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课件.ppt_第1页
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课件.ppt_第2页
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课件.ppt_第3页
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课件.ppt_第4页
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教学之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送元二使安西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湾里区第二中学曲凤霞 我国古典诗歌自唐代始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种 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 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诗弥为古体诗 文体知识 近体诗并非近代诗 它是相对古体诗而言的 包括律诗和绝句 律诗通常有八句 绝句有四句 它们都有平仄的要求 绝句可以对仗 也可以不对仗 但律诗的颔联 颈联必须时仗 律诗根据每句字数又可分为五言律诗 七言律诗和排律 王维的 送元二使安西 是七言绝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就是五言律诗 李白的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属于古体诗 王勃 649或650 675或676 字子安 绛州龙门 今山西省河津县 人 唐高宗时应举及第 授朝散郎 为沛王府修撰 当时诸王好斗鸡 王勃为沛王写了一篇向英王鸡挑战的檄文 触怒唐高宗 被罢斥 后在虢州做参军 不久又因罪除名 25岁那年到海南交趾探望父亲 溺水而死 他与杨炯 卢照邻 骆宾王会称 初唐四杰 反对以上官仪为代表的浮艳诗风 对近体诗格律有所建树 为唐诗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著有 王子安集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王维 701 761 字摩诘 先世为太原祁 今山西省祁县 人 后迁至蒲 今山西省永济县 故又是蒲人 盛唐山水田园诗人 少有才名 开元九年中进士 调太乐丞 以罪谪济州司仓 曾在淇上 嵩山一带隐居 张九龄执政 开元二十三年擢其为右拾遗 后为监察御史 左补阙 奉使出塞 在凉州河西节度使幕兼判宫 累官至给事中 天宝年间先后在终南山和车辋川隐居 安史乱起 他被叛军俘获 送至洛阳 他虽饮药称瘖 又写 凝碧池 诗以悲时事 但终被迫接受伪职 两京收复后 降为太子中允 复拜给事中 终尚书右丞 他早年曾有进取之心 写过一些意气慷慨的诗歌 但思想里消极成分较多 三十岁丧妻后 过着独身生活 喜参禅 张九龄罢相后 他政治上灰心 故寄情山水田园和佛教禅理 在辋川别墅过亦官亦隐的生活 晚年更趋消极 他是诗人 又兼画师 成为南派泼墨山水的宗师 他还精通音乐 这些对他的诗歌创作有积极的影响 全唐诗 编其诗四卷 外编 补一首 他的诗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 而以描写山水田园的成就最高 因此他和孟浩然成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 合称 王孟 作者简介 李白 701 762 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 今甘肃天水附近 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 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 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 唐时属安西都户府管辖 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 今四川江油 青莲乡 他的一生 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 天宝元年 742 因道士吴筠的推荐 被召至长安 供奉翰林 文章风采 名动一时 颇为玄宗所赏识 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 在京仅三年 就弃官而去 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 他感愤时艰 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 不幸 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 兵败之后 李白受牵累 流放夜郎 今贵州境内 途中遇赦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 依仗当涂的县令李阳冰 不久即病卒 3 学习诗人豁达的心胸和对友情的珍惜 热爱祖国古代优秀的文学作品 2 体味分析诗歌的意蕴 体会其中流露出的作者感情 4 展开想象 培养合作研究 自学鉴赏古诗的能力 比较 感悟 赏析三首送别诗的不同风格 1 学习诗歌朗读的节奏 朗读与背诵诗歌 学习目标 检查预习 给加粗字的注音 ch n 城阙宦游歧路浥轻尘酣高楼 蓬莱逸兴揽明月称意 qu hu n q y h n p ngl i y l n 研读与赏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 辅三秦 风烟 望五津 与君 离别意 同是 宦游人 海内 存知己 天涯 若比邻 无为 在歧路 儿女 