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煤矿安全管理制度汇编(最终版)_第1页
2019煤矿安全管理制度汇编(最终版)_第2页
2019煤矿安全管理制度汇编(最终版)_第3页
2019煤矿安全管理制度汇编(最终版)_第4页
2019煤矿安全管理制度汇编(最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矿业有限公司XX煤矿安全管理制度汇编编制单位:XXXX矿业有限公司XX煤矿编制日期:2019年2月目 录第一部分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9一、安全生产责任制度9二、安全办公会议制度10三、安全目标管理制度11四、安全投入保障制度12五、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制度15六、安全教育与培训管理制度16七、安全隐患排查与治理制度17八、安全监督检查制度27九、安全技术审批制度28十、矿用设备器材使用管理制度29十一、矿井主要灾害预防管理制度29十二、事故应急救援制度31十三、安全奖惩制度34十四、出入井检身制度36十五、出入井人员清点制度37十六、安全举报制度38十七、安全操作规程管理制度40十八、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包队包片管理制度40十九、矿领导及管理人员下井管理制度42二十、矿领导带班下井制度45二十一、矿领导带班下井交接班制度46二十二、矿领导下井档案管理制度47二十三、矿领导下井考核奖励制度47二十四、安全生产承诺制度49二十五、安全风险抵押制度50二十六、安全风险评估制度51二十七、班前会制度52二十八、班后会制度52二十九、交接班制度53三十、安全联保互保制度54三十一、“三违”人员连带处罚责任制度55三十二、矿井安全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56三十三、要害场所管理制度57三十四、特殊工种证件制度58三十五、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58三十六、职工群众安全监督制度59三十七、师带徒制度60三十八、“三违”管理办法62三十九、薄弱人员排查制度70第二部分 调度管理制度72一、调度值班制度72二、调度交接班制度73三、调度汇报制度73四、安全生产例会制度74五、业务保安制度75六、事故、突发事件信息处理与报告制度77七、调度业务学习制度79八、调度文档管理制度81九、暴雨天气期间巡视及停产撤人制度81第三部分 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制度83一、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编制、审批、贯彻、实施、管理和考核制度83二、生产安全联席制度86三、顶板管理制度87四、地质水文分析预报制度97五、巷道开口、中腰线、停掘采、贯通及工程进度通知单制度99六、工程质量班组检查验收制度99七、 矿压观测、分析、处理制度102八、煤矿矿压观测管理制度108九、锚杆拉拔试验测试安全技术措施111十、煤矿掘进巷道工程质量考核、检查制度113十一、 井巷维修管理制度117十二、敲帮问顶及围岩观测制度119十三、矿压监测设备管理维护制度120十四、顶板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分析处理制度121十五、采掘工作面变化管理工作制度123十六、XX煤矿地测防治水生产安全联席制度126十七、地测安全办公会议制度127十八、生产测量联系制度127十九、地测防治水工作质量事故分析及考核制度128二十、水害预测预报制度130二十一、水害隐患跟踪管理及检查制度130二十二、水害隐患排查治理制度131二十三、水害防治技术管理制度135二十四、矿压防治会议制度136二十五、地测防治水资料、技术报告等的审批制度136二十六、图纸管理制度137二十七、地测防治水预测预报制度139二十八、灾害性天气预警和预防制度140二十九、地测资料定期分析、保管提供制度141三十一、设备和工具的使用、保管、发放制度142三十二、矿井地测防治水预报、跟踪管理、检查等143三十三、地测防治水技术规程实施细则和技术补充规定145三十四、地测防治水隐患排查制度153第四部分 “一通三防”制度154一、矿井通风系统管理制度154二、测风管理制度155三、主要通风机管理制度156四、局部通风管理制度158五、 盲巷管理制度161六、巷道贯通管理制度162七、通风设施管理制度163八、矿井反风制度164九、一通三防工作例会制度165十、通风报表审批制度165十一、瓦斯治理责任制及管理制度166十二、瓦斯巡回检查制度171十三、 瓦斯检查交接班制度172十四、瓦斯报表审批制度173十五、瓦斯排放管理制度174十六、恢复通风时瓦斯检查制度175十七、甲烷、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检查制度175十八、瓦斯检查工请示报告制度178十九、瓦斯超限事故追查制度179二十、瓦斯传感器标校制度180二十一、瓦斯电闭锁管理制度181二十二、瓦斯超限事故分级追查处理制度181二十三、通风瓦斯分析制度182二十四、瓦斯零超限目标管理制度185二十五、综合防尘工作责任制193二十六、综合防尘系统管理制度194二十七、定期冲洗巷道制度196二十八、粉尘测定管理制度197三十、防尘管理制度199三十一、防灭火管理责任制度200三十二、矿井防灭火综合管理制度202三十三、矿井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制度204三十五、火区管理制度210三十六、日常防火管理制度211三十七、井下灭火管理制度212三十八、消防材料库管理制度213三十九、地面建筑物、煤堆、矸石山、木材厂防灭火管理制度214四十、“一通三防”技术资料管理制度214四十一、通风标准化各种图牌板管理制度215四十二、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使用管理制度216四十三、通风安全仪器、仪表管理、维修、保养制度217四十四、自救器管理规定218四十五、安全仪器仪表计量校验制度219四十六、局部通风机无计划停风追查制度221四十七、损坏“一通三防”设施处罚管理制度221四十八、消防设施定期检查制度223四十九、“一通三防”管理奖惩条例223第五部分 