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刑法总论 1 第五章犯罪客体第一节犯罪客体概述一 犯罪客体的概念 社会关系说 通说 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我国社会主义的社会关系 2 合法权益说犯罪客体是犯罪行为所侵犯的法律所保护的利益 TheObjectsofCrimes 江苏工业学院法政系 1 刑法总论 2 二 意义1 定罪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2 量刑 江苏工业学院法政系 2 刑法总论 3 第二节犯罪客体的种类一般客体同类客体简单客体直接客体主要客体复杂客体次要客体 江苏工业学院法政系 3 刑法总论 4 第三节犯罪客体与行为对象 行为对象的概念刑法分则中明文规定的犯罪行为所作用的客观存在的具体人或物 犯罪客体与行为对象的联系与区别联系 犯罪客体是犯罪对象的抽象根据 行为对象是犯罪客体的具体体现例如 被盗窃的财物与所有权 江苏工业学院法政系 4 刑法总论 5 区别 犯罪客体决定犯罪的性质 行为对象则未必决定犯罪的性质例如 盗窃商店里的的电线盗窃正在使用的电线 犯罪客体是任何犯罪构成必要条件 行为对象则是某些犯罪必要条件例如 倒卖文物罪非法集会 游行 示威罪 任何犯罪都会使犯罪客体受到危害 而行为对象则不一定受到损害 例如 故意伤害罪盗窃罪 江苏工业学院法政系 5 刑法总论 6 犯罪客体是犯罪分类的基础 行为对象则不是例如 非法制造枪支罪私藏枪支罪走私枪支罪 江苏工业学院法政系 6 刑法总论 7 第七章犯罪客观方面TheObjectiveAspectofCrimes第一节犯罪客观方面概述一 概念刑法规定的 说明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法益的侵犯性 而为成立犯罪所必须具备的客观事实特征 江苏工业学院法政系 7 二 犯罪客观要件的内容 共同要素 危害行为危害结果 特定要素行为对象行为条件 行为时间 地点 方法 手段 江苏工业学院法政系 8 刑法总论 9 学界争论 危害结果是属于客观共同要素还是特定要素共同要素说 没有危害结果就没有犯罪构成特定要素说 危害国家安全罪的成立不需要有结果 江苏工业学院法政系 9 刑法总论 10 因果关系是否属于客观要素肯定说 因果关系与危害行为 危害结果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否定说 因果关系是认定何种行为对应何种结果的逻辑方法 行为对象是否属于客观要素否定说 客体要素说肯定说 犯罪对象是行为的针对对象 犯罪情节是否属于客观要素肯定说 刑法中有关于犯罪情节的规定否定说 犯罪情节的意义体现在量刑轻重方面 江苏工业学院法政系 10 刑法总论 11 三 犯罪客观要件的意义罪与非罪此罪彼罪重罪轻罪认定罪过 帮助分析 认定 但不能简单地效果逆推动机 江苏工业学院法政系 11 刑法总论 12 第二节危害行为 HarmfulAct 一 概念 危害行为理论 自然行为说 二战前 身体动作说 19世纪受自然科学发展影响 纯身体的动与静缺陷 包含了非行为现象 如反射动作和梦游行为 有意行为说 行为人在意识支配下的身体的动与静缺陷 未反映行为性质 江苏工业学院法政系 12 刑法总论 13 目的行为论 20世纪60年代 行为是由目的统制的有目的的活动缺陷 不能解释过失行为 社会行为论 战后德国 具有社会意义的人的态度缺陷 未解释什么是社会意义 江苏工业学院法政系 13 刑法总论 14 人格行为论 20世纪70年代日本 被认定为行为者人格的主体性现实化的身体动静缺陷 行为概念不明确 折衷说 基于人的意思实施的客观上侵犯法益的身体活动 1 有体性 思想犯 2 有意性 无意思举动 3 有害性 正当防卫 江苏工业学院法政系 14 刑法总论 15 二 危害行为的形态 一 作为 Action 1 概念 行为人以积极的身体动作实施刑法所禁止的危害行为2 作为的形式 1 直接正犯 行为人自己直接实施行为 2 间接正犯 把他人作为犯罪工具加以利用从而实行犯罪的行为 江苏工业学院法政系 15 刑法总论 16 3 类型 a 利用无犯罪故意者的间接正犯 医生指使不知情的护士给患者注射毒药 b 利用无责任能力者的间接正犯 指使幼儿或精神病人实施犯罪 c 利用他人合法行为的间接正犯 利用他人的正当防卫实施杀人行为 d 利用被害者的行为的间接正犯 对被害者实行足抑制的身体强制使之实施 江苏工业学院法政系 16 刑法总论 17 二 不作为1 概念 