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连城防突总结(论文)_第1页
八连城防突总结(论文)_第2页
八连城防突总结(论文)_第3页
八连城防突总结(论文)_第4页
八连城防突总结(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部采区防治冲击地压灾害技术应用刘明哲 张鹏(八连城煤矿)摘 要:介绍了珲煤集团公司八连城煤矿西部采区在开拓掘进过程中遇火成岩覆盖区域发生冲击地压现象,在采取相应的防突措施后,有效防治冲击地压,保证了安全生产,为今后在防治冲击地压灾害时所遇到的技术难题提供了经验参考。关键词:防突 防治冲击地压灾害 引言:2009年7月15日15时,八连城煤矿开拓一区在西部区皮带巷掘进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冲击地压事故,造成1人死亡,2人轻伤,之后于2009年10月6日成立了防治冲击地压专业队伍,至2010年2月末,按照集团公司的要求和防止煤与瓦斯突出规定中的有关规定,圆满地完成了防突工作,总结分析过去的经验,为今后在防治冲击地压灾害时所遇到的技术难题提供了经验参考。1. 我矿冲击地压灾害的形成及地址情况1.1 我矿瓦斯动力现象(冲击地压),主要是由于火成岩侵入使下方煤层焦化成粒状,并在煤层上方呈床状覆盖,使煤层瓦斯无处释放并在火成岩下方积聚,当达到一定压力值,因其临近方向受掘进影响,局部变薄时,瓦斯伴随煤岩焦化后的颗粒状物体大量抛出的一种现象。1.2 我矿在西部区开拓工程遇火成岩覆盖区域时,主要是以施工取芯钻孔的方式先探清掘进巷道上方火成岩位置及巷道前方构造情况,因一般在构造区域内,瓦斯赋存状态异常,加之上部覆盖火成岩床,瓦斯无处释放,在构造区域内大量积存,加大瓦斯压力,所以在构造区域内是最容易发生瓦斯动力现象,此区域需重点防范。2 我矿在防突工作时期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阶段:2.1 第一阶段,设计修改阶段:经停工期间探查,基本上确定了辉绿岩侵入覆盖情况和有突出危险的区域情况。经沈阳煤科院研究所专家论证后,报请经吉煤集团批准,二采区回风巷采取从工作面退回100m,改方位215,由原沿19#煤层施工改为-12下延先探后掘施工,尽快避开危险区,确保安全,加快西部区开拓掘进施工速度。同时在向巷道前进方向施工探测钻孔,由于初次接触防突方面工作,当时在巷道布置1418个钻孔,此时期并未取芯(见附图1)。附图1: 2.2 第二阶段,细化钻探阶段:通过不断学习不断总结,西部区皮带巷、轨道巷在特殊期间采取探30m掘10m的方式(附图2)进行施工,其它时期执行探30m掘20m的方式(附图3)进行施工。同时为了能够更好更准确的探明顶板情况,每掘进5m采用锚杆机施工探孔,对顶板进行探测,探测深度不得低于10m。附图2:附图3: 2.3 第三阶段,成熟阶段:通过实践了解与研究已确定西部区轨道巷冲击地压威胁主要来自顶板,经研究决定其巷道两侧及底板不施工探测钻孔,只施工巷道前方钻孔,循环进度改为无地质构造时期探50m掘40m(附图4),有地质构造时期执行原探30m掘20m(附图5),但是每循环必须取芯严格控制火成岩位置。附图4:附图5: 2.4 通过实践与总结西部区皮带巷,主要冲击地压威胁来自于顶板、巷道两帮,通过前几个时期的工作,总结研究出采取打6个探测孔进行检验(附图6),保证安全施工。附图6:结论:珲矿集团公司八连城煤矿自出现冲击地压事故后,通过集团公司领导、矿领导的积极研究分析与管理和防突小组肯吃苦、虚心学习及扎实的工作作风,不但保证了西部区开拓工程的安全施工,也为我们今后在防治冲击地压灾害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经验基础,为我矿在冲击地压灾害防治方面填补了空白。作者简介:刘明哲,男,朝族,1984年7月日毕业于抚顺煤校,通风与安全专业,现任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