职业卫生管理229一、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度229二、职业病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249三、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253四、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培训制度254五、职业病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制度256六、个体职业病危害防护用品管理制度257七、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258八、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制度260九、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265十、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267十一、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与管理制度269十二、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271十三、其他职业病防治制度311十四、职业卫生健康检查制度312十五、职业健康奖惩制度313十六、职业病危害防治办公会议制度315十七、职业病危害防治目标管理制度316十八、职业病危害防治投入保障制度316十九、职业病隐患排查与治理制度317二十、职业病危害防治技术措施审批制度318二十一、职业病防治危害检查制度319第六部分 防治水管理制度320一、生产安全联席制度320二、专业隐患排查制度321三、预报、跟踪管理、检查等技术管理制度321四、预测预报制度323五、矿井防治水资料、技术报告等的审批制度325六、工作质量事故分析及考核制度326七、各项技术规程实施细则和技术补充规定327八、 地测安全办公会议制度336九、 资料定期分析、保管、发放制度336十、设备和工具的使用、保管、发放制度337十一、矿井防治水管理制度338十二、地面防治水制度339十三、探放水制度341十四、矿井探放水措施编制、审批制度342十五、探放水奖惩制度343第七部分 机电运输管理制度343一、设备使用管理制度343三、小型电器管理制度347四、杂散电流的管理制度347五、油脂管理制度348六、配件管理制度349七、钢丝绳管理制度349八、矿井停送电制度350九、电气保护试验制度351十、管理人员巡查制度353十一阻燃胶带管理制度353十二、电缆管理制度354十三、设备运行、维修、保养制度354十四、机电安全活动制度355十五、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管理制度355十六、防爆检查制度356十七、机电事故分析处理制度357十八、钢丝绳日常检查制度357十九、绞车管理制度359二十、设备包机管理制度360二十一、巡回检查制度361二十二、运行分析制度361二十三、定期检修试验制362二十四、设备缺陷管理制度362二十五、防爆设备入井安装、验收制度363二十六、液压泵站管理制度365二十八、掘进机维修保养制度365二十八、大型固定设备定期检测检验制度368二十九、机电设备选型、购置管理制度369三十、设备报废管理制度370三十一、井下机电现场材料管理制度372三十二、氧割安全管理制度372三十三、矿灯房矿灯领用发放考勤制度374三十四、矿灯房矿灯定期检查和更新制度374三十五、矿灯房矿灯损坏赔偿制度374三十六、架空人车维修保养制度375三十七、架空人车巡回检查制度376三十八、煤矿设备故障响应制度376第八部分 应急救援管理制度378一、应急救援工作例会制度378二、应急职责履行情况检查制度379三、重大隐患排查与治理制度380四、重大危险源检测监控制度382五、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383六、预防性安全检查制度388七、应急宣传教育制度390八、应急培训制度391九、应急预案管理制度393十、应急演练与评估制度394十一、应急救援队伍管理制度396十二、应急投入保障制度397十三、应急物资装备管理制度399十四、应急资料档案管理制度400十五、应急救援责任追究与奖惩制度402十六、交通运输保障应急管理制度404第一部分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一、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1、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要层层落实及签订。 2、由矿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组织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制定并实施煤矿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3、安全生产责任制采取分级负责制,从各级领导到岗位人员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 4、为保证煤矿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从各级领导到岗位人员,实行分级督促,检查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 5、应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逐级建立并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个从业人员的隐患排查治理和监控责任制。 6、煤矿主要负责人对本矿事故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 7、任何科室、班组和个人发现事故隐患,均有权向安全环保科和调度室报告,调度室及安全环保科接到报告后,应及时按照职责分工,立即组织核实并予以查处,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8、及时报告生产安全事故,并组织进行调查分析和处理。 