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白天和黑夜本单元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从引导孩子们观测太阳和影子开始通过探究影子产生的原因,影子变化的长短人手,进而组织孩子用一天的时间去观测太阳及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变化。 第二部分:在发现了影子变化的规律的基础上让孩子们运用这个规律制作太阳钟,这既是对原理的运用,也可以让孩子投身到实际的天文观测中。 第三部分:昼夜交替现象曾引起许多人的关注,从古代的埃及人到中国的神话传说,从托勒密到哥白尼都为此做出许多的探索。 第四部分:在夜晚,如果孩子们能够坚持看月亮,并给月亮记下日记,就能发现月相的变化规律。而在白天组织学生观察记录太阳的影子;在夜晚组织学生看月亮、研究月相变化的规律,这都不是短时间内能完成的,这需要经过一整天、一个月或者更长时间的连续观察记录,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 第五部分:第五课是综合地去研究因为昼夜现象而引起的一系列的生生物变化和反应。 第1课、太阳和影子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辨认影子了解物体和影子的关系。2、能够通过玩影子游戏感受阳光和影子的关系。 (二)知识与技能: 1、认识到影子的方向和长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2、知道这种变化是太阳(视)运动造成的。(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到平常事物的变化中包含着科学的规律。2、有意识地关注身边的科学。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标杆、粉笔 学生准备:卡纸、铅笔等记录材料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 猜谜语:你走它也走,你停它也停,白天跟着你,晚上离开你。(影子) 2、 你知道影子和什么有关吗?3、 今天我们来研究这些问题。(板书课题)4、 室外活动:在有阳光的地方放上标杆,画上它的影子,进入教室。二、自主学习 1、 这是谁的影子? (1) 小组讨论:你认为这是谁的影子? (2) 汇报。(3) 在活动记录卡上画出树和电杆的影子。 2、 认识影子是怎么形成的(1) 小组交流:影子是怎么形成的? (2) 汇报。 (3) 小结:物体挡住光形成影子。3、 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 (1) 室外活动:再次画出标杆的影子。(2) 观察:你发现影子变化有什么规律吗?(3) 小组交流。汇报。(4) 小结: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和方向在发生变化。三、巩固应用 1、 影子是怎么形成的。2、 影子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3、 课后继续研究影子,你还能发现什么?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模拟太阳运动的实验学生分组用手电筒和竹蔑模拟太阳的运动。二、组织讨论,总结影子变化规律在组织学生讨论教材提出的问题时,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记录,然后描出影子顶端的连线,用箭头表示移动的方向。在此基础上,通过模拟实验,总结出影子变化的规律:西 东;长 短 长;太阳的规律东 西;低 高 低。第2课 太阳钟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1、设计、制作太阳钟,并用它计时。2、尝试做一个沙漏。(二)知识与技能:1、知道太阳钟的计时原理。 2、认识多种多样的古代计时工具。(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掌握和运用自然规律,可以为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2、体会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日晷和其他计时工具的图片或音像资料。学生准备:制作日晷模型的材料(学具袋中有备)、手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有经验的老农会根据天上的太阳来判断时间,这是怎么回事呢? 2、太阳的确可以当作一个钟来计算时间。今天我们来学习太阳钟。(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1、认识太阳钟及各种各样的计时器 (1) 太阳钟又叫日晷,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2) 认识地平日晷、赤道日晷。 (3) 认识各种各样的古代计时器。 2、 看手掌日晷 (1) 到阳光下看手掌日晷,注意要面向正南方。(2) 学生室外活动,看手掌日晷,方法按照书上的样子。3、 做太阳钟(1) 你在不同时间里画过物体的影子吗?你发现了什么? (2) 我们来做在个太阳钟。(3) 学生室外活动,画不同时间里物体的影子,在每条影子旁标上时间。三、总结应用 1、 小结课文。 2、课后利用星期六时间,按照这种方法做一个整点时间的太阳钟 第3课 昼夜的交替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1、会做地球形成昼夜现象模拟实验。2、收集资料了解人类对昼夜现象认识的历程。(二)知识与技能:1、知道昼夜的成因。2、知道哥白尼和托勒密的主要观点。