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FDI对区域创新能力促进作用的比较分析 -以长三角和中部六省为例庞莹 李秀敏(合肥工业大学人文经济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09)摘要:本文以长三角和中部六省作为样本单元,采用1995年到2007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依据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和创新经济学等相关理论,建立创新能力与FDI的多元线性函数,采用实证分析和比较分析方法,分别从专利申请量指标和高技术产业指标,对长三角与中部六省的FDI对其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效果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指标中FDI对区域创新能力都具有促进作用,但不同区域的影响效果有所不同。根据回归结果的差异,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FDI on Regional Innovation Capacity to Promote the Role of Comparative Analysis-As an example to Changjiang River Delta and central six provincesAbstract:The paper, using the Changjiang River Delta region and central six provinces as the sample unit, uses panel data from 1995 to 2007 for analysis. On basis of regional economics, industrial economics and innovation economics theory, the paper establishes multi-linear function of ability of innovation and FDI, uses the empirical analysis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the paper analyzes FDI effects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Delta and six provinces in central region to its ability of innovation from the applications indicators and indicators of high-tech industry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two indicators, FDI are the promotion of innovation capability in the region. But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regions are different. On the base of difference between two regressions, analyze its causes, and then make relevant policy recommendations.Keywords: FDI Regional Innovation Capability Changing River Delta Region Central six provinces1前言长三角地处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区域东部沿海,凭借优越的区域优势和人力资本优势,利用外资一直位居全国前列,区域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中部六省相比于长三角地则相对落后。国家也一直采取积极政策,通过长三角的扩散效应,来拉动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本文采用1995年到2007年的面板数据,并根据C-D函数建立FDI对创新能力的多元线性方程,从专利申请量指标和高技术产业指标两方面,回归分析了长三角和中部六省的 FDI对其创新能力的影响,并对其影响效果进行分析。所有数据来源于1995年到2007年的中国统计年鉴、科技统计年鉴、各省的统计年鉴和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通过对FDI对长三角地区和中部六省的创新能力作用进行对比分析,进而对中部六省的引进外资和自主创新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2 FDI对区域创新能力促进作用的机理区域创新能力主要是指一个地区将新知识转化为新产品、新工艺、新服务的能力。其核心是促进创新机构间的互动和联系,表现为对区域社会经济系统的贡献能力。影响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有:外国直接投资的扩散效应、本国对自主创新的投入和本国的国家制度和政策。外国直接投资,不只是资金上的,更是技术上的。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外国跨国子公司对国内公司的技术外溢来实现的。外国企业通过技术投资或在中国建立研究开发中心,把技术带到中国。而其技术扩散的途径主要如下图: 内 资 企 业 加大研发投入、人员素质提高、技术水平提高、管理经验综合创新能力的提高 外资企业的先进技术产业间渗透模仿示范效应竞争压力人力资本流动 图 3.1图1:FDI对区域创新能力促进作用机理图 随着外资的不断渗入,使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得到飞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区的建立,不仅能吸引和充分利用FDI的技术外溢,而且建立了一个好的创新环境。高技术产业区内的各个企业可以相互交流,提高对技术的吸收和学习能力,可以更好的把技术应用到生产中,从而提高技术使用率,提高企业竞争力。所以高技术产业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FDI技术外溢的程度。