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7、美丽的晋祠 澳门路小学 王瑾一、教学目标:1、学会9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整体把握晋祠自然风景“三美”的特征及泪品的独具匠心,感受晋祠之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4、学习说明描写相结合的表达方法,品味优美生动的语言,体会比喻、对偶、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法的作用,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晋祠的山和树各有什么特点教学难点:学习说明描写相结合的表达方法,品味优美生动的语言课前准备:课件三、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前板书晋祠1、师述:是啊!晋祠座落在我国山西省太原市西南郊的悬瓮山麓中,是一大片古建筑群。有近的殿、堂、楼、阁、亭、台、桥、榭,这里,山环水绕,古木参天,美景如画,在苍都的树林掩映之下,清澈见底的泉水蜿蜒穿流于祠庙殿宇之间,历史文物古自然风景荟萃一起,使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晋祠的美丽,常常地吸引作家梁衡,他游览了晋祠之后,忍不住拿起手中的笔,写下了这篇美丽的晋祠,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去领略晋祠的美丽。2、齐读课题同学们晋祠的“祠”是平翘音,来大家再读一遍,而且祠是“示字旁”,这儿只有一点,大家用手写一写。(二)整体感知课文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将生字新词的字音读准,将课文读通顺,读流利,没读好的地方可以反复练练。2、分词出示生字词,大家刚才把课文很认真地读了一遍,读准读顺吗?现存老师来检查一下。草木萧疏拾级登山周柏唐槐虬枝弯曲老妪负水偃卧草蔓荫护3、师述:现在,请你们再一次读读课文,找到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指名回答再读读这句话,看看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齐读这一自然段老师板书:在山、在树、在水(三)、学习第二自然段1、晋祠的美在山,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晋祠的山美在哪,有什么特点?2、学生交流生:巍巍的 长长的生 :作者用比喻的手法写出晋祠的山这两个特点?生:从这个拥字体会到:这个字既准确地表达出山与晋祠之问的地理关系晋祠在群山怀抱之中,又巧妙地使用了拟人的手法,将山对晋祠的“呵护”写得充满温情,谁来读读,传递出这脉脉温情。再指名读这一句师过渡:刚才你们读的这一句话写出了山的形美,晋祠的山不仅形美,而且色彩也很美,出示课件,看这两句多工整啊!作者用对偶的手法,为我们展现了晋祠山西幅绚丽的画面。谁来读读这两句,男女生配合读师评价:真美,真让人感师述:同学们,通读你们读,让我感到晋祠的春、秋天太美了,你们能不能根据晋祠山春、秋的景色展开想象,描绘一下夏、冬之景呢?夏季:_冬天:_师述:因此作者说“无论什么时候拾级登山都”谁还能通过自己的读表达这种情感。师述:是啊!作者在这一段抓住了晋祠山巍巍的、高高的,四时景色皆宜的特点,写出了晋祠山的美,让我们通过朗读来体会。齐读这一自然段(四)、学习第4自然段1、师过渡:晋祠的美不仅在山,而且在树。2、指各读第4自然段。思考:晋祠的树美在哪?有什么特点?3、学生概括:古老苍劲 .还有什么特点(造型奇特)你们能用不仅而且来说说晋祠树的特点呢?(1)说到古老苍劲,我们不得找到作者写到的两棵树,它们就是:周柏唐槐。(2)我们反从他们的名字上,周柏,唐槐就见它们的古老。那么我们再来读读描写他们的句子吧!(指名学生读)(出示课件)(3)大家自由读这两句话,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晋祠树的古老苍劲。学生抓住“树干劲直、树皮皱裂、老干粗大、虬枝盘曲”等体会指导朗读,读出苍劲有力(4)体会这两句话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A先看看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树干、树皮、树顶、枝条、姿态等几个方面来说明周柏、唐槐的古老苍劲)这是这两棵树的相同点B作者在描写周柏、唐槐同样古老苍劲时,还写出了它们各自不同的特点,读读句子,这两棵树还有着怎样的不同师小结:周柏还有稀疏的特点,而唐槐则是茂密的美教师小结:课文按一定的观察顺序,写出了周柏、唐槐古老苍劲,又各具疏朗,浓密的特点,可谓是匠心独运。男生、女生合作读,体会一下作者这独具的匠心。晋祠的树,不仅周柏、唐槐具有古老苍的特点,还有水边殿外的松柏槐树,元不显出苍动的风骨。(5)前面我们说晋祠 树不仅美在古老苍劲,还以造型奇特见长,现在我们看看课文又是怎样写造型奇特这个特点的呢?默写第三自然段后半部分,用波浪线划出描写晋祠的树造型奇特的句子。谁把这些句子读出来,指名读。教师指导学生理解:有的偃如老妪负水,低下去的树像一位老婆之背着很重的水,被压弯了腰,有的挺拔的树,像一位壮士屹立在天地之间托起了天,你们看这树的形状奇特,说说晋祠的树有哪吸哪些奇特的造型吗?有的弯如虹桥,有的大如巨伞,像这样形状其特的还不止一棵、两棵呢?