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离骚意象构建中文师范041 王小翠摘要;创作主体以诗意的眼光打量自然万物时,发生了主体心意与客观物象相契合的现象,于是客观物象融入了主观情意,这类客观物象一经诗人提炼、组合、定形化为诗歌,便成了文学审美意象。屈原的离骚里就存在着大量的这类审美意象,花草树木、飞禽走兽、人物神祇和众多自然现象均凝结着诗人的审美理想和生命激情。离骚中的各类意象构建成了具有深刻内涵的意象群,形成了内部结构完整的意象象征体系,使得诗歌蕴藉而且生动。离骚中近乎完美的意象群有着深刻的内涵,透出屈原深厚浓郁的爱国热情、执着坚定的政治理想与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诗人以大胆的想象以及新奇的夸张对意象群进行构建,把黑暗的现实生活和曲折离奇的神话世界融为一体,使作品充满着激荡人心的浪漫色彩,成功塑造了一个纯洁高大、独立不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正是这个完美意象群的构建使离骚在艺术上取得了高度成就,拥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光照千古的绝唱。关键字:离骚,意象,构建“意象”是诗歌生命的细胞,是诗人情感的载体及其存在的生命符号。意象的提出最早可以上溯到周易系辞:“圣人立象以尽意。”1意象的古义就是表意之象,象是带有特定的情感指向的。袁行霈先生对意象的解释很中肯,在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里他讲到:“物象是客观的,它不依赖人的存在而存在,也不因人的喜怒哀乐而发生变化,但是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的构思,就带上了诗人的主观色彩。这时它要受到两个方面的加工:一方面,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淘洗和筛选,以符合诗人的美学理想和美学趣味;另一方面,又经过诗人思想情感的化合和点染,渗入诗人的人格和情趣。经过这两个方面加工的物象进入诗中就是意象。诗人的审美经验和人格情趣,即意象中的那个意的内容。因此可以说,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2代表屈原诗歌也代表楚辞最高成就的离骚如日月一样照耀在中国文学史上,鲁迅曾赞之“逸响伟辞,卓绝一世” 3。离骚不仅以其卓绝的艺术成就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它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所体现的作者的无穷人格魅力给人以强烈的震撼。离骚是一株飘悬于澄明空中的闪烁灵性的神话树,如果诗人以生命幻化的精神花环,使它散发绮丽的色彩和醉人的芬芳,那么,诗人以灵性和想象所创造的审美意象群,是这株神话树上栖息的自由夜莺,吟唱出千古不朽的诗句。屈原用庞大而丰富的意象群将生命与美相互交织,让我们感受到他跳动的脉搏、心灵的创伤与人生的轨迹,充分展示了他崇高的审美追求和献身真理的光辉的一生。在屈原的笔下,花草虫兽、日月风雪、仙灵神鬼、历史传说、神话故事,均被赋予了生命气韵,滋荣与决定着全诗的艺术生命,云蒸霞蔚,新奇瑰丽。一 、离骚意象群的表现形式离骚中大量的香花草木、神话人物、虬龙鸾风决不是以本来意义的性质存在,而是寄寓着诗人的情感、思想和生命精神,表达了诗人不得见用的怨愤。东汉王逸对此有独特的见解,他在楚辞章句序中说:“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莺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4抛开其儒家说教的成分,他的话给我们考察离骚中意象的创造问题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启示。