共沾巾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 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劝君更进 一杯酒 西出阳关 无故人 渭城朝雨 浥轻尘 客舍青青 柳色新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 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 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 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 昨日之日 不可留 乱我心者 今日之日 多烦忧 长风万里 送秋雁 对此可以 酣高楼 蓬莱文章 建安骨 中间小谢 又清发 俱怀逸兴 壮思飞 欲上青天 揽明月 抽刀断水 水更流 举杯消愁 愁更愁 人生在世 不称意 明朝散发 弄扁舟 李白 疏通文意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离别固然悲伤 但互为知己 即使远隔天涯 也像是近邻一样 此句安慰社少府 也道出了千古以来人们的共同心声 成为千年名句 这两句千古名句警策动人 其豁达超脱 高情远意令人佩服 疏通文意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不要在分别之时 效儿女之常态 所以不必像青年男女一样别泪沾巾 一反送别诗缠绵排恻的格调 创造出开阔雄浑的意境 表现出作者旷达的胸襟 这两句劝勉朋友 表现了一种更深挚 更真切的友情 境界崇高 情趣高尚 使全诗达到了超凡脱俗 别具一格的风格 疏通文意 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朋友 请你再喝完这一杯酒吧 等你西出了阳关后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厚的朋友了 籍着为朋友送行在杯酒话别中表现了无限深情 表达了对将将要远行的朋友的关怀惜别之情 蓬莱文章建安骨 中间小谢又清发 上句赞美李云的文章风格刚健 下句则以 小谢 即谢眺 自指 说自己的诗象谢朓那样 具有清新秀发的风格 这两句虽是赞美建安诸子和谢眺 但也有暗喻李云和自己的意味 疏通文意 疏通文意 俱怀逸兴壮思飞 欲上青天揽明月 都怀有豪情逸兴 雄心壮志 酒酣兴发 更是飘然欲飞 想登上青天揽取明月 前面方写晴昼秋空 这里却说到 明月 可见后者当非实景 欲上 云云 也说明这是诗人酒酣兴发时的豪语 豪放与天真 在这里得到了和谐的统一 疏通文意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 当他从幻想中回到实里 就更强烈地感到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不可调和 更加重了内心的烦忧苦闷 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 诗人回首 昨日 痛感人生的 不称意 放眼 今日 烦忧不堪 不平满目 于是 他决心与世决绝 从此浪迹江湖 表现了诗人一贯的叛逆与反抗的精神 尽管 明朝散发弄扁舟 里也含有消极避世的思想 但其中所绘写的放浪不羁之态和与世决绝之语 实为诗人的愤极之语 并非赌咒发誓之言 疏通文意 探究学习 这三首诗虽同为送别诗 但表达的情感却不一样 你认为这三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写作背景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是王勃在长安的时候写的 少府 是唐代对县尉的通称 这位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上任 王勃在长安相送 不知不觉间已来到城外 临别时赠给他这首诗 这位姓杜的朋友在京城得到县尉这样一个小官 长途跋涉到蜀州去上任 恐怕是一个很不得志的知识分子 王勃自己游宦在外 也不怎么得意 当他们走出都城 远望五津的时候 彼此的感情很自然地会沟通在一起 这是王勃的一首赠别名作 它和一般送别诗充满伤感情调迥然不同 有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 写作背景 送元二使安西 这首诗又叫 赠别 渭城曲 阳关曲 阳关三叠 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 这是古代送别诗中的名作 这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 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 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 多在渭城送别 唐代国势强盛 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 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 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 但当时阳关以西还是穷荒绝域 风物与内地大不相同 朋友 西出阳关 虽是壮举 却又不免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 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 写作背景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这首诗是李白于天宝十二年 公元753年 游宣城时所作 当时作者被朝廷以 赐今放还 的名义被废逐 在宣州谢朓楼李白和族叔李云饯行 作下此诗 对比参读 三首诗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诗人慰勉即将分手的友人 真正的友情不会因为彼此相隔天涯而变得遥远 诗歌意境开阔 一扫之前离别诗的低沉情调 