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血肿影像表现-2017_第1页
硬膜外血肿影像表现-2017_第2页
硬膜外血肿影像表现-2017_第3页
硬膜外血肿影像表现-2017_第4页
硬膜外血肿影像表现-2017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硬 膜 外 血 肿,胡芳芳,概述,硬膜外血肿是指血液积聚在颅骨内板与硬脑膜之间十分常见,约占外伤性颅内血肿的30%左右。典型病例有头部外伤史,并常合并颅骨骨折,发生机制,多因头部受外力直接打击,发生在受力点处的颅骨变形或骨折,伤及血管所致。出血积聚于硬膜与颅骨内板分离处,并随着血肿的增大而使硬膜进一步分离。常伤及的血管有脑膜血管、静脉窦和板障血管。,出血来源主要是来自脑膜动脉的撕裂,尤其脑膜中动脉,有时,出血也可以来自静脉窦(由骨折引起)80%的患者存在颅骨骨折由于扩展的血肿造成硬脑膜从颅骨上撕脱而引起严重的头痛。5-10%硬膜外血肿发生在后颅窝,分类,按时间可分为: 超急性期 伤后3h 急性期 伤后3h到3d 亚急性期 外伤3日到3周 慢性期 外伤3周以上,按出血来源不同 动脉性硬脑膜外血肿 静脉性硬脑膜外血肿 较少见,如硬脑膜中静脉、蝶顶窦、上矢状窦、横窦和乙状窦、板障静脉出血 导静脉和蛛网膜颗粒破裂也可引起出血,发生位置,超过95%患者是单侧发生,也有文献报道,双侧或多处发生幕上:90-95% 颞部: 60% 额部:20% 顶枕部:20% 位于后颅窝:5-10% 由于颅盖部的硬脑膜与颅骨附着较松,易于分离,颅底部硬脑膜与颅骨附着较紧,所以硬脑膜外血肿一般多见于颅盖部。,临床表现,硬膜外血肿常有突发地、明确地的头部外伤典型表现是伴有或不伴有暂时性意识障碍的头部撞击,随后意识恢复,但由于硬脑膜从颅骨上撕脱,常存在进行性的严重头痛,几小时后又逐渐出现意识丧失。,CT表现,典型表现:颅板下双凸状高密度影,有时密度不均匀,边界清楚可出现占位效应:中线移位、大脑镰下疝、钩回疝急性出血时,未凝集的新鲜血液呈现更低的密度血肿较局限,不跨越颅缝,MRI表现,可以清楚地显示T1和T2上呈现低信号的硬脑膜移位急性硬膜外血肿T1等信号和T2上从低到高跟中信号亚急性早期T2低信号,亚急性晚期和慢性期T1、T2上均呈高信号,慢性硬脑膜外血肿,较少见,系指伤后23周以上出现血肿者。一般而言,伤后13天以上,血肿开始有钙化现象即可作为慢性血肿的诊断依据好发部位与急性硬膜外血肿正好相反,即位于额、顶、枕等处为多,而颞部较少,究其原因,多系颞部血肿易致脑疝,故而病程发展较速,慢性硬膜外血肿的发生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多数人用出血速度来解释血肿形成过程“静脉出血”观点,认为脑膜中静脉的解剖位置比脑膜中动脉更易受损 “血肿部位”观点,认为是造成慢性硬膜外血肿的最主要因素,发生在不常见部位的硬膜外血肿,因这些部位硬膜与颅骨结合比较紧密,不易短时间内迅速形成血肿,等密度,6岁男孩 摔伤,硬膜外血肿的几个特点:出血急,82%为急性血肿较为局限局部脑组织受压明显,而中线结构移位相对轻常有骨折并存70%80%的病人因颞骨骨折引起脑膜中动脉及其分支破裂而出血,鉴别诊断,大的病灶很容易诊断,但较小的病变,尤其是当合并实质性损伤(如脑挫伤,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硬膜下血肿)时诊断就存在一定的挑战性,需鉴别的疾病:硬膜下血肿脑膜瘤,硬膜外血肿区别于硬膜下血肿的征象:多呈梭型内缘光滑锐利急性期密度较均一 常有骨折中线结构移位较轻较为局限,硬膜下血肿常伴脑挫裂伤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