9、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的职责是按照本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组织有关人员做好本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并对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生产负责,各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则是在本人的职责范围内做好有关安全生产工作,并对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 10、班组长是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岗位,对本班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其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督促本班组的作业人员遵守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切实做到不违章指挥,不违章作业,遵守劳动纪律。 11、岗位工人对本岗位的安全生产负直接责任,岗位工人的主要职责是要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遵守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安全操作规程和劳动纪律,不违章作业,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接受专门的培训,经考试合格取得操作资格证书的方可上岗作业。二、安全办公会议制度 1、安全生产办公会议每月召开一次。 2、安全办公会议由矿长主持,矿长外出时,由矿长委托生产副矿长或安全副矿长主持召开。 3、参加安全办公会议的人员有矿领导、各职能科室管理人员、各中队队干及由矿直管的重要班组长 4、安全办公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上级一系列的安全工作会议指示、指令、文件精神,在认真听取各职能部门安全生产情况的汇报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和安排月度安全生产工作,并研究制定相应的工作措施和对存在问题的处理意见。 5、安全办公会议内容要认真整理并形成安全办公会议纪要,并及时下发各科室和中队贯彻落实,凡工作事项涉及的科室和中队,必须及时贯彻和抓好落实。 6、对会议制定的各类事故隐患整改方案和措施,应形成书面材料,由安全管理部门统一抓好监督、检查、落实、统计、归档工作,并在下一次安全办公会议上通报整改情况。 7、安全办公会议纪要要妥善保管,以便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的检查。 8、会议要求 除值班、带班外,科室管理人员、中队队干必须按要求参加会议,否则按无故缺席处理。如遇到特殊情况不能到会时,必须在会前向领导请假。 参加会议人员若因人事变动,则按变动后的情况执行。 安全办公室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分析、总结上阶段时期的安全生产情况,研究安排布置下阶段的安全生产工作,解决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存在的安全问题。 对无故不参加会议者,出现一次罚50元,由安全环保科出具罚款通知单通知财务科本人缴纳罚款到财务科,罚款进入“三违”专项基金。三、安全目标管理制度 (一)安全目标 1、杜绝煤矿安全生产无伤亡和重特大事故的发生,重伤率控制在0起,轻伤率控制在8以内。 2、安全基础工作:力争矿井安全生产标准化保持国家二级。 (二)总体要求 1、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 2、坚持“三不生产”的原则;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坚持安全生产重奖重罚的原则。 3、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特别是矿井“一通三防”责任制的落实;强化以现场管理为重点的安全管理;强化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4、抓好五项工作:事故隐患排查工作;矿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矿井安全资金投入工作;职业病危害工作及地面安全工作;矿山抢险救灾队伍建设工作。四、安全投入保障制度 矿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资金必须实行专款专用,其它任何部门或个人不得动用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资金。职责(1)煤矿主要负责人批准和保证安全生产所需的资金投入。(2)矿安全环保科负责安全生产费用使用申报,提供使用依据。(3)矿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制定年度安全费用提取计划和使用计划,并负责监督检查。3、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和使用管理按照煤炭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办法的规定,按原煤实际产量从成本中提取,专款用于安全生产设施投入。(1)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标准我矿属小型煤矿,低瓦斯矿井,吨煤费用提取按15元/吨进行提取,按照要求,安全费用的提取报税务机关、财政部门和上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备案。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不得随意改变安全费用的提取,有关企业分类标准,严格按国家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标准执行。