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水朱家花园之景观解析王婷婷 宋钰红(西南林学院 昆明 650224)摘要:朱家花园是建水“古建筑博物馆”和“民居博物馆”里的珍品,被誉为人居文化的活标本。通过对建水朱家花园总体布局、整体景观及空间环境景观的实地调查,总结了朱家花园的整体景观特色、各功能分区景观特色,并运用古典园林分析方法及图示对朱家花园的造景手法进行了分析。关键词:朱家花园、景观、造景手法1 引 言民居的研究与社会、民俗、文化、生活息息相关,中国传统民居又与儒学、礼制、宗法紧密联系。家族观、等级观对民居的定向、布局,建筑的大门、屋脊、装饰装修,以及园林景观的营造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朱家花园位于云南省东南部的建水县城内,它是清末光绪年间建水富绅朱氏族人,经过20多年的苦心经营才最终于宣统二年落成的一组规模宏大、建筑精美且具有地方特色的汉族民居建筑。作为朱氏的家宅和宗祠,朱家花园记录了一个滇南大族发迹兴家、诗书传世、分离背叛、战乱匪劫、家破人亡、最终没落的兴衰历史4,因此具有浓郁的人文气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其具有独特的魅力。朱家花园是云南大族庭院的代表作,也是建水古城的点睛之景,有“滇南大观园”之称,它充分展示了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滇南私家园林的风格。本文通过实地调查总结了朱家花园的景观特色,并运用古典园林的景观分析方法,对朱家花园景观中各种造景手法的运用进行了分析。作者:王婷婷 女 1983年生 西南林学院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城市规划与设计 宋钰红 女 1970年生 西南林学院 副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研究方向为城市规划与理论2朱家花园的布局 图1 总平面图 朱家花园坐南朝北,占地面积两万多平方米,其中房屋建筑面积五千多平方米,其中大小房舍214间,天井42个。主体建筑是“横三竖四”不对称布局,主轴线上依次排列着池塘、十景厅、一进、二进、三进院落,为建水地区典型的“五间六耳五间厅,一大天井四小天井”民居庭院并列联排组合的群体建筑。整个花园可分为铺面、内宅院、宗祠、花厅、后花园等。朱家花园这座百年老宅,充分体现了当时主人丰厚的物质财富和显赫的阶级地位,据估算,当年建盖这座宅院共耗费木材3100立方米,砖25万块,瓦40万块,在滇南地区可称得上是一项前所未有的浩大民营工程4。3 朱家花园景观特色31 朱家花园的整体景观特色 整组建筑结构严谨,主人为求得庄严肃穆和对封建宗法、礼教的遵循而采用了轴线对称和一正两厢的形式来组织建筑群,从而形成方方正正的四合院。空间景观层次丰富且变化无穷,形成“迷宫式”建筑群。造型优美的飞檐翘角下清式枋板上荟萃了精工雕琢吉祥图案。格子门和窗棂彩绘精致,造型生动。屋顶造型多变,既有硬山陡脊,又有卷棚缓坡,兼有歇山曲线。加上空间丰富,池塘广大,庭院宽阔,厅堂众多,园林分明,曲径通幽,装修精致,古色古香,给人以大方、神秘、多变的印象。游历期间随着移步换景,步步深入,另人目不暇接。使人不禁感叹其不愧“滇南大观园”的美誉。32 朱家花园各分区景观321 朱家花园的主入口景观大门也叫门楼,除了实用功能外还是一个家族社会地位的标志。朱家花园的大门与城内他姓门楼相比,显得更为富丽堂皇,气势雄伟,它属于五段独立式,歇山顶,抬梁式屋架,三叠水,三开间,八字垂花门楼,是建水民居门楼中的最高规格形式。