(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科学是在不断发展的,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也是在不断进步的。教学过程:一、教学手段实验多媒体课件、动画片断、演示二、知识目标1、地球的自转 地球自转的中心 地球自转的方向(包括从北极俯视) 地球自转的周期 地球自转产生的星空现象2、昼夜交替的成因 产生昼夜的原因 产生昼夜交替的原因 白天中日影的变化3、计时工具. 日的定义 古代计时工具. 现代计时工具4、中国古代著名天文学家(生平与杰出贡献). 张衡 祖冲之 一行 郭守敬第4课、看月亮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1、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2、连续一个月观察月亮,给月亮记日记。3、观察一天中的月亮移动,并且给月亮的移动作记录。 知识与技能:1、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 2、知道月亮在天空的运行模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坚持做长期观察。 2、能够克服恐惧感。3、能够实事求是地观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观察记录总结月相变化的规律。难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连续观察1个月以上的月相变化。三、教学准备 : 学生准备:月相观察记录本,月相观察纸若干张。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 前一个月我们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观察月球的,你的观察怎样? 2、 今天我们来学习整理下我们的观察记录。二、学习新课1、 画出你记忆中月亮的形状。 (1) 你看过月亮吗?你还记得它是什么样子的吗? (2) 画出你记忆中月亮的形状。(3) 月球明亮部分的形象叫月相。2、 观察模拟的月相变化。(1) 装实验装置,分小组实验。 (2) 观察模拟的月相变化。 (3) 小组交流、描述实验现象。 3、 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 (1) 把我们的观察记录资料整理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2) 分享交流我们的记录,比一比谁记的最好、最准确。(3) 小结:月相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也在发生变化,包括同一天中和一个月中月球的位置变化两种情况。4、 阅读:月球相对于太阳的位置变化,形成不同的月相。三、总结应用(1)小结课文。 第5课 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提出并识别昼夜对郁金香、合欢树等的影响以及时差对人的影响,并设法这些问题可能的答案和解决方法;2、能用图表记录昼夜交替对动植物的影响,如用图表记录蒲公英的变化;3、 能设计一些调查活动,回答和解决哪些动物适合昼间活动,哪些动物适合夜间活动;4、会描述生物每天在行为或特征方面的变化,如夜行性动物的行为、某种植物和花的变化。知识与技能1、知道有的动物适合昼间生活,如蜜蜂、蜻蜓等;2、知道有的动物适合夜间生活,如蝙蝠、猫头鹰等;3、建立事物之间存在普遍的联系的初步认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到昼夜交替对生物的奇妙影响,并以一定的方式赞美,如美文等。教学准备:有关昼夜对动植物产生影响的图片或影像资料,明暗对比明显的纸盒。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1、生活中有些现象很奇特,比如:我们到了晚上想睡觉,早上没人叫却也会按时醒来,夜来香傍晚时花朵才会绽放,发出阵阵香气,这一切都与什么有关呢?到底是什么在影响动物和植物的生活呢?2、学生发表各自意见。3、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二、探究昼夜对植物的影响。1、观察郁金香、合欢树、酢桨树、牵牛花、夜来香等植物在一天中不同时段的图片(媒体出示)。思考:这些植物在一天中在什么变化?是什么在影响着它们发生变化?2、学生讨论并交流。3、从这些植物的变化中可以发现什么规律吗?4、学生讨论并交流。5、小结:每种植物的生活习性都是受着节律的支配,这种节律有时按24小时变化着,和钟的周期一样。这种影响植物的节律我们也称作生物钟。6、正因为昼夜对植物的影响,有位科学家就利用不同植物开花时间的不同做了一个花钟。(多媒体展示有关花钟的详细内容)7、我们能不能利用昼夜对植物的影响规律来改造植物,比如,让郁金香在晚上也能开花。8、学生讨论并交流。三、探究昼夜对动物的影响。1、既然昼夜对植物有影响,那么对动物也有影响吗?能不能举例说明。2、学生交流各自解释。3、多媒体展示:獾、蜻蜓、壁虎、猫头鹰、刺猬、狐狸,这些动物哪些在昼间活动?哪些在夜间活动?4、学生交流各自见解。5、我们可以通过什么途径了解答案?6、学生讨论、交流各自的研究方法。7、师生共同确定研究方法并进行调查访问。8、交流调查访问结果。四、探究蜗牛、蚂蚁等动物哪些是在白天活动,哪些是在夜间活动。1、蜗牛、蚂蚁等动物哪些是在白天活动,哪些是在夜间活动。2、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研究?3、学生讨论并交流研究方法。4、学生探究。5、 交流各自研究发现。