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十二郎文学案.doc_第1页
祭十二郎文学案.doc_第2页
祭十二郎文学案.doc_第3页
祭十二郎文学案.doc_第4页
祭十二郎文学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祭十二郎文学案一.文本助读1.韩愈简介韩愈,字退之,也称韩昌黎,唐代著名文学家。他生活在中唐时期,在文学方面影响很大,他的主要贡献是与柳宗元一起倡导了“古文运动”,恢复先秦、西汉的优秀散文传统,摒弃南北朝以来矫揉造作的骈体文,他主张文章要有充实内容,学习古文应“顺其意而不顺其辞”,力求“文从字顺”,这些主张是进步的积极的,并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宋代欧阳修、“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明清两代归有光、唐顺之、方苞、姚鼎等许多著名散文家都是继承了韩柳的文学传统或受其明显的影响在各自的散文创作中取得辉煌成就。韩愈在散文创作中,实践了他的文学主张写了大量的政论、赠序、杂说、祭文、墓志铭,他的议论文很少引经据典地说教,而是以形象化的语言、生动的比喻和鲜明的对比手法,写得很有说服力,师说是典型一例;记叙文也十分生动,写人、记事状物都很感人。2写作背景韩愈三岁时就死了父亲,而后由兄嫂抚养长大。长兄韩会无子,次兄韩介有子韩圭成,在族中同辈排行十二,故称十二郎。按封建社会的规矩,十二郎过继给韩会为子,因此韩愈与十二郎自幼相守,历经患难“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感情深厚,虽为叔侄,却情同手足。成年后,韩愈仕途不顺,二十五岁方登进士第,后做官又触犯权贵,触怒唐宪宗,多次遭贬,因四处漂泊很少与十二郎见面。后唐穆宗继位,韩愈官运好转,叔侄二人能够相聚之时,突然传来十二郎病亡的噩耗,使韩愈悲痛欲绝,也勾起他辛酸的回忆,于是写下这篇祭文。在韩愈诸多优秀的抒情散文里,祭十二郎文当推为其中的佼佼者,该文在我国浩繁的古代散文作品中,亦是不可多得的珍贵名篇,历来被誉为“祭文中千年绝调”。十二郎,是韩愈的侄子,名老成,他在韩氏族中排行第十二,故称为十二郎。韩愈与十二郎从小生活在一起,情逾一般骨肉。唐德宗贞元二十年(804),在京城长安(今西安)任监察御史的韩愈骤闻十二郎死讯,悲不自胜,痛悼万分。在这种巨大的感情压力下,自他胸臆涌出了这篇千古至文。3.朗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亲爱的同学,你一定要重视诵读在语文学习,尤其是在文言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你一定要多读,熟读,读出抑扬顿挫,读出情感。让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读得好。(1)填空韩愈,字_,世称_,唐代著名文学家。他生活在中唐时期,在文学方面影响很大,他的主要贡献是与_一起倡导了“_”,并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 (2)注音 闻汝丧( )之七日 及长( ) 不省( )所怙( ) 兄殁( )南方 省( )坟墓 归取其孥( ) 丞相薨( ) 佐戎( )徐州 孰谓汝遽( )去吾 万乘( )之公相 殒( )其生 窆( )不临其穴 尚飨( )4.文言基础我们学习文言文,一定要注意积累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还要理解并能正确翻译特殊的文言句式。看一看,下面的这些文言问题你都能顺利解决吗?二.文本赏析在韩愈诸多优秀的抒情散文里,祭十二郎文当推为其中的佼佼者,该文在我国浩繁的古代散文作品中,亦是不可多得的珍贵名篇,历来被誉为“祭文中千年绝调”。十二郎,是韩愈的侄子,名老成,他在韩氏族中排行第十二,故称为十二郎。韩愈与十二郎从小生活在一起,情逾一般骨肉。唐德宗贞元二十年(804),在京城长安(今西安)任监察御史的韩愈骤闻十二郎死讯,悲不自胜,痛悼万分。在这种巨大的感情压力下,自他胸臆涌出了这篇千古至文。祭文通常是祭奠亲友的有固定形式的文辞,也有用以祭神祭物的。韩愈的这篇祭十二郎文,却一改过去惯例,不单在形式上用的是散句单行,在内容指向上也一任情感的激荡,通篇追叙他与十二郎的共同生活和深厚情谊,以及渲泄十二郎之死所带给他的莫大哀痛。这种对祭文体的创变,适应了作者情感表达的需要,进而也使该文形成了“以情胜”的鲜明艺术特色。在这里作者独特的表现手法,是使其真挚、深沉的情感紧紧融注在日常平凡琐事的叙述之中。让绵密深沉的主体情感,直接投射于与十二郎有关的生活细节之中,反复抒吐,与之融铸成完整的审美意象,释放出强烈、隽永的感情光芒。文章起首一小自然段,是祭文固有的开头形式。作者抑制着悲痛的情感,以循例的开头,为全文拉开序幕。作者的笔触,以对过去的回忆为起点,“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韩愈三岁时丧失双亲,跟随长兄韩会夫妇生活。后韩会由起居舍人贬为韶州刺史(治所广东省曲江县),不久死于任上,韩愈始十岁。文章选择记叙了韩愈与十二郎幼年“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因三兄皆早世,嫂“抚汝指吾”感叹“韩氏两世,惟此而已”等充满坎坷、辛酸的生活境况、情形,充满感情地说明了叔侄二人从儿时孤苦相依发展起来的特殊深刻关系,以及两人在韩门“承先人后”的独特地位。作者饱经沧桑的笔调挟带了身世、家世之悲来悼十二郎,令人在一开始就感受到其悲痛之情的绵远深重。其后追忆延展,写两人成年后的几次见面和离别,特别点出近年间作者与十二郎几度约好会合又因变故使其“不果来”,突出了两人相互依恋的感情。夙愿终付虚幻,作者的痛悔不可自释。作者的一句“孰知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深深表明了他心中的惊诧叹惋和无比痛惜,也在读者心里激起了强烈的震动。下面对死讯生疑给被伤痛死死压住的心灵带来的瞬间、报丧书信反转来造成的更大绝望、伤心绝望至极而转生的悲愤,一系列急速变化的心理活动,都在作者毫无遮蔽的情感屏幕上清晰地显现出来。及至文中回复谈到自己的神衰体弱,说是不久就会从十二郎而死(“几何不从汝而死也”),因莫大的痛苦重负把这将死视为幸事,又由此想到他们的孩子都尚弱小,悲痛的情感越发汹涌,“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乎?”此时作者的抒情围绕十二郎的生前身后事,犹如湖水被猛掷进巨石,波动的涟漪在尽力迅疾地扩大,又好似滔滔急流的江水,波波相拥。问十二郎究竟患何病,何时殁等语,表面语气较低缓,却令人觉着作者锥心的痛楚。