门头上方高悬檐枋三重,其上雕镂的图案富有寓意:第一重檐枋上雕刻有鲤鱼跳龙门,比喻科举时代中考者,有催人奋发向上之意;第二层上雕刻有“四喜临门”“旭日东升”图样,有步步高升,喜事临门之意;第三重檐枋上有佛手、图2 大 门桃梨、香炉、宝瓶等物,象征着“福禄寿平” 6,这三重檐枋上的雕刻,寄托着朱氏家族祈望飞跃高升的美好愿望。此外,其它雕斗、雀替上无不雕有龙凤图案,就连封檐板上也雕有吉祥如意征兆的四时花果18种。至于那些实际承受重压而不能雕镂的粗实檐枋,则以书法和绘画为装饰,显示出风雅不俗的格调,表现屋主的愿望,歌诵祖辈功德, 渴望美好未来, 追求生命的永恒,这正是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华文化精神特质的体现。 大门前还立有一对石鼓,刻有龙凤图象,建筑学中叫抱鼓石,民间俗称户对,是一户人家财势和地位的象征5。进入西大门有一影壁,将大门内外遮挡开来,保证内宅的隐蔽性,绕过影壁便是花园的第一个天井。322 朱家花园的宗祠景观 两道透空镂花墙一扇月宫门内便是宗祠,门坊上刻有“朱氏宗祠”四个字,笔力雄健,做工考究,据说这几个字曾用银锭子打磨过,所以历经百年沧桑字迹仍旧清晰可见。图3 朱氏宗祠朱氏宗祠是朱氏家族举行祭祀典礼的场所,贵宾、至亲、密友的重要接待也在此举行,也是供族人和亲朋好友品茗看戏的地方。宗祠由一组三进院落组成,居中的祠堂和“T”字型过厅将宗祠建筑分隔为12个大小天井,空间景观层次异常丰富。宗祠的第一进院落由正前方的水上戏台,左右两侧后台,小鹅湖及观戏看台构成,这里是朱家当年的娱乐场所。水上戏台是朱家花园的娱乐性设施,也是全园的精华之处,堪称是全园中最能体现府第气派和华丽的建筑。水上戏台三开间,并有二耳房,作化妆室和道具室。台口呈八字形,延伸于池上,以四根石柱虚悬在水中,柱头雕以石狮石象,其上以横梁露头雕成龙、凤、象等形状,造型玲珑奇巧,雕琢精致。图4 水上戏台戏台前方的水池称为小鹅湖,池水在院落中起到了扩音及灭火的作用,小鹅湖前的14根石柱和13块石板的正面和背面均雕刻着精美的浮雕图案和诗文,背面是植物和山水浮雕,正面则是典故,水榭围栏上所题的诗词,体裁广泛,内容丰富,手法多样。这些书法多出自于地方著名文人学士之手,有较高的文化品位,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隔池有华丽厅堂三楹,为观看台。看台为卷棚歇山顶,三面环以回廊,造型美观,最令人称道的是堂内的木石雕刻。华堂的后面部分也就是祭堂,为供奉祖宗牌位和祭祀的地方,分中堂和后堂两处。两堂之间用棚廊相连,都设有美女靠,为家族议事厅,兼作休憩和饮宴处。整座宗祠台榭参差,花木掩映,形成“园中之园”,造型优美,格调不凡,实为祠宇建筑之精品。323 朱家花园内宅院景观图5 四合院平面示意 中国传统民居最典型的宅院空间布局形式是四合院,花园的内宅院也是几个四合院组合而成的,并由三纵六个院落并列联排组成,每个院落由正房、左右耳房和倒房构成,中央是天井,四角有四个漏角,是滇南民居“四合五天井”的蔓生形态,因为六个院落的建筑布局是一模一样的,且空间景观层次丰富且变化无穷,形成“迷宫式”建筑群。图6 内宅院天井内宅院为当年朱式族人起居之地,其起居生活的尊卑地位秩序严格遵循长幼、男女、尊卑的中国传统礼制宗法,以南向正房为尊,北向耳房为卑,以中轴院落为尊,两侧对称庭院次之【3】。内宅院中有梅馆、兰庭、竹园、菊苑等几个有特色的庭院,这些雅致的名字都是以庭院内栽种的植物来命名的,座厅前大都设置了一个石缸,建筑学上称为“门海”也叫吉祥缸5,可养花观鱼,调节小气候。