作业:选择一种夜间活动的动物,查资料了解它为什么喜欢在夜间活动,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第二单元 光与色彩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部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引领学生通过推测、实验,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并通过制作小孔成像盒、模拟并解释小孔成像等探究活动,对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有更深切的认识。第二部分:光的反射现象。引领学生通过照镜子、玩日光打靶游戏、制作潜望镜等活动认识光的反射现象。 第三部分:研究透镜。通过研究比较凸透镜和凹透镜,进一步了解透镜对光的折射现象。并知道把凸透镜与凹透镜组合在一起就是望远镜。 第四部分:日光的色散。引领学生通过光的分解、合成实验知道光是有颜色的;通过在色光下观察物体的实验,认识光与色彩的关系;通过阅读牛顿的故事意识到科学需要证据,坚持真理需要勇气 1光的行进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根据常见的光传播现象对光怎样行进作出合理的假设;2、能够想办法证明自己的假设;3、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知识与技能1、知道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会区分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2、知道光是沿着直线行进的;3、会制作简易的小孔成像仪。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研究光怎样行进的过程中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2、体会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3、通过制作小孔成像仪,形成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光的直线传播规律。难点:画图解释小孔成像的原理。三、教学准备:常见光源的图片。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朗读科学小诗,渲染学习气氛1谈话:同学们,让我们先来朗读黑板上的这首小诗: 是谁,为花儿披上斑斓的舞衣? 是谁,把山林点染得青葱翠绿? 是谁,将七彩虹桥架上蓝天? 是谁,让我们的世界如此缤纷绚丽?2猜一猜:是谁,让我们的世界如此缤纷绚丽?3谈话:每当我们朗读这些科学小诗的时候,大家就想接着写下去,做一回小诗人。下面就让我们接着写下去,每小组选出你们认为写得最好的,一会儿全班交流。4小结:今天就让我们进入色彩斑斓的光的世界吧! 二、认识光源1、教师出示各种光源的图像资料。2、提问:这些画面漂亮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3、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4、谈话:我们把这些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5、提问:你还能说出哪些光源呢?6、判断:月亮、镜子是不是光源?7、讨论:你们能按照一定的方法给这些光源分类吗?8、学生交流:是怎么分类的?9、谈话:我们也能把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那么哪些是自然光源,哪些是人造光源呢?10、谈话:对于光你有什么想研究的问题吗?11、揭题:你知道,光是怎样行进的吗?三、探究光是怎样行进的1谈话:请大家根据自己的经验猜测一下,光可能是怎样行进的。2学生交流,说自己猜测的理由。3教师出示各种光直线行进现象的图像。4谈话:这些光现象的图像对你有什么启发吗?5谈话:刚才大家对光是怎样行进的进行了猜测,你的猜测对吗?怎样证明?6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7讨论:如果要使手电筒的光穿过所有纸板中间的孔照到墙上,该怎么办?8学生小组活动。9学生小组交流:你们是怎么做的?发现了什么?实验说明了什么?10讨论:假如光会转弯,可能会出现哪些奇怪的现象?第二课时一、引导学生了解“小孔成像”1教师演示“小孔成像”实验,在屏幕上投射出蜡烛火焰的倒像。2提问:你有什么发现?3学生回答。4谈话: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的学者墨子就曾发现了这个有趣的现象光线从窗户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这个现象被称为“小孔成像”。二、总结全课,学习制作小孔成像盒。1.谈话:原来光线通过小孔还能成像,让我们也来试一试做个小孔成像仪,好吗?2教师介绍小孔成像仪的制作方法、步骤。(课本P16)3.学生制作小孔成像仪,并玩一玩,试一试怎样在屏幕上呈现一个的清晰的像。4提问:你们在玩小孔成像盒的时候有什么发现?透过小孔所成的像上下颠倒,那么左右是不是也相反呢?5、学生交流本课的学习体会、感想。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部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引领学生通过推测、实验,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并通过制作小孔成像盒、模拟并解释小孔成像等探究活动,对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有更深切的认识。第二部分:光的反射现象。引领学生通过照镜子、玩日光打靶游戏、制作潜望镜等活动认识光的反射现象。 