(2)安全生产费用的使用管理1、安全生产费用必须在规定的范围内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年度节余资金专下年使用。2、安全费用的具体使用范围A矿井安全生产改造和重大隐患治理支出;B监控监测、人员定位、六大系统、应急救援等相关支出;C开展重大危险源和事故隐患评估、监控和整改支出;D安全生产检查、评价、咨询、标准化建设支出E职业危害防治、配备和更新现场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用品支出;F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支出;G安全生产适用新技术、新标准、新工艺、新装备的推广应用支出;H安全设施及特种设备检测检验支出;I 其他与煤矿安全生产直接相关支出。3、提取的安全费用应在交纳企业所得税前列支。4、有关安全费用的会计核算问题,按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处理。5、必须按照上级相关部门的要求及时足额提取安全费,按照规定用途全部用于矿井安全生产方面支出。3、维简费的提取和使用(1)维简费的提取维简费从煤炭生产成本中提取,专项用于维持简单再生产的资金,维简费不包含安全费,但包含井巷费用。根据上级行业部门要求,矿井维简费按吨煤10.5元进行提取。(2)维简费的使用与管理1、坚持先提后用,量入为出的原则,专款专用,专项核算,节余资金可移交下年度继续使用。2、维简费主要用于煤矿生产正常接替的开拓延伸,技术改造等,以确保矿井持续稳定和安全生产,提高效率。A、矿井开拓延伸工程;B、矿井技术改造;C、煤矿固定资产更新、改造和固定资产零星购置。D、矿区生产补充勘探;E、综合利用和“三费”治理支出;F、矿井新技术推广。3、有关矿井维简费会计核算问题,按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处理。4、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的储存、使用和管理(1)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的存储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按矿井核定生产能力,按上级管理部门要求进行交纳,必须按时足额存储,不得因变更法定代表人、停产整顿等情况推迟、不存或少存安全风险抵押金,也不得以任何形式向职工摊派风险抵押金。(1)风险抵押金的使用1、矿井为处理本企业安全生产事故而直接发生的抢险、救灾费用列支。五、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制度为加强管理,发展生产,保证安全,降低消耗,创造效益,真正做到“管理上台阶,质量达标化,安全创水平”。一、组织领导为加强领导,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矿成立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 二、执行标准、工作目标 1、执行标准为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制定2017年版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评级办法(试行)。 2、工作目标 杜绝安全事故、重大工程责任事故及机电设备事故,实现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评分80分及以上,且年度内无死亡事故。风险分级管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通风、地测灾害与测量、采煤、掘进、机电、运输部分的单项考核评分不低于80分,其他部分的考核评分不得低于70分。 三、考核、奖罚办法 1、各专业组按月对照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评级办法(试行)进行考评,按照XX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塘字2017141号)对领导小组及各专业人员进行考核。 2、各专业组实行安全、工程、机电设备责任事故一票否决制。 3、按月考核、按季奖罚,计奖时就高不就低,不重复计奖。4、考核时限为当月20日至月末,考核由各专业组组长组织进行,并做好考核记录,妥善保存,以备抽检,考核结果必须于次月3日前上报安全生产标准化办公室。 5、奖罚由安全生产标准化办公室书面报告,报矿领导签批后,送交财务科执行。六、安全教育与培训管理制度1、安全教育与培训工作坚持“强制培训,分级管理”的原则,确立终身教育的观念和全员培训的目标,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对员工进行有计划的培训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2、安全环保科负责组织有关部门编制安全技术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3、主要负责人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培训,由安全环保科上报分公司培训中心后组织参加培训,必须考试合格,取得“安全资格证”后持证上岗。4、班组级安全培训由安全环保科上报分公司培训中心后组织参加培训组织,在分公司职教中心培训,经考试合格颁发班组长安全资格证。5、矿长是本单位安全教育与培训的第一责任者,要保证安全培训计划的落实。6、老工人年度培训不少于20个学时。7、新工人上岗前培训应按煤矿安全规程等有关规定要求进行培训,并且不能少于72学时,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8、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等有关规定和要求进行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取得特种作业证后,方可从事特种作业。9、安全环保科要建立安全培训档案。