客观物象渗透了诗人主观的东西,带有诗人赋予的某种寓意,这些物象已发生了质的变化,换言之,它们己成为一种带有新质的“物象”。北宋诗人梅尧臣诗答韩三子华、韩五持国、韩六玉汝见赠述诗曰:屈原作离骚,自哀其志穷;愤世嫉邪意,寄在草木虫。诗人之意“寄在草木虫”,“草木虫”从客观常见的“物”进入诗人意识,诗人把自己的“意”寄寓在这些“草木虫”等物中,再固化为诗句,这些“草木虫”即上面所说的“新质的物象”就成了意象。离骚的意象不仅仅以草木虫的形式存在,虬龙鸾风、恶禽臭物、宓妃佚女皆可作为文学意象而视之。象征往往是意象最基本的表现手段。离骚中的各类意象的构建组成了一个规模宏大而内部相对独立、层次复杂的象征体系。如细加抽绎则会发现,作者所使用意象可分为以下几类:(一)花草树木意象离骚提到的花草树木共有二十三种。其中香草占绝大多数,计有江离、兰(含秋兰)、芷、椒、蕙、荃、荷、木兰、宿莽、菌桂、留夷、揭车、杜衡、秋菊、薜荔、胡绳、琼茅等十七种,恶草仅六种,即菉、葹、茅、榝、萧艾等。香草中以兰出现次数最多,达八次,“蕙”、“椒”、“芷”亦各达六次。这二十三种植物,除“藑茅”为占卜实用,其余构成以“香草”为核心的象征体系。诗人通过对主人公服饰之美、饮食之精的细致刻画展现出其高尚的人生追求和修养情操,也通过对人才的使用、培养与蜕变和对美与丑的对比的深刻描述,来展现楚国黑暗的政治世界。(二)飞禽走兽意象离骚中所提到的动物(包括神话传说中的动物),有马、鸷鸟、玉虬、鹥、鸾鸟、凤凰、鸩、雄鸠、鹈鴂、龙、蛟等十一种,亦各有其象征的意义,即所谓善鸟“配忠贞”,恶禽“比谗佞”。诗人通过对动物意象群的构建表现出他不愿与群小同流合污,对楚国的腐败政治和黑暗势力作了无情的揭露和斥责,表现了诗人修身洁行的高尚节操和嫉恶如仇的斗争精神。(三)人物神祇意象离骚中所提到的历史和神话人物有三十三个,这就是:女媭、鲧、启、羿、浞、浇、夏桀、后辛、汤、禹、羲和、望舒、飞廉、雷师、帝阍、丰隆、宓妃、蹇修、高辛、少康、有虞二姚、灵氛、巫咸、挚、皋陶、傅说、武丁、吕望、周文王、宁戚、齐桓公、西皇、彭咸。这些人物,虽有的在历史上实有其人,但出现在离骚中,则在很大程度上已跳出历史的局限,而被赋予象征的意义。从整体来说,离骚中的整个人物意象群,又都被用来象征着楚国的现实社会。可以说,楚国现实生活中的各类人物,在离骚人物意象中几乎都能找到他们的象征。(四)自然现象意象离骚中自然意象包括飘风、云霓、坠露、黄昏、死亡等,最有独特内涵的是黄昏意象。当“黄昏”这一特定的时间概念与相应的空间组合时,就形成某种特定的环境。在离骚中,这环境是自然的,也是社会的,更多的则是自然与社会的叠合。在常人眼里,日出日落、朝朝暮暮是自然现象,并不能引起更多的感想。可是在诗人眼里,黄昏这个白天与黑夜的交界点,这个最令人惆怅的时刻,就成为一个特殊的情感符号,黄昏这一自然意象在他们的笔下有了特定的情感指向。“离骚中的黄昏意象联系着渴求意识、惜时观念,包括着理想无法实现的矛盾心态与焦虑的心情,体现了诗人深刻的生命意识。”5二、离骚意象群的深层内涵离骚中各类意象群的构建折射出诗人深沉的内心世界,展现了他坚贞不屈、志洁行廉、勇于追求理想道德的一生。离骚中出现的香草、香花和香木约二十种,杂草、臭物近十种。这些东西本为自然界的物象,可是,一旦进人作者的审美观照,它们就被注人了主体的情感意识,外化于客体物象上。这时的物象,已非原来的物理实象,而是转化为审美意象。诗人用这些花草植物中的意象,通过比喻化方式,形成情节内容,取其抽象意义和普遍意义,构成象征。周易系辞传上有“立象以尽意”之说6,如果用此说来看诗歌创作的话,“象”是诗的外部形体(实体),“意”是蕴藏形体中的生命(情志),二者浑融的同时,“意”又超越其“象”,而居主导地位。诗人用这些植物类意象来象征忠与奸、美与丑、善与恶之间的斗争,揭示出当时楚国内政的腐败和党人在政治上的堕落。楚国的前途和命运,由此可见一斑。(一)贤君良臣的隐喻离骚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坚贞高洁、忠君爱国的抒情主人公,他是高冠长剑,兰佩荷衣,理想远大,志趣高洁,满怀忠贞,情绪激昂又哀怨的爱国志士形象。