同时在行文中,造成了一种时起时伏、回旋跌宕的抒情效果。正如在艺术技巧上“抑”是为了“扬”,紧接着文中表现出无边无涯的死别的折磨,终于把作者的情感推向了最高潮,“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不能相养以共居,殁不得抚汝以尽哀”直到“彼苍者天,曷其有极!”将作者最终未能面见死者的深深痛憾、因大恸而导致的深刻自责等一齐爆发出来,其罕见的激烈、深细与真实,使读者怀着战栗的心灵看到了人类生命情感的无尽深处。这种感受,一直延续到作者交待了“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后,合并入“言有穷而情不可终”的无限余韵之中。祭十二郎文之所以能将诚挚的抒情与日常琐事的叙述紧密融合在一起,深切地表达出对亡故亲人的悼念和对人生浮沉离合的无限感叹,其另一个重要的艺术特点不能忽略,即成功的语言运用。作者首先善于极贴切、生动地使用语言,使其文字不但切情而且切“境”,即描写什么人在什么时间场合,便用什么样的语言手法使之凸现出来、活动起来。其次是作者在用语方面擅长变化。人的情感活动本来就处在时刻张驰起伏的规律之中,所用于表达的语言如果平板单调,就万不能表现好情感世界的微妙深奥。而韩愈这篇文章的语调句式随着自身情感的发展变化段段变、时时变。句式或长或短、或口语或雅句;语调则或急促或迂缓、或高亢或低回,真正做到了情至笔随。从而使文章收到了情文并生的最佳效果。三.解析第一部分: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七日,乃( )能衔( )哀致诚( ),使建中远( )具( )时羞( )之奠( ),告汝十二郎之灵: 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 )所怙( ),惟兄嫂是依。中年( )兄殁南方( ),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 )又与汝就食( )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承( )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 )幼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特殊句式:惟兄嫂是依:只依靠兄嫂。“依”的宾语“兄嫂”前置。构成“唯是”格式,“是”起提宾作用。成语“唯才是举”、“唯你是问”、“惟利是图”都是这种格式。吾年十九,始( )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又四年,吾往( )河阳省( )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幕于汴州,汝来省吾,止( )一岁,请归取其孥( )。明年,丞相薨( ),吾去( )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又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 ),吾又罢去( ),汝又不果来。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 );图( )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呜呼!孰谓( )汝遽( )去吾而殁( )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 )汝而旅食( )京师,以( )求斗斛之禄。诚( )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 )汝而就( )也。 特殊句式:1. 使取汝者始行:此句为倒装句,其中“_”是标志,其作用是_。意思:_。2.吾念汝从于东:省略倒装句式,全句该是“吾念汝从吾于东”,正常语序为_ 意思:_第二部分:去年孟东野往,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 )茫茫( ),而发苍苍( ),而齿牙动摇。念( )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 ),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 )死,而汝抱( )无涯之戚( )也。”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呜呼!其( )信( )然邪?其梦耶?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 )其嗣( )乎?汝之纯明( )而不克( )蒙( )其泽( )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 )乎?未可以为信( )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 )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 )业( )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 )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 ),而寿者不可知矣。 特殊句式: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其然乎?其不然乎?:以上两句是选择复句,构成“其其”格式。意思分别是“是做梦呢?还是传送的消息不确实呢?”“是这样呢?或不是这样呢?” 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毛血日益( )衰,志气日益微( ),几何( )不从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也。 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少者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 )其成立( )邪?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汝去年书云:“比( )得软脚病,往往( )而剧( )。”吾曰:“是( )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未始以为忧也。呜呼,其竟以此( )而殒( )其生乎?抑( )别有疾而至斯乎? 