七、安全隐患排查与治理制度第一节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体系 为建立XX煤矿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事故隐患监督管理,有效防范安全事故,保障职工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国务院令第446号)、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6号)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本制度。一、成立领导机构为落实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成立XX煤矿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领导小组。组 长:矿长、矿党委书记副组长:总工程师、驻矿安监站长、安全副矿长、生产副矿长、机电副矿长、副书记、工会主席成 员:安全环保科科长、生产科科长、通风科科长、机电科科科长、调度室主任、供应科科长、财劳科科长、采掘中队队长、机电中队队长、皮带中队队长、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安全环保科,安全副矿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日常工作,按时上报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开展情况。1、矿长是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安全副矿长对本矿事故隐患排查工作负责;驻矿安监站长对本矿隐患整治负责监督落实;各分管副矿长对矿长负责,对分管范围内排查的隐患进行治理、验收;安全环保科负责对本矿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进行监督检查、考核和报告工作;生产科、通风科、机电科负责专业范围隐患排查、编写整改措施;中队负责隐患整改。2、矿各分管负责人每旬组织人员对分管领域进行一次全面的事故隐患排查,对检查出来的隐患负责落实责任人进行整改并监督验收,确保整改合格。3、矿长每月至少组织分管负责人及安全、生产、技术等业务科室、生产组织单位(区队)开展一次覆盖生产系统和各岗位的事故隐患排查,并组织召开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会议,落实治理隐患所需的人员、资金、落实治理措施预案、明确责任人及治理时限,各分管副矿长及各科室、中队负责整改、落实,安全环保科具体监督整改、记录、上报、督办、验收工作。重大隐患实行分级管理,挂牌督办,确保隐患及时整改。二、隐患排查的内容1、对井下“一通三防”、瓦斯治理方面开展全面排查,对“一通三防”制度层面进行系统检查,井下通风系统是否合理;通风构筑物是否完善、可靠;矿井总回风量和各个作业地点实际风量是否满足作业规程规定;是否存在串联通风;采区是否分区通风;重点检查无风、微风作业现象,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机安装是否合理,是否实行“三专两闭锁”。2、矿井是否建立综合防尘系统且运行正常。瓦斯监测监控完善情况,瓦斯传感器安设位置、数量和校验是否符合规定;瓦斯检查员的配备情况且是否严格执行瓦斯检查制度。3、对自然灾害防治进行全面排查,是否编制“雨季三防”方案并布置落实;排查矿井周围是否存在山体滑坡、塌陷,泄洪沟渠是否畅通等自然灾害威胁,落实暴雨、雷电等可能造成的停风、停电、淹井事故的防范措施。4、采掘布置情况,矿井采掘生产系统是否完善、可靠,生产布局是否科学合理、采掘接替正常,矿井是否存在非正规采煤方法及超层越界现象,采掘工程平面图是否按规定定期绘制和交换。5、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程标准的贯彻执行情况,各类机构的建立情况,隐患整改方案的建立及落实情况,各类档案、台账的建立情况,对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建立及落实情况,对安全培训的情况进行全面检查。6、对机电运输系统进行排查,是否实现双回路供电,井下机电设备完好情况,杜绝电气设备失爆,是否存在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设备、材料和工艺,特别对高压电气失爆、非阻燃电缆下井、斜井提升运输设备保护装置和安全防护设施重点检查。7、顶板管理:采掘工作面执行作业规程情况,是否存在空顶作业现象,采掘工作面支护是否超过作业规程规定。8、水害防治情况:落实矿井采空区、相邻矿井及废弃老窑积水防治措施,防排水系统是否完善。9、防止“三超”情况:按规定生产能力组织生产,严禁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合理制定井下劳动定员,井下作业人数不超过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规定。10、教育培训情况,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对一线职工的教育培训情况,以及劳动组织、用工情况进行排查。11、对应急预案制定、演练和应急救援机构、队伍健全、物资、设备配备及维修情况进行排查,矿井负责人及调度值班人员熟悉应急救援措施情况,井下人员熟悉避灾路线进行检查。12、是否有违反国务院第446号令所列的“十五条”重大隐患。第二节 事故隐患分级管控标准和机制1、本制度所称生产安全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2、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按安全隐患的严重程度、解决难易程度分为三级,即A级、B级、C级:A级是指危害严重或者治理难度大,需要分公司或上级部门协调解决的隐患;B级是指危害比较严重或者有一定的工程量,须由矿限期解决的隐患;C级是指对本单位安全生产有一定的影响,中队(车间)、业务部门必须解决的隐患。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是指存在于生产经营场所、设备和设施以及管理过程中的可能导致重特大事故的不安全状态和缺陷。