行为人能够履行自己应尽义务而不履行该义务的危害行为区别 作为 违反的是禁止性规范 不应为而为之不作为 违反的是命令性规范 应为而不为 江苏工业学院法政系 17 2 不作为的分类A 纯正不作为犯 刑法明文规定只能由不作为方式构成的犯罪B 不纯正不作为犯 刑法未明文将不作为表述为构成要件要素的犯罪 江苏工业学院法政系 18 刑法总论 19 3 不作为的要件 1 负有特定义务 行为人负有某种积极行为的特定义务 特定义务的性质 a 实施积极行为的命令性义务b 是一种法律义务讨论1 对于溺水儿童 第三人 儿童的父亲 上班警察不予以救助 导致该儿童死亡的 他们是否构成犯罪 或应负什么责任 江苏工业学院法政系 19 义务来源 A 法律规定的义务 纳税 抚养子女 赡养老人 a 不限于刑法规定 可以是其他法律的规定 b 其他法律规定的义务必须得到刑法的认可 江苏工业学院法政系 20 刑法总论 21 B 职务上和业务上要求的义务 消防队员 铁路扳道人员 教师的义务 a 应考虑义务的时限 只有在行为人执行职务 履行业务要求的时间范围内 才能产生作用b 应注意义务的对象 只有在行为人执行职务 履行业务要求的职责范围内 才能产生作用 江苏工业学院法政系 21 C 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a 先行行为的含义行为人先前所实施的导致法律所保护的某种利益处于危险状态的行为b 先行行为的性质 问题1 能否不限于违法行为 也包括合法行为 案例1 拣拾遗弃的婴幼儿后负有抚养义务案例2 带邻居小孩外出游泳负有救助义务 江苏工业学院法政系 22 刑法总论 23 问题2 能否包括犯罪行为 其与结果加重犯 转化犯如何区别 案例1 甲故意重伤乙 在乙具有死亡危险的情况下不予救助 导致乙死亡案例2 丙非法拘禁丁并对丁使用暴力 在其有死亡危险时不救助 致其死案例3 戊违法采伐檀木多棵 檀木倒下时压住己 戊未救助 导致己死亡问题3 能否不限于作为行为 也包括不作为行为 案例1 警察对上膛的手枪不加以妥善保管 在有人接触该手枪时又不加以制止 导致他人死亡的 江苏工业学院法政系 23 D 民事契约等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如侵犯商业秘密罪中按照合同应当保密的义务 江苏工业学院法政系 24 刑法总论 25 2 能够履行特定义务法律格言 刑法不强人所难客观条件 主观条件 无行为能力 有身体缺陷 受空间限制 缺乏救助所必要的能力 知识 经验 江苏工业学院法政系 25 3 不作为将可能导致结果发生或可能发生讨论1 夫妻争吵后丈夫见妻子自杀 拒不救助案讨论2 出租车司机拒不停车见危不救案讨论3 与恋人相约自杀后悔 见恋人自杀不救案 江苏工业学院法政系 26 刑法总论 27 三 关于 持有 是作为还是不作为的讨论1 持有的概念持有是以行为人对物的实力支配关系为内容的行为例如 非法持有毒品罪 江苏工业学院法政系 27 2 持有的性质 1 作为说 处罚根据在于禁止规范 禁止行为人取得特定物品 大陆法 2 不作为说 处罚根据在于命令规范 命令行为人上缴有关部门 3 独立行为说 非静非动 而系一种状态 英美法 江苏工业学院法政系 28 私见 持有属于作为理由 A 持有是对特定物品的实力支配控制 例如 携带 窝藏B 刑法处罚的重点在于禁止持有而命令上缴例如 甲发现乙将毒品藏在自己家中 并未上缴而是立即销毁 江苏工业学院法政系 29 刑法总论 30 第三节行为对象一 行为对象的概念行为对象也称犯罪对象 是指危害行为所作用的法益的主体 人 或物质表现 物 大陆法系称为行为客体区别 一般的行为对象特定的行为对象1 行为对象是物与人讨论 信息能否单列 江苏工业学院法政系 30 刑法总论 31 2 行为对象体现刑法所保护的法益例如 法人的财物体现了法人对财物的占有 使用 收益 处分等权利枪支弹药体现公共安全使用假币罪的行为对象 江苏工业学院法政系 31 3 行为对象必须被危害行为作用 即使对象的性质 数量 结构状态发生变化 讨论1 受贿罪的贿赂 赌博罪的赌资讨论2 行为人伪造的文书 制造的毒品 行为人走私贩卖运输的毒品讨论3 使用伪造的信用卡进行诈骗讨论4 杀人后从雇请者处得到的酬金 江苏工业学院法政系 32 二 行为对象的意义1 特定的行为对象是犯罪构成客观要件的特定要素例如 拐骗儿童罪的行为对象为不满14周岁的儿童2 特定的行为对象影响此罪与彼罪的区分例如 盗窃公私财物盗窃枪支弹药盗窃国家机关公文3 特定的行为对象影响罪行的轻重和刑罚的裁量例如 故意伤害一般人故意伤害孕妇 江苏工业学院法政系 33 刑法总论 34 三 行为对象与犯罪客体的关系1 联系 反映制约2 区别 