汝之书,六月十七日也;东野云:汝殁以( )六月二日。耿兰之报,无月日。盖( )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如( )耿兰之报,不知当言月日。东野与( )吾书,乃( )问使者,使者妄称( )以应之耳。其然乎?其不然乎?特殊句式: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此为介宾短语后置,正常语序是“盖东野之使者不知以月日问家人”意思:_第三部分:今吾使健中祭汝,吊( )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彼有食可守,以( )待终丧,则待终丧而取以( )来;如不能守待终丧,则遂( )取以来。其余奴婢,并( )令守汝丧。吾力能改葬,终( )葬汝于先人之兆( ),然后惟( )其所愿。 特殊句式:则待终丧而取以来:省略句,全句该是“则待汝终丧而取之以来”,意思_呜呼!汝病吾不知时( ),汝殁吾不知日( ),生不能相养以共居( ),殁不能抚汝以尽哀。殓不得凭( )其棺,窆( )不得临其穴。吾行( )负( )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能与汝相养以( )生,相守以( )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 )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 )为( )之,其( )又何尤!彼苍者天,曷( )其有极!自今已往( ),吾其( )无意( )于人世矣!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幸( )其成长;长( )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 呜呼!言有穷( )而情不可终( ),汝其( )知也邪?其( )不知也邪?呜呼哀哉!尚飨!四.练习1找出加点词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请归取其孥孥:nB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嗣:sC彼有食可守,以待终丧丧:sngD窆不临其穴窆:f2找出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年,丞相薨薨:古代除皇帝以外的人死都称薨。B而汝抱无涯之戚也戚:忧伤C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泽:恩惠、恩泽D终葬汝于先人之兆兆:墓地3指出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B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C殁不能抚汝以尽哀 D敛不凭其棺4指出与例句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汝来省吾,止一岁A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B省徭役,减征赋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D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5指出“其”字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B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C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D其无知,悲不几时 6找出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 B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C终葬汝于先人之兆 D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7找出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乃能衔哀致诚B既又与汝就食江南C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D是年,吾佐戎徐州8下列各句括号里,依次填入虚词正确的一项( ) ( )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 ( )孰谓汝遽去吾而殁( )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 )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 )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 )A矣 也 矣 也 邪 B也 矣 也 矣 乎C乎 也 也 矣 乎 D也 乎 也 矣 邪 9下列加点词语用法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10与原文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B少者强而夭殁,长者衰而全存乎?C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得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D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又何尤!阅读下文,回答1115题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不自贵重顾藉,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于穷裔。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也。使子厚在台省时,自持其身已能如司马刺史时,亦自不斥;斥时,有人力能举之,且必复用不穷。然子厚斥不久,穷不极,虽有出于人,其文学辞章,必不能自力以致必传于后如今,无疑也。