煤矿重大事故隐患包括以下15个方面:(一)超能力、超强度或者超定员组织生产;(二)瓦斯超限作业;(三)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未依照规定实施防突出措施;(四)高瓦斯矿井未建立瓦斯抽采系统和监控系统,或者不能正常运行;(五)通风系统不完善、不可靠;(六)有严重水患,未采取有效措施;(七)超层越界开采;(八)有冲击地压危险,未采取有效措施;(九)自然发火严重,未采取有效措施;(十)使用明令禁止使用或者淘汰的设备、工艺;(十一)煤矿没有双回路供电系统;(十二)新建煤矿边建设边生产,煤矿改扩建期间,在改扩建的区域生产,或者在其他区域的生产超出安全设计规定的范围和规模;(十三)煤矿实行整体承包生产经营后,未重新取得或者及时变更安全生产许可证而从事生产,或者承包方再次转包,以及将井下采掘工作面和井巷维修作业进行劳务承包;(十四)煤矿改制期间,未明确安全生产责任人和安全管理机构,或者在完成改制后,未重新取得或者变更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十五)其他重大事故隐患。3、矿长是本单位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分管副矿长、总工程师对矿长负责,负责组织分管范围的事故隐患排查,各业务部门负责实施本职责范围内的事故隐患排查。4、事故隐患的确认与上报。在日常安全检查的基础上,每月组织一次矿井事故隐患登记的确认。按级别和类别每月逐级上报。5、事故隐患的整改。事故隐患的整改贯彻“分级负责、责任落实”的原则。矿长全面负责;分管副矿长、矿总工程师组织各业务部门进行事故隐患的整改,做到项目落实、措施落实、资金落实、时间落实、责任落实。6、事故隐患的管理。安全环保科负责所在单位事故隐患的综合管理。监督检查事故隐患的整改,负责事故隐患的统计和报告。7、坚持不安全不生产的原则。对于存在事故隐患的作业场所,要制订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无措施的,不得生产。8、因事故隐患整改不落实,导致事故发生的,在事故隐患的排查责任内确认事故的责任者,并从严追究其责任。第三节 风险预控和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记录报告、安全监控、督办验收工作机制1、建立完善预防事故隐患产生的工作机制,在采掘活动开始前和安全条件、生产系统、设施设备等发生较大变化时,组织安全、生产和技术等部门对涉及到的作业场所、工艺环节、设施设备、岗位人员等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辨识,识别可能导致事故隐患产生的危险因素,并进行汇总分类和危险程度评估,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分解落实到每个工作岗位和每个作业人员,预防事故隐患产生。2、严格执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隐患排查,开展日常检查、专项检查和综合检查。坚持“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原则,执行“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的安全检查原则,实行检查验收销号闭合管理。检查有通知(内容)、有检查人员签到表、有检查原始记录、有检查路线、有隐患整改通知书等。每班各岗位作业人员在开始作业前对本岗位危险因素进行一次安全确认,并在作业过程中随时排查事故隐患;每天有安全管理、技术管理人员对矿井进行安全巡检,对全矿井作业区域开展事故隐患排查;安全、生产、机电、通风、调度等职能部门和相关的专业部门每旬至少开展一次覆盖生产各系统和各岗位的事故隐患排查;每月末由矿长主持开展一次综合安全大检查,检查结束后召开事故隐患反馈会并形成月度安全例会制度。月度安全例会要认真分析和审查本月以来查出的A级和B级隐患,根据事故隐患分级、分类标准,对A、B、C级隐患直接确认,对确认的A级隐患和整改方案报分公司确认、审核;对排查出的B级事故隐患必须及时制订整改方案指定相关负责人进行落实,对排查出的A、B级事故隐患上报分公司。 发现重大事故隐患时,要立即停止受威胁区域内有作业活动、撤出作业人员。3、由安全副矿长牵头,总工程师主持,认真分析审查本单位月度A、B级事故隐患及治理方案,形成月度汇报材料(电子版和文字版)于每月5日前报田东分公司安监处及集团公司安全环保部。4、每季度首月的3日前安全环保科将本单位上季度重大隐患及排查整改情况编写成安全生产重大隐患报告书报送分公司安监处。安全生产重大隐患报告的范围为煤矿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585号),报告应当经矿长签字、盖章。报告要包括产生重大隐患的原因、现状、危害程度分析,制定专项治理方案,落实治理责任、治理资金、治理措施、治理时限和应急预案等内容。重要情况应当随时报告。5、安全环保科及时向全矿职工通报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重大事故隐患应当在显著位置公告(调度门口),一般事故隐患可以在涉及的中队、作业(办公)区域公告或在调度会、班前会上通报;事故隐患公告必须包括隐患主要内容、治理时限和责任人员等内容,重大事故隐患公告还应标明停产停工范围。6、对难以立即排除的事故隐患,由安全副矿长及时组织管理人员评估,并编制事故隐患评估报告书。评估报告书包括事故隐患的类别、等级、影响范围和程度以及对事故隐患的监控措施、治理方式、治理期限的建议等内容。7、经评估属于重大事故隐患的,根据评估报告书制定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治理方案包括下列主要内容:治理期限和目标;治理措施;责任机构和人员、治理资金和物资保障;应急救援预案等。8、当发现重大事故隐患应及时报告,并在5日内将评估报告书和治理方案报煤业公司审查,建立重大隐患台账,安全环保科定期监督检查,协调解决问题,实施跟踪督办,确保整改落实。第四节 事故隐患验收及监控防范机制1、对所排查的事故隐患,必须编制事故隐患治理方案(措施)。其中: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措施)由总工程师负责组织编制,报分公司、煤炭公司总工程师。A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措施)由总工程师负责组织编制,报分公司总工程师。