1 事物的外部特征 感觉的对象 事物的内在本质 观念的对象 2 某些犯罪客观要件要素任何犯罪的构成要件 3 并非在任何犯罪中受到损害一切犯罪都受到损害 4 不是犯罪分类的基础是犯罪分类的基础 江苏工业学院法政系 34 刑法总论 35 第四节危害结果 HarmfulConsequence 一 概念和特征 概念 学界争论 A 客体侵害说 危害行为对犯罪客体造成的损害B 实际损害说 危害行为造成的实际损害结果或者具体物质性损害结果C 法定现象事实说 危害行为引起的具有社会危害性的法定现象事实D 客体 法定现象事实说 犯罪行为通过影响犯罪对象而对犯罪客体造成的法定损害及具体危险事实 江苏工业学院法政系 35 刑法总论 36 观点聚焦 危害结果是否等同客体损害 私见 危害结果只是侵害客体的一个因素之一 因此不能等同 危害结果是行为结果还是犯罪后果 私见 危害结果只能是行为结果 而非犯罪后果 危害结果是实害结果还是危险结果 私见 危害结果包括实害结果和危险结果 概念定义危害结果 是危害行为给刑法所保护的合法权益所造成的法定的实际损害或者现实的危险状态 江苏工业学院法政系 36 刑法总论 37 2 特征 因果性 产生危害结果的只是危害行为 侵害性 对直接客体造成的客观侵害事实 实际损害或者危险状态 现实性 实际损害结果 实际性 多样性 江苏工业学院法政系 37 刑法总论 38 二 危害结果与犯罪类型行为犯实害犯结果犯具体的危险犯危险犯举动犯抽象的危险犯 江苏工业学院法政系 38 刑法总论 39 三 危害结果的种类 构成要件要素结果 定罪结果 非构成要件要素结果 量刑结果 例如 过失致人死亡抢劫致人死亡 物质性结果 现象形态表现为可测量的有形物质性变化的危害结果非物质性结果 现象形态表现为难测量的无形非物质变化的危害结果例如 致人死亡人格的损害 名誉的毁损 单一结果 行为只发生了一个危害结果复合结果 行为发生了两种以上危害结果例如 盗窃罪抢劫罪 江苏工业学院法政系 39 刑法总论 40 直接危害结果 危害行为直接引起的危害结果间接危害结果 危害行为介入中介因素而间接引起的危害结果例如1 甲用刀砍伤乙 乙在送医后因医生丙的过错而导致破伤风死亡例如2 甲在其所种瓜果中下毒 并以醒目标志告知他人 乙偷甲瓜果后赠与丙 丙食用后死亡案 实害性危害结果危险性危害结果 基本危害结果加重危害结果 江苏工业学院法政系 40 刑法总论 41 四 危害结果的地位与作用1 危害结果的地位A说 犯罪共同构成要件要素说B说 犯罪特定构成要件要素说 江苏工业学院法政系 41 刑法总论 42 2 危害结果的作用区分罪与非罪区分此罪与彼罪区分犯罪形态的标准影响量刑轻重的因素影响诉讼程序的因素 故意轻伤的自诉 江苏工业学院法政系 42 刑法总论 43 第五节因果关系 CausalitybetweenHarmfulActandHarmfulConsequence 一 概说 概念 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 因果关系在刑法学中的地位 一切犯罪的构成要件说 某些犯罪的构成要件要素说 并非构成要件要素说 江苏工业学院法政系 43 刑法总论 44 二 因果关系的研究范围 从认定角度考察 研究人的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关系 从结局角度考察 研究犯罪行为与犯罪结果之间的关系三 刑法上因果关系的特点 哲学上因果关系的同一性 刑法上因果关系的特质 范围特定性 作用单向性 内容法定性 江苏工业学院法政系 44 刑法总论 45 四 因果关系的认定讨论 王某 24岁 因故与张某争吵 争吵中王某打了张某 60岁 一拳 张某倒地死亡 尸检报告表明 死者患有高度血管硬化 形成动脉血管瘤 因拳击导致瘤破裂死亡 江苏工业学院法政系 45 刑法总论 46 认定标准 条件说 德国理论与实践上的通说 主张 行为与结果之间存在无前者即无后者的条件关系 即前者是后者原因 无 即无 优点 有别于判断 可操作性强 有利于司法实践 缺点 具有无限回溯性 易扩大处罚范围例如1 甲打伤乙后 乙在去医院的途中被车轧死例如2 甲欲致乙死亡 便劝乙乘火车 期待乙偶然事故中死 乙果真死亡例如3 甲欲杀乙 但只造成乙轻伤 乙在住院期间 由于地震起火而死 弥补 因果关系中断论溯及禁止理论 江苏工业学院法政系 46 刑法总论 47 2 原因说 逐渐没落 主张 从导致结果发生的条件中以某种规则为标准挑选出作为原因的条件 该原因和结果之间才存在因果关系 缺陷 A 挑选原因的标准困难B 应当承认复数条件竞合的共同原因 江苏工业学院法政系 47 刑法总论 48 3 相当因果关系说 