长诗一开始,屈原就以十分庄重而矜持的口吻追述了自己的先祖、家世,即高贵的出身,以及自己奇异的生辰和美名,表明自己对于楚国的存亡,对于忠君兴国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诗人又通过纷繁缤纷的花草树木意象向我们展示了他的外美: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这些怡人悦目的香花卉草,既是诗人屈原伟岸超常的外美的自我体现,又是诗人崇高人格的内美的象征。司马迁说:“其志洁,故其称物芳。”7我们也可以说:“称物芳,更显其志洁。”“物芳”与“志洁”是统一的。同时,他更注重的是后天内在美质的修为,“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屈原一步步表白自己既内含天地之美气,重有谋足以安社稷,智足以解国患,威能制强御,仁能怀远人的绝远之能,又注意加强修养,增长才能,同时表现出对祖国命运的忧虑和矢志于献身祖国的决心:“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屈原力求使自己有一身完美的形象,形成“忠贞不二,自修不息”的道德取向,为实现其美政理想打下基础。屈原所追求的美政是明君贤臣共兴楚国,他非常崇尚上古春秋君臣相济的道德理想。他认为,理想的道德,在于有理想的君主,国王就是国家的化身,国家的象征。汤、禹俨而求合兮,挚咎繇而能调。说操筑于傅岩兮,武丁用而不疑。吕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举。宁戚之讴歌兮,齐桓闻以该辅。禹、汤、武丁、周文、齐桓是被用来象征贤君的,而挚、皋陶、傅说、吕望、宁戚则被当作良臣的代表。由此出发,武丁与傅说、周文与吕望、齐桓与宁戚的相得,又被用来作为君臣遇合佳事的象征。在他心目中,忠君就爱国。所以,他在作品中,常以男女关系比喻君臣之义。反复倾诉自己对怀王“忠贞不二”的痴情以及信而被疑、忠而见疏的苦闷: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余况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他希望国君能举贤任能,罢黜奸佞,修明法度。于是致力于为国家培养有用的人才:余既兹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冀枝叶之峻茂兮,愿竢时乎吾将刈。虽萎绝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这里的人才全用香草意象喻指,兰、蕙、留夷、揭车、杜衡、芳芷等都是既有观赏价值,又有药用价值,且散发出香气的芳草,反映出诗人为国家的人才培养充满了希望,同时也表现了他为国育才的良苦用心。他愿意奔走先后、一马当先,为祖国开辟通向富国强民之路:“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但屈原的这一片忠君爱国之情并没有得到应有的理解和支持,相反却因触犯了楚国腐朽贵族集团的利益而招来了接踵的迫害和打击。他被贵族群小围攻,楚王听信谗言而疏远他最终被放,但他仍然始终以祖国的兴亡为念::“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 。最后当他决定远去: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主人公刚登上光明灿烂的天庭境界,忽然间又俯看到了故乡,仆人悲伤,马也怀恋,曲身回首不肯往前走了。这里的典型意象“马”被诗人运用拟人化的象征以后,似乎它也通人性,同主人公一样,不忍离开故乡,诗人对祖国的深情达到了无限升华。(二)谗佞奸邪的象征离骚通过恶草臭物来象征那些利欲熏心、贪婪奸诈的小人。所谓“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好恶不同,正是君子与小人的分水岭。民好恶其不同兮,帷此党人其独异。