B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措施)由分管业务科室负责编制,总工程师负责组织审查。C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措施)由中队(车间)技术人员或相关业务科室编制,分管矿领导或带班矿领导负责组织审查。2、事故隐患治理必须严格按照编制的治理方案(措施)组织实施,其中: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方案(措施)由矿长负责组织实施,请求分公司总工程师、分公司直属相关部门及各业务主管部门负责人进行技术指导。A级事故隐患的治理方案(措施)由矿长负责组织实施,请求煤业公司总工程师及各业务主管部门负责人进行技术指导。B级事故隐患的治理方案(措施)由分管矿领导负责组织实施,总工程师负责技术指导。C级事故隐患的治理方案(措施)由中队(车间)队长负责组织实施,分管部门负责人负责技术指导。3、重大、A、B级事故隐患整改方案必须做到“定整改项目、定整改标准、定整改及验收人员、整改及验收时间、定整改措施、定整改资金”六落实。整改治理资金应及时报批,从安全费用或专项资金中列支。4、重大、A、B级事故隐患整改:事故隐患整改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治理完毕后,必须及时通知安全环保科进行验收,并在验收记录上签字,验收结果逐级上报并销号;如确有实际困难不能按期完成的,必须经矿长同意,向检查部门提交延期申请报告,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其中:重大事故隐患由集团公司负责组织验收;A级事故隐患由分公司负责组织验收;B级事故隐患由矿安全环保科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验收;C级事故隐患由安全环保科进行验收。5、对重大、A、B级事故隐患进行治理时,应当采取严密的防范、监控措施,实现安全动态监测、监控,防止事故发生。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要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对暂时难以停产或者停止使用的相关生产储存装置、设施、设备,应当加强维护和保养,防止事故发生。6、因客观原因整改的事故隐患需要延期只允许延期一次,事故隐患整改延期报告必须经矿长签字上报分公司核准并报集团公司安全环保部备案。对事故隐患不按规定时间治理或整改治理不合格造成事故的,按照规定严格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7、百色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检查发现的事故隐患完成整改后,由安全环保科形成文字报告申请对事故隐患进行验收。8、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预防,防范强降雨、洪水、大风和雷电等自然灾害引发水害、断电等可能发生的事故,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应急预案。在接到有关自然灾害预报时,应当及时发出预警通知;发生自然灾害可能危及生产和人员安全的情况时,应当采取撤离人员、停止作业、加强监测等安全措施,并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报告。第五节 事故隐患统计分析和汇总建档制度 1、每月3日前由安全副矿长组织中队、科室管理人员召开会议,安全环保科对事故隐患和治理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及时发送安全生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出现的普遍性、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研究制定预防性措施。每季度首月10日前将上一季度事故隐患统计分析上报百色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资料保存期限为:重大、A级事故隐患管理资料保存3年、B级事故隐患管理资料保存2年、C级事故隐患管理资料保存1年。 第六节 责任追究与奖惩1、矿井各中队、部门违反本制度,对事故隐患排查不细、措施不到位、治理不力、履行监督职责不到位、资料管理混乱的,处以500-2000元的罚款,对相关责任人给予100-500元的罚款。2、各中队、部门未履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职责,应当排查未排查的,对分管领导、业务主管部门负责人、中队长处罚100500元。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依照集团公司安全生产事故责任追究管理办法予以追究问责。3、对排查出的隐患或职工反映的隐患未采取措施进行治理的,对事故隐患整改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处罚2001000元。4、对重大事故隐患隐瞒不报、谎报或拖延不报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罚款3002000元.5、任何员工发现事故隐患均有权向矿安全环保科、分公司安监处或集团公司安全环保部报告。在职工入井大堂的显著位置公示事故隐患有奖举报电话13737646959;XX煤矿事故隐患有奖举报电话:5308588。八、安全监督检查制度安全生产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思想、机械设备、安全设施、安全教育培训、操作行为、劳保用品使用和查伤亡事故处理等。检查方式由安全环保科组织定期的安全检查,各级管理人员的日常巡回检查,专业安全检查,季节性节假日安全检查,班组自我检查和交接检查。1、定期安全生产检查建立定期分级安全生产检查制度,每月组织一次全面的矿井安全生产综合大检查,职能部门每旬组织一次安全生产检查。 2、日常性巡回生产检查 经常性的检查包括公司组织的、矿长及各分管副矿长组织的安全生产检查,各职能部门对井下进行巡回安全生产检查及班组进行班前班后安全检查等。 3、专项性安全生产检查专项安全生产检查内容包括对井下通风、机电、运输、排水、掘进等问题和普遍性安全问题进行专项检查,这些检查专业性强,应该由参加专业安全生产检查组的技术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专项作业负责人进行检查。