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节选自韩愈柳子厚墓志铭11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故卒死于穷裔 裔:后代B使子厚在台省时 使:假使C以彼易此 易:换D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 孰:哪个12指出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不自贵重顾藉 B材不为世用C然子厚斥不久,穷不极 D士卒多为用者13找出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故卒死于穷裔B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也C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D虽有出于人14指出各句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道不行于时也B有人力能举之C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D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15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于穷裔A已经被贬,又没有有力量的人推举,所以最终死在边远的地方。B已经被贬到边地,又没相信有力量的当官的挽留,所以死在边远的地方。C已经被贬,又不知道有力量的当官的能援引他,所以死在边远的地方。D已经被贬到边地,又没有了解他的有能力的当权者援引,所以最终死在边远的地方。阅读下段文字,完成1621题赵璧字宝臣,云中怀仁人。世祖为亲王,闻其名召见,呼秀才而不名,赐三僮,给薪水,命后亲制衣赐之,视其试服不称,辄为损益,宠遇无与为比。命驰驿四方,聘名士王鹤等。又令蒙古生十人,从璧受儒书。敕璧习国语,译大学衍义,时从马上听璧陈说,辞旨明贯,世祖嘉之。宪宗即位,召璧问曰:“天下何如而治?”对曰:“请先诛近侍之尤不善者。”宪宗不悦。璧退,世祖曰:“秀才,汝浑身是胆耶!吾亦为汝握两手汗也。”一日,断事官牙老瓦赤持其印,请于帝曰:“此先朝赐臣印也,今陛下登极,将仍用此旧印,抑易以新者耶?”时璧侍旁,质之曰:“用汝与否,取自圣裁,汝乃敢以印为请耶!”夺其印,置帝前。帝为默然久之,既而曰:“朕亦不能为此也。”自是牙老瓦赤不复用。壬子,为河南经略使。河南刘万户贪淫暴戾,郡中婚嫁,必先赂之,得所请而后行,咸呼之为翁。其党董主簿,尤恃势为虐,强取民女有色者三十余人。璧至,按其罪,立斩之,尽还民女。刘大惊,时天大雪,因诣璧相劳苦,且酌酒贺曰:“经略下车,诛锄强猾,故雪为瑞应。”璧曰:“如董主簿比者,尚有其人,俟尽诛之,瑞应将大至矣。”刘屏气不复敢出语,归卧病而卒,时人以为惧死。(明宋濂等元史)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视其试服不称 称:合适B宠遇无与为比 遇:机遇C因诣璧相劳苦 诣:到去D刘屏气不敢复出语 屏:抑止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A辞旨明贯,世祖嘉之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B按其罪,立斩之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C辄为损益,宠遇无与为比帝益怒D经略下车诛锄强猾,故雪为瑞应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18比较下列各组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吾亦为汝握两手汗也帝为默然久之请先诛近侍之尤不善者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A不同,相同 B相同,也相同C相同,不同 D不同,也不同19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呼秀才而不名称呼他为秀才而不知道他的名字B时从马上听璧陈说,辞旨明贯时常在马上听赵璧陈述解释大学衍义,言辞和内容明晰而有条理C得所请而后行得到所请求的地方然后才能实行D如董主簿比者和董主簿接近的人20下面是赵璧的言行,分别编为四组,最能表现他果敢有胆识的一组是( )驰驿四方,聘名士王鹤等请先诛近侍之尤不善者夺其印,置帝前按其罪,立斩之如董主簿比者,尚有其人,俟尽诛之A B C D21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世祖做亲王时就很赏识赵璧,从日常生活到工作学习,各方面都对赵璧特别关照。B宪宗即位后向赵璧询问治国方略,赵璧答话不讲究语言艺术,把宪宗和世祖惊出一身冷汗。C断事官牙老瓦赤拿着他的印来暗示宪宗要重用他,保持他的地位,结果被赵璧毫不客气地顶了回去。D赵璧了解到刘万户与董主簿的罪行,先斩了董主簿,刘万户前去拜访赵璧后,知道自己也难逃法网,回家后卧病而死。五.相关作品阅读祭妹文袁枚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于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曰: 呜呼!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里矣,当时虽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pl,离别。夫妻离散,特指妻子被遗弃而离去。),致孤危托落。虽命之所存,天实为之;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予幼从先生授经,汝差肩而坐,爱听古人节义事;一旦长成,遽躬蹈之。呜呼!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 余捉蟋蟀,汝奋臂出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今予殓汝葬汝,而当日之情形憬然(清晰的样子)赴目。予九岁,憩书斋,汝梳双发髻(j,盘在头顶或脑后的发结),披单缣(jin,双丝的细绢,单衣)来,温缁衣一章。适先生户入,闻两童子音琅琅然,不觉莞尔,连呼则则。此七月望日事也,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予弱冠粤行,汝掎(j,牵动)裳悲恸。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汝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