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苏粪壤以充帏兮,谓申椒其不芳。这六句诗是灵氛劝灵均远逝求女,要他不要“怀乎故宇”,因为“故宇”的“党人”“独异”,行为古怪,香奥颇倒,将杂草、粪土当作好东西装进佩囊,缠满腰间,反而说幽兰、申椒不香,不能佩戴。这些“党人”的好恶与常人相反,爱逐脏臭。以恶草臭物比喻、象征善恶、是非、美丑的颠倒,从而揭露了“党人”们的卑劣和楚国政治的腐败。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这里的“芳”字是主人公自比。而“泽”当比喻小人。“杂揉”比喻共处,即用香花与臭物共处来比喻主人公曾与“党人”共处过,但是自己的资质仍放光彩:出于淤泥而不染。薋菉葹以盈室兮,判独离而不服。这两句是女媭规劝主人公的话,带有批评的语气。他不愿佩带恶草杂草,说明他能保持高洁的品质,并非孤傲。看来,连他最亲近的人都不理解他,他只好南征,去“就重华而陈辞”了。这里的薋、菉、葹均为恶草或杂草,比喻秽行恶习。这是让某种道理以感知的比喻化方式来表达某种抽象的思想,使隐去的思想一下就闪现了出来。诗人常常用香花香草同毒草臭物进行对比,象征二者之间的对立,以此暗示楚国官场里的政治环境,以正反对比的方式,突出主人公与众人不同的爱美节操。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余以兰为可恃兮,羌无实而容长。委厥美以从俗兮,苟得列乎众芳。椒专佞以慢慆兮,樧又欲充夫佩帏。览椒兰其若兹兮,又况揭车与江离?这些诗句是写主人公听了巫咸“吉故”之说后所发的感慨,实际上是对巫咸的反驳。他对众芳变质显得特别痛心,在诗中一再谴责。这与屈原的实际生活感受有关,因为过去他曾培养或扶持过大批人才,当他被疏远、放逐后,那些“风派”人物就纷纷倒戈,投奔靳尚等权贵的怀抱,与屈原为敌。这虽然是历来官场上常有的现象。但对主张贤人治国的屈原来说,确乎是一次沉重打击,内心深感不平和愤怒,自然会通过作品流露出来。(三)苦闷迷惘的寄托离骚通篇表现的是诗人的美政理想与楚国黑暗现实的矛盾,以及由此产生的苦闷心情和“上下求索”、九死不悔”的心路历程。诗人忠君爱国,而楚王却被一批奸小所包围、所蒙蔽。他是如此糊涂昏聩,倒向谗人一边,诗人无法进言,只能“曾歔欷余郁邑兮,哀朕时之不当。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诗人痛感生不逢时,在现实的世界里无法得到理想的实现,于是只有神游于幻想的世界,以求解脱;在现实的世界里,没有明君,于是就只有在虚幻的世界去寻找。为了找到理想中的明君,他开始了“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艰辛历程。全诗虚构了六个神奇虚幻的故事情节:陈辞重华;神游天界;四求美女;命灵氛占卜;从巫咸降神;去国西游。在幻想世界里的神游,揭示屈原复杂的内心矛盾:作茧自缚无法解脱,寄托了诗人迷惘苦痛的哀愁。1陈辞重华他向重华陈词,带有着想象的成分,其实是现实向幻想的过渡。他引了多个历史人物:夏桀之常违兮,乃遂焉而逢殃。后辛之菹醢兮,殷宗用而不长。汤、禹俨而祗敬兮,周论道而莫差。举贤才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这些历史人物连带着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件即典故皆是人所共知的,它们往往深深地携带着社会文化信息,诗人把历史人物化为意象,最直接的原因是拿历史与现实相对照,借历史人物说自己的心意。诗人在现实中不被理解的苦闷通过和历史人物的对比发泄出来。正负两种人物意象同时出现在作品中,和现实形成对应关系,如历史中的明君与昏君、贤臣与奸臣,和现实中的美人与庸君、吾与党人或谗人形成对应。2神游天界诗人驾龙跨凤,登昆仑,上天界,欲人天庭求见天帝。途中虽突破了飘风云霓的重重阻档,最终还是被天帝的守门人阻在天门外。这个故事,无疑是借幻想反映现实,象征诗人在现实生活某个特定时期的追求和遭遇,即被楚王免官流放之后,曾做过种种努力,欲再度争取楚王的信任,“重返君门”,但终遭失败。