送元二使安西 诗歌不仅有依依惜别的伤感 而且蕴含着对远行者处境 心情的深情体贴 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诗人从自己被放还山的遭遇中 看到了唐王朝政治日趋腐败 自己的抱负无法施展 壮志难酬 抒发了这种怀才不遇的抑郁苦闷之情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元二使安西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王勃王维李白海内存知己更尽一杯酒人生在世不称意天涯若比邻无故人明朝散发弄扁舟向上伤感豪情昂扬 诗中哲理 诗中有画 诗中有乐 对比参读 写作手法 这三首诗主题相似 但是表现手法各异 请你分别赏析 从齐梁到初唐 浮华艳丽的诗风一直占据着诗坛的统治地位 王勃和杨炯 卢照邻 骆宾王等人扭转了齐梁诗风 为诗歌创作开创了新的风气 朴素无华正是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的艺术特色 试结合诗歌赏析 写作手法 王勃这首送别诗 用质朴的语言 抒写壮阔的胸襟 但在质朴之中又有警策 在豪语中又包含着对友人的体贴 绝不是一览无余 索然寡味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成为全篇的警策 本诗在写作上具有三个特色 一是以雄奇风景起兴 首联一扫以往送别诗常有的萧索黯淡之象 也没有流行地以 柳 寓 留 起笔雄伟 一个 辅 字 富于温情 一个 望 字 跨越时空 将相隔千里的两地连在一起 二是表现了诚挚离情 第二联直抒胸臆 坦言情同意合 有 同是天涯沦落人 之悲 拉近了送者与被送者的心理距离 第四联劝慰友人 纵横离泪 亦映证了二人的深情厚谊 三是展现了诗人旷达胸襟 第三联 奇峰突起 高度地概括了 友情深厚 江山难阻 的情景 传之千古 全诗意境旷达 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 清新高远 独树一帜 写作手法 体味 景语皆情语 知道 折柳送别 客中送客 劝君 更尽 无 作者先写景 再写情 是借景抒情 这首诗 对如何设宴饯别 宴席上如何频频举杯 殷勤话别 以及启程时如何依依不舍 登程后如何瞩目遥望等等 一概舍去 只剪取宴席即将结束时主人的劝酒辞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再干了这一杯吧 出了阳关 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 诗人像高明的摄影师 摄下了最富表现力的镜头 主人的这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 深挚的惜别之情集中表现 是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 写作手法 送元二使安西 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北边疆的诗 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 地点 环境气氛 读来风光如画 抒情气氛浓郁 客舍 本是羁旅者的伴侣 杨柳 更是离别的象征 选取这两件事物 自然有意关合送别 它们通常总是和羁愁别恨联结在一起而呈现出黯然销魂的情调 三 四两句由写景转入送别 老朋友相送饯别 心中依依不舍 千言万语无从说起 只能频频劝酒 表达了蕴藉无穷的感情 前人对 送元二使安西 的评价 后之咏别者 纵有千言万语 贻不出其意之外 从这首诗中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又想到了什么呢 从诗中的哪些字词中最能看出王维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呢 写作手法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这首饯别诗如歌如诉 情感跌宕起伏 充分体现了诗人豪放坦率的性格和怀才不遇却无可奈何的心态 结构上的大跨度跳跃与诗人的情感变化相一致 试简要分析 这首诗的一 二两句直接抒写了诗人郁积的烦忧和苦闷 两个长句激荡排比 表现了诗人长期以来政治上遭受挫折 理想和现实的矛盾长期纠缠在心头 使他难以解脱 第三 四句是个转折 从极度苦闷突然进入辽阔开朗的境界 点出在楼上饯别的主题 展示出诗人豪迈宽广的襟怀 写作手法 中间六句痛苦淋漓的抒发豪情逸兴 前面的烦忧苦闷一扫而光 诗句自然照应了题中的谢朓楼和校书叔云 一则是恭维李云的诗文刚健遒劲 颇句建安风骨 二则是说自己的诗歌像小谢那样清新秀发 惧怀逸兴壮思飞 欲上青天揽明月 进一步渲染了长空万里的秋雁激发起来的壮思逸兴 用极其浪漫的手法 把诗人的性格和昂扬豪迈之气表现得淋漓尽致 最后四句诗人再一次回到痛苦的现实中来 更加强烈地感到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无法调和 使他潇洒旷达外表下深藏着的悲哀更加深重 诗人时而把自己抛向欢乐的绝顶 时而使自己陷于痛苦的深渊 思想感情的急骤变化和艺术结构的起伏跌宕 在全诗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语言的健举豪爽和比喻的自然天成也为以后诗歌的发展做出了表率 如果说王维诗是 诗中有画 李白诗就是 诗中有乐 拓展延伸 同学们过去还学习过很多关于朋友相送的古诗 选出自己最喜欢的 再好好读一读 然后把它工工整整地抄下来 咱们一会来个书法及诵读比赛 好吗 提示 别董大 赠汪伦 送孟浩然之广陵 等 拓展延伸 其实生活中美丽风景和难忘的心情都可以用诗表达出来 请试着即兴创作诗歌 送别即将转学的好同学 出门旅游的亲人等 拓展延伸 想象自己与亲人朋友分别时的场面 加上你从诗中体会到的情感 再读这首诗 体会友人间依依惜别之情 有感情的诵读和背诵 送元二使安西 首诗 小结 在我们解读文化名人时 在感受文学本身散发出的艺术美感时 我们要更加注重的是如何培养自己的人文情怀 人文素养 一种面对世事变迁豁达豪放的胸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