。这是更换前的室外面。室内面H11滤网更换前的状态回风口,F6滤棉,更换前状态。完善过滤系统之后,管道内,不会出现灰尘,避免二次污染问题,而且,主机的热交换器,也不会被灰尘阻塞,而且,极大程度上,减少了室内灰尘堆积的问题。心得作为给自己家房子装的第一套新风系统,这套新风系统的设计和安装都有不少失误,不过整体来看,最终效果还算不错。整个过程中也有不少心得体会,总结如下:1.别指望工人对这个系统的理解,对他们而言,只要把管子接上不漏气就算完事,从松下给的各种失败案例来看,连正规的安装队伍,都会为了图省事,干出很多很奇葩的事情来。所以,一定要有一个理解这东东的人,盯着他们施工,尤其是设计上,对精度要求比较高的几个部分,绝对不能妥协,位置不对,就得调整好了再说,甚至拆下来重新装。2.如果和我一样房间面积有限,需要很挤的安排管道,一定要使用类似sketchup这样的可视化工具,对你的设计,进行检查,确保不会有无法或者很难安装的部分,然后,要想好安装顺序,再让工人,一步一步来。3.标线仪是必须的,至少要能打出一个铅垂面的,两个铅垂面的最好。一个热线的风速计和分贝计,也是必须的,不然没法检测安装效果。如果需要在承重墙上打孔,墙体探测仪,也是必须的,因为管道的直径都比较大,万一碰到钢筋就太糟糕了。4.隔音棉在几个需要静音环境的屋子里,还是一开始就包上吧。=LZ与网友互动摘录1、这组(意思是指:这套日本松下新风换气系统),连设备,带施工费用,大概在小一万吧。风机4000多,然后,剩下的各种管道、风口、开关、施工费之类的还得5000多。2、下面留好检修口的话,滤网很好换,都是手拧螺丝(主机)或者直接旋转卡子(净化箱)的,净化箱的初级滤网可是水洗,次级滤网大概2-3个月左右直接用吸尘器吸吸土,然后大概1年左右更换就行了。主机的滤网是初级次级一体的,不过因为在净化箱后端,更换频率可以更低。3、长时间使用后,管道内的污染物如何处理?送风管道前端,有一个过滤箱和一组风机内滤网,基本是无尘的。回风管道在风口部分有个简单滤网,可以过滤掉比较大的纤维,就算管道内积灰或者细菌增生,由于这种风机是24小时工作的,这部分管道长期处于负压状态,污染物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