3 长三角和中部六省的FDI及其区域创新能力现状3.1 长三角和中部六省的FDI分布现状FDI在我国基本区域分布为东高西低,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特别是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而且,无论是FDI的引进还是其实际利用,东部沿海都处于领先地位。近年来,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日益成为跨国公司投资的首选地。07年上海的FDI将近80亿美元,长三角其余两省的FDI都超过百亿,江苏则多达219亿美元,名列全国第一(见图2)。在结构上,长三角的FDI主要集中于在钢铁、纺织、汽车和IT等主导和高技术产业方面,产业化程度较高,对于经济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图 2 长三角FDI引进值 而中部六省相比于长三角处在第二阶梯,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吸引外资能力相对不足。其中最高的湖南省2007年才30多亿美元。各省之间差距也较大,特别是山西、江西和河南各省,更加薄弱(见图3)。而且,FDI在产业结构方面,分布不是很合理,产业化不足。图 3 中部六省FDI引进值 .2 长三角和中部六省的创新能力现状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国内对研发投入的提高,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也在不断的增强。其中长三角地区的科技人员2007年的投入达到二三十万人,中部六省平均也达到八九万人。R&D经费的投入,其中长三角平均达到300亿左右,中部六省也多达三十多亿。这些都表明我国越来越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07年的三种专利受理数,长三角07年的受理数达到五六万之多,而中部六省也有六千左右,表明我国的创新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地区间的差距也是明显存在的,把各省的20012006 的专利申请量来进行聚类分析得到的结果(见表1何祎鸣.FDI对我国区域创新能力提高的影响研究(J).北方经济,2008)来看,长三角地区的创新能力也是处于前列,中部六省的创新能力则相对处于弱势。表 1 专利申请量聚类分析类别地区高创新能力地区浙江、江苏较高创新能力地区上海、中等创新能力地区湖北、湖南、河南、低创新能力地区安徽、山西、江西 另外,中国建立了一套对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对各省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它是以中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为主题的综合性、连续性的年度研究报告。以区域创新体系理论为指导,通过“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多年形成的评价方法,利用大量的科技统计数据,权威性、综合性、动态地给出了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创新能力排名和各项创新能力分析。从报告来看,长三角地区处于前十名,中部六省处于十几到二十名(见表2)。表 2 创新能力指标(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01-2006知识产权出版社)200120022003200420052006指标值排名指标值排名指标值排名指标值排名指标值排名指标值排名上海58.33154.72256.35257.16156.97157.091江苏43.2443.31442.61448.52448.41447.504浙江34.74736.85637.4741.19545.29539.926安徽23.641721.652021.72025.11826.971225.0215江西18.572617.722620.722221.72321.902220.6823湖北25.531325.621127.061027.741426.921327.5611湖南23.991524.171424.591625.531725.161527.0112山西19.752125.091222921727.771324.181624.5517河南23.091924.161521.62124.12023.31924.4918 3.3 长三角和中部六省的高技术产业现状 高技术产业作为技术创新能力的另一个重要指标,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高技术产业是处于“微笑曲线”的上下游,也就是高回报率阶段,而收益最大化是每个企业所追求的,也证明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所以我国很注重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建立了许多经济开发区。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得到飞速发展。高新技术产值不断增加,增加值也连年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从2000年的2759亿增加到2006年的10056亿元。另外,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也是不均衡的,主要也是东部沿海地区发展较快,中部则相对落后(见图3.4)。 图 4 长三角和中部六省的高技术产业产值4 模型的选择与实证分析4.1 模型设定本文从总体上,分别从专利申请指标和高技术产业指标两个方面来分析FDI对创新能力的作用效果。以C-D 函数为理论基础,经过变形构建了FDI对创新能力的生产函数,用来评估FDI对我国长三角和中部六省各地区创新能力提高的影响。 (1.1) 其中Y代表产出,K代表资金投入,L代表劳动力的投入。经过变形得到下面公式: (1.2)4.2 变量选取及数据来源 本文构建创新能力和FDI的专利申请指标生产函数如下: (1.3)何祎鸣.FDI对我国区域创新能力提高的影响研究(J).北方经济,2008其中:i 表示各省(i =1,2,9); t 表示各年(t =1995,1996,2007); Y 为被解释变量,用各地区每年专利受理量来表示该地区创新能力大小; PGDP 为各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衡量该地区的综合经济基础; L 为各地区科技技术人员数,衡量科研创新中技术人员的投入; K 为各地区R&D 经费支出,衡量科研创新中经费的投入; FDI为各地区实际利用外国直接投资量。