第三部分:研究透镜。通过研究比较凸透镜和凹透镜,进一步了解透镜对光的折射现象。并知道把凸透镜与凹透镜组合在一起就是望远镜。 第四部分:日光的色散。引领学生通过光的分解、合成实验知道光是有颜色的;通过在色光下观察物体的实验,认识光与色彩的关系;通过阅读牛顿的故事意识到科学需要证据,坚持真理需要勇气 1光的行进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根据常见的光传播现象对光怎样行进作出合理的假设;2、能够想办法证明自己的假设;3、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知识与技能1、知道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会区分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2、知道光是沿着直线行进的;3、会制作简易的小孔成像仪。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研究光怎样行进的过程中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2、体会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3、通过制作小孔成像仪,形成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光的直线传播规律。难点:画图解释小孔成像的原理。三、教学准备:常见光源的图片。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朗读科学小诗,渲染学习气氛1谈话:同学们,让我们先来朗读黑板上的这首小诗: 是谁,为花儿披上斑斓的舞衣? 是谁,把山林点染得青葱翠绿? 是谁,将七彩虹桥架上蓝天? 是谁,让我们的世界如此缤纷绚丽?2猜一猜:是谁,让我们的世界如此缤纷绚丽?3谈话:每当我们朗读这些科学小诗的时候,大家就想接着写下去,做一回小诗人。下面就让我们接着写下去,每小组选出你们认为写得最好的,一会儿全班交流。4小结:今天就让我们进入色彩斑斓的光的世界吧!二、认识光源1、教师出示各种光源的图像资料。2、提问:这些画面漂亮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3、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4、谈话:我们把这些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5、提问:你还能说出哪些光源呢?6、判断:月亮、镜子是不是光源?7、讨论:你们能按照一定的方法给这些光源分类吗?8、学生交流:是怎么分类的?9、谈话:我们也能把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那么哪些是自然光源,哪些是人造光源呢?10、谈话:对于光你有什么想研究的问题吗?11、揭题:你知道,光是怎样行进的吗?三、探究光是怎样行进的1谈话:请大家根据自己的经验猜测一下,光可能是怎样行进的。2学生交流,说自己猜测的理由。3教师出示各种光直线行进现象的图像。4谈话:这些光现象的图像对你有什么启发吗?5谈话:刚才大家对光是怎样行进的进行了猜测,你的猜测对吗?怎样证明?6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7讨论:如果要使手电筒的光穿过所有纸板中间的孔照到墙上,该怎么办?8学生小组活动。9学生小组交流:你们是怎么做的?发现了什么?实验说明了什么?10讨论:假如光会转弯,可能会出现哪些奇怪的现象?第二课时一、引导学生了解“小孔成像”1教师演示“小孔成像”实验,在屏幕上投射出蜡烛火焰的倒像。2提问:你有什么发现?3学生回答。4谈话: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的学者墨子就曾发现了这个有趣的现象光线从窗户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这个现象被称为“小孔成像”。二、总结全课,学习制作小孔成像盒。1.谈话:原来光线通过小孔还能成像,让我们也来试一试做个小孔成像仪,好吗?2教师介绍小孔成像仪的制作方法、步骤。(课本P16)3.学生制作小孔成像仪,并玩一玩,试一试怎样在屏幕上呈现一个的清晰的像。4提问:你们在玩小孔成像盒的时候有什么发现?透过小孔所成的像上下颠倒,那么左右是不是也相反呢?5、学生交流本课的学习体会、感想2照镜子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从照镜子的游戏中知道镜子的作用;2、能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研究过程和发现,并进行交流;3、能联系生活说说能照出影像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征;4、能在游戏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5、能描述探究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知识与技能1、了解镜子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2、认识各种各样的镜子并了解镜子的用途;3、能动手制作简易的万花筒或潜望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愿意合作与交流,分享合作游戏的快乐;体会探究的乐趣;2、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和科学知识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的好处,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提高生活的质量。