其中的天帝是楚王的喻体,飘风云霓与帝阍则是小人的化身。3四求美女诗人在求见天帝失败后,开始了他的“求娶”美女的历程。他先在阆风山寻觅,见“高丘无女”,便下临人间,先后三次求娶传说中的美女宓妃、有娀氏佚女和有虞二姚,但均告失败。这里的“美女”,应该是比喻志同道合者。“求美”的情节,同样是作为象征,反映诗人往日曾遍求楚国朝中,欲得同志以共同改革楚国,而终归失败的现实经历。4问卜灵氛、从巫咸降神、去国西游诗人在楚国现实斗争失败后,对自己坚持要在楚国实现理想这个信念的怀疑,以及尝试另辟蹊径去实现人生价值的思考。更透彻地说,就是表现诗人内心中留楚与去楚两种思想的激烈斗争。最后当诗人明白:既不能改变自己,又不能改变楚国,而且不可能离开楚国,那么,除了以身殉自己的理想,以死完成自己的人格,就别无选择:“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与为美政兮,晋将从彭咸之所居!”这是诗人当时所能选择的唯一出路以死来坚持理想、反抗黑暗的政治现实的道路。三、离骚意象群的艺术价值离骚中的意象融入了屈原的美学情趣、审美理想和思想情感,隐含着屈原的人格、志向,携带着他的生命信息。真正读懂楚辞的人无不是在字里行间找寻诗人的生命之迹,严羽云:“读骚之久,方识真味;须歌之抑扬,涕泣满襟,然后为识离骚。”8 欲识离骚,须和诗人生命相通,在此意义上,通过对其中意象群的构建和审视能明了诗人的个体生命形态,从而探寻赋予诗人艺术活力的文化生命精神,进一步深入挖掘人类共有的精神品质。(一)发愤抒情的重要载体屈原言志言的是政治之志,与此相关,他的抒情,也是在政治生活中遇到了挫折,心情极度悲愤时创作诗歌,心中的不平之气借此喷发出来,这种情感状态和心理体验就是“发愤以抒情” 9,“抒情”一词的源头就在此处。司马迁很敏感地发现了屈原的诗歌抒情特征,史记屈原列传云:“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返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地;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10 “自怨生”正道出了屈原创作时的心理活动与情感体验。“情发而为辞章”和“摇荡性情,形诸舞咏”都可用屈原的“抒情”概括之。屈原的高明之处就在于用大量的意象抒情,避免了苍白的描述,审美趣味大大增强。刘勰文心雕龙神思曰:“神用象通,情变所孕,物以貌求,心以理应。”11文心雕龙物色曰:“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12物象和感情相契合,最终以意象成辞,即诗之定形。可见,用意象抒情不但合乎感情变化规律,而且更符合艺术思维规律。1自然意象与生命忧患离骚的自然时间意象最能传达诗人的生命忧患之情,如离骚:“朝寨砒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王逸曰:“言天时易过,人年易老也。”13又曰:“言天时运转,春生秋杀,草木零落,岁复尽矣。而君不建立道德,举贤用能,则年老耄晚暮,而功不成,事不遂也。”14朝、夕、日、月、春、秋、暮等时间意象渗透着诗人人生苦短的情感体悟,有一种时间观念的自觉意识。这种自觉意识贯穿了楚辞的全部时间意象,它们携带着诗人的生命密码,理解诗人的生命意识,就应从破解这些密码着手。2人物意象与忠怨之情历史人物及其典故凝聚着民族的文化精神,这种文化精神正是诗人借以抒情的逻辑起点和历史依据。离骚曰:“说操筑于傅岩兮,武丁用而不疑。吕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举。常戚之讴歌兮,齐桓闻以该辅。”这些都是用历史人物及其典故意象,明君臣相合之道。屈原遭谗放逐,“三致志焉”,“终不见纳”,故借这些君臣遇合的历史人物抒发自己冀君醒悟的忧国之情。3动物意象与恋乡之情动物意象寄寓着诗人真切的情感。离骚:“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马介于实与虚二者之间,诗人与马已融为一体,汪瑗楚辞集解曰:“子自谓而托言于仆马也。”