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如何共读.doc_第1页
亲子如何共读.doc_第2页
亲子如何共读.doc_第3页
亲子如何共读.doc_第4页
亲子如何共读.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亲子怎样共读?父母与孩子一起分享读书称之为亲子共读。“亲子共读”从狭义上来讲,指“亲”与“子”选择一定的阅读材料,在特定的环境之中彼此共同阅读与对话。既然说是共读,表示念故事这个活动不是单方面的,不是因为你要在共读中,把你的一些想法或期望强加给孩子;而是要让孩子一起参与,并从中满足孩子的某些期望或期待。成年人与孩子共读,或在孩子身边自己读书,都给孩子树立了一个阅读的榜样,使儿童在阅读中受到良好的启蒙教育。一、 亲子共读的益处 1. 培养了儿童良好的阅读态度 上海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副教授李燕认为,亲子共读会使孩子从小体会到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从而培养其良好的阅读态度,这种良好的学习态度将使孩子终生受益,会给孩子学习、社会适应、文化修养等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这一过程也是孩子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与看电视被动地接受信息是有本质区别的。另外,语言文字是一种符号,经常接触这种符号的孩子,其信息加工水平将获得一定程度的提升,从而促进其认知能力和智力水平的发展。现在不少孩子从小就习惯于依赖具体的形象,形成视觉加工模式。在美国,有不少十几岁的孩子都不会阅读,这对他们将来的发展十分不利。 亲子共读时间里,孩子不仅会接触到语言文字、图像,同时还听到父母绘声绘色的讲述,听觉器官也被调动了,这将提升孩子对信息的整体加工水平。 2. 亲子共读,让孩子体会阅读的价值,享受阅读的乐趣 从小听父母读书的孩子,远在识字之前,就在父母膝上领略了书中世界的奥妙,对那个美好世界的向往,使孩子更有动力、更主动、更配合地去掌握阅读所需的各种基础。长久地听书、谈书,丰富了孩子的词汇量,也扩展了孩子的知识面,为孩子今后独立阅读时理解书中的内容打下了基础。听父母读书,也培养了孩子倾听的习惯,在电视节目大行其道的今天,孩子能够不靠喧闹画面的吸引,专心地倾听,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对今后孩子上学读书听课都很有好处,如增进感情、增强语言能力、学习协调沟通能力、增加知识、提升写作能力、经验传承交流、独立思考、休闲娱乐、培养亲子品格等。 3. 创造了良好的亲子沟通渠道,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 亲子共读,使父母能和孩子共享童年美好时光,也为个性不同的父母提供了一条亲子沟通的良好渠道。有的个性拘谨的父母不知该和孩子玩什么,这时候,打开一本好书,与孩子静静分享,是每个人都会做的。进而以书本为出发点,我们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通过选书、读书、谈书,父母拉着孩子软软的小手,带他步入世界,把自己的价值观传达给孩子。而坐在父母的膝上与爸爸妈妈分享一本好书,将给孩子留下温馨的童年回忆。读书的教育意义不仅在于促使小孩子乐观地面对人生,同样对成人也很有启迪。让我们在日常平凡的生活中感受“爱的教育”,相互共勉。二、选择适龄的读物。 (1)16个月 亲子共读的时机可溯自孩子的襁褓时期,或许你会怀疑孩子尚小,听不懂故事的意义,但是孩子却能在和谐的声调中,感受父母对他的爱,进而得到安全感,因此,此一阶段所念的读物较少选择性,只要你喜欢的,都可念给孩子听。 (2)6个月2岁 此时孩子的眼睛已逐渐能看得清楚,且能欣赏声音,因此还可选用图画鲜艳、句子押韵、有节奏感的儿歌及童谣等书籍。 (3)23岁 延续上一阶段并增加其内容。为使孩子喜欢,父母应反复念同一体裁,尽量配合其需求。另一方面,也继续提供其他书籍。此时也可向孩子介绍书本的结构,如:封面、作者、阅读的顺序、方向等,培养孩子连续看东西的能力。 (4)35岁 此一阶段孩子充满了好奇心,吸收能力强。因此应选择各种类型、不同主题的书籍,以符合孩子的兴趣及需要。另外,父母也应多给孩子表达的机会,如训练他以看图说故事的方式来自我表达,并适时地给予奖励,此乃建立孩子自信心的良好机会。 (5)5岁以后此时孩子的兴趣更广泛了,所以读物的图画及内容、主题都要复杂些,如笑语、谜语、童话故事等,但故事内容不应太浅,在难度上应稍微超越孩子的程度。三、亲子共读的几种读法1、提问阅读法:让孩子带着疑问来阅读,可以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2、分角色扮演法:当孩子已经熟悉了书中的内容,爸爸、妈妈和孩子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来阅读故事书。3、重复阅读法:有些材料的阅读可以让孩子多次阅读,能够达到背诵的程度。4、想象阅读法:当家长给孩子读了某些故事或内容后,让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说出故事中的人物将会如何发展。