本文采用的数据是模型相关的1995年到2007年的各省年鉴数据。所有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科技统计年鉴和各省的统计年鉴。另外,由于高技术产业是一地区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所以采用高技术产业作为创新能力的又一指标,构建下式: (1.4)顾冰.FDI区位积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国际贸易系,2007其中:HPT代表高新技术产值; PREV代表各省人均职工工资; FDI代表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 R&D代表国内研发资金投入。23 数据是1995年到2007年的所有模型相关数据。所有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科技统计年鉴和各省的统计年鉴。4.3 回归及原因分析 4. 3.1 实证结果首先,本文采用EVIEWS5.1软件对(1.3)式进行分析,分别对长三角和中部六省进行时间序列数据回归。由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PGDP对专利申请量Y的作用不明显,所以剔出解释变量PGDP。另外,由于R&D与FDI存在共线性,为了消除共线性采用lnPRD=lnR&D/lnFDI来代替变量lnR&D。具体回归结果如下: 长三角回归结果为:其中R-squared=0.989拟合度较好,P值也通过检验(见表3)。 中部六省回归结果为:其中R-squared=0.997拟合度较好,P值也通过检验(见表4)。表3 长三角(1.3)式回归结果被解释变量Y系数T统计量P值C-11.66666-2.0522390.0704lnFDI0.4892652.7933440.0209lnL0.3241782.1274490.0623lnPRD27.869496.6957740.0001表4 中部六省(1.3)式回归结果被解释变量Y系数T统计量P值C39.259723.6472900.0082lnFDI0.39409410.876920.0000lnL-0.419861-2.3111850.0541lnPRD42.382246.6134690.0003由结果可以看出,(1)长三角和中部六省的FDI对专利申请量都存在正的影响,两者的系数分别为:0.489和0.394。并且长三角的影响系数要大于中部六省的系数,说明长三角的FDI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效果大于中部六省。(2)长三角和中部六省的PRD对专利申请量也都存在正的影响。两者的系数分别为:27.869和42.382。中部六省的PRD的影响系数大于长三角的系数,说明中部六省的自主研发投入对创新能力的影响要大于长三角地区。(3)RP的检验效果虽不显著,但可以看出,长三角的系数为正的0.324;中部六省的系数却为负的0.419。然后,以高技术作为另一指标,采用软件EVIEWS5.1对(1.4)式进行分析,分别对长三角和中部六省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由于各省人均工资PREV对高技术产值作用效果不明显,所以剔出变量PREV。具体回归结果如下:长三角的回归结果为:其中R-squared=0.923拟合度较好,P值也通过检验 (见表5)。表5 长三角(1.4)式回归结果被解释变量Y系数T统计量P值C-1.329221-1.3462660.0082lnFDI0.4214814.6671590.0000lnRD0.67662310.771640.0000 中部六省的回归结果为: 其中R-squared=0.895拟合度较好,P值也通过检验 (见表6)。表6 中部六省(1.4)式回归结果被解释变量Y系数T统计量P值C0.7793731.6622170.1006lnFDI0.2188004.5469160.0000lnRD0.53664513.152520.0000结果表明,(1)长三角和中部六省的FDI对高技术产业的作用效果均为正,系数分别为:0.643和0.389,并且长三角的系数大于中部六省。实证结果说明长三角和中部六省的FDI对创新能力有正的影响效果,并且长三角的影响效果大于中部六省。(2)PRD的系数也均为正数,分别为:8.705和5.635,长三角的系数大于中部六省。实证结果说明,在高技术产业方面,长三角的研发投入对创新能力的影响要大于中部六省。 4.3.2 原因分析 产生以上结果的原因主要有: (1)无论是专利申请指标还是高技术指标,长三角的FDI对创新能力的影响效果都大于中部六省。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在总量上,长三角引进FDI的总量就远大于中部六省。第二,FDI的流入所引起的各地区创新能力的提高很大部分是来源于FDI的技术溢出效应,而FDI外溢效应程度又主要取决于各地区吸收能力的强弱。长三角的经济和技术基础相对较高,技术差距小,人力资本的素质高,受“门槛效应”的影响比较小,FDI的“溢出效应”程度高。第三,在外资结构上长三角以高技术产业为主导,同时注重工业及服务业等其他行业,技术产业化程度较高。第四,中部六省缺乏相应的政策引导和相应的优惠政策。引进外资的结构不够合理,没有与当地的技术基础相结合。 (2)在专利申请指标中,中部六省的PRD系数大于长三角,也就是中部六省的R&D对专利申请的影响效果要大于长三角地区。但是,对于高技术指标,中部六省的PRD系数却小于长三角地区。说明中部六省的研发实力不弱,但是由于企业家资源相对不丰裕,研发的新技术外流或闲置,没有形成产业化。另一原因为,长三角在引进外资时,注意与当地的技术能力相结合,减少技术差距,增强FDI的“溢出效应”。注重技术研发与企业生产、市场之间的相关性,加大技术向市场和产值的转化率。 (3)长三角和中部六省的(1.3)式检验结果表明,科技人员对创新能力的影响效果不明显。其原因为,科技人员的技术水平较低,对创新能力的贡献相比与其要消耗的资源相对不足。 5 政策建议近年来,国家一直在强调长三角地区要拉动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利用长三角的技术外溢和经济波及,来促进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通过以上两方面的指标比较表明:(1)中部地区要不断加大其引进外资总额。在外资引进的时,要注重其质量,以免引进落后或过时的技术,还要注重对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尤其要关注其对区域技术外溢的程度,尽量引进区域技术差距相对较少,对经济增长和自主创新能力贡献大,以提高其经济竞争力。(2)应注重对研发的投入,提高其技术水平,提高FDI的溢出效应。