15马“蜷局顾而不行” ,似乎也通人性,作为意象承载着诗人更多的情感,尤其寄托着诗人忠贞不二的爱国情怀。(二)奇谲浪漫诗风的依托我们翻开离骚犹如进入了一个鲜花香草的世界,诗人就在这百草园里,万花丛中耸立着。他身穿荷叶、莲花做的衣裳,各种香草披在肩上。他身系秋兰制成的佩带,随风摇曳散发着阵阵清香。早晨他到山坡上采摘木兰,晚上,他揽取宿莽到水洲边。渴了,他喝一口木兰花上的坠露;饿了,他吃的是秋菊的花瓣。在这里,作者把自然界的诸般美物都汇集起来,集于诗人一身,勾画出一个一尘不染、芳香袭人的纯美高洁的艺术形象。离骚是一篇带有作者生平自叙内容的叙事诗。但诗人并不是客观地叙述生平事迹,而是把自己的主张、理想、斗争等事实形象化,活动在诗中的不是枯燥的事实罗列,而是运用意象群的构建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屈原浪漫主义的最大特点是抒发了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而这种追求体现着诗人热烈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力。诗人拥有奇幻超绝的非凡想象力。在离骚中他驰骋想象,揉合神话传说历史人物和各种自然现象意象,为我们构造出五彩缤纷、惊心动魄的艺术形象,编织出异彩纷呈、迷离瑰奇的幻想境界。他把宇宙中森罗万象都看成是生命的存在,而且都可以用来替他服务。他把风、雨、电、云、月作为他的侍从、御者、卫士,使凤凰和龙替他拉车子,让他在天空中驰骋。他忽而飞到了天国的门前,忽而攀上了世界的屋顶,忽而跑到了西极的海边比如在诗人神游的一段写中,诗人“朝发韧于苍梧”,夕“至于县圃”;“前望舒使先驱”,“后飞廉使奔属”;“令凤鸟飞腾”,“帅云霓而来御”。叩“天阍”、见“宓妃”、求“佚女”想象丰富奇特,境界迷离,场而宏伟壮阔,有力地表现出诗人为了理想上下求索的精神。离骚结尾诗人的抉择更是充满了浪漫主义情调。屈原是一个感情激烈,刚正不阿又非常自信的人,对保守旧势力,他表现出坚决不妥协的态度。他又对自己的祖国有非常深挚的感情,这促使他终于以生命来殉他的理想和他热爱的祖国。在长诗的最后诗人回望故乡,于是仆夫流涕,马也悲鸣,不忍离去。最后的结语说:“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对理想的坚持和对祖国的深厚感情都不容许他随便离开。屈原以身殉国的浪漫主义精神是他独特的政治理想与抱负的体现。诗人用独特的死亡意象表现自己对祖国的深情,他以诗意的审美方式实现了生命存在的最高意义与价值。诗人的抉择是具有悲剧意义和美学意义的,具有诗意和审美的价值。屈原的诗歌和人生实践,都是艺术化的,它给我们以神圣的情感信仰:诗人与诗都是永恒的。(三)比兴表现手法的发展比兴原本是诗经创作的重要表现手法,宋代朱熹比较准确地说明了“比、兴”作为表现手法的基本特征.。他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16通俗地讲,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有的“兴”兼有发端与比喻的双重作用,所以“比兴”二字常联用,成为中国诗歌中一种传统的表现手法。屈原在离骚中抒发自己的理想、抱负、怨愤、自信等复杂情感,有赖于创作中继承并发展了诗经的“比兴”传统,开创了以“香草美人”为寄托的象征手法。离骚对诗经“比兴”手法的发展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离骚“比兴”取材范围更广诗经喻体多是日常生活常见的事物、现象。诗经意象也是如此,所涉及的飞禽走兽、花草鱼虫、山川树木、日月星辰、器物人物等,无不是司空见惯的事物、现象。即使是一些神话动物意象,也有着现实生活的印记,当属于习以为常的联想。而离骚意象既有自然界的鸟兽花草,也有社会生活中人们的行为活动和事理概念,甚至还有虚构的神话传说世界的林林总总,极富象征性。