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光的反射现象。难点:制作潜望镜或万花筒三、教学准备:平面镜、潜望镜。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提问(出示镜子):这是什么?你用它做过游戏吗?怎么做的?二、师生共同游戏,了解镜子的作用1、谈话:我们一起再来玩照镜子的游戏,好吗?2、游戏一:(玩一面镜子)照镜子。3、提问:通过照镜子,你在镜子中还看到了什么?仔细看一看,比一比,谁的发现多?4、游戏二:(玩两面镜子)改变两面镜子的角度,观察镜中物体的变化。5、谈话:说说有什么新发现。6、游戏三:(玩多面镜子)日光接力打靶游戏。(注意:选几组学生上去,一位学生站在阳光下,另一位站在阴影里,让学生想办法怎样使阴影里的同学也有阳光射到桌肚里,比一比哪一组最快想出办法,最后全班分组玩这个游戏。)三、动手制作万花筒和潜望镜1、教师出示万花筒和潜望镜,问学生想不想制作。2、教师介绍制作万花筒和潜望镜的方法和步骤。3、学生选择一种最想做的进行制作,并玩一玩。4、小组活动:用语言或图画解释用潜望镜看到物体的原理。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1、谈话:上堂课我们玩了照镜子的游戏,生活中你还见过比较特别的镜子吗?2、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二、玩凹面镜和凸面镜1、教师讲述:镜面弯曲,就是凹面镜或者凸面镜。2、小组活动:玩凹面镜和凸面镜,你们有什么发现?并把你们的发现记在记录纸上。玩凹面镜和凸面镜记录表玩凹面镜 玩凸面镜我们发现了: 我们发现了:3、学生汇报研究结果。4、谈话:生活中哪些地方看到过这样的镜子?哪些地方用到了这样的镜子?三、找出身边能照出影像的物体1、提问:生活中除了镜子外还有哪些物体能照出物体的影像?它们有什么相同的特点呢?2、教师出示一些能照出影像的物体的图像。四、本课小结(略)3研究透镜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学会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2、尝试制作望远镜。知识与技能1、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2、了解凸透镜的应用;3、初步了解望远镜的构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到人类对光学规律的认识与利用会为我们带来许多方便;2、乐于用所学的知识改善生活;3、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会给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光的折射现象。难点:制作简易望远镜。三、教学准备:放大镜、老花眼镜、一套透镜教学过程设计一、玩水游戏,激趣导入1谈话:同学们,喜欢玩水吗?我们来玩几种新的关于水的游戏,好吗?2讲解玩水游戏方法(实物投影):用滴管滴一滴水在画报纸的一个字上,透过水滴看字有什么变化?透过盛水的玻璃杯看画报纸上的字有什么变化?把装水的玻璃透明碟放在有字的画报纸上,观察纸上的字有什么变化?3学生进行玩水游戏。4学生交流在游戏过程中的发现及问题。5提问:在生活中,你还见过类似的现象吗?二、亲密接触,认识凸透镜1谈话:大家都见过放大镜吗?你知道它是什么样的吗?2学生描述自己所知道的放大镜。3学生观察各种凸透镜片:用看、摸等多种方法。4学生汇报观察结果。5认识凸透镜:这样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叫放大镜。三、亲手实践,认识凸透镜的作用1提问:你们知道凸透镜有什么作用吗?2学生讨论、汇报。3学生分组实验:凸透镜成像实验。4学生汇报交流实验结果:凸透镜既可形成放大的像,又可形成缩小的像。5提问:现在,你知道凸透镜有哪些作用?6讨论:凸透镜为什么会有这样神奇的作用呢?7小结:光线射入凸透镜时,方向发生了偏折。四、联系生活,认识凸透镜的用途1谈话:小小凸透镜真神奇,那在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用到它呢?2学生讨论交流。3出示图象资料:凸透镜的应用。4出示照相机实物,重点介绍凸透镜成像作用在照相机中的应用。五、制作望远镜,拓展延伸1谈话:刚才,我们观察研究了凸透镜,认识了它的外形特点和作用,那大家再来看看这个透镜(出示凹透镜),比较一下,它与凸透镜有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围栏工厂转让合同范本
- 简明家装合同范本
- 窗帘买外合同范本
- 租别人场地合同范本
- 教育加盟合同范本
- 用工分成合同范本
- 场外活动合同范本
- 布置结婚酒店合同范本
- 餐饮供应酱料合同范本
- 餐馀兼职合同范本
- 河道修防工高级工试题
- 女性生殖脏器
-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协调机制和工资预防机制
- 流体力学的课件
- GB/T 9258.1-2000涂附磨具用磨料粒度分析第1部分:粒度组成
- GB/T 4458.3-2013机械制图轴测图
- GB/T 311.2-2013绝缘配合第2部分:使用导则
- GB/T 13912-2002金属覆盖层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 新录用公务员取消录用审批表
- 重症急性胰腺炎急性反应期液体复苏策略课件
- 全文解读《中国式现代化》学习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