相像阅读法是培养孩子创造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四、以身示范,给予孩子一个积极的暗示 在亲子共读方面,家长首先要做到以身示范,给予孩子一个积极的心理暗示,为营造“书香家庭”全家共同努力。首先,要不定期地全家齐出动逛书城,选择和购买每个人所喜爱的书籍。买回家后,大家都是如饥似渴地去阅读。这样以来,就会给予孩子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父母喜爱阅读,孩子也不能落后,无形中就激励着孩子多读书。其次.亲子共读不一定就是父母和孩子非得面对面地坐下来一起共读。在家庭生活中,在孩子视线所及的范围或心理所能感受范围之内,例如:放学回来的第一眼,发现父母在看书,她也自觉地在完成自己的本职任务之后拿出书来阅读。我有一位朋友,标准的家庭主妇,生了一对双胞胎儿子,和我女儿同龄,经常前两年经常为孩子的不听话好玩而苦恼,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每次当孩子回到家中的时候,她总会装出一本正经的样子去看书,有养生方面的也有菜谱方面的,在这位母亲的这种积极的心理暗示之下,她的两个孩子也慢慢地爱上了读书,好习惯是相互影响的,学习成绩也逐步提高。这就是父母的以身示范所产生的巨大力量。再次,好书要和孩子一起分享,一起共读,在和孩子分享共读的过程不仅帮助孩子进一步提高认识,促进其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同时也让父母进一步了解和认识孩子,为和谐融洽的亲子关系增色。例如,在寒假里,女儿阅读我的红狐狸妹妹一书,很受感动,当然孩子的感动多是停留在感性的层面,对深层次的教育意义理解不是很深刻。她极力推荐让我阅读,我也从中受到感动,但我的感动多是从理性的层面去思考。于是我和女儿之间交流彼此感动,在孩子感性感动的基础之上引导其去理性地认识其中的人和事。亲子共读,这种方法最好。4.保证时间,选择一个合适的阅读时间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必须保证每天的阅读时间。根据孩子的不同情况,根据孩子的时间安排以及每个孩子生物钟的不同,合理安排每天的阅读时间。比如,可以把阅读时间放在中午午饭之后上学之前,也可以放在完成作业上床睡觉之前,或者每天睡觉之前,时间长短不限,如果太晚,看的时间就短,时间充足,看得时间就长,但保证十点钟准时睡觉,慢慢地,就会养成每天必读一些书籍的习惯了。5观察孩子特性,适龄适量提供。每个幼儿由于生活背景、家庭环境不同,呈现独特的发展与学习模式。不过幼儿在本质上也有许多共通性,例如:心智发展、视觉能力,色彩感受力、理解能力、语文能力等,皆随着年龄而逐渐成熟。 1岁幼儿能欣赏单幅、不连贯的图片,插图需大而写实,内容则是他所熟悉的身边的事物。2岁的幼儿处于命名期,喜欢问:“这是什么?”色彩明朗、造型大而简单的看图辨物书很合适,具有押韵、节奏感的儿歌、童谣也很喜欢。3岁之后,除了延续对儿歌、童谣的兴趣外,滑稽的内容颇吸引幼儿,由于好奇心、注意力、理解力越来越强,孩子可阅读不同形式和主题的书,在4、5岁阶段更能看图说故事并尝试自我表达。 6透过父母的声音,唤起爱的共鸣 对孩子来说,父母念书给他听是最快乐的事情,因为是最值得信赖的人在对他说话;而且孩子自认为独占了父母亲,这对幼儿的意义是相当重要的。 在亲子共读过程中,父母本身对图画书产生共鸣或感动等情绪,会自然地反映在声调中,影响听故事的幼儿。当搂着幼儿在怀里听故事的时候,亲子一起沉浸在图画书的世界里,幼儿此时的快乐,随年龄的增长,将扩大成对知识积极的探索。也正因如此,父母在念故事之前应先了解内容,共读时更应全心投入,若时机不当,宁可以其他方式替代也不应敷衍了事。 7把握生活环境中的素材 依据孩子的年龄、特性来准备图书是个根本途径,但平日的生活经验同样能变成共读的素材,例如:杂志、照片、报纸、广告单等都可以运用。如将生活中的故事说给孩子听,谈论自己或孩子小时候有趣的事,或一起欣赏讨论杂志上的照片或广告单上的作品,看图编故事。 扩充孩子的生活经验,能丰富共读的趣味。孩子经验过旅行、看展览、参观动物园、上菜市场、游泳等各式各样的活动后,会不知不觉地把自身的经验和书中事物联结,产生浓厚的兴趣。 8善用故事录音带 选优良的故事录音带,或自己有空时先录好一些故事,当你实在无法亲自给孩子讲故事时,替换一下也是非常好的。 儿童故事录音带多半以世界著名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或我国民间故事为主,但也有以多样化的世界、某种著名图画书为蓝本录制的故事等。父母应先了解内容,注意配音、配乐是否自然、不造作,并且留意故事中不要以过多的音乐干扰孩子自由想象的空间,如此仔细选择过的录音带较能带来乐趣。有时把孩子小时候学语言或和大人对话念儿歌的声音录下来,也能造就另一番趣味。 9参与的形式巧妙不同 亲子共读强调的是父母的参与,但参与的形式倒不限定于“把孩子搂在怀中”的标准姿势,故事也不见得限定每晚睡觉前一定要说多久。参与的形式可能是一起读或各读各的(感受到彼此的存在与愉快的阅读气氛),遇到合适的录音带,亲子可以一起听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