你能发挥一下你的想像,仿照这两句说说,所以作者用了一个词来形容,是生答(不一而足)师述:这其中造型最为奇特,当数晋祠圣母殿前的左扭柏,这就是左扭柏,来我们来读读描写它的句子吧!比较一下把红颜色的句子换成括号里的字好吗?品味一下,作者的语言让你感受到了什么?(通过与学生一起作者的用词准确细致)师评价:作者就是这样细致而准确、生动,多角度的观察地写出左扭柏高大,左扭的特点,这就是语言的魅力。(五)总结:漫步在晋祠中,满目苍翠,难怪作者会说:晋祠在古木满荫护下,显得分外幽静,典雅。(配乐齐读课文),让我们再一次体会,在古老苍劲,造型奇特的古树荫护下晋祠的美丽。板书设计: 17、美丽的晋祠 在山巍巍的高高的拥 在树古老苍劲造型奇特 在水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文艺性的说明文,全文以说明为骨架,糅合细致准确的描写,对说明的事物进行艺术的渲染,给人带来美的享受。我首先在整体上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从课题入手,把握“美丽”这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语,以课文第一句总起句为关键句辐射全文,起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效果。再组织学生在深入研读的过程中,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和典型的写作特点。本文将说明与描写结合在一起,在描写中大量使用比喻拟人对偶引用等修辞手法,大大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在说明中插入描写,以描写来作更加具体的说明,从而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形象性。文章的结构特点有二:从全文来看是总分式结构,先总起,后分为四段具体说明,行文线索清晰,结构严谨;从第二部分来看,采用了举例子等说明方法和并列的构段方式,对晋祠内景观的特点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这种观察和描述景物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写作。 课前指导学生充分预习,读熟课文,因为本课生词新词较多,作者描写优美细致、用词准确精当,联想丰富,修辞手法运用多样,熟读课文可以扫清阅读上的障碍。 教学时,首先我从整体上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从课题“美丽的晋祠”入手,抓住“美丽”这一关键词,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即总起句“晋祠的美,在山,在树,在水”,研读此句,生发出下列三个问题:山、树、水又美在哪里呢? 研读文本时,抓住上述主要问题,从文中勾画出相关语句,重点研读下列三句话:“这里的山,巍巍的,有如一道屏障;长长的,又如闪开的两臂,将晋祠拥在怀中。”“那周柏,树干劲直,树皮皱裂,顶上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卧在石阶旁。”“圣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它的树皮上的纹理一齐向左边拧去,一圈一圈,纹丝不乱,像地下旋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绳。”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进行感受、理解、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进行品评;通过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进行联想,从而感受山的魅力和树的风姿,体会到作者用词的精准,更深刻地理解在说明事物时使用修辞手法的作用。 在研读基础上,引导学生比较2、3自然段在文本结构上的相同之处,即都是先说明事物的特点,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级银行从业资格之中级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综合检测提分附完整答案详解(易错题)
- 银行零售业务数字化营销转型中的金融科技生态建设报告
- 重难点解析冀教版7年级下册期末试卷(重点)附答案详解
- 环保公司内部竞聘管理办法
- 重难点解析人教版8年级数学上册《分式》综合测试试题(含详细解析)
- 自考专业(护理)模考模拟试题【真题汇编】附答案详解
- 重难点自考专业(学前教育)【达标题】附答案
- 自考专业(计算机应用)考试历年机考真题集含答案详解【典型题】
- 环保公司费用控制管理细则
- 新兴旅游模式特色小镇建设与运营规划
- 中小学教师中高级职称答辩备考试题及答案(50题)
- 2025年药品监管与安全知识考试卷及答案
- 大讲堂+管理办法
- 高中班级常规管理课件
- 销售部区域划分管理办法
- 2025年法院书记员招聘考试笔试试题附答案
- 超声波龈下刮治术专题讲解
- 2025年电信传输工程师职称考试试题
- 小学一年级升二年级暑假数学作业-58套计算
- 2025年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测试与能力考试试题及答案
- 福利院消防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