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标本采集.ppt_第1页
血液标本采集.ppt_第2页
血液标本采集.ppt_第3页
血液标本采集.ppt_第4页
血液标本采集.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课啦 临床检验基础 clinicallaboratorytechnology 临床检验的概念临床检验的发展简史临床检验在医学中的作用学习临床检验基础的目的和要求 绪论INTRODUCTION 一 概念 ConceptorDefinition 医学检验学中的重要分支 医学检验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 临床检验学 临床检验基础 Rick于1986曾撰写 医学显微镜技术 medicalmicroscopy 1995年卫生部会议 青岛 专家们推荐使用 临床基础检验学 临床检验基础 借助先进的检测技术 对来自离体的血液 尿液 粪便以及分泌物和排泄物等标本进行理学 化学 病原学和显微镜形态学的检查 以简便 快速的检测结果 满足临床医学检验筛检疾病的要求 二 简史 History 公元前400年 希腊名医Hippocrates感官直觉17世纪末荷兰人Leeuwenhook显微镜19世纪末Ehrlich和Romanowsky染色技术1928年Papanieolaou脱落细胞学现代技术的发展 现代医学检验的特点 从手工检测步入仪器自动化 电脑化检测床边检测试剂批量化 配套化 专业化和多样化检验方法的标准化全面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 三 应用 Utilization 1 为准确诊断 及时治疗提供证据 2 为分析病情 观察疗效 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3 为预防疾病提供资料4 为配合临床科研提供可靠数据 四 临床检验的一般方法 目视检查 直接观察被检标本理学检查 借助物理学方法化学检查 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显微镜检查 临检的主要检查手段自动化仪器检查 要求 Request 1 掌握检验的基础理论2 掌握检验的实验技能3 熟悉检验的方法学评价4 了解检验项目的参考值5 熟悉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 第一章血液一般检验 第一节血液标本采集与处理采血方法静脉采血皮肤采血真空采血 血量 0 1ml的检验项目 RBC计数 WBC计数 BPL计数 Hb测定等 皮肤采血法 Skinpunctureforbloodcollection 采血部位 WHO推荐采取外周血以左手无名指或中指指尖内侧1 手指采血 优点 方便 获较多血量 检查结果比较恒定缺点 与静脉血仍在某些差异 2 耳垂采血 优点 痛感轻 方便 适用于反复采集缺点 血循环差 受气温影响大检查结果不恒定RBC WBC Hb Hct结果均比静脉血高 特别是冬季 3 其他部位 拇指 拇趾或足跟采血 半岁以下婴幼儿皮肤完整处 严重烧伤者 采血针 三棱针或专用的 采血针 为好 使用前者应高压灭菌 一人一针 一 皮肤采血器材 vacuumbloodcollector 2008 10 21 采血器材 注意事项 1 采血部位皮肤完整 2 无菌技术操作 防采血部位感染 一人一针防肝炎 艾滋病 3 采血针刺入皮肤应深浅适中 4 多项检查时 采血次序为 BPL计数 不擦第一滴血 RBC计数 Hb WBC计数与分类 5 取血用于自动化血细胞分析仪 要防止棉球纤维混入堵塞仪器 静脉采血法 venipunctureforbloodcollection 凡需血量较多的检查 0 5ml如 ESR Hct 凝血因子的测定等 部位 浅表静脉均可常用肘部静脉 不明显时可用手背 踝部 幼儿可用颈外静脉 P4 注意事项 1 采血前应向病人作适当解释 2 检查注射器 3 止血带压迫时间不能过长 4 抽血时 只能向外抽 不能向内推 两种采血方法的优缺点比较 皮肤采血 静脉采血 缺点 限制了重复实验和追加实验 标本量少 局部炎症可得假结果 组织液可混入 不同抗凝剂的使用 改变血液性质 影响有形成分的形态 优点 价廉 快速 操作简便 标本可直接测定 标本代表性大 无组织液影响 适于临床研究 可重复实验和追加其他实验 三 真空采血法 40年代 美国BD公司 vacuumtubeforbloodcollection 套筒式和头皮静脉式两种优点 血样无需容器之间的转移 减少溶血现象 保持血液标本的完整性 使检验结果更加准确 也有利于防止医院内血源性传染病的交叉感染和环境保护 缺点 真空采血管价格较高 2 真空采血器材I 采血针 2008 10 21 II 持针器 2008 10 21 2008 10 21 医学全在线网站 III 真空采血管 2008 10 21 血液标本采集的质量保证 一 采血服务1 