由于园内都是木结构的建筑,石缸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蓄水防火。天井在住宅中除具有采光、通风、排水等功能外,还是妇女围坐闲谈小孩嬉戏玩耍的最好场所,内宅院的天井比宗祠的天井多,就是为了给封建思想束缚下的女子提供更大的活动空间。内宅院中的大多数天井都是“曰”字正形的,建水四合院式民居从整体到局部体现的“方正”观念,表达了人们对安居永固,生养万物,厚德育人的期盼10。4 朱家花园造景手法分析41 景观的空间序列图7 以并联形式组织空间序列 朱家花园的主要建筑群是四合院民居庭院按“横三竖四”组合的群体建筑,这样就按照并联形式把空间院落组织成了完整的序列,主要院落沿着轴线串联成一体,而朱家花园的家宅与园林的分离布局以及入口的巧妙设置加之主要游览路线是一条环形游路,这使得各景点有机地串联起来,游客避免走回头路,各院落之间还可以借大与小、自由与严整、开敞与封闭等的对比,从而获得抑扬顿挫的节奏感,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42 空间对比(1)悬殊空间对比分析图 空间对比就是把具有显著差异的两个空间毗邻地安排在一起,借两者的对比作用而突出各自的特点2。朱家花园的空间层次丰富,采用了多种空间对比的形式来突出景观。例如(1)悬殊的空间相连接,当由小空间进入大空间时,由于小空间的对比衬托,将会使大空间给人以更大的感觉,朱家花园中为突出宗祠内的第二进院落是园内最大的天井,使之从华堂两侧的小道进入;(2)住宅与园林空间之间插进一些过渡性小空间以便利用它与园内主要空间进行对比,朱家花园家宅与后花园之间设置花厅,花厅与花园的其他厅堂相比是半开敞的空间,与花园相比又是较封闭空间,层层递进,加强对比突出差异;(3)严整的空间院落与富有自然情趣的空间院落的对比,朱家花园宅院空间与园林空间的分离布局构成气氛上的对比,当由规则封闭的宅院来到山水景观丰富的花园,顷刻之间气氛突变,从而强烈地感受到一种自然情趣2。 (2)借插入小空间求得对比分析图(3)严整空间与富有自然情趣空间对比分析图图8 三种空间对比示意43 渗透与层次追求意的幽雅和境的深邃是传统园林的重要特点,流动灵活,自由多变的风景空间,是我国园林艺术含蓄、曲折,有韵味不可缺少的条件,而利用空间的渗透也可借丰富的层次变化极大地加强景的深远感1。朱家花园的景观营造中就采用了多种增加景观层次和显示景深的手段。431 分隔与联系图9 棚廊空间体现分隔与联系图10 花墙景观我国园林创作中空间的围隔并不是绝对的,而是辨证变化、大小相间、既分又合的,园林中各观赏空间的划分并不像建筑中常见的那样,用厚实的墙体严密的分隔,而是半隔半透、似隔又连,彼此自然地连接着,形成了富有变化的空间序列【2】。朱家花园宗祠中的棚廊空间是一个空间层次丰富的景观空间。厅堂两面完全开敞,两侧花窗通透,可以说是一个完全敞开的建筑空间。还有两面廊除了连接了厅堂和祭堂外,同时将院落空间进行了两次分割,符合了传统造园中“园林越拆越小,越隔越大”的道理【9】。廊柱林立似有无穷层次的闪现和移动,廊柱虽然体积极小,遮藏不住景物,但它们的构景功能却不小,利用廊柱系列来遮隔构景,造成了空间深度。这一空间内的植物景观紧靠建筑而排列的盆栽,创造了庭院中心“空”的意境,同时这一空间又与第二个空间由厅堂两侧对称的花墙联系起来。图10 花窗景观432 对景、框景和障景图11 明湫舫眺望花厅 传统园林中所谓的对景,实际上就是透过特意设置的门洞、窗口去看某一景物,从而使景物似一幅画嵌入框中,由于隔着一重层次看,因而使显得含蓄深远。例如朱家花园中隔着月门和镂空花墙看宗祠中的景物,由于隔着两重层次看,因而空间层次的变化更丰富,意境更深远,突出了“园中有园”的特色【8】。