日本理论上的通说 但实际操作中采用条件说 主张 根据一般社会生活经验 在通常情况下 某种行为产生某种结果被认为是相当的 则行为与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若A即B 江苏工业学院法政系 48 4 客观归责理论 德国新说 主张 存在条件关系行为中 只有当行为造成了法律禁止的危险 并且该危险是在符合构成要件的结果中实现时 被引起的结果才能归属于行为 缺陷 A 其对条件说的限制与相当说无区别B 其理论在刑法体系地位不明确 刑法总论 49 江苏工业学院法政系 49 刑法总论 50 5 必然因果关系说与偶然因果关系说 我国的通说 必然因果关系说 当危害行为中包含者危害结果产生的根据 并合乎规律的产生了危害结果时 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间就是必然因果关系即刑法上因果关系缺陷 A 认定标准不具操作性B 缩小了刑事责任的范围 江苏工业学院法政系 50 刑法总论 51 偶然因果关系说 当危害行为本身并不包含着产生危害结果的根据 但在其发展过程中 偶然介入其他因素并由其合乎规律的引起危害结果 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就是偶然因果关系 介入因素与危害结果之间是必然因果关系 两者都是刑法上因果关系 缺陷 同上A 江苏工业学院法政系 51 刑法总论 52 6 张明楷观点 条件说 行为与结果之间存在没有前者就没有后者的条件关系时 前者就是后者的原因 与此同时 应该采用禁止溯及理论 此外 不排除就特定的犯罪类型提出特别要求 如就结果加重犯而言 要求基本行为与加重结果之间具备直接性要件 禁止溯及理论 当一行为后者事实独立地导致了结果发生时 就应当将结果归责于该行为 或者事实 而不能追溯至先前条件 江苏工业学院法政系 52 刑法总论 53 2 因果关系的判断 1 条件关系的认定A 因果关系的断绝案例 甲毒打卧病在床的乙 造成乙必然在三个小时后死亡 但是在两个小时后的地震造成乙被压死前条件对某一结果还没有起作用时 与此无关的后条件导致了该结果的发生 则前条件与结果无因果关系 江苏工业学院法政系 53 刑法总论 54 B 因果关系的中断案例 甲毒打乙致使乙卧床不起但不会死亡 但乙在之后地震中因行动不便而死前行为对某一结果不起作用 与此无关的后条件导致了该结果的发生 则前条件与结果不存在条件关系 江苏工业学院法政系 54 刑法总论 55 C 假定的因果关系案例 甲夺过死刑执行法警手中的枪支 射杀即将被行刑的乙 虽然某个行为正在导致结果的发生 但即使没有该行为 由于其他情况也会产生同样的结果 有无因果关系存在肯定说 否定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EC 60652:2002 FR-D Loading tests on overhead line structures
- 【正版授权】 IEC 60794-1-119:2025 EN Optical fibre cables - Part 1-119: Generic specification - Basic optical cable test procedures - Mechanical tests methods - Aeolian vibration,Method
- emft考试试题及答案
- 建筑电工试题及答案
- 休克抢救面试题及答案
- 外科上学期考试题及答案
- 廉洁为民面试题及答案
- 产后饮食考试题及答案
- 小猪障碍测试题及答案
- 危运装卸员试题及答案
- 2025-2030中国金属橡胶隔振元件军工领域特殊需求与民用市场开发策略
- 婴幼儿常备药品家庭管理指南
- 2025至2030年中国电力巡检无人机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 江苏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5
- 2025年旅游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年电动三轮车销售与售后服务合同
- 检验科室内质控培训课件
- 贵阳市初一数学试卷
- 洪恩识字配套字库完整版识字启蒙200字-生字组词句子完整版可打印-点读指读
- 西南18J202 坡屋面标准图集
- 员工综合素质与能力考核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