只有国内技术提高,才能降低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能够更好的吸收外国的先进技术。以免,因为“门槛效应”阻碍了FDI对我国的“技术溢出效应”。从检验结果可以看出,科技人员对创新能力的作用不明显,所以要更加注重加强科技人员的培训,因为人力资本的素质也同样关系到地区的吸收能力。国外技术外溢和国内自主创新能力都是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只有双管齐下,才能更好、更快的提高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参考文献1Borenztein E.,J.De Gregorio,and J. W. Lee. How doe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ffect Economic Growth?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998,45:115-135.2Uwe. Walz.Innovation,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Growth of Economic J.World Development,1997,7:341-357.3Amy Jocelyn Glass,Kamal Saggi.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the Technology Gap 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1998,55:369398.4Jansen K.The Macroeconomic Effects of 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 the Case of Thailand J.World Development,1995,23:1932105Athukorala P., J. Menon. Developing with Foreign Investment: Malaysia J. Australian Economic Review,1995,3:1-9.6H. G. Sun.The Distribution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China J.the World Economy,1997,20:339-361.7Caves, Richard E.Causes of direct investment: Foreign firmsshares in Canadian and UK manufacturing industry J.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74,56:279-293.8Globeman S.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Spillovers Efficiency Benefits in Canadian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J. 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1979, 12:42-56.9Blomstrom M.,Persson H.Foreign investment and spillover efficiency in an underdeveloped economy: Evidence from the Mexica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J.World Development,1983,11:493501. 10Romer P.M.Increasing Returns and Long Run Growth 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6,5:1003-1034.11Blomstrom M., Sjoholm F.Technology transfer and spillovers: Does local participation with multinationals matter? 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1999, 43:915-923.12Aitken and Harrison.Do Domestic Firms Benefit from 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 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 21755-3:2025 EN Motorcycles - Measurement method for evaporative emissions - Part 3: VT-SHED test procedure
- NBT 11198-2023 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模型分类与编码规则
- 公司业务员合同范本
- 公司聘用厨师协议书
- 儿童安全风险协议书
- 丈夫遗产分割协议书
- 汕头大学医学院综合档案室2025年下半年招考1名工作人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杭州市气象服务中心公开招聘3名工作人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本钢集团岗位协议书
- 公司电脑借出协议书
- 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股权投资市场研究报告
- 2026南方传媒校园招聘笔试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中国人保招聘面试题及答案
- 乙肝梅毒艾滋知识培训
- 科技创新归纳
- 柳公权书法介绍
- 2025年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考试题库及答案
- 校服采购投标方案(技术标)
-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 少儿财商教育(少儿篇)(课堂PPT)
- 地下储藏室产权使用权转让协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