在后花园中明湫舫与花厅、独居亭互为对景,在石舫上眺望二者,都有一种空间开阔和深远的感觉。图12 透过月门看绣楼框景实际上也是在小空间内将外部大空间的景色有选择地借到小空间来,也是两个空间的一种联系形式,使空间层次极富变化。朱家花园的框景手法运用广泛,月门框、廊柱框使景物更加形象生动,像一幅幅活的画面。在朱家花园的入口处也象传统的四合院民居一样设置了一影壁,借以遮挡视线这种屏障景物还具有引导空间交换取得以外景观的作用,是障景的运用手法,为了使内部的生活起居深藏而不外露,为求得含蓄幽深,这便是传统造景手法“欲扬先抑”、“欲露先藏”的体现。433 室内外渗透图13 自室内看室外的分析 使室内外空间相互渗透,特别是把室外空间景物引入室内,是传统园林经常采用的造景手法。园林中的厅堂一般都可透过室内开敞的隔扇门或景窗而摄取园中外部空间景物,从而使内外空间相互渗透【2】,由于是透过隔扇看,并且又是自较暗的室内向亮处看,不仅有丰富的层次变化,而且外部空间的景物还显得分外绚丽、明快。由于朱家花园的四水归堂、梅馆、兰庭直至后花园的明滟舫布置在整个庭院中的主要的轴线上,各院落的厅堂门门相对,可以通过室内的隔山摄取到室外的主体景观。有些院落玲珑的花台、石缸也可以引入室内,增添空间层次的变化。5 总 结有首诗中写到的“建水朱家中将府,园林如画燕飞天;荣衰更盛昔王谢,华夏民居一大观”【4】。可见,朱家花园作为滇南私家园林的典型代表,其景观营造上具有南方园林的基本特征也具有其自身显著的特色,它内雅外秀、形制规整、布局灵活,空间丰富、层次渐进,环境清幽、色彩淡雅、装修有度、结构统一,在丰富的形式中包容了深刻的文化内涵,是内地文化与边疆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朱家花园又是住宅与园林有机结合的极具地方特色的南方私家园林,研究朱家花园建筑布局及园林景观,对于认识清代建水人居环境的特点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仅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而且还有技术和艺术价值,对今天的城市建设和旅游业的发展也具有参考、借鉴价值。参考文献1 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2 陈从周.中国园林鉴赏辞典.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3 潘谷西.中国建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美容服务租赁合同范本
- 电气代维合同范本
- 产品销售合同范本格式2篇
- 厂房生活保障合同范本
- 兄弟房子转让合同范本
- 2025年卫生政策与管理知识测评试题及答案
- 知识竞赛题目及答案excel版
- 生物科技产业创新发展新趋势研究
- 2025年辅助判读题库及答案
- 2025年石油天然气开采行业安全生产考试题库及答案
- 水箱拆除专项施工方案
- GB/T 41130-2021展览场馆安全管理基本要求
- GB/T 21733-2008茶饮料
- 纪委案件审理课件教材
- CorelDRAW教学讲解课件
- 人才管理-人才选用育留课件
- 成功八步课件
- 江苏省社会组织网上办事系统-操作手册
- 小学生打扫卫生值日表word模板
- 小学一年级开学第一课
- 贵州师范学院学生成绩修改补登申请表 - 贵州师范学院教务处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