环境要求a 空间b 窗口2 生物安全a 防止交叉感染b 履行环境消毒 二 患者状态要求 自学 三 采血操作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1 采血时间2 采血部位3 采血体位4 压脉带使用5 输液6 溶血 血标本溶血 注射器和容器 干燥 清洁 抽血速度不能太快 抽血时避免产生大量泡沬 抽血后应先拔针头 再注入 抗凝不能用力振荡 离心速度不能过高 一 血液标本运输1 唯一标识原则2 生物安全原则3 尽快运输原则二 标本拒收 血液标本运输 保存与处理 三 血液检验前的预处理 1 分离血清或血浆2 分离细胞 分离后的标本 一般应置于4 保存一个月的标本 应 20 冰箱 保存3个月以上的标本 分离后应该 70 保存 立即送检标本检测后的标本标本信息的保存 四 血液标本保存 二 抗凝剂选择 1 柠檬酸钠 枸橼酸钠 2 草酸钠 乙二酸的钠盐 a 抗凝原理 草酸钙沉淀 b 使用方法 草酸钠0 1mol L和血液1 9 c 适用范围 止血学检验 制备正吸浆 d 不适用于 对凝血因子V保护功能差 影响PT测定 沉淀物影响自动凝血仪的使用 5 乙二胺四乙酸 EDTA 盐 a 抗凝原理 螯合钙离子 b 使用方法 15g L浓度EDTA和血液1 10 适用范围 对血细胞形态影响小 适合血常规检查 Hct 不适用于 影响血小板聚集和白细胞吞噬功能 不宜凝血象检查和血小板功能试验 物理方法抗凝脱纤维蛋白 将血液注入有玻璃珠的器皿中 转动 纤维蛋白缠绕凝固于玻璃球 从而防止血成凝块 适用于免疫学检验和红斑性狼疮细胞检查 第二节血涂片制备和细胞染色 血涂片的制备方法血涂片制备的注意事项血液细胞染色细胞染色时注意事项 一 血涂片的制备技术 血涂片的用途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 网织红 异常细胞 寄生虫检验 2 血涂片制备步骤 手工推片法 一 玻片清洁 1 新玻片处理 有游离碱质 2 用过玻片处理 3 使用中玻片处理 只能持玻片边缘 保持清洁 干燥 中性 无油腻 P6 二 血涂片制作 挥动使之干燥 而后在血膜上写编号或病人姓名 将推玻片向1的方向稍抽回 当血液充满推玻片的宽度后 以一定均匀的速度向2的方向滑动 三 影响因素 二 血液细胞染色 细胞染色技术 一 染料 天然染料和人工染料 发色基团和助色基团使生物学染色剂产生颜色和被染组织亲合 碱性染料 为阳离子染料 能接受质子 染细胞核的染料 如亚甲蓝 天青 酸性染料 为阴离子染料 能释放质子 主要有荧烷 氧杂蒽染料和偶氮染料两类 能结合细胞的碱性成分并染色 如血红蛋白 嗜酸性颗粒成分等 3 复合染料 同时具有阴 阳离子型的染料如瑞氏染料 二 细胞染色原理 1 物理作用 毛细管现象 渗透 吸收 吸附作用等 化学作用 a 染料的化学成分 助色基团的存在 碱性染料在溶媒中为阳离子型 易与组织和细胞内带负电荷的酸性物质结合 而酸性染料在溶媒中为阴离子型 与带正电荷的碱性物质结合 b 蛋白质的化学性质 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含有不同数量的氨基 NH2 和羧基 COOH 同时还有其他活性基团 在游离状态时 NH2获得一个H 变成带正电的 NH3 而 COOH失去一个H 变成带负电的 COO 分别与不同染料结合 c 周围环境的酸碱度 如环境pH pI pI为等电点 则蛋白质带正电 结合酸性染料 反之 pH pI 则结合碱性染料 PH H 增多 易与伊红结合 染色偏红PH H 减少 易与美蓝结合 偏蓝 三 细胞染色法的类型1 普通染色法 经物理和 或化学作用的吸附 结合2 荧光染色法 荧光染料 荧光显微镜3 细胞活体染色法 活体染料如灿烂甲酚蓝等4 细胞化学染色法 用化学反应显示细胞内某种成分 细胞免疫化学染色法 应用单克隆抗体技术 酶标记技术 瑞氏染色法 一 染色原理分两相进行 第一相是酸性伊红与细胞中的碱性物质如血红蛋白 嗜酸性颗粒结合 碱性染料天青B与细胞中的酸性物质如核染色质 特异中性颗粒 血小板结合 第二相是天青B和伊红结合在适宜条件下形成紫色的天青B 伊红复合物 结果使白细胞核染色质成紫色 疟原虫的染色质成红色 中性粒细胞的颗粒及血小板颗粒区成紫色 二 试剂1 Wright染液瑞氏染粉0 1g 甲醇60 0ml 磷酸盐缓冲液 PBS PH6 4 6 8 磷酸二氢钾 无水 0 3g 磷酸氢二钠 无水 0 2g 蒸馏水加到1000ml 配好后用磷酸盐溶液校正pH 塞紧瓶口备用 1 2 3 3 染色方法 a 用蜡笔在血膜两头划线 平放于染色架上 b 加瑞氏染液覆盖血膜 固定1min c 滴加等量或稍多的缓冲液 混匀 染色5 10分钟 d 用清水冲洗 待干后镜检 注意事项 a 血膜要干透后才能染色 否则染色时易脱落b 染色时间与染液浓度 室温及细胞多少有关 一般染液淡 染色时间长些效果好 c 染液不能过少 以防蒸发沉淀 d 冲洗时不能先倒掉染液 应以流水冲 防染料沉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