4、季节性安全生产检查季节性安全检查是针对施工所在地气候的特点,可能给施工带来危害而组织的安全生产检查。5、节假日前后安全生产检查是针对节假日前后职工思想松懈而进行的安全生产检查。 6、自检、互检和交接检 (1)自检:班组、各独立岗位作业前、后对自身处所的环境和工作程序要进行安全生产检查,以便随时消除不安全隐患。 (2)互检:班组之间开展的安全生产检查,可以带动互相监督、共同遵章守纪。(3)交接检:上道工序完毕,交给下道工序使用或操作前,应由带班队长组织班长、安全网员其他有关人员参加,进行后安全生产检查和验收,确认无安全隐患,达到合格要求后,方能施工作业。九、安全技术审批制度1、制订矿井安全技术计划、措施,必须符合国家和行业的安全生产法规,必须有预见性、针对性,能有效地指导本矿安全生产,保障员工的生命、健康和企业财产安全。2、矿井安全技术长期规划、年度灾害预防及处理计划、防治水计划等全矿性重大安全技术文件由矿总工程师组织有关业务部门编写,报公司总工程师批准后,由矿长组织实施。3、矿井通风、机电、排水、防灭火等重大安措项目、矿井技改、采区设计、采掘工作面布置等技术性文件,由矿总工程师组织生产、技术、机电、通风、安全等相关部门编写,公司总工程师批准后,由矿长、总工程师负责组织实施。4、采掘工作面作业规程,巷道贯通、停产停风恢复生产、综合防尘、灭火灌浆、瓦斯排放、恢复已封闭区等安全技术措施,由对应业务部门组织编制,报矿总工程师批准,业务部门组织实施。5、一般性安全性技术措施,由生产、技术、机电、通风等部门分管的工作技术人员编写,报矿总工程师批准,业务部门分管人员实施。6、安全技术文件必须完善审批手续,有编写、审核、分管副矿长、矿长等人员会签方能生效。7、矿井安全技术计划、措施审定后必须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考试合格后方能实施。十、矿用设备器材使用管理制度1、按照设备器材综合管理的要求,依据公司下达的年度资金计划,购置新没备,并做到三证一标志齐全。2、购置的新设备器材到货后。应及时安装调试和验收,并投入使用,暂不使用的设备器材、零件必须入库妥善保管,定期维护保养,防止日晒、雨淋、锈蚀、损坏和丢失,并做好防火防盗工作,设备器材严禁拆套使用。3、设备器材入库验收后,分类编号、建帐、建卡,按类实现牌板管理。4、设备器材发放、转让、调拨、移交、回收、送修及时办理手续。5、严格执行设备器材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数字清,动态明,帐、卡、物三对照无差错。6、定时召开机电设备专项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7、设备器材在使用时,实行定人、定机、凭证操作。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和设备器材操作规程,单人使用的设备器材由操作者负责。8、设备器材检修入库后、需具有井下特种操作证的防爆检查员进行防爆检查试验,做到防爆设备器材不失爆。不合格的设备器材不准下井使用。9、检修后的设备器材,需防爆检查员开具设备器材防爆合格证后方可入井使用、暂不使用的设备器材,按照设备器材管理的要求,挂牌、编号分类摆放。10、认真执行机电管理奖罚制度,面向生产一线。十一、矿井主要灾害预防管理制度一、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的编制内容1、每年12月份必须编制下一年度矿井灾害预防处理计划(以下简称计划)。2、计划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应起到防止事故发生,并在一旦发生事故时,能有效地防止事故扩大和迅速抢救受灾遇难人员的目的。二、计划的内容计划内容要包括矿井灾害发生的预兆、预防措施、灾害发生后的安全撤离、抢救措施,以及预防和处理事故当中有关人员的任务和职责、必备的技术资料等内容。三、计划的编制、修改方法和审批程序1、计划必须由矿总工程师负责组织通风、采掘、机电、地质、技术等单位的有关人员编制。具体负责部门为通风科。2、计划编写完毕后,由总工程师组织生产副矿长、安全副矿长、机电副矿长及有关科室主管人员参加审批。3、当年计划必须在上年的12月20日前报公司总工程师批准。4、在每季的前15天,矿总工程师根据矿井延期条件和采掘工程的变动情况,组织有关部门进行修改和补充。具体负责部门为通风科。因编制和审批不符合标准,罚责任人50100元;由此出现事故的,按事故程度追究编制和审批人员的责任。四、计划的贯彻执行1、已批准的计划由矿长负责贯彻执行。一旦计划批准,应立即向全体职工贯彻、学习。各中队队长和职能部门主管应负责本单位全体职工学习,并进行考试。考试不及格、不熟悉计划有关内容的干部和工人,不准下井工作;对于每季度的补充意见,还应组织职工重新学习。因没有组织职工学习或考试不及格上岗作业的,罚责任人50100元,由此出现事故的,按事故大小追究责任人的相应责任。2、已批准的计划及工程图,应分别送交矿长、安全副矿长、总工程师、调度室、生产科、安全环保科、机电科、通风科、公司救护中队各一份。上述单位和领导应经常或定期检查计划的贯彻执行情况。凡出现少送、不送的,罚责任人50100元;因有关部门监管不力造成事故的,根据事故大小,给予相应处分。3、每季度组织一次矿井救灾演习,对演习中出现的问题,必须采取措施,立即改正。不按期组织救灾演习的,追究责任人领导责任。十二、事故应急救援制度一、应急救援的原则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2、居安思危,预防为主。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4、依靠科学,依法规范。5、快速反应,协同应对。二、安全生产事故救援组织体系安全生产事故救援组织体系由矿应急救援指挥系统、救援队伍系统、技术支持系统和保障系统组成。XX煤矿应急组织体系包括XX煤矿有关部门、矿山救护中队、职工医院。三、为加强对应急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XX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总 指 挥:XX煤矿矿长副总指挥:党委书记、总工程师、安全副矿长、生产副矿长、救护中队中队长成 员:其他副矿长、生产科科长、通风科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