例如“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圆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以不与众鸟同群的“鸷鸟”自比,表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方”喻君子正直端方,“圆”喻小人圆滑奸诈,以“方圆”不合,“异道”不相安为喻,表明与谗佞小人不相为伍的态度。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屈原能够突破儒家传统诗说的束缚,把大量民间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纳入诗中,大胆想象虚构、充分渲染夸张,增强了诗作浪漫主义色彩,极大拓展了“比兴”艺术的审美空间。这表现在就重华陈辞、上叩帝阍、下界求女、占卜灵氛、巫咸降神、去国远游等情节上。2、离骚“比兴”融为一体,寄情于物,托物寄情,形成具有象征意味的意象系统。人们透过离骚华美纷繁的意象,可以窥见诗人崇高的理想情怀和坚贞的爱国忠君意识。离骚中的意象或赋予身份品格,或表现现实矛盾,或传达思想情志,成为言志、叙事、抒情的载体,是具有象征性的意象。诗经中并非没有带有象征性质的意象,但那只是随文而设,具有瞬时性、不固定性。例如诗经以“薪”起兴多与婚姻爱情有关,齐风南山、唐风绸缪就是此例。离骚意象不但反复出现形成系统,而且与诗情发展交融在一起,不再是简单的借物起兴。屈原第一个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创造出融主体性、整体性和系统性于一体的离骚。诗人以香草喻指美德。抒情主人公自叙身世,“既有此内美”,又“重之以修能”。于是,我们看到主人公“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以披佩、揽采香草异卉象征不断修饰自己的美德。作为与香草异卉意象系统相对立的恶花臭草也在诗中频频出现,形成延续不断的意象系统。“花草树木意象”绵延贯穿诗文始终,并目形成不同人物的象征,从中我们既见抒情主人公品性高洁、坚持操守,又见党人群小以臭为香、贱俗可鄙。这正是离骚的一大典型意象系统。这种成系统的整体性象征还表现在“人物意象”上。在长诗第一部分,当诗中开始写抒情主人公披佩揽采香草异卉时,一位美丽高洁的幻化主人公便翩翩而至了。这位“蛾眉”美人遭受“众女”妒忌诽谤,而其爱慕的“灵修”竟“浩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绘画培训服务平台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移动广告预算智能分配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外装修施工方案
- 隔音门施工方案
- 工厂安全知识车间培训课件
- 工厂安全培训知识祝语课件
- 护理个人简介模板
- 数字电路课件
- 甲状腺术后出血护理
- 护理核查制度
- 小学生课件藏文版下载
- 中试基地管理制度
- 2025至2030中国工业电机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养老院电动车管理制度
- 2026届高考语文复习:辨析并修改病句
- 2025年区域卫生规划与医疗卫生资源优化配置的研究报告
- 养生馆转让协议书
- 南充市“十四五